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引言
现代科学是于1572—1704 年被发明的。虽然在1572 年以前,存在一些我们称作“ 科学”的知识体系,但只有天文学的运作略似于现代科学。
•••••
第一章 现代思维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比你料想的要年轻得多。没有人想象得到,人类的历史可以被设想成一种进步史。然而,仅仅三个世纪后,到了18 世纪中期,进步就已经开始显得不可避免,以至于要追溯进步至以前的整个历史。17、18 世纪的科学取得的进步是此前的知识体系无法企及的。那么,是什么促成了这种情况呢?我们现在拥有、而古罗马人和他们的文艺复兴崇拜者不曾拥有的东西是什么呢?
第二章 科学革命的思想
尽管哥白尼、伽利略、牛顿非常清楚他们的思想极其重要,我们也可以合理地将其工作描述为具有革命性的,但他们从来没有明确地告诉自己,“ 我正在发动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则是知识分子从20 世纪回望时的一种建构。
•••••
第一部分 天空与地球
发现美洲大陆带来了一个直接后果,人们对地球如何构成的理解发生了巨大改变,产生了水陆球体的概念。
第三章 发明发现
如今为新事物喝彩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态度,我们坚定地相信世界上会出现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新事物,新知识。但在哥伦布之前,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的首要目标是发掘失落的古代文化,而非确立新知识。宗教、拉丁语文献、亚里士多德哲学都认为,不存在新知识这样的东西。于是,看上去像新知识的东西实际上是被放在记不起来的地方的旧知识,历史被认为是循环的。
第四章 行星地球
平板、半球、梨形、水球体、土球体、水陆结合球体,对地球形象的各种设想不断交融过程中,科学思维和方法逐渐展露雏形。
•••••
第二部分 眼见为实
绘画透视技法的发明涉及数学原理在绘画表现法上的运用,确立了对数学控制自然的力量的新信心。视望远镜、显微镜对人的尺度感的冲击,人类的突然开始认识到自己显得微不足道了。
第五章 世界的数学化
数学革命。复试记账法的应用象征着一种尝试,即让真实的世界中一匹匹丝绸、一包包羊毛、一袋袋糖在数学上清晰可辨。由此,人类开始用数学之眼观察自己的世界和自己世界以外的宇宙,建立起一个数学底层架构的新世界。
第六章 格列佛的多个世界
尺度革命。望远镜、显微镜对人的尺度感产生了巨大冲击,人类不是宇宙的主宰,也不是唯一。在望远镜对准的巨大空间里,人类突然开始显得微不足道了。与此同时,在显微镜揭示的世界里,就连人们能够想象的最小的生物也似乎很复杂,结果人们普遍想象跳蚤身上也可能有跳蚤等,至于无穷。
•••••
第三部分 制作知识
科学发明了自己的语言体系,它们成了现代人思维方式的基础,我们遵从法则,基于实验得来的事实证据和判断检验假说,形成理论和法则。
经验-事实-假说-实验-理论-法则
第七章 事实
个人的经验、记忆经过科学工具的标准化后,成为“事实”
第八章 实验
一种可重复独立地被复制、可验证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程序,它被用来验证“假说”,形成“理论”。
第九章 法则
整理“经验-事实-假说-实验-理论”系统,形成一个新的大系统,称为“法则”。
第十章 假说/理论
整理“事实”与“证据”,可产生可靠的“假说”,“假说”经“实验”检验后,即成为“理论”。
第十一章 证据与判断
人类思维和感官一接触便认识到的知识或规律称为“感性直观”和“理性直观”,两者之和是为“证据”。人类通过“证据”在科学系统“经验-事实-假说-实验-理论-法则”中前后移动。
•••••
第四部分 现代的诞生
科学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不同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由此诞生。
第十二章 机器
新机器促进了新的思维方式。印刷机是最典型的代表,引发了信息革命。因为印刷机的出现,出版业成本降低,创新者们有了发声的渠道,思维能被广泛交流和比较,公认的权威发言的影响力被削弱,私人知识成了公共知识。
第十三章 世界的祛魅
科学的诞生意味着在原则上,人们再不受神秘的、不可预知的力量的控制,原则上人类能够通过计算的方法,控制一切。那相应地意味着世界的祛魅。
第十四章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的中心主张是,知识(至少是那种他正在提倡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说,如果你明白了某种东西,那么你就获得了控制并再造某种自然效果的能力。人的技能的产物远非必然次于自然的产物,人类能做的东西在原则上远超自然曾经做的东西,其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开启了工业革命的脚步
•••••
结语 科学的发明
我们需要反思,去询问接受科学革命的现实的后果是什么。
第十五章 对自然的蔑视
人类有了科学,加速了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但我们还远没有自认为的那么完美。
第十六章 这些后现代的日子
对科学的诞生过程是一种后见之明,但它仍是一种客观描述,并非牵强附会。
第十七章 “我知道什么?”
科学革命是一个单一的改变过程,是累积的结果,不是一种重复多次的变化,而是几个不同类型的、互相重叠的、彼此交织的变化,事实上,它从未停止。
•••••
一些长注释
关于希腊“科学”和中世纪“科学”的注释
关于宗教的注释
维特根斯坦:非相对主义者
关于相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者的注释
关于日期和引文的注释
关于互联网的注释
致谢词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科学造就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不是自古就有的,现代意义的科学探索只是近500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它的出现和发展造就了我们现在的世界。这世界是在何时、怎样产生的呢?本书讲述了那场非凡的、孕育现代科学知识和文化的革命,以及这场革命如何改变我们自身及这个世界。
在离我们还不算太遥远的1492年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一切重要知识已经出现,不存在进步的概念,对世界的解释来自过去的先贤而不是未来的探索者。
一场悄然爆发的科学革命为旧时代画上句号。最初由数学革命引领的制图学、测绘学、航海术、透视法等技术开始将自然数字化并改变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控制力。接着,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和气压计的发明带来了尺度革命,增强人的知觉,让人的眼界上升至无垠的宇宙,下落到多彩的微生物界。在此之外,信息革命伴随着印刷机促成出版文化的兴起,权威的语言被削弱,信息开始被广泛交流、分享和比较。最终,科学宣告诞生。
新科学拥有殉道者(布鲁诺,伽利略)、英雄(开普勒、波义耳)、宣传者(伏尔泰、狄德罗)、耐心的耕耘者(吉尔伯特、胡克)。它引发了一种新的理性主义,消灭了对炼金术、占星术和巫术的信仰。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因它而起,继而促成对现代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业革命。本书将改变我们对这一伟大变革发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更加清楚现在的世界从何而来,也将有因此预见可能的未来。
本书荣获2016年麦吉尔大学坎迪尔历史奖优秀奖。
-------------
【编辑推荐】
1、科学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它是你的人生态度
为这个世界每天出现的新事物、新想法而喝彩,你就是科学人。
2、科学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它是你的思维方式
不盲信权威,坚持怀疑、思考、求证,你就是科学人。
3、科学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它是你的日常生活
小到水龙头里的自来水,大到宇宙空间中的人造卫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你就是科学人。
4、科学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它是你的人生真相
从显微镜下的细菌到望远镜下的星空,每天看到真实的世界,你就是科学人。
5、科学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它是你每天一点点的创新。
科学革命不是突然爆发,也从为结束。它是一片从0到1的浪潮,思考不落窠臼,用思维改变世界,你就是科学人。
6、大奖赢家,质量保证。
本书2016年荣获美国四大历史类奖项之一的美国麦吉尔大学坎迪尔历史奖优秀奖。另外,此书得到奖项还有:《自然》杂志年度20本想读的书、NBC频道科学技术类好书、世界经济论坛技术类好书、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好书等。
-----------
【名家推荐】
“17世纪见证了现代科学特有的思维模式的出现。就这个在知识上骚乱和变革的时代而言,大卫•沃顿清晰地描述了它的标志性人物、实验和论战。从科学的性质,把它和其它思维模式区别开来的东西,到它如此成功的原因,他提供了一些透彻、新颖的见解。这部引人入胜的学术性著作应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马丁•里斯(Martin Rees),皇家天文学家,2005-10年间任皇家学会会长
“这是一本上乘之作,同时令人信服,持修正观点,意义深远。它提供了似乎是多年来新颖、重要的对科学革命的描述。沃顿的风格清晰、有力,并且他天赋优异,能够清晰地解释复杂的概念和问题,真可谓才华横溢。”
——迈克尔•亨特,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教授
“大卫•沃顿的《科学的发明》是一部真正值得注意的学术著作。他的著作拥有富有创造性的、创新的语言学基础,考察了词语的发明和再定义,将其当做了一种新的对自然的理解的标识,并通过这些标识来接近那种新理解。他的博学令人肃然起敬,他的论证令人信服。”
——欧文•金格瑞契,哈佛大学天文学荣誉教授和科学史荣誉教授
“伍顿是一名优秀的解释者,他熟练运用材料使得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难以理解的想法变成显而易见,令人津津乐道。”
——马睿思•普林斯,《波士顿环球报》
“伍顿讲述了他的故事,生动地描绘了人物。他的写作机智有趣,充满了惊喜。”
——罗伯特•克瑞丝,《华尔街日报》
“对科学革命的精妙写照。”
——2015年《金融时报》好书评语
“新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史。”
——亚当•高普尼克,《纽约客》
“真知灼见......即使对此问题殚精竭虑的学者也会在本书汇总发现引人注目的新观点。”
——《经济学人》
“敏锐,发人深思,思维深刻,言辞优美。”
——《自然》
“又一次‘宇宙大爆炸’”
——洛兰•达斯顿,《卫报》
下载说明
1、科学的诞生是作者[美]戴维·伍顿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雾凇的评论从哲学角度来辨析现代科学的诞生过程,有点绕。工具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工具,包括印刷机、望远镜这类可以动手操作的物理工具,还包括数学、理论、图表、新语言这些辅助思考、利于表达的知识工具。不管用什么工具和方法,科学总是试图让人把世界看得更清晰。
-
丁丁虫的评论翻译好坏本来也是见仁见智,不过把Gertrude Stein的名言 ‘no there there’ 翻译成 “没有那里在那里”,不知哪位能看懂……
-
琴 酒的评论击节。本身就写的是人类思想中最好看的部分,开普勒、牛顿和伽利略的引文,不用论证就散发着珠玉的光芒。论述也极好,看他对一些特定词汇比如“scientist”、“evidence”的概念史考察就能看出,他真的是历史学家,不跟“语言学转向”走一条道,认为在语言之前经验就已存在了。所以他既不能同意第一代研究科学革命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们将这种革命理解为是出于“纯粹的、不折不扣的思想,而非经验或感性知觉”,也不能同意第二代(库恩)的相对主义,因为新科学采用了新的经验检验方式。强调印刷机和天文望远镜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正是这些让新的经验可以触及,事实、假说和证据三章非常精彩。精细的分辨evidence和proof的意思并扩展到英法不同的科学传统,令人赞叹。尾注的标号和正文标号不统一是败笔。
-
爱因斯坦的评论作者写得比较啰嗦,主要思想被一些零碎的、关系不大的阐发搞得支离破碎。译者也有问题,对许多通常的习惯译法另搞一套。还没读完,整体打7.5分。最精彩的是狠狠打相对主义的脸,国内相对主义的拥趸们估计受不了。
-
璃人泪@2011的评论虽然读过几本科学革命的书,本书仍不算一本阅读体验很轻松的读物。不过作者的观点还是很提神的,比如他反复推崇印刷机的发明、后浪推前浪前浪未必死在了沙滩上、语词的发明、对科学实用性的看法等等,都很有意思
-
传灯的评论书是好书,翻译的差一些。
-
维萨留斯解剖刀的评论1.本书不算通俗,需要一定基础;2.结合作者的另一部作品Bad Medicine看,作者写作火力很足;3.译者科学史背景知识有待提高,不完全勘误:柯伊雷-柯瓦雷;《辉格史观》-《历史的辉格解释》;沙宾-谢平或夏平;托里切利奥-托里拆利;“强方案”-“强纲领”;阐释者-评注家;西德纳姆-西顿哈姆;伯纳德-贝尔纳......书不错,有条件读英文版吧
-
lancelot_guan的评论本书文风明显出自科班教授,典型的超级文献回顾。猜测应该是不同主题的研究论文,拼出了本书的内容。在我这样的业余票友看来,其中涉及的文献浩如烟海,有时关于一个词的发源就够研究很久。 以科学和民生改进为标准,17-19世纪的历史对人类至关重要,发源、爆发于西欧,最终从20世纪伊始至今兴盛于美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华夏子民,应该怀揣着兼容并包的谦虚心态,了解、思索这段历史,过去与我们无关,未来几百年我们能否有机会全面引领?
-
Redhair的评论不喜欢,阅读体验很差。
-
一宅一生的评论知识考古学
-
Dopamine的评论非常不适合入门
-
容聿的评论微信读书,上下班路上,批作业的时候当背景音。有些材料和观点很有趣,某些段落不知不觉就被吸引认真听。但是因为常常在干别的事,整体感受有点支离破碎,有空看一遍文字版。
-
低端复合维生素的评论作者渊博得有些过分啊
-
蕾娜塔r_鱼骨头的评论并不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书,而是讲关于科学得以发展背后所发生的曲折坎坷。不是可读性特别强的那种好看的书,但总体的收获是再次确认了一个想法:科学这件事总是只有少数人可以理解,所以每次有什么重大科学突破,我们做普通民众的,不要瞎掺和瞎议论瞎骂科学家,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人士去讨论和钻研吧!不然,我们只会成为举起火把烧死科学家的人群中的一员。
-
红糖瓜子仁糖饼的评论有点绕…但是抓中心观点的话还是很精彩的
-
夕琦的评论20190120 微信读书听完了。 不过这种书还真不如小说听得更容易记住。里面的名字事件都是熟悉的,这本书就是把他们联系起来。同时科学的诞生也离不开哲学。书里提到不少哲学家的名字。另外科学的发展也是个试错的过程,不断的失败才推动新的学说研究的发展。嗯就这样吧……
-
梅凯的评论极其扎实的科学史研究著作,和一般所见的陈述事实和分析事实的科学史不同,这本书从几个关键点切入,从科学哲学的层次探究“科学的诞生”是怎么回事。比如“发现”,过去一直有发现,但17世纪的人把发现新事物当作一个全新的事情来考察;“数字化”,从透视画法带来的几何学进展,复式记账法带来的算术革新,商业和艺术对科学的推动不言而喻,在那个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一家;“事实”“实验”“法则”“证据”都是17世纪的人“发明”出来的东西,人们用一套新的解释世界的方式取代了过去以信仰为中心的认识模式,或者说,更丰富了过去解释世界的方式。革新从未停止。
-
沉默是金的评论本是出于工作需要,想要多了解一些科学史常识来增强课堂效果,结果发现这不是一本科学史,而是一本解构科学史的书,确切来说,是一本科学语言考据书,条分缕析,追根溯源,严谨而周密。
-
炊事班克的评论意外的好看,英国人暗搓搓的各种嘲讽,加上 15 世纪到 18 世纪的整体科学史都在里面了,并且用科学史狠狠地回击了科学哲学对于科学实在论的攻击。(非常建议所有民哲、民科,以及希望那些动不动就说科学的假设和哲学、神学假设并没有高下之分的人都来读一下。)
-
大猫的评论见识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