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创造的本源

创造的本源

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

分类:科技

ISBN:9787213089329

出版时间:2018-10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标签: 科普  科学 

章节目录

一创造从何而来
1创造是什么
2篝火,开启创造的契机
3语言,创造的真正源泉
4崭新的原创方式带来创新
5审美惊喜,标志性特征触发感悟
二什么阻碍了创造
6人类极端中心主义
7重科学而轻人文
三什么促进了创造
8终极因:人类通过思考来实现生存
9基岩: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三种方式
10突破:人类物种变得越来越统一
11遗传文化:基因与文化协同进化的独特模式
12天性:四个层面的改变释放创造力
四自然给创造灵感
13自然为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14猎者凝神:天人合一的极乐境界
15花园繁盛:人类追寻的精神家园
五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16借助隐喻:施展语言的魔法
17寻找原型:人类共同情感的基础
18探索荒岛:发掘相融的创造力
19运用讽刺:赢得思想的胜利
20重振哲学:迎接第三次启蒙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一本讲述创造力的起源的重磅新作

下载说明

1、创造的本源是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枫零俊的评论
    Theodosius Dobzhansky 说,“如果不谈演化论,生物学中的一切都无法理解。”威尔逊则说,“如果不谈演化论,科学和人文学中的一切都无法理解。”
  • liuxin3272005的评论
    比《知识大融通》好读的多!基因演化+文化演化,托马塞洛也有一本小书持类似观点,书名《人类思维的自然史》。广义演化思维难道不能发展成科学与人文双剑合璧的哲学观吗?
  • 采铜的评论
    神作。
  • Kidult的评论
    为第三次启蒙运动造势
  • greatabel的评论
    我拒绝相信作者简单粗暴的进化论,但我赞成分成文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软弱,只是人类认知历史上一个小插曲,将来的世界肯定能从统一的观点看待今天的分裂。
  • Gigantomachia的评论
    四星,过于简略。威尔逊提及的喜欢的诗人和哲学家有华莱士·史蒂文斯,艾略特,布莱克、尼采、济慈等等。
  • 六月飞霜的评论
    “理直气壮的偏见”,难知所谓的絮叨。
  • 小丸子的评论
    归根结底,我们学习的越多,越容易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 肉脸萌妹爱好者的评论
    比《论契合》(知识大融通)浅显好多。主要是关于基因与文化协同进化的观点。 吐槽人文圈的人眼界狭窄缺乏人类演化的相关知识十分犀利。
  • hx的评论
    文笔优美 内容有点杂乱
  • 被讨厌的勇气的评论
    从演化论的角度看人文创作
  • 爱吃鱿鱼的猫的评论
    创造力的关键要素 1. 营火点燃了人们创造的契机 2. 有了语言才有了创造 3. 突变(基因、文化) 鲍德温效应:基因和文化共同演进
  • liuwill的评论
    主要是关于人文和科学融合,如何促进人类的进化,最终进化出单一统一的人类文明;还有限制创造的因素,对于个体如何创造倒是没有什么启示。大尺度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看看作者文字间的语言组织细节,听书估计效果会更好。 觉得人类画画的能力是跟语言一起出现的,一群没有共同语言和文字的直立人一起在火堆旁讨论今天的见闻,画一下的作用,肯定远比现在重要多了。
  • 哆啦大胖的评论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人类在人文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在本质上是来源于生物进化。即源于我们的社交需求和能力,一方面需要听故事,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语言讲故事。语言是人文艺术最基础的起源。人类在进化层面上,除了进化出“利己”的基因之外,我们也有一部分“利他”的基因,有的时候甚至为了利他不惜自损。之所以这种基因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它的存在有利于群体选择,即有利于整个社群的生存。人文艺术发展的本质和基石,应该是基于社会功能,而不是自我陶醉。因为种种原因,当下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都被局限在狭小的自我领域中。例如所有的人文艺术其实都受限于人的生理感官,例如听觉和视觉范围,而当下的大部分自然科学,则都在研究非常细小的领域。双方如果想要达到本质上的创新突破,就应该从对方的领域中,借鉴知识和视角。
  • [已注销]Matrix的评论
    不够好。三星半。
  • CNFeat的评论
    整本书提出一个新的五大学科(古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进化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假说论证,但由于作者是爱德华·威尔逊是生物学家,所以论述角度偏生物学,事实上,古生物学、人类学、进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都可以归类成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都可以归类为认知科学,但既然此书发端是论述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创造,却多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讨论而少着墨人文,比重多少有失衡,但无论如何,爱德华·威尔逊的生物学的造诣高深,单看他生物学的论述如有启发已经足够。
  • 简不易的评论
    通过探讨人类创造性的本源,来融合科学与人文的分野,提出第三次哲学启蒙。坦白说这本书有点脉络不清,但如果看过威尔逊其他几本书,我们就可以理解他的这份苦心。他其实还是在努力融合科学与人文,但坦白说,这一主题我更喜欢他的另一本书《知识大融通》。
  • 董小琳的评论
    不用多说,大师之作,只恨自己的积累浅薄,不能写出其精髓。
  • Moon的评论
    作者思想的底层一定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在这一思想的统摄下,作者认同的是群体选择(而非亲缘选择),群体选择关键在于人与人的合作,如何形成信任关系,这需要人类发展出社交能力,同理心,能解读他人的情绪和信息,而语言符号是最高效处理信息、建立信任的方式。沿着这一逻辑链条,再延伸下去就涉及人类大脑的进化,为了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更大容量的大脑,特别是具备理性能力的新皮层。人类大脑容量的增加,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便是饮食结构的变化,也既更多肉类的摄入,而这又需要人类掌握一项关键技术,就是火的应用。学会使用火既是科学的萌芽,也是人文的开端(古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神话),而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也正是作者认为的创造的本源。
  • Sra. Elisa的评论
    而这二合一的背后有一个法则:去掉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如无必要,绝不消耗更多的资源,增加更多的途径。我们又遇到了“奥卡姆的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