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序 那一场青春,有别样的烟火 李双志
第一部 哀愁
第一章 家长来访
第二章 有所闻,有所见
第三章 奶牛玛丽
第四章 修女圣盖洛尔夫
第五章 奥利布利乌斯
第六章 关于另一个孩子
第七章 米泽尔
第八章 殉道士
第九章 在瓦勒
第十章 婆妈妈
第十一章 驼鹿
第十二章 弗洛伦特叔叔
第十三章 罗伯特叔叔
第十四章 微笑之国
第十五章 一只小袜子
第十六章 修士肩章
第十七章 一次侦察
第十八章 一块金跖骨
第十九章 谎话连篇
第二十章 在巴斯特赫姆
第二十一章 阿尔曼德舅舅
第二十二章 一个木匠
第二十三章 梅尔克
第二十四章 在上帝的空旷自然中
第二十五章 无花果叶
第二十六章 修女弗罗斯特
第二十七章 惩戒笼
第二部 比利时
内容简介
“我,路易斯•塞涅夫,在梦里,在重重时代迷雾之后,
看见一个伟大的民族正从这气势磅礴、狂澜汹涌的战斗中昂扬崛起。”
----------------
◎ 比利时的灵魂传记,一部进入比利时心灵的绝佳之作
☆ “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库切)。
☆ 《铁皮鼓》在比利时的变奏,《百年孤独》再添一色哀愁。
☆ 书写了一个人在特定年代的成长与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的整体命运。
◎ 欧洲现代文学巅峰之作
☆ 复旦大学青年学者、翻译家李双志倾力七年之重量译作。
☆ “期待译成中文的十部小说之一”(《中国图书评论》)。
◎ 弗拉芒文学巨擘、“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一生之作
☆ 青春与战火交织的画卷,恢弘跌宕的家族史诗,时代命运下的衰败千面与苍茫众生。
☆ 雨果•克劳斯以路易斯这个少年的眼光,跨越了二战前后并透视欧洲腹地“痛点”,再度检验这段伤痕履历。与战争暴力碾压下人性的异化与扭曲相伴随的,是那不能被毁灭的精神的幸存与成长。
◎ 哀愁,战后全世界的共同宿命
☆ 它为我们预示了今天的欧洲,预示了今日世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破碎的欧洲并未愈合,其碎片遍布我们生活的世界。
☆ 战争会终结,哀愁却是无视时空的亘古存在。哀愁何止是比利时,哀愁是战后全世界的宿命。
◎ 两位文学大师的相遇
☆特别附赠:《克劳斯之国:雨果•克劳斯与塞斯•诺特博姆谈〈比利时的哀愁〉》
(含:对谈,珍贵照片,亲绘插图)
◎ 顶级的装帧设计
☆ 著名设计师王志弘装帧设计,全套进口日本竹尾纸。
----------------
【内容简介】
《比利时的哀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借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勾勒出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与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
雨果•克劳斯以率直与激情混融的强韧,借助讽谑的微妙,创造出光怪陆离的塞涅夫与伯塞茨两大家族及时代群像,笼罩在战时和战后的氛围下,家族及身边人因私利与欲望深陷修罗场,上演兴衰起落。堕落发酵,谎言滋生,背叛横行,哀伤的氛围漫入世态人情。倔强的路易斯,目睹这一幕幕惊奇的情节发展,观察周遭变迁,出入不同阵营的同时也经历自己青春期的躁动与身体的变化。种种情欲与死亡的试炼面前,他能否获得最终的救赎?
只有分崩离析的时代,才懂得如何抚慰精神,而又预示一切曙光来临前的疯狂。战争会终结,哀愁却是无视时空的亘古存在。哀愁何止是比利时,哀愁是战后全世界的宿命。
----------------
【媒体与专家推荐】
《比利时的哀愁》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格拉斯的《铁皮鼓》等量齐观。
——文学批评网
《比利时的哀愁》是一部道德和诗意方面极具深度、内容极为充实丰富的长篇小说……他对人物的刻画就像普鲁斯特一样出色。
——《纽约时报书评》
《比利时的哀愁》在篇幅和野心上都让人印象深刻:“成长小说”和史诗,它就像一部《尤利西斯》规模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独立报》
雨果•克劳斯像施了魔法一样,以尖锐才智、绚烂语言、生动意象带领读者回到那个时代……这部极佳的自传体小说毫无疑问是杰作。
——《洛杉矶时报》
雨果•克劳斯的长篇小说《比利时的哀愁》书写了一个人在特定年代的成长,与一个国家在特定时代的整体命运,这两者的结合构成了这部作品在规模上的气势宏大和细部的优美精微。一部进入比利时心灵的绝佳之作。
——邱华栋
我把《比利时的哀愁》放在离书桌最近的书架上,以便随时伸手就能拿到。与它比肩而立的是《堂.吉诃德》《静静的顿河》《铁皮鼓》和《爱与黑暗的故事》。
——徐则臣
《比利时的哀愁》是一部长河式的少年成长小说,延续了现代派小说的传统,在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开启一个近乎无限的世界。
——赵松
这部描绘特定时代和风土的巴洛克风味的“成长小说”,让人想起二战后涌现的一些创作,也都采用家族编年史的框架,如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之子》、阿摩司•奥兹的《爱与黑暗的故事》等。
——许志强
雨果•克劳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笔触将他的同胞——弗兰德小市民的愚昧、自私、庸碌、冷漠、麻木和缺少安全感与归属感描摹得淋漓尽致。克劳斯自己虽然永远是不动声色、若无其事,但写出来的东西却往往触目惊心,这一点令人想起马尔克斯。
——陆大鹏
下载说明
1、比利时的哀愁是作者[比利时] 雨果·克劳斯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陆源的评论这是一部渐入佳境的杰作。用《追寻逝去的时光》来比拟,似乎并不过分。作者雨果·克劳斯将政治、宗教、民族、风俗的种种,以极高的密度,以海因里希·伯尔所谓“陌生感”的方式压入了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叙事描写之中。战争年代是展现这一切的绝佳舞台。而《追寻逝去的时光》则将创作美学、欧洲文化、法国风尚压入了作品,或者说它们作为血肉构成了作品。感觉七百五十页是极限,是压入政治、宗教、民族、文化的体量之极限。而《追寻逝去的时光》更显惊人,普鲁斯特在几乎不可能的境地中开辟了无限广阔的乾坤。当然,雨果·克劳斯这部作品也足够卓越了。除了上述“压入”,他叙写的童年,跟其他叙写童年的杰作一样,不落窠臼,别具气象,令人击节。至于《比利时的哀愁》可否真正与《追寻逝去的时光》比肩,称得上“伟大”,不敢妄下评断,仍有待时间来验证。
-
malingcat的评论拿到的是试读本,没有对谈的副册,770页的大部头。少年视角,对于成人世界而言,总是有一种真诚和敏感 ,那是在成长过程中渐渐离弃、又总会在回望时感人至深的东西。作者功力过人,成长小说的内核是主人公社会化的过程,而这过程的复杂性、冲突性、创伤性,表露无遗。作者是比利时国宝级作家,他的作品也的确如弗拉芒挂毯,密实、繁复、恢弘。
-
赵松的评论面对这样的作品,只有慢慢地读,极有耐心地细读,在那七百多页的文字里沉浸着,才有可能体会它的好处,还有就是什么样的曲折经历才算是内心成长激变的幸存奇迹。
-
St. Crescendo的评论倒計時~~隨書贈附冊,含克勞斯與諾特博姆關於《比利時的哀愁》的對談,克勞斯親繪插圖,以及珍貴照片~~
-
烟杂店掌柜的评论洼地里雕不出花,内欧核心的比利时,出啥这种年轻时代投靠那賊,战后依附于左棍,混迹于巴黎的反教会文人,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论内容,本书不过是诸多二战小说的又一个无趣的添头,论戏剧性,本书又远逊于同样地处“泛日耳曼文化圈”边缘作家创作出的铁皮鼓。不过很显然,这种解构,调侃一切的笔法,是很得欧盟利维坦和左岸沙龙人的认可,赏识的,作者生前功成名就,收获名望无数,就个人世俗成就而言,也算是无撼了
-
Sonnar的评论装帧设计就可以五星
-
狂仔的评论虽然是哀愁,但一些对话又让我忍俊不禁,不知怎么会脑补出一群对生活感到无比绝望却又无可奈何转而只能默默说句 what a fxxxking life然后踩着苦难做乐的情景 就想起日本一个叫小峠的谐星的口头禅"なんて日だー(这都TM的是怎样的日子啊)",一边骂着一边以第三者视角苦涩涩地凝视着这被战争“整蛊“的青春和生活。 一些对话真的非常搞笑。有空再整理吧。
-
lieerli的评论不喜欢这样的叙述。停留于表面的人物情态和对话,未见任何心灵之力或自我剖析,偏偏叙述又没有独特的抓人的风格,或许是为了体现混乱的世事而用了碎片化的场景铺陈 尤其是到了第二部几乎蛮横地插入一幕幕 简直让人疲于应付 因为没有任何趣味或力量 也没有聪明到让人觉得是在故意挑战读者。我越读越不喜欢 读完纯粹是因为心疼买书的钱。于是读到最后我都不知道主角到底有几个舅舅 几个姑姑 几个姨妈 几个叔叔。广告语说的“青春与战火交织的画卷 恢弘跌宕的家族史诗 时代命运下的衰败千面和苍茫众生” 对于我而已只有衰败两个字是对的。
-
贾鉴的评论读了三分之二搁下了,体力不够。
-
木木的评论二战
-
Ehdn~的评论【藏书阁打卡】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的史诗级巨作,历经二战浩劫以及战后重建时期。书中179个人物,每个人物都不容忽视的存在,展现他们自己的故事。在塞斯和雨果针对这本书的对谈中get到人们总不忘强调战争事件,战后影响等问题与主题混在一起。其实作家想描述的,更多关于少年成长的状态。可一个人逃不开他所生活的特定时代和环境,包括周围的一切外部和社会环境。全书的两个部分,哀愁和比利时,少年作家的生活由此开始,他和身边人物的各种相关事件,他既是观察者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各色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复杂多变性的细微之处都在点滴细碎中表现出来。其中有段主人公关于不同层次的情感段落,比较认同作家的看法“从对自己的爱,到同性的爱(友谊),最后艰难的发展对异性的爱。”还有与家庭成员关系,多年之后作家内心认同的和解~
-
布卤的评论路易斯从青春走向成年的哀愁,看着家族在战火中动荡的哀愁,婆妈妈对教父的哀愁,妈妈对婚姻的哀愁,爸爸信仰的哀愁。。。。所有人的哀愁。。。。书的前半部分很有意思,很好读。后半部分比利时,也就是战火开始直到结束,很多地方是比较跳跃比较模糊的,不是很好读了,并且人物增多之间的关系复杂起来。随书附赠的小册子便于理解此书,正如作家本人说的那样,这并不是一本写战争的书,如果谁这样理解的话,就理解错了。
-
奇异矩阵的评论2020#15 年度失望之作。写得太散太琐碎了,第二部不分章节的写法下被蛮横割裂的场景,没头没尾的对话丝毫让人感觉不到意识流的美感,对比普鲁斯特和克洛德西蒙的作品,克劳斯的写法只令人感到生硬和造作。 其实是蛮纯粹的一本青春成长小说,二战和纳粹背景板的存在感着实不高,并没有很深地体会到战争给主人公家庭带来的冲击。而且,和二战中的中国人民,斯拉夫人和犹太人遭受的苦难比起来,小说中的所谓“哀愁”也只是城市布尔乔亚家庭的无病呻吟罢了。 (给两星是因为原来的期望太高了,落差实在有点大
-
的评论可以说是非常辛苦地读完了,前前后后加起来读了十来天,鸿篇巨制。
-
Thomas的评论可怜呐
-
瘦竹的评论断断续续看了半个月,总算把这本700多页巨著看完了。虽然这部小说以二战为背景,但这部小说里几乎没发生什么大事发生。小说的情节也主要靠没完没了的聊天推进的,而且聊天的场景有靠读者根据上下文及对话内容去推测。这部小说总的来说写得很克制,小说的完成要靠读者的深度参与。
-
Echo的评论历时12小时7分钟,终于啃完这部758页的大部头,很久没读过如此厚重的小说了,需要缓一缓。
-
可可的评论拿到的是试读本,没有对谈的副册,770页的大部头。少年视角,对于成人世界而言,总是有一种真诚和敏感 ,那是在成长过程中渐渐离弃、又总会在回望时感人至深的东西。作者功力过人,成长小说的内核是主人公社会化的过程,而这过程的复杂性、冲突性、创伤性,表露无遗。作者是比利时国宝级作家,他的作品也的确如弗拉芒挂毯,密实、繁复、恢弘。
-
信战的评论倒計時~~隨書贈附冊,含克勞斯與諾特博姆關於《比利時的哀愁》的對談,克勞斯親繪插圖,以及珍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