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章节目录
上卷1—282
下卷283—548
附:初版结局/545
初版后记/565
关于修订版的说明/568
各界评论摘录/573
内容简介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陕甘一带发生旷世大旱灾,俗称“十八年年馑”。这场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界十大灾难之一的灾荒,夺去了陕西三百多万人的生命,三百多万人流离失所,富饶的关中平原炊烟断绝,废墟连片。饥民卖儿卖女甚至易子而食,昔日天府之地顿成人间地狱!这场大灾难镌刻在当地人的记忆深处,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小说从民国十五年写到民国十八年旱灾达到高峰时结束,叙写了灾难发生的全过程。作品以关中西府一个村庄(周家寨)、两个家庭(周克文和周拴成)、弟兄三人(周立德、周立功、周立言)为叙事对象,描述他们在大饥馑中的选择及命运,展现了被时代洪流碾压、吞噬的乡土中国的命定结局。严酷惨烈的灾难场景,发人深省的人性蜕变,人与土地的深情交融,构成一幅沉郁、悲壮的历史画卷。
也是一则关于中国人生存与命运的寓言。
谨以此书祭奠民国十八年大旱灾中三百多万死难乡亲。
下载说明
1、绝秦书是作者张浩文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新星出版社的评论激情、诗性、深邃,写尽人与土地的深情交融。全景描述惨绝人寰的民国十八年年馑,揭示其制度、人性及文化成因,被誉为灾难文学的扛鼎之作。
-
雲隱的评论非常神奇!中国当代文学里我接受度最高的是——乡土文学。
-
很有爱©的评论个人喜欢新版的大结局。作者是大学时代教过自己的老师,毕业多年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感受校园时代的学习、阅读体验,有一种重拾梦想的冲动。
-
无业游民李大爷的评论引娃真的太惨了
-
强盗的评论小说被当做一个民族的秘史。由于反蒋,我们的正史为冯玉祥避讳。民国十八年陕西年谨饿死上百万人,更多是是由于人祸,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造成的。
-
长发依旧的评论小时候常常听我的外婆给我讲民国18年年馑的悲惨故事,读了海南省作协副主席、陕西老乡张浩文先生的《绝秦书》这部作品后,感受更深。 我外婆的命运也在那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中得以改变,外婆和一个舅舅自此骨肉分离,生死不知,外婆到死也没能再见到她的儿子。传说中,骨肉分离后,我的那个舅舅被活埋在我们老家的一座桥下,祭了河神。所以看张浩文老师的这部书, 特别震撼,特别真实,书中写的童男童女祭河神、易子而食的情节,都是我小时候外婆常给我讲的。我的大哥根据外婆的亲身经历,写了部长篇小说《荞麦花开》。 我们这个民族经历的苦难太深太重,因而《绝秦书》的这部书才显得更加珍贵。所有的苦难中,女人、孩子的遭遇就更让人心揪、伤痛。外婆的悲惨命运,是那个时代所有乡下女子的共同命运。 民族的苦难不能忘记!
-
衣服采采的评论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人物塑造,周克文的形象饱满立体,人性善恶充分展现。引娃的形象生动鲜活,爱的纯粹挚烈。但终不能摆脱旧传统文化的藩篱桎梏。小说的现实批判性思考很深入。农耕文明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之间的冲撞和矛盾,也是我们当下生活中迷惘痛苦之种种问题的根源。
-
秋水时至的评论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对灾难的展现上,而是把灾难与社会政治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紧密结合,用人物命运的变化,阐释了传统文化在当下,在未来的深刻意义,让读者在饕餮般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思索深层的问题。
-
开满玫瑰的山谷的评论一部接近伟大的小说,写尽了中国人的苦难,不仅仅是民国十八年,是多灾多难的中国寓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紧张曲折,一拿起书根本就停不下来,只能一口气读完。读完后一声长叹,两眼热泪。要我说,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中文小说。
-
春花秋月的评论转陈汤:在陕西的血泪史中有两个大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一件是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在陕西省关中地区东部的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史称“嘉靖大地震”;一件是发生于民国十八年,在陕西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史称“民国十八年年馑”。 虽然有众多学者对这两个大事件进行了研究,但终究是以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展现,而长篇小说《绝秦书》则弥补了这段历史在文学上的空白,以艺术的手法为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让我们再次目睹那惨烈的场景,体会在饥饿中生存的渴望,感受在绝望中人性的碰撞。 可以说,《绝秦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回忆,更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人,及其三者之间关系的深刻的思考。
-
豆友207836469的评论《绝秦书》是一部中国近现代苦难史的真实记录。人性善恶、爱恨情仇、生离死别,都在张浩文老师的笔下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
yingying的评论绝秦书一本优秀的长篇小说,运用纪实加抒情的手法记录了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次世界级灾难历史。历史不是用来忘记的,这部小说在陕西史诗小说中有着重大价值意义。但是文学记录历史,又不单是客观的记录,在历史的回忆,灾难的叙述背后又有着作者对人性深度的分析,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探讨,更重要的是透过灾难这个关口,让我们反思和思考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出路问题。而且作者运用很接地气 的语言,真实的景物,事物、器物描写,尽量还原民国语境。方言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改版后,对周立功这个人物形象也更有分析的必要,很值得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