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乞丐的童年
影与光
决 意
绝对与言语
仁爱的践行
地狱一季
彩图集
不可能与自由
附 录
兰波生平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法国当代举足轻重的世界级诗人、《声音中的另一种语言》作者伊夫·博纳富瓦动情抒写,诗人写诗人的典范之作,不仅是见解独到、风格别具的兰波传记,更是属于兰波的精神现象学。
★伊夫·博纳富瓦:“我的很多成就都归功于兰波,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对我产生本质的影响,只 有他告诉我什么是生活、生活对我的期待、应该如何去改变生活。”
★兰波诗学的出发点是一种现实主义。他对巴黎公社的关注,对“客观诗学”的宣扬,对超越个体语言以进入普遍性的狂热,都表现出了他对改造社会现实、用“新的爱情”来重塑人与人的关系、重建词语与世界的联系的意愿。
★兰波的动人之处,在于他对“诗人何为”的不断质询的苦恼意识,对存在的可能性核心处的不可能性的持续探寻,在于他数次失败后的执着与生命的活力。而博纳富瓦将诗歌称作希望的运动,如同西西弗推动石头,诗人必须无限次地期许和开始。他们都是西西弗式诗人。
★兰波,一位在矛盾中屡战屡败的悲剧英雄。只有真诚的人,才能如西西弗一样屡败屡战,勇于面对位于诗歌核心的不可能,并把所有的可能性建筑在这种不可能之上。我们需要兰波,因为在他的诗里,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有限性的人对爱的真实渴望。
- 内容简介 -
本书不仅是见解独到、风格别具的兰波传记,更是属于兰波的精神现象学。全书共分八章,细致剖白兰波作为诗人的生涯,深情呈现兰波精神活动的轨迹。辅以延伸说明的三篇附录、简洁清晰的生平线索、丰富详尽的参考文献和精彩纷呈的译后手记,并配有大量照片、画作和手稿插图。
正如作者伊夫·博纳富瓦在开篇所提示的那样,“为了理解兰波,让我们阅读兰波吧——将他的声音从混杂的诸多声音中分离出来。不用去远方、不用去别处寻找兰波亲口对我们说的话。鲜有作家像他一样如此热忱地认识自我、定义自我——想要通过认识自我来改变自身,成为另一个人。因此,让我们严肃地对待这最为严肃的追求。我建议我们去找回一种声音——识破它的意愿,重现它的腔调,尤其是这些激荡,这无从模仿的纯洁,这些胜利,这些破碎。”
如果没有这本在对兰波精神的描摹方面如此准确且卓越的书,我们对兰波的阅读将大为失色。
下载说明
1、兰波评传是作者[法]伊夫·博纳富瓦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malingcat的评论作者博纳富瓦是法国当代重量级诗人,这部兰波传记可以视为他用兰波的诗写给兰波的诗。他不在逸闻和史料中挖掘,而是潜入血液和神经,以诗人对诗的共鸣,书写那些难以名状的部分,赞美那些对不可能的挑战。“爱情还有待于重新发明”,兰波说。传记也是。
-
苦影的评论阅读过程中不断回到自己高中时读兰波的日子,那时我只将他繁复疯狂的意象视作某种更为现代的波德莱尔,只是欣赏着一个狂热失控的少年天才之舞。而如今再读,那种无法理解自己存在的犬儒与挣扎着试图说服自己的苦楚终于刺痛了我,一句一句如同刀剜去我的心脏。(说来也巧,大学患上了让兰波死去的滑膜炎…)希望是他的罪恶,也是他的美德。“愿这份不幸自由自在。”兰波最终摆脱了天真吗?他终于彻底的说服了自己吗?谁也不知道,我们能见到的只有诗人绞杀了诗歌,尔后便是诗人自己的死亡。读完最后一页时我写下:“我们存在如黑夜/离去如清晨。”语言从未向兰波展露过敞亮的天空,它们只是神施予天才的、尖锐而漫长的咒诅。兰波,将死之时,天会亮吗?你见到了吗?
-
晓林子悦的评论阅读《兰波评传》,是一种享受。一部充满了“诗性的直觉”的作品。每一个句子,都自带亮光。词与词连接,撑起一张网,经纬交错,白光、火焰、爱欲、生死,流动着兰波的灵感,牵引着博纳富瓦的通感。兰波若还在世,当引伊夫•博纳富瓦为知己。译后记也是诗性的随笔,不可多得的才识兼备的佳作。译者说,从着手翻译到最终定稿,费了四五年的精力。如今摊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小书,证明了,在当下的翻译环境里,依靠“机翻”未尝不可,可是,让我们感到阅读的幸福,领悟到生命中的喜悦的,必然来自于爱的投入与奉献。
-
夜河的评论通灵人,盗火者。永远忠于灵魂、忠于自由的绝对的天才。(我爱的诗人写我爱的诗人!
-
阿健的评论书中大量兰波才华横溢的诗句将拼凑出诗人模糊的轮廓,同时作者想借用自己构筑的诗化迷宫来困扼我们的感官。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博纳富瓦研究兰波及其诗艺的书,不如说这是一位诗人献给另一位诗人的激情之心。博纳富瓦是兰波理念的继承者:他们都想在现实中寻找“此地与此时”(l’Ici et le Maintenant),寻找真实的场所。通过真实的呈现,使诗歌成为一切“不和谐的、不可测定的、丑陋的和美好的事物”,各种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相聚合与碰撞的场所,成为推动人们深入思考生命意义、提高认知能力的场所。通过超验的力量,思考、捕捉生活的本质,激活事物固有的物质性、纯粹性和丰富性,寻求话语的真实和深化的思想。
-
baiya的评论如果没有这本在对兰波精神的描摹方面如此准确且卓越的书,我们对兰波的阅读将大为失色。伊夫·博纳富瓦:“我的很多成就都归功于兰波,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对我产生本质的影响,只 有他告诉我什么是生活、生活对我的期待、应该如何去改变生活。”
-
纳西小伙的评论诗人为诗人创作的思想评传,文笔与译笔交相辉映。在极度匮乏爱意的枯竭心灵中,狂风暴雨里屹立于群山之巅直面电闪雷鸣的强力意志必然首先占据上风;尔后相似的孑然孤独却让他发现了上帝,在漆黑寂冷的无边长夜里渴求圣灵恩宠的垂怜。一时狂暴的造物主悄然隐去,一时博爱的救世主宣告死亡,在纯然无神的世界里他凭一己之力妄图为世界再造神圣,却终究在永远无法抵达的希望的诱惑中倒向死亡的召唤。因果辩证法的极点不是绝然平庸的末人狂欢,而是以隐喻和星云现身的诗的扬帆起航。C'est la vie!
-
胡桑的评论博纳富瓦关于兰波的评传。不再纠缠于“通灵者的惯常阐释里,激活了兰波的“新的现实主义”。
-
周可艾的评论心碎之书
-
跳房子的评论直接阅读兰波,不容易理解他的节奏、意象、思想。期待这本书已久,还因为喜欢博纳富瓦。他在评述《地狱第一季》时说,有一类生命,它具有两种品德——力与美。“这类生命懂得如何信任自身,懂得如何在自然界自由地自我耗费。”是兰波,时常暴烈,有时矫饰:“洪水的意念刚刚止息,一只野兔停在黄芑与摇曳的铃铛花间,透过蛛网,向彩虹致敬。”致敬。
-
alain.proust的评论在象征主义诗歌的两端,兰波与博纳富瓦相遇。“此刻,我是质朴的天空下、酸涩的田野上的一名绅士,试图通过回忆来感动自己:我想起了乞丐的童年、做学徒的日子或穿木屐到达的那日,想起了那些纷争、五六回鳏居,还有几次喜宴,因为头脑固执,我不能融入同伴们的欢乐。我不惋惜我曾分享过的神性喜悦:这酸涩的田野上的质朴气氛强劲地哺育了我残忍的怀疑主义。”
-
晏冶明的评论因为是兰波所以多给一星(是这样的)
-
YOYO WEI !!!的评论太会写了
-
H聽見的评论“他是尚未出现的文明的第一位诗人。”这样一生的痛苦像恶犬向外狂吠,要赶走幸运的不倔强的人们。
-
喜喜的评论年度最佳~
-
补特伽罗的评论拜德雅再不多出两本博纳富瓦接下来很难收场啊。
-
孙不朋克的评论ku
-
深深深南的评论读得很难,因为对兰波的诗还非常不熟悉,所以对本书中的诸多意象一点也建立不起联系。但同时读得又很愉快,博纳富瓦作为诗人的写作,没有故弄玄虚、深奥生僻,却又是两位诗人在灵魂上的交流,而不是针对某些历史考据问题进行辩论。译后记也写得好棒,尤其觉得诗歌语言丢失的这个问题很有启发性(诗人说“玫瑰”不是指在具体玫瑰花中缺乏的共相,而就是指每一朵玫瑰的存在。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兰波才看到了“窗帘背后的异象”)但遗留了一个问题,“通灵者”和“现实主义”这两个看矛盾的身份是如何在兰波身上同时存在的?(因此书中还谈到了兰波对毒品的态度,有趣,一方面是自身道德伦理的约束——诗歌里处处有对此事的反思,一方面是,兰波靠大麻得到的幻象在他看来并不优于他头脑构想出的——这又牵扯到他诗歌中的理性问题)总之,还有好多问题。
-
麻耶熊猫的评论诗家传记之绝唱。
-
K.的评论啊,写得可真好啊。在这里,不仅有兰波的一生,还有博纳富瓦对诗人、兰波其人以及诗歌的解读。看完之后,心中的兰波更丰富了。暴烈、叛逆,渴望创造、爱、改变,但又一次次失败的兰波,正是诗人榜样。正如博纳富瓦所说,诗歌根本就是死路一条,诗人追求的也只能是不可能。只是,有些诗人后来彻底选择了沉默,如兰波;有些诗人选择继续这个使命,如博纳富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