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

作者:[美]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

分类:历史

ISBN:9787218131931

出版时间:2020-7-15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标签: 历史 

章节目录

前言
序幕
第一章 苦艾之苦
1. 权力的游戏
2. 通向切尔诺贝利之路
3. 核电站的诞生
第二章 地狱炼火
4. 星期五之夜
5. 核爆阴云
6. 烈焰滔天
7. 扑朔迷离
第三章 火山之上
8. 最高委员会
9. 离路漫漫
10. 征服反应堆
第四章 隐身之敌
11. 此处悄无声息
12. 禁区
13. 穿透地下
14. 辐射之殇
第五章 风波再起
15. 口诛笔伐
16. 石棺
17. 罪与罚
第六章 劫后重生
18. 文人的觉醒
19. 逆流汹涌
20. 独立的原子
21. 寻求庇护
尾声
译名对照
致谢
有关辐射影响及测量的注解
注释

内容简介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及其政治影响的权威史学作品,兼具史学家的历史洞见和文学家的叙事笔触。

☆非虚构写作标杆奖项贝利·吉福德奖2018年获奖作品,俄罗斯题材标杆奖项普希金图书奖2019年获奖作品。

☆《经济学人》《纽约书评周刊》《伦敦书评周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 《泰晤士报》《卫报》等顶级媒体力荐,售出十国版权。

☆《大国的崩溃》作者,东欧史顶尖学者、哈佛大学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新作。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齐推荐。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是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故,成为意义复杂的全球性文化符号。然而无数虚构、非虚构作品对这一灾难的哀悼和演绎——即便是2019年的HBO历史神剧——都未能还原这一事件的复杂真相。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一书中,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与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故事,也是我们迫近真相的一次智性探险。

下载说明

1、切尔诺贝利是作者[美]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历史的车辙的评论
    如何最好的黑苏联,答案是把发生在苏联的新闻真实且毫无保留的叙述一遍。当然孝子们如果洗不了了,他们会说这是苏修不是苏联。
  • 五山的评论
    记得2018年看伦敦书展的书目的时候,浦洛基的这本《切尔诺贝利》就被放在了主打highlight的第一页。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好书,但国内出不了。而后看到广东人民社拿下了版权,心想:真有胆量呀。后来认识了万有引力的编辑们,也知道这本书出版过程的种种坎坷,也曾跟他们戏言:“这书凉了,抬走,下一个吧。”如今面世,已经是这个让人一言难尽的2020。五星送给浦洛基,送给幕后低调又极富个性的编辑们。
  • 并刀如水的评论
    既有全局把控,又有个体视野,已经超越时代本身,亦超越事件本身,能感受到一种大的社会历史观。
  • 名号不能为空的评论
    浦洛基真是个叙事的高手,上到戈尔巴乔夫下到一个消防员,角度视野纵横切换,这段复杂的历史被他讲得清清楚楚。
  • 阿布的评论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时,铺天盖地的新闻我最多只扫一眼标题;大热的美剧《切尔诺贝利》我至今未看过。这本书到手一星期,近三天就读完了。核辐射也许不如新冠肺炎那样传播快,但致命的是一旦发生就更难防御(核防护服对普通人来说几乎不可求?),连克格勃特工都抱怨为领导人视察切尔诺贝利埋伏站岗有性命之忧。当有人自豪于自家楼盘价格窜至千万级别时,可曾想过最近的核电站有多远?万一这种事,谁敢打包票?
  • Winnie the P的评论
    哈維爾曾說過:“意識形態像一間廉價公寓,人人都可以住進去,沒甚麼門檻,一旦住進去了既舒適又不用再擔心甚麼或思考甚麼,雖然代價是放棄一個人的良知﹑思考能力和責任感。” 可悲的是,就連切爾諾貝利的悲鳴也無法叫醒沉睡在這公寓裡的人(如短評裡的@新日暮里工业)。他不僅喜歡偷換論題,而且還毫無人性地希望悲劇再次發生。最後,我想問為這個人間慘劇洗地的人或打算洗地的人一句:你們還有良心嗎?
  • 原应叹息的评论
    當年的蘇共當局應對危機的方式,跟幾十年後××××的所作所為真的沒什麼區別。最大的不同點應該算是作協成員們的良知了。
  • 不文艺的文科男的评论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一书中,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与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故事,也是我们迫近真相的一次智性探险。
  • 渣叔的评论
    多年以后,核电站站长布里奇哈诺夫在面临苏共的那个注定有罪判决的法庭前,八成会想起在他的顶头上司苏共核乐园掌门人梅奥雷茨在苏共会议上的发言::“我向你们保证,电站的工程师和设计者在苏共27大决议的鼓舞下,会推进党的宏伟计划”。是的,苏联这个时候迫切的需要便宜的核能,如果没有的话,社会将接近崩溃。在这种官僚体制下,没有人会去报告问题。于是一个灾难引发另外一个灾难,犹如多米诺股票一样。整本书写的都是灾难的原因。切尔诺贝利,一个没有确定的原因但是到处都是原因的灾难。历史会让人引以为戒么?通常不会,因为人类忘性极大。
  • 马大象的评论
    【藏书阁打卡】切尔诺贝利这个词代表了现代文明脆弱的一面,它曾经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便利:清洁、经济、安全,然而灾难却无法停留在人们的假设中,它真的发生了。这不同于一场自然灾害,“天灾”不会破坏人们的信念,反而会越来越强,然而切尔诺贝利事件却改变了人们对于现代技术的基本看法,达摩克里斯之剑是如此致命。读完浦洛基这本书并没有觉得苏联有多差劲,事实上任何一个庞大的体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事故的处理上是两个层面,对核电站的处理是个技术问题。对于信息和老百姓安全的处理是个政治问题。后人复盘整个事件诟病大的也都在于在政治措施上种种败笔,在整个帝国摇摇欲坠的年代这样的灾难确实会伤筋动骨。如果我有选择的权利,我不会接受核能。这本书虽然是历史书,然而叙述的过程却很精彩,值得一读。
  • Soul的评论
    《大国的崩溃》作者,东欧史顶尖学者、哈佛大学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新作。兼具史学家的历史洞见和文学家的叙事笔触,带你了解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 格瓦拉的评论
    当今世界最佳切尔诺贝利题材历史作品,没有之一。 在美剧《切尔诺贝利》中,导演借人物之口说出:谎言大获全胜。东欧史至高权威,乌克兰史顶尖专家沙希利·浦洛基兼具历史学家的严谨和文学作品的优雅,带你重新认识这场浩劫。
  • 双子兽的评论
    多年以后会有这样一本记述新冠病毒的书吗
  • 鱼的九思的评论
    由于苏联未能发出预先警报(他们可是有三天的时间),东西欧国家都会长久地与之疏远。这会让苏联不再那么可信,当他们与别国进行各种协商时,从军备控制到经贸合作,以及他们的宣传造势,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 把情书寄给月亮的评论
    把整个事件的过程叙述的很清楚,翻译也很通畅。核电站专业部分看不太懂,但作为一部史学著作,在各种政治力量博弈方面讲的有些隔靴搔痒,过于流水账了。从注释保留原文做法来看,本书是面向大众的公众史学读物。历史代表的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简单的事件过程。
  • 七月的评论
    哈佛大学教授沙希利·浦洛基重磅力作,利用最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一切,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阅读本书可能并不轻松,却是一场令你三观重建的智性冒险。
  • 巴伐利亞酒神的评论
    这本书事无巨细地记录了灾难的全过程,基本可以视为HBO《切尔诺贝利》剧集的考证来源。前3/4的内容可以和电视剧一起看,后1/4笔调一转,开始探讨这场灾难对乌克兰独立和苏联解体的影响,值得一读。然而正如当时乌克兰的生态主义者痛恨核工业巴不得它们赶紧从地球上消失后那样,全新的乌克兰因为经济崩溃又不得不重新拥抱这些核电站,甚至很多工人宁愿被辐射也不愿失去切尔诺贝利的工作,连乌克兰政府也最终变成环境敲诈者,令人唏嘘。这就是核能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因为它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一个天使和魔鬼一体的怪物。
  • 阿尔达的星空的评论
    我非常讨厌作者一面打着纪实文学的旗号,一面又在行文中遮遮掩掩地讽刺苏联体制,十分低级,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当,难的是当机立断。不可否认,苏联对于事故的处理是及时且得当的。不过反正苏联已经死了,切尔诺贝利的功过是非就任由西方评说,事故处理中六十万人的付出,成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和这次疫情中西方对中国的抹黑如出一辙。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在中国与西方的斗争中中国输了,他们会如何记录我们。抛开意识形态问题,了解这些灾难,是为了记住这些做出了牺牲的英雄,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有太多不稳定。另外,本书的文笔并不好。
  • 西贝姑娘的评论
    浦洛基全面地介绍了切尔诺贝利的核灾难的前因后果,完整反映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事故,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迹。通过作者的描述,可以一览苏联体制的僵化,可以一窥苏联解体的端倪。值得细细品味。
  • 新日暮里工业的评论
    虽然苏联已经死了,但是意识形态还是要继续抹黑下去。把苏联新闻真实得叙述一遍?是灯塔眼里的真实新闻吧。 虽然美国已经累计感染300多万,病亡13万,但是苏联就是人祸,美国就是天灾,驰名双标真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