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作者序 ............ i
第一章 引论 ............ 001
第二章 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 ............ 007
第三章 相关研究回顾 ............ 013
第四章 本书的理论及其渊源 ............ 023
第五章 西周体制及其衰落 ............ 039
第六章 东周历史的分期 ............ 051
第七章 霸主期(前770—前546年) ............ 061
四大战争区域的形成与归一 063 / 效率驱动型文化的兴起 074 / 郡县制的产生 079 / 二级封建化 083
第八章 转型期(前546—前419年) ............ 087
封建危机 088 / 封建危机对战争的掣肘 093 / 晋、楚弭兵 094 / 霸主时代的终结 102 / 晋国公室的式微与科层制国家的兴起 106 / 战争驱动型改革 111
第九章 全民战争期(前419—前221年) ............ 117
诸子百家的兴起 118 / 中国哲学的局限 123 / 法家改革 126 / 东方专制主义的问题 130 / 经济权力的兴衰 136 / 全民战争和秦帝国的崛起 149
第十章 儒法国家的形成 ............ 169
秦朝的覆灭 170 / 西汉初年的历史演变 176 / 儒法国家的形成 182
第十一章 中国历史的模式 ............ 189
附录一 本书对东周时期战争信息的计量方法 ............ 211
附录二 评许田波《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 ............ 213
中文参考文献 ............ 229
英文参考文献 ............ 231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何在?奠定于何时?
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赵鼎新以社会学的方法切入中国历史研究,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试图回答: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本书堪称当代历史研究中罕见的具有大历史视野的著作,拣选的虽是春秋战国的历史,注目的却是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性格和社会结构,并由此推断儒法国家产生的渊源与性质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作者以形塑中国历史模型的关键时期——东周至西汉前叶为研究对象,分析此一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爆发的战争如何驱动国家集权化进程,此后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郡县制、科层制、强国家等特征,皆起源于这个关键时期。
在东周的尽头,一个儒法帝国冉冉升起,至今仍然笼罩着我们对历史的认知。
----------------------
1、大历史观的回归
中国为何是所谓的儒法国家而不是简单的儒学国家?
两千年的中国帝制史中,为何基本历史模式始终稳固不变?
本书堪称当代历史研究中罕见的具有大历史视野的著作
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从起源出剖析中国帝制的政治基因。
2、开辟中国历史转型的动力机制
为何中国逐步转型为一个以儒士为主导的科层制帝国?
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究竟如何形成?
以社会学家的视角切入历史,将战争作为推动中国历史转型的基本动力。
3、建立透视东周历史的新框架
打破传统的春秋—战国二分法,首次提出将东周政治进程分解为三段:霸主期,转型期,全民战争期。
霸主时期(前770—前546年)
转型期(前546—前419年)
全民战争期(前419—前211年)
下载说明
1、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是作者[美] 赵鼎新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苦茶的评论赵鼎新,政治社会学和社会运动研究专家,本书是其跨学科研究的尝试,当然,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近现代以来,接受logs研究逻辑的学者,都尝试从中国历史中寻找规律,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现代化理论,其实都是想要以社会科学的视角,对于中国历史做出一番总结,赵鼎新这部书其实也蕴含着这样的研究逻辑。这部书其实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儒法帝国是如何形成的?第二儒法帝国的结构是什么?应该说,后者就是他尝试对中国历史进行解读的切入口,而前者则是对于儒法帝国形成的解释。赵鼎新的《儒法国家》已经写出来了,只是没有翻译成中文而已,因此这部书更像是《儒法国家》的导论,只有读懂了这个导论,再去读那本《儒法国家》可能就心里有数了。回到这部书,通过东周的战争来分析儒法帝国的形成,应该也是一个有趣的视角只是不同于历史研究
-
danyboy的评论旧版看过。补标新版。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
比远方更远的评论放置于回望式总括型的“国家-社会”二元关系中,“周秦之变”不仅具备开启二千余年的“起点”意义,更赋有结构上“儒法国家”的规制性。立足于权力的支配关系,其分型后的组合比较(尤以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权力的统合为甚),奠定了东西方空域极具差异的历史基本走向。由此引发:1.对传统惯性下各时段多方向的突破努力,应有更全面的关照;2.统合模式下,边缘化权力走向中心的条件与成本,其计量应更趋清晰;3.“儒法”既定后的最近百余年来,异质性介入产生的混同,渐成“野人”化态势,使“国”离“中”亦渐远……
-
饿霸的评论与西方拥有神权和资产阶级不同,中国春秋战国之际,无数次战争中开始形成了效率导向型和工具理性化的政治文化,就是两千年不变的“儒法国家”超稳定结构。西周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再具有压倒性优势走向崩溃,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霸主、转型和全民战争期。霸主阶段也是宗法政治崩溃的开始,晋楚百年争霸,大国趋利而弃礼,夹杂期间的郑国等开始采取实用主义,成为法家的温床。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终于造成贵族坐大。三家分晋后,变法成为大势所趋,以官僚主义科层制和战争驱动型改革兴起,从魏国到秦国,法家引领变法席卷天下。秦国因为最晚改革,弯路走得少,加上国内贵族阻碍不强,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秦朝攫取了巨大的权力,也因此而崩溃。汉武帝时与儒家联盟,终于确定了以儒家学说为合法性基础,法家为御民之术、中央集泉科层制国家。
-
云清的评论本书体系庞大,视域宽广,看得出作者的野心。但视角以及资料上的创新并不代表着观点和思路的创新,内容上则感觉有些泛而不精~就书中主要观点东周儒法之争以及中国长期的非摧毁性战争驱动着国家向前,但未见其详,有些后世之明~
-
经济人读书会的评论赵鼎新老师旧书,再版了。 电子版读过,但是纸质版读着感觉还是不同。这次看纸版,有点读杨小凯晚清笔记的感觉,属于先知先觉的声音。 这本书最早是十多年前出版,可想当年还是重启不少人的认知。从社会学家视角去写中国大历史,这本书在技术方面,难免存在“瑕疵”。但是作者最重要的立意,在其写作完成的时候,其实已经达到;因此,再版不做修订,也自有意义。
-
夜色温柔的评论借标 the power of tiananmen,还行吧这本书。
-
穿匈国的评论此书如雷贯耳,读后的确启发良多。书中各类统计虽然有效性存疑,但无疑提供了崭新的角度。长期的非摧毁性战争,驱动国家权力发展,奠定了中国历史的独特性,此说的确很有说服力。作者的举重若轻,及其对研究定位和方法极为清晰的把握,也颇令我印象深刻。
-
薠蘅的评论社会学家赵鼎新教授的旧作,此为翻印本。 优缺点都比较明显的一本书。重点关注赵在第三、四章提到的研究回顾与理论来源,对海外汉学的相关研究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全书的观点比较明确,战争驱动型冲突的长期存在和效益至上的工具理性文化崛起为整个中国长达两千年的稳定结构奠定了基础,从社会理论建构的角度来解释帝制时代的朝代循环与汉化现象,就理论工具的使用而言值得参考。 但是,如果是作为史学著作,本书的某些论述就难免显得有些有待商榷了,以回归运算来考察一国贵族力量的强弱虽不能说有错,但计量史学方法固有的缺陷也在这种分析中暴露无遗:文献记载的不足,执笔人的偏好,早期史学书写的含混等等因素是不可回避的,就这点来说,本书的启发意义大过其学术意义。
-
王子毅的评论“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列国之间频繁的局部性非摧毁性战争;这些战争驱动型冲突刺激了该时期各个社会领域的发展。然而,由于该时期中国社会的其他社会力量发展薄弱,社会的多元化程度很低(比如与封建时期的欧洲和古希腊相比),由战争而催生的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发展最终均为国家所控制;国家权力的一元独大为儒法国家的形成开辟了道路,并限定了日后两千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
明月的评论内容不错,但全书的主要论述并未明确证明论点
-
小怂蛋的评论这不和我和朋友瞎扯的论断和分析差不多嘛…只不过赵居然还用了回归分析,真是。。。作为那么大个问题的学术著作来说肯定是浅了,少了,这种分析的难度很高,不能像跟朋友闲谈一样开脑洞就完了。看在我也能脑洞大开曾跟朋友说过几乎一样的历史比较和论断以及分析之下,打四星吧……
-
方倦的评论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也相当优秀了,开篇提出中国历史的七个特征,接着简述汉学研究的几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全书着眼于东周三个阶段去论证,战争驱动冲突与工具理性化所塑造的科层,由于春秋的旧贵族势力作为集权化过程的敌人而非商人阶级,使得政治倾向便是稳定,商人势力始终没有如西方那般占据政治舞台。这些条件产生儒法帝国形成的背景。但关于秦汉儒法帝国形成就太简略了。另外,行军距离的计算太儿戏了,把直线距离直接作为距离怎么想都不太靠谱,不过不失为优秀视角,瑕不掩瑜。期待作者详细介绍儒法帝国的书翻译过来。
-
揽尘的评论读时而有战栗之感的书,今年独此一本。
-
橙黄橘绿Orange的评论…………“九国国君的被害原因有66%能被贵族势力的强弱所解释”,这什么鬼!?
-
金剛怒目的评论最好看的是附录二的那篇书评,方法论部分要言不烦切中肯綮。至于全书正文,怎么说呢,说的都不错,但也就那样,论宏观问题,最精彩的还是秦晖!
-
魏十三的评论书中不乏对东周历史的亮眼观点,不过整本书对于自个的核心论点和论据都太单薄了
-
晓镜的评论初读的时候蛮惊喜的,挺久没有读到这么有野心的书了。汉以后的部分写得潦草了些,但见识是有的,算是言简意赅地讲清楚了“超稳定结构”,关于资本主义之阙如这个老社会学话题也讲到了点子上。最精彩是把春秋战国重新分期,用战争的眼光一看,果然东周那一团乱麻就理清楚了。
-
木六的评论数理逻辑思维梳理先秦至儒法国家成型一段耳目一新 跳出鲁国史官<左传><春秋>中原视角局限 西周军事移民基地发展而来百余诸侯 东周时已清晰东西南北四大争霸战区 最终齐楚秦晋脱颖而出确立一方霸主 进而逐鹿中原. 此一战争驱动过程中 工具理性或曰效率导向观念逐渐占据主导 舍礼趋利思考成型; 而大国新拓领土 或行郡县(科层制)或二级封建 前者中央集权起用官僚 后者世卿大夫抬头. 兼并至一定规模后 国内二级封建矛盾危机凸显 三家分晋即此典型 深谙封建弊病三家以魏为首 兴法家建中央集权科层制国家 后又商鞅变法秦国一跃领先 法制国家大胜. 汉廷则在短暂黄老之道恢复国力后 谋划统治合法与集权能量 于武帝朝定儒法国家基调. 形而下理解东周战争 此书可读 4.5
-
New Era的评论没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也是不得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