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一组短诗:一月到六月 平湖
【世界】
在全世界的附近 《报道》杂志
贝鲁特来信:从革命到瘟疫 丽娜·芒泽尔休斯敦来信:让游行照亮美国 丹尼尔·佩尼奥
东京疫情,我的“三号” 吉井忍
瞥见可能的未来 希瑟·帕里
疫年双重记 李炜
我无法呼吸——“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在波陆/珀斯
玛兹雅·穆罕默达里
二〇二〇年三月到八月 汉娜·拉维利
【自我】
无人接触 约翰·弗里曼 (间歇性)结束一切 万杰里·加库如
中断修辞法 亚当·柯利
在山上,那里你觉得自由 大卫·索洛伊
人觉得自己渺小一点也挺好 顾湘
我们喂养你 安德烈·道、迈克尔·格林
不如去摆摊 张赛
你激烈地越过自身——三月到四月 林白
【附近】
渗漏的容器:新冠时代下的共情与第一人称 简·卡森
双凤 许莹玲
看门记 欢乐的戴维琼斯
普通疫情生活图景 文珍
2020的谜语 巫昂
危机中的未来,以及乐观主义时刻 战洋
乐园 昆鸟
内容简介
一场2020年的记忆争夺战,一部记录当下的现实书。
一系列社会与环境危机不断累积、爆发,让2020年的特殊性被一再凸显。从岁初到年末,《单读》向海内外的作者、合作伙伴以及读者发起广泛征文,收集世界各地关于这一年的记录。最终,来自18个国家、34位创作者的24组纪实作品被汇集于此。《单读25·争夺记忆》在结构上打破了过去按照文体分类的方式,以“世界—自我—附近”三组关键词作线索,让诗歌成为另一条起承转合的线索;封面再做创新,以拼贴和重叠作为对纷乱记忆的表意;正书加别册的出版尝试,将是未来《单读》的新方向。
在闪烁其词和置若罔闻大行其道的如今,持续的记录与反思,是我们的回应。
下载说明
1、争夺记忆是作者吴琦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57的评论以前一本书出版以后就再也不敢翻开,因为一看到错漏就很想死。这一本完全不同,样书一到就抢走一本。这是我们急于忘记但不可绕过的一年,可能也是在单读工作以来最接近理想状态的一次尝试,及时地捕捉世界的变化,而又不完全被外部的剧烈带走。毫不避嫌,也不谦虚,真的很好看!迫不及待想做它的第一个读者。
-
陈二虎V的评论在北京疫情变得严峻的当下收到这本记录独特的2020 的书。在中西方对峙的当下,这本mook的产生本身,就是双方内容创作者仍然愿意共同探索的铁证。单读正在从报纸中的学生视角杂志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它成为一座桥,一个望眼镜,一个大家仍然愿意伸出援手的证明。
-
今天也要开心鸭的评论我觉得《单读》的编辑应该是一个偏执的纸书爱好者,要把今年发生的事情捧在手上,要把今年很重要的圆桌实录捧在手上,要把后疫情时代的日记捧在手上,仿佛不这样做,便无法在独特的年份里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从世界到自我再到附近,循着文字完成了一次由外到内、推己及人的回顾,尽管有的文字并不特别喜欢,但唯其不完美,才符合2020的气质。最后还是想说一句老到掉牙的话:“记录本身,就是抵抗。”
-
China Blu的评论感觉这期的策划不应该催眠,可是实在太催眠了, 每看5页我就困得生不如死。疫情主题的作品最不需要的大概就是公共知识分子作者了,他们那种隔靴搔痒式的担心和感慨真是让人昏昏欲睡。
-
伊夏的评论57是2020年最好的编辑。
-
言寺。的评论上一本《走出孤岛》收入了不少疫情的记忆,可是这本里还是有直接流水帐一样的疫情文章就真的太不应该了。争夺记忆如果只是像吃家常便饭一样平铺直叙地回忆,那就太没必要了,希望更多对于这次疫情带来的反思甚至是质问却没能看到几句,与封面展示的问题看似尖锐且丰富,最终内容部分却过于表面,令我想到食品包装袋上右下角的那行字“图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此集关于疫情部分也可以套用一下“封面仅供欣赏,以实际内容为准”,这样的话,下一部书名干脆为《记忆:一起走出孤岛》算了。除此之外,整体还不错。另,诗歌部分有不少几篇很不错的作品,还有喜欢的诗人昆鸟,有点惊喜。出乎意料的是附赠的别册,内容反而比书本里更丰富和有料得多嘿嘿嘿。
-
电子荒原的评论狗屁工作的那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其实给我印象深的几乎都是国外的作者写的几篇,情深意切,有血有肉。反观中国作者,嘴巴上就像套了铁箍,思想上或许也套了脑铐,几乎不说人话。
-
Berlinka的评论新冠照亮了国家、种族、区域的边界,而这本单读采用另外的结构通道,在世界与我之间,串联一条反省与自救的共同道路。缺点是有些文章读起来过“文”,中青代知识阶层理解周遭处境的叙述文字让我觉得缺乏足够的穿透力,困在自身的迷雾中,但仔细想这是真实的处境,非常诚实的,疫情加重了世界的浓雾,那些原本我们以为理所应当、已经克服的危机,原来一直只是蛰伏着,等待我们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具体说,喜欢吉井忍、顾湘、欢乐的戴维琼斯、大卫·索罗伊的文章,真挚坦荡,悲悯但不自怜,最是呼应书末那篇的主题,也是一种微弱的希望吧:危机中的乐观主义时刻。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单读》最新出品的一期杂志书,以疫情之下的2020年为主题,通过“世界”“自我”“附近”这三个主题,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优质稿件,立足于个体化的视角,观察和记录疫情之下全球各地社会生活与社会生态的丰富面向,以及个体在这一巨大灾难面前的心路历程。这些文章少有空泛而宏大的理论与政治叙述,更多基于个人生命体验、阅读积淀与直观观察展开叙事。这 些记述难免有简单、片面和情绪化的嫌疑,但却正如加缪名著《鼠疫》里的塔鲁日记一般,是具备独特社会史史料价值的珍贵记录。它们跟那些自上而下的、宏大视角的媒体报道和历史书写组合在一起,方可构成2020疫情历史的全貌。随书附赠的围绕项飚、吴琦新书《把自己作为方法》展开的几场对谈实录,也是干货十足、内容丰富。非常值得推荐。
-
胡桑的评论对全球的新冠疫情的宝贵记录,文章惊艳的不多,诗歌部分尤其一般。
-
漂泊幸存者的评论收到书的下午零散的读了一半,“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在面对这种事件的时候,我们都被迅速勒令收敛起这种能力。一个个个体被淹没在集体主义的洪流之中……”
-
cheesefly的评论主要问题是印刷机压力不够,多页重影。内容喜欢吉井忍那篇,因此买了她三本书。。
-
六条的评论坦白讲,因为要围绕“疫情”这个主题,这期的文章比较乏善可陈。附赠的小册子其实可读性更高。但这期的编辑必须要夸一下,书整体的结构规划是相当用心,甚至可以称之为“艺术”的。诗,这种文体我真的不懂。但这期《单读》整体挺诗意的。
-
晓林子悦的评论2020年漫长难捱,想起来,仿佛已经遥远。我们擅长遗忘,擅长删除、修改。这些文章,一篇就是一枚楔子,就是一次定格。最喜欢的,是顾湘的。格外淡定。大约是因为,她在村子里,原本就有些与世隔绝,村子封锁了,生活没大变样,多了些绕路的不便,村人不怎么慌张,有土地,就能种些东西,树林里的鸟叫声依然悦耳。我们需要的,其实就那么多,可是,我们大抵只能处在其他文章所显示的常态里了。
-
OH-的评论认真评论一下新年的第一本书: 虽然不可否认2020年的世界,从一月份开始都是处于"疫情发生后"的大语境下,所有发生的一切都逃不开这场瘟疫的引力 但是 既然出过了疫情特辑 是不是可以做另外一种尝试 把视野聚焦到更多的地方——社会经济政治科技领域发生了这么多大事(今年的美国大选 这样的"闹剧" 不单独编录篇文章有点奇怪) 过分追求"透过普通人的日常记录复现这个世界一年以来的样貌" 过于平淡了 (完全可以让《正午》来完成这使命) 作为这么一年的最后一期《单读》 挺失望的 这期不够"犀利" 不够"透彻" 了
-
苏素的评论疫情期间错过了单读的一本书,这本书毫不犹豫留下。有生之年,经历这样的记忆,很难用一个词语来评价。就像这本书,也很难用一个词语评价。但它值得留下来。
-
Phemius的评论太散乱了 吴琦真的知道自己编这本书是想要表达什么吗?
-
Te的评论2020对于这个地球上的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安是困顿是黑暗的,但对我来说却是实现愿望的一年,我努力感受着大部分人的感受。
-
澄空的评论这一期的单读,不似以往的深刻和精致,但却令人惊奇地呈现出疫情这样一个全球性的重大事件下那种微小个体本身的惯性对它的某种抵抗和消解,不只是”时代的灰尘落在每一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的唏嘘与悲叹,而是每人的一座山都是形状各异、风景独特的。争夺记忆,大概不只是不要忘记,更是争夺书写记忆的话语权吧。
-
SWX的评论就慢慢保存在那里吧,如其中好几篇文章所写的那样,在异常状态的一瞬间获得了某种illumination, 希望这些illumination不会消散,不会被忘记,而是继续照亮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