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Ⅰ 碎片
1991—2003 1
前言 3
1 好巫婆的礼物 4
2 母亲的裁缝 6
3 奉命写作 11
4 被改编成剧本的书 14
5 《烦人的爱》的改编 16
费兰特和马里奥•马尔托内的通信
6 媒体的等级 34
7 是的。不是。我不知道。 38
假设一场空洞的采访
8 服装和身体 42
屏幕上的《烦人的爱》
9 偷偷写作 47
给戈弗雷多•福菲的信
10 工作的女人 61
11 总能揭示真相的谎言 65
12 没有爱的城市 66
戈弗雷多•福菲对费兰特的采访
13 没有安全距离 70
斯特法妮娅•斯卡特尼对费兰特的采访
14 一个解构的故事 74
耶斯佩尔•斯托加德•詹森对费兰特的采访
15 自愿终止怀疑 81
16 碎片 88
17 后记 159
Ⅱ 拼图
2003—2007 163
1 《碎片》之后 165
2 文字中的生活 167
弗朗西斯科•埃尔巴尼对费兰特的采访
3 搁浅的日子 172
费兰特给罗伯特•法恩扎的信
4 玛格丽塔•布伊—— 一个出人意料的奥尔加 175
安琪奥拉•科达奇—比萨内里对费兰特的采访
5 没有作者的书 179
6 这孩子怎么这么难看! 185
7 探寻的不同阶段 189
弗朗西斯科•埃尔巴尼对费兰特的采访
8 点燃读者的热情 194
费兰特和“华氏度”节目听众的对谈
9 母亲身体散发的女性气息 209
玛莉娜•泰拉尼、路易莎•穆拉罗对费兰特的采访
Ⅲ 书信
2011—2016 219
陪伴着其他书的书 221
1 一个非常精彩的附庸 224
保罗•迪斯特凡诺对费兰特的采访
2 恐高症 230
凯伦•沃尔比对费兰特的采访
3 每个人都是一个战场 232
朱丽娅•卡利加罗对费兰特的采访
4 不在场的同谋 236
西莫内塔•菲奥里对费兰特的采访
5 绝不放松警惕 241
雷切尔•多纳迪奥对费兰特的采访
6 写作的女人 250
7 过分的人 281
古德蒙•斯奇尔达对费兰特的采访
8 十三个字母 288
毛利西奥•梅雷莱斯对费兰特的采访
9 讲述难以讲述的故事 294
亚赛明•孔加尔对费兰特的采访
10 那不勒斯城的真相 303
阿尔尼•马提亚松对费兰特的采访
11 手表 307
艺术杂志《弗里兹》对费兰特的采访
12 小菜园和世界 310
露丝•乔对费兰特的采访
13 信念之下的混乱 317
爱丽莎•沙贝尔对费兰特的采访
14 保持不满,保持抵抗 330
安德烈阿•阿圭拉尔对费兰特的采访
15 越界的女性 337
丽兹•约比对费兰特的采访
16 对女性智慧的浪费 344
黛博拉•奥尔对费兰特的采访
17 无论如何 353
费兰特和尼古拉•拉乔亚的对话
人名、报刊名对照表 373
关于作者 376
内容简介
·既是书信、访谈集,更是作家的隐秘的个人史;一本陪伴费兰特所有作品的作品
·和“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作家在书中对女性和写作、家庭和历史、欲望和记忆的剖析也真实到令人忍受的地步
·每个人都是一个战场:费兰特的小说和散文,旨在开启一场以女性经验作为杠杆的文学革命
·读者可以第一次完整地窥见费兰特对女性和写作、家庭和历史、现实和想象的睿智看法
·收录了作家作品出版时曾被删掉的段落,和作家曾经中途放弃的创作计划
*******
《碎片》(2016)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20 余年来的书信、访谈和散文集。作家在书中袒露了自己对写作风格和主题的探索历程,并回顾了自己经历的自我怀疑和突破,这些对话睿智地诠释了女性和家庭、神话和文化、城市和记忆,以及作家和读者的复杂关系。《碎片》既是深入费兰特的文学世界的指引,同时也是一份智性、鲜明而坚定的文学宣言。
全书按年代分为三辑:第一部分“碎片1991—2003”是作家和出版人的书信往来,重点讨论了《烦人的爱》中母亲的身体与写作的隐秘联系,也收录了她和导演就该小说的电影改编进行的细致商榷,还包含了作家从未被发表过的一些创作片段;第二部分“拼图2003—2007”收录了作家和导演就《被遗弃的日子》的电影改编进行的往来书信,以及她在前三本小说中探寻的不同方向;第三部分“书信2011—2016”收录了自“那不勒斯四部曲”出版以来作家接受的部分书面采访,读者可以窥见作家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以及对女性写作的历史和任务的犀利看法。
本书标题“碎片”(frantumaglia)来自作者的母亲常用的方言词汇,指遭遇矛盾和混乱的个体体会到的痛苦,但作家将其发展为自己的文学理念,并尝试在多年的创作中释放这个词汇背后的解放力量:作家要利用这种旋涡般的力量,直面失控的风险,抵达令自己、令读者陌生的真实经验。
*******
这本书里有各种各样的碎片、笔记、精确的描述,其中还包括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这些内容放在作家写的小说旁边,可以作为一本陪伴着其他书的书。
——E/O出版社创始人桑德拉·欧祖拉
*******
和费兰特卓越的小说一样动人,以同样强烈的热度触碰了那片令人不安的无意识地带。——《卫报》
*******
25年来,费兰特完全占有“埃莱娜·费兰特”这个作者身份。她用绝对独特的方式和完全属于自己的语言找到了和读者沟通的方式——这是一项罕见的、可能也是独一无二的成就。——《纽约时报》
下载说明
1、碎片是作者[意] 埃莱娜·费兰特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Francesca-CY的评论写作的碎片是在记忆的片段中打捞,然后拼接城一段故事;女性生活的碎片是内心沉渣泛起、五味陈杂的时刻。
-
fushia的评论是大脑和身体都过电般的阅读体验。费兰特在书里写,女性的语言、经历和情感渗透到母亲缝制的衣服上。类似的,她的文字也渗透到我的头脑里和身体上,构成一种席卷身心的阅读体验。她坚固又柔软,强硬又柔和,不断往语言和真实的最深处走,尝试捕捉难以描述之物,赋予混乱和无序语言的形状。做陈英老师那期节目的时候咚咚的插画画的是一些沉渣和碎片,很抽象,很混乱,她说不想用太过具象的画面。拿到纸质书看到封面设计,发现封面上的“碎片”和咚咚的设计不谋而合,也抽象,也破碎。费兰特用语言描述不可描述之物,而她的语言本身似乎又在抵抗一种可描述的、有形的、具体的图像。还挺妙的。
-
索马里的评论将会一直影响我们对写作和生活的态度。
-
半半的评论费兰特真是迷人,无论是她说“写作是很虚荣的行为。”“把自己融入写作之中,最后脱身而出。”还是她说“我最想要做个裁缝。”讲述“碎片”其实是很难的,这本出乎意料地厚且动人。
-
余虹的评论读过这些会觉得自己低估了作者的才华,并且高估自己的认知,竟然天真的认为那不勒斯四部曲是自传性质的作品
-
Cynthiastar的评论访谈中重复的问题太多了。
-
知食分子的评论女性想了解男性的时候有太多的文学作品可以借鉴 希望更多的记录和写作可以让男性有这样的运气 如果没有女性主义思想的话,我到现在只会是一个有文化的小姑娘,沉浸在男性主义文化和亚文化里,自以为可以独立思考。女性主义帮助我成长,但现在看来,我看到,也感觉到,新一代年轻人好像对此嗤之以鼻。她们并不知道,我们获得这一切的时间不长,状况也并不是很稳定。我在故事里讲述的那些女性,她们深切地知道这一点,因为她们切身经历了争取权益的过程。
-
西窗随笔的评论一份献给《那不勒斯四部曲》读者的厚礼。最喜欢以“碎片”为题的那70页,看得浑身起鸡皮疙瘩,战栗。 访谈也很好,就是比较讨厌个个记者都来问匿名这回事。费兰特说得对,读者没那么好奇,读者知道她是谁,热爱文学的读者都知道,就是媒体特别好奇。起码对于我来说,相比于想知道费兰特是谁,我更想看的是她写完但没发表的那些小说。 但采访中也有看着特别开心的问题。我这两年一直在交叉着看费兰特和克瑙斯高,总觉得两个人的作品有一种可以对比的奇妙连接,但是从没看到过这样的对比。结果里面有两个记者,一个挪威一个土耳其的,都提出了克瑙斯高和费兰特写作之间的关系,很开心,并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看法。
-
鱼脆的评论把一个人作为力量是不够聪明且偷懒的,但我仍然是。埃莱娜打捞碎片透着不够美善的真,让人不免感叹纵使跳开了四部曲,即使在碎片里,那些我们自以为的私人经历,还依然是未经谈论的群体经验啊。
-
shininglove的评论二十代最后的夜晚,谢谢埃莱娜·费兰特的陪伴,温柔又强悍。
-
口天剪布的评论读得烦躁,从这些类似且反复的媒体提问中,我甚至已能体会费兰特的匿名选择。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普通读者,比起深入创作者的意图与历程,我确实更在意自身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
-
kosomaku的评论已经开始期待费兰特早期三本书的中译本了,尤其是《暗处的女儿》,以及是时候重读四部曲了。
-
把噗的评论“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处境,需要突破无数障碍。天生的状况需要改变,而不是无视。一个人所属的阶层可以掩盖,但无法清除。总的说来,每个人都是一个战场,在他的身体里,优点和缺点在不停斗争。一代人整体的阶级流动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他兼有运气和能力,一个人的努力也很难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巴黎评论》那篇最好,采访还是要面对面啊。
-
Index.的评论一本让人舍不得读完的访谈录。关于写作、女性的命运和沉重的那不勒斯。女性的身体是由碎片构成的,在和生活的拉扯之中解体,在溪流和雾气中泛起,让世界失序、混乱,让界限消失。请建起属于女性的城市,穿上真正属于自己的衣服,维护好我们宝贵的女性写作传统,请珍惜我们先前取得的一切成就。
-
江湖骗子的评论“我认为一本书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有机体,本身就包含对所有问题的答复。” 说得太对了!!学校能不能取消论文答辩??(今天的论文仍然是0进度的一天)
-
蔡小妮的评论读完以后又回过头重新听了陈英老师的那期节目,译者的视角与作者的态度叠加在一起,更喜爱费兰特的这本书了。不知道每一位读者对于她的“隐身”是作何理解的,我觉得作者的“隐身”对女性主义作品有重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读者多关注作品少探究作者,更在于其实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女性主义作品找到自己,它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不仅仅是女性本身,不仅仅是母亲与女儿,女性与女性,更是每一个苦苦挣扎的个体。“个人的即政治的”~就是这个样子。
-
歪子的评论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都关注费兰特的“隐身”,也因为费兰特“隐身”的特殊性,所有的对谈交流都是通过文字进行的,对于作者而言,似乎更容易把握这种采访方式。提问能否激起费兰特的回答欲望决定了采访的精彩程度。个人还是最喜欢费兰特与最亲近她的编辑的交流。
-
阜咚的评论被开篇的那句“我通过书面形式回答你,因为文字可以抹去长时间的停顿,抹去我的犹豫和妥协”所打动。书信这样真实的材料更能反映作者内心的敏感和细腻,作品是作家与读者交流的媒介,埃莱娜把自己都倾注到文字当中,每一篇故事都是等待拾掇的碎片。
-
露可小溪的评论充满力量
-
ice的评论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