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引言
如何思考中国
上部
中国的近代性
受损的传统世界
西方的诱惑
求生之道
革命
“五四”思想
结 语 历史的意义
下部
寻找“中国性”
民权词义考
庶民的胜利 ———中国民主话语考论
一个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 ———对中国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
水:中国法思想的本喻
权力与技术 ———对劳动教养问题的一个宪法学分析
宪法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
宪法的中国性 ———对五四宪法发生过程的一种解释
被创造的公共仪式 ———对七五宪法的一种阅读与解释
中国现代性的椭圆结构 ———“八二宪法”中的“建设者”述论
余论
什么是关键
内容简介
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无疑最具争议也最受人关注。
军事的视角、政治的视角、文化视角、社会视角与观念视角的近代史叙述,我们都已不陌生。
这本《1840年以来的中国》,为我们呈现的,则是一幅与众不同的近代史图景:法学视角。
--------------
编辑推荐
一本“独特”的中国近代史,写作前后历时大约25年,可谓拥有史学家的洞察X法学家的严谨X哲学家的智慧。
1.以立宪为线索,重新梳理中国近代 史的关键节点
1840年,在突然跌入现代世界之后,中国也曾将宪法作为救国的药方,希望依靠宪法,让中国快速摆脱困境。
但为何中国的立宪之路,却异常坎坷?
为什么说是焦躁的心态,让中国近代立宪之路变得痛苦而曲折?
在本书中,抓住“立宪”这样一个关键动作,王人博老师专注考察近现代史中的重大立宪时刻:从戊戌变法、清廷预备立宪到辛亥革命、以致1949年以后的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八二宪法。
在对这诸多“立宪”事件反思中,中国近代转型失败原因的剖面清晰显露出来。
2. 宪法问题,并非一个单纯的法学问题,其背后交织的,是现代国家、现代文明的核心理念。
当一个老大帝国要完成立宪转型时,必然也牵扯出更为复杂的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冲突。
旧中国先前“独立自我喂养的精神世界”如何开始逐渐崩塌?
西方的普遍价值如理性、自由、平等、法治、权利,在一系列“立宪”实践后究竟通过何种方式渗透进中国人的意识中,并被逐步接受?是外在的宣传灌输?还是基于内心的诚服?
以上问题,是本书贯穿的另外一条线索。
下载说明
1、1840年以来的中国是作者王人博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白凹的评论搞的这种垄断销售恶心之至,学术何为?这就是狼狈为奸。
-
苦茶的评论王人博,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以近代史为题的政治思想史,作者是西政的教授,内容是根据现代宪政来重新勾勒近代史。作为宪政法学,其实本身就是近代的产物,传统的四部之学里虽然也有法学,但是恐怕不同于今日高校中的法学专业,更没有所谓的宪政理论。而作者以学科视角为出发点,指责近代历史人物没有现代宪政意识,其实是一个非常无厘头的想法,如果古人有了现代人的想法,难道不是穿越?以此为视角的批判,其实是后置的政治视角,这种写法近三十年来屡见不鲜,总有后见之明者好以此批评古人拘泥不化,不如现代人自由民主。观念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现代观念,其实还是在大航海和殖民时代构建出来的一套意识形态,就是希腊罗马也未必如此,强调不懂殖民更不懂资本的中国人接受宪政意识,岂不是荒唐可笑。
-
莫里利亚的评论这本书,是作者的一种担当,看看目录就明白
-
法拉小姐的评论昔日西南政法大学的精神领袖、如今的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人博老师“王大爷”,几乎每本著作都7.5分以上,可谓中国“论法第一人”。今年又见老师新作,深感欣喜,马上拜读 :)
-
御坂喵的评论虽然有苏格拉底死因刻板叙述的早年瑕疵,但是全书可谓是十分真诚。 以法学家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近代史的叙事。简而言之,近代史的叙事,急功近利,即便重视的宪法不过是一个最具功利性的装饰品。近代史的一切行动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正常普通的现代国家,而是作为一种现代性路径而不择手段地逐强竞富。 借用知乎的发问,要有现代国家,必须有立宪主义的制度;可如果一个国家本身不是现代的,宪法制度又怎么可能在完全非现代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如果把法律只是作为治理术的一部分来对待,则永远都不会结束施密特的紧急状态,也不可能走出近代史。想到一个著名的笑话,北京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宪法是最没用的法,即使他理论上有最高效力。伤心
-
舍人的评论思考维度增加,值得一读再读。
-
闲居的评论本书所描述的“现代宪政思维”概念与那个时代对标,相当于是制造了一只真空球形鸡在泛泛而谈。
-
#Lee#的评论看前言在做對應筆記的時候,真的寫了好多好多“這太維特根斯坦了”,很多實例很棒!
-
YNWA.的评论《中国的近代性》和《法的中国性》
-
沧浪的评论初读题目,不知所云,翻开目录,方知是一部近代宪政史,戴着镣铐跳舞之作,已属难得。作为门外汉,感觉颇为解渴。 主要关注两个时段——从预备立宪到临时约法,以及文革前后的宪法。 前者,书中梳理详尽,道出了宪法的难产与妥协的艰涩。若以今时苛求往日,清末民初固然存在种种鄙陋,但当年风气初开之时,外国范例令人眼花缭乱,国内势力亦是错综复杂,能够从中辟出一条道路,已是不易。 后者,条框太多,自然不会太精彩。不久前恰好翻到腾讯11年的共和国辞典系列,提及“罢工自由”,75宪法意外地赋予了罢工自由,78宪法保留,82宪法取消,97年落实联合国公约又语焉不详地恢复,直至近年近事,就不多言了。总之,此书当代以前的篇幅,很值得一读,其后就随缘吧。
-
[已注销]的评论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
小亭亭的评论
-
[已注销]的评论在法学家里,王人博是不太一样的存在。
-
汤米的评论看了半本。后半本太学术实在读不动了,以后也许会捡起来?
-
王堃的评论以法学的视角立论,以宪制为线索,以所谓“学术”的语言勾勒。其中分析还可以看,有些观点明显有失偏颇。比如作者史观,似乎他觉得“不存在一个真实存在的实在”,历史就是一种人人打扮的小姑娘。另外,掖在这些叙述之后的,欲言又止的,想说又没有说出来的那些话,我觉得才是最应该呈现的。可惜,作者没有说出来。不过,此书还是可以读读的,其中不乏灵感乍现。
-
维克多的评论1、形式上终结了皇权,实际上并未走向共和。 2、打开了民族主义的潘多拉魔盒。 3、宪制纲领,却充满矛盾和悖论。 4、作为目的的自由和平等,却成了救亡图存的手段。
-
三丰的评论听过王教授的课,犹记得他意味深长地说:中国为什么没有宪政,因为活在当下……古往今来,热衷于权力斗争的中国人喜欢一席之虚名,多少人愿为千秋后代铺路?再看美国百年前由清教徒“以约立国”,信上帝不信人,信教会约束,信约定政府,一种超验秩序贯彻始终,究其原因, 是深知制度比人性可靠。前两天买了这本书,王教授无一言不为珍藏。京东链接:https://item.jd.com/69857935330.html
-
红孩猫猫的评论被王人博老师一言惊醒:“1840年以来的中国,切身感受到的是西方资本、军事、贸易、宗教文化的扩张或征服,这也容易被认为恃强凌弱,缺乏道义。事实上,中国人正是从彼此力量的对比中发现了真实的自己。差距就是差距,不能用文化上的差异为自己辩护。在力量面前,弱者的正当性不能从弱自身获得。”
-
郭小东的评论中国人的自省,西政人的精神,不愧我王大爷!
-
方框壮如山的评论中国近代史,写的人太多,看的人太多,前辈的看过蒋廷黻和郭廷以,最近流行的也翻了翻徐中约,都还是在以史论史,上学的时候多少都学过。偶然看到王人博老师这本,弄来看了看,视角很独特,对于我来说完全是全新的领域解读,史学家的维度,法学家的经度,等于同时学了两种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