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章 少年皇帝初露锋芒
第二章 春季•大学士张孚敬
第三章 夏季•大学士夏言
第四章 秋季•大学士严嵩
第五章 冬季•大学士徐阶
注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内容简介
汗青堂087:本书揭示了皇帝与文官系统四位最有权势的领袖的个人野心和决策议程的互动角逐。
★编辑推荐★
提起嘉靖帝,很多人大概会想起高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由陈宝国老师饰演的形象。他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
嘉靖帝可以说是明朝的“话题之王”,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继位时爆发了『大礼议』之争,少年气盛的嘉靖帝联合张璁(张孚敬)等人,斗倒了历经两朝、根基深厚的杨廷和集团,开启了皇权强势的嘉靖时代。
在统治初期,他意气风发,作者以春季来对应,首辅是有从龙之功的张璁。之后在嘉靖帝统治的夏、秋、冬季,嘉靖沉迷道教,夏言、严嵩、徐阶相继粉墨登场,成为首辅大臣。而徐阶为了上位,甘居严嵩之下,百般讨好,待羽翼丰满之后,取严嵩而代之,这段史实堪称政争文的典范。
嘉靖帝在位后期常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却始终牢牢掌控着大明的朝政,精于玩弄帝王心术,试图在大臣之间平稳权力的天平,琢磨人心。
★内容简介★
本书用“四季”来比喻嘉靖帝亲政之后,其漫长统治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突出标志在于不同的、强有力的首辅:张璁、夏言、严嵩、徐阶,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书中回顾了嘉靖帝从登基到亲政,最终大权在握的全过程,通过详细地分阶段介绍首辅与皇帝的互动:
揭示皇帝如何与大臣合作治理国家?
皇帝如何与成熟的行政官僚体系博弈共存?
从而清晰地呈现了明代中后期的政治运转特点,透视最高统治者与位极人臣者之间的关系。
★学者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展现了他对明代政治史料的卓越掌控力,以全景的视角呈现1522—1567年错综复杂而又变化多端的嘉靖朝政局。通过关注四位重要的首辅大臣,他厘清了16世纪中叶宫廷中动荡的政治走向,时间跨度从1520年代的大礼议直至1560年代严嵩的倒台。作者挖掘了皇帝实录,以及这一阶段影响政局的重要人物的私人笔记。他深入描述了嘉靖帝统治的四十年间,皇权与文官系统四位最有权势的领袖的个人野心和决策议程的互动角逐。本书将为明史学者提供最受欢迎的中国近代早期转型关键时期的精细资料,对中国史本科生也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肯尼斯• 哈蒙德( Kenneth Hammond),新墨西哥州大学教授
本书为嘉靖帝和他的臣属之间的纷争提供了生动的史料支持——这种对抗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格局。作者利用丰富的私人信件和官方文件,追溯了皇帝统治的弧线,从他匆匆忙忙、出人意料的登基,到他在礼仪、宗教和战争方面的对抗,再到他老年的暴躁和道教式的隐居。作者以他一贯的天赋写作,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有思想的、信息量大的叙述,让人愉悦。
——彼得• 迪特曼森(Peter Ditmanson),牛津大学伦布罗克学院教授
嘉靖年间的权贵人物、庞大的祭祀活动和宫廷阴谋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体现。本书为明代制度史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柯丽德(Katherine Carlitz),匹兹堡大学教授
下载说明
1、嘉靖帝的四季是作者[美] 窦德士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木南明朔的评论前天凌晨 前天上午 前天中午 前天下午 前天晚上 昨天凌晨 昨天上午 昨天中午 昨天下午 昨天晚上 今天凌晨 今天上午 今天中午 今天下午 今天晚上 明天凌晨 明天上午 明天中午 明天下午 明天晚上 后天凌晨 后天上午 后天中午 后天下午 后天晚上
-
十万八千鲤的评论书名取得不贴切,应该叫《嘉靖帝的流水账》,或者《我替嘉靖写日记》。毫无观点,全是史料堆砌,不知道著书目的何在。
-
天井的评论作者下了功夫对于嘉靖时期四位首辅的文集奏议进行了深入挖掘,试图以此展现嘉靖时期的政权运转过程和特点,然而效果是不理想的,毕竟嘉靖时期还有那么多的阁臣和尚书科道官的文集奏议有待利用。本书的文笔充满了近现代史写作方式,基本上都是公元15xx年x月x日发生某事,流水账排列。加之作者取材局限在首辅,基本上就是皇帝和首辅之间正反打,极度枯燥。严嵩一章本来可以写的精彩,然而作者依旧平铺直叙,背后政治起伏更是缺少原因分析。从学术角度来看,本书没有问题意识,甚至没有结论。若要了解嘉靖一朝史事,不如直接阅读明人所著《嘉靖大政类编》。
-
神威的评论修行29th,政治天才嘉靖帝从少年时便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博弈能力,大礼议事件收获班底后位置便安稳如山,即使在一心修道无心政务的那些年,他也依然牢牢的将政权抓在手心,这有明太祖打压相权的功劳,他自己的才能也很重要。经历了如春风般循循善诱引导教授的首辅张璁,性格刚愎果决烈如夏阳的首辅夏言,逢迎媚上首辅严嵩,他都能想罢黜罢黜,想杀便杀,等到徐阶时,他人生的冬天到了,自己结束了自己。如果中国是封闭的小世界,他是足够成功的雄主,可惜不是,于是政治糜烂边患严重倭寇作祟民不聊生,他手下能臣无数却没有什么切实的治绩,如果想夸他,也只能称赞他的纯孝以及天赋技能般的政治手腕,这就是君主制的弊端,这本拉杂如流水账的书,能把这件重要的事情说明白,还是值个三星半的
-
姑苏有雪的评论极差的阅读体验!多打的一星是给题材的
-
汗青堂的评论预告:汗青堂再入一员,087,很快和大家见面。这次的主角是“明星”皇帝——嘉靖帝。他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春夏秋冬,四季轮转比喻四位首辅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镜头对准了他们与嘉靖帝在其统治期间的互动,揭示皇帝如何与大臣合作治理国家,皇帝如何与成熟的行政官僚体系博弈共存,清晰地呈现了明代中后期的政治运转特点。 敬请期待,可以用热烈的"想读"欢迎嘉靖帝登场!
-
Donna的评论有些角度还算蛮有意思,但感觉写得很仓促,有些史实上的讹误。翻译也不好。
-
文科不能学地理的评论流水账不必洋人来做
-
bookbug的评论以四季喻嘉靖朝四首辅,写嘉靖朝最核心最绕不开的一个礼字。正德十六年,武宗崩后无嗣,朱厚熜以外藩入承大统,是为世宗,年号嘉靖。世宗为人极狡黠,入京之前就已为其母子二人力争入城之礼制名分,登基后又兴大礼议之争,行其固皇权除异己之实。张璁便是在这场“幸臣假托,寻兴大狱”的阳谋运动中成为一步登天的幸臣之一,并得赐名孚敬,后入阁。然张璁非佞臣,首辅期间整顿吏制惩治贪腐,确有中兴之功。夏言以查革冒滥得名,但真正发迹仍在天地分祭、重订祀礼等礼制上,然其人志骄气溢,傲愎自专,前与张璁互讦,后为严嵩所馋,死于非命。严嵩在后世以权奸名,但本书并未聚焦这一共识,而是从其漫长的礼部生涯中找到崛起之路,展示其多才多面性。至于同样精通礼仪和青词的徐阶,其最厉害之处是在严嵩下的十年次辅生涯,洞若观火,徐图角力,真小忍大谋
-
饿霸地煮的评论所有守成皇帝都要面临对自身政治合法性的表述,汉唐的谶纬之学,赵宋的祖宗之法。当十几岁的嘉靖来到北京城门外,这个聪明的少年已经意识到自己嗣位的偶然性(正德无嗣),但他更厉害的是看到二祖传下来的君权独大的制度有利于自己。嘉靖决定从议“礼”为突破口,重建对自身合法性的表述,之后四大权相均出自礼部,张璁对新意识形态的表达读解,帮助嘉靖巩固初期的统治。夏言凭借技术型官僚的优势,全面完成礼制改革的重任。严嵩的折衷主义和对腐败集团的利用,礼制改革成为帝国全面腐朽形式主义盛嚣其上的恶瘤。嘉靖在权臣中树立门户,引其互斗的权术,开启了党争之门。徐阶将阳明学“致良知”引入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意识形态,他低调沉稳干掉严嵩将朝政从嘉靖越来越荒唐的神权倾向拉回现实主义态度。全书无比枯燥,阅读体验不佳,翻译很差,流水账居多。
-
話有不言齋主人的评论供人消遣的流水账,科普读物,酌情入手。就这么点儿引用史料原文的部分,居然句读都能错,是译者还是作者还是编辑校对的锅,你们怎么回事,难道科普读物没有人看句读的吗_(:з」∠)_有个友邻的短评说得好,毫无观点,堆砌史料。翻了一下尾注(究竟为什么要有尾注这种反人类的注释格式)几乎没有啥研究成果的引用,我寻思着科普也不能这样吧再降半星,最多五分不能再多了… 一小时后:恐怕史料都没有挖干净,李福达案就用实录就拉倒了,《钦明大狱录》呢?史料不挖全谈什么价值中立…叙事手法也不是这么玩儿的,再降半星,两星不能更多
-
文峰的评论看睡着了几次。
-
Bie的评论碎碎念。不知所云。
-
老頹肥·廢的评论沈溺power、迷戀ritual且易怒殘忍的朱厚熜很好地詮釋了「伴J如伴」的古訓,畢竟要對付什麼都要「親白」的TA估計也就只能如嚴嵩般揣摩S意糊弄S面營造S世才能適者生存。不過此書讀得頭昏腦脹,譯本還原大量的文件書信的文言相當晦澀,而原書的敘史能力和材料組織也不出色。謝@hinabookhqt #讀而益#101
-
雨天不打伞的评论提前预定本年度最差学术书籍
-
虾米的评论就事论事,作者不形成观点,好恶也尽量克制,只把嘉靖帝与其四位首辅之间的故事,一一道来。说流水账吧,ok,但也可以有另外的读法。这书的一个重头就是聚焦于“礼”,嘉靖帝在张孚敬的帮助下,通过“大礼议”、“大狱”扳倒杨廷和,确立一尊,后来的首辅夏言、严嵩、徐阶都是从礼部尚书这块跳板进入内阁的。通过操控“礼”,嘉靖帝取得了某种“天下师”的地位,毕竟光有杀伐之权尚师出无名,“礼”作为工具提供了皇帝所需要的合法性。但“礼”说穿了是种虚的东西(虽然产生实质性的作用),而嘉靖帝恰又比起务实更像是个务虚的人。全球已进入大航海时代却还在纠缠朝贡队伍的规模,北京和东南沿海的城防是要敌人打到家门口了才会受到重视,死到临头还在哭哭啼啼求问长生不老药。这个老头是可恨还是可笑真不好说呢。
-
陆钓雪红发商籁的评论今日议礼朋比之故,臣等据礼,决然以皇上为入继大统之君,不应为孝宗皇帝之子。妄议者决然以皇上为孝宗皇帝之子,非入继大统之君。两论相持,三年不决。夫为孝宗皇帝之子说者,其始变于奸权大臣一人(即杨廷和)而已,礼官附之,九卿科道附之,初不顾事体之大、礼义之非者也。臣等仰惟皇上圣明,其纯孝之心如此,何忍负之,是以奋不顾身,与之辩明。其两京大小官员,知朝议之非者,十有六七;阿附不知者,止二三耳。但知其非者,少有私议,辄目为奸邪,风言谪降,并考察黜退。不知礼者,凭为举主恩人,攘臂交攻,不容人语。又如九卿六科十三道官连名之疏,岂议论同哉如九卿之首。自草一疏,不令众见,止以空纸列书九卿官衔,令吏人送与书一知字,有不书者,即令所私科道官指事劾之。虽大臣多衔冤而去,无敢声言。至于科道官连章,则亦犹然者……
-
手肿治虫的评论这样的译本太糟糕
-
苏斯洛夫的评论小部分内容不错,如几任首辅对是否对政局混乱的安南用兵的不同考量。大部分流水账,这是从嘉靖的起居注里摘录的吗?怎么这么多今天明天后天?各种大段大段的原文引用看得人脑壳痛。
-
wilsonichy的评论translator you suck h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