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作者:么振华 / 吕璐瑶

分类:文化

ISBN:9787573200068

出版时间:2021-9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标签: 女性  隋唐史  历史  女性主义  社会史  性别研究  古代史  隋唐五代史   

章节目录

绪 论 与 先 声
一、绪论 5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 5
(二)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 9
二、先声:隋代女性的遗言11
(一)是否与丈夫合葬 12
(二)不忍受辱,主动求死 14
(三)财产处置 17
上编 遗 言 叙 录
唐都长安女性遗言 21
东都洛阳女性遗言 78
唐代两京以外地区女性遗言 139
附 录 208
下编 唐代女性遗言研究
唐代女性遗言的执行 215
第一节 唐代佛教信仰女性遗言的执行 216
唐代比丘尼遗言的执行 217
二、优婆夷遗言的执行 222
三、普通居家信佛女性遗言的执行 225
第二节 唐代道教信仰女性遗言的执行 242
一、女冠遗言的执行 243
二、在家出家女冠遗言的执行 244
三、普通居家信道女性遗言的执行 245
附:释道兼信女性遗言的执行 247
唐代俗家女性遗言的执行 249
儿子对母亲遗言的执行 249
二、其他亲人朋友对女性遗言的执行 255
三、皇帝以亲人身份对女性遗言的执行 267
第二章 唐代女性的临终心态 273
第一节 坦然接受 274
一、淡然接受 274
二、无憾而卒 276
三、视死如归 278
四、达观知命 279
第二节 遗憾担忧 281
一、牵挂家人 281
二、未及与亲人诀别 284
三、其他遗憾 285
第三节 痛苦而死 286
一、追随丈夫求死 286
二、寡妇以未亡人自居 287
三、因其他原因痛苦而死 290
第四节 勇于赴死 291
第三章 中古社会背景下的唐代女性遗言特征 294
第一节 遗言所见唐代女性的临终关怀 294
一、遗言中的情感眷念 295
二、遗言中的经济安排 303
三、遗言中的丧葬安排 307
四、遗言中的宗教关怀 312
五、遗言中的政治关怀 314
第二节 合葬背景下的唐代女性遗言与丈夫分葬现象 317
一、基于主观认识而遗言与丈夫分葬 319
二、基于客观原因而遗言与丈夫分葬 325
第三节 从厚葬背景看唐代女性的薄葬遗言 328
一、唐代的厚葬之风 329
二、薄葬清流下的唐代女性薄葬遗言 333
三、从遗言看唐代女性薄葬的原因 343
代结语:唐代女性的生死观 347
附录:唐代留有遗言女性基本信息一览表 358
参考文献及部分省称 376
后记 384

内容简介

唐代女性在临终前最放不下的是谁?

为什么有许多唐代女性要在遗言中特意交待不与丈夫合葬?

唐代女性的遗言会得到执行吗?会由谁来执行?

一个信佛的唐代女性在临终前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后事?

……

这些问题都能在《离形去智,无累乎物: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一书里找到答案。

本 书一共搜集了236例隋唐时期女性遗言,考据范围甚广,数量庞杂,有待字闺中的女子、官女子、比丘尼、皇帝后妃、官妓、官员之妻、平民女子等等,透过遗言考察隋唐时期女性在临终前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所乐所痛,并关注这些遗言的实现与否, 即逝者的后代或亲朋对其遗言或遗嘱的态度。从隋唐人的临终关 怀,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女性临终前所关心的主要内容及不同类型的生死观,其中展现出当时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隋唐社会及女性的了解。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遗言是对亲朋真实意思的表达与真实情感的流露,纵使有所隐晦,一般不会作假虚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当作在世者勘破生死的一把钥匙。遗言体现了逝者的人生总结、社会认识、生命感悟、处世态度、思想智慧,因此我们可以透过遗言,对死者死亡观进行思想史的解读。隋唐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相对较高,从她们的遗言中可以发现不同身份女性临终前的关注内容及不同类型的生死观及临终心态,借助亲人对她们遗言的执行情况,可以对唐代会及女性地位进行另一视角的考察。

下载说明

1、遗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是作者么振华 / 吕璐瑶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百器徒然的评论
    切入点不错,搜集了隋唐时期236名妇女的遗言,唐代占绝大多数。大型遗言资料汇编,研究者按地域分类,按信仰等等进行了分类,然后一通分析,水得很。硕士论文的架子,本科生水平。 煞有介事的分组统计,算百分比,架子很足,表格倒是没少列,可没什么价值,比如把唐代留有遗言的女性按年龄分成九组,发现遗言分布最少的是90以上和10-19两组,这个东西就是不统计也能知道吧?可能最花时间的部分就是搜集遗言部分,一想到国家的研究资金净资助这种东西,真是空耗国帑。 印象深刻的遗言有两则,一是萧淑妃:“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 二是杨广的妹妹兰陵公主:“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诗;鄎妫不言,传芳往诰。妾虽负罪,窃慕古人。生既不得从夫,死乞葬于柳氏。”
  • 正始燕麦露的评论
    两点感想:①不是说研究对象是女的就是性别研究。②史料长编和论文还是有区别的。
  • 睡喵的评论
    文言文渣一枚;书拿到手之后发现趣味性没有那么强,还是史料的内容和语气居多。甚至后面的数据统计,完全是论文范式了。还在读。希望读完有新的体会吧
  •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评论
    本书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隋唐时期女性遗言的内容、类型进行系统研究,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信仰女性遗言及其亲人对遗言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题探讨。前半部分分区域探讨,力图呈现一个立体的唐代女性遗言世界;后半部分在全面梳理唐代女性遗言的基础上,分类考察遗言中所展现的不同身份隋唐女性临终关怀的诸多内容,这涉及命妇与非命妇、僧道俗人、老幼、已婚与未婚等诸多群体的遗言,透过遗言考察隋唐时期女性在临终前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所乐所痛,并关注这些遗言的实现与否,即逝者的后代或亲朋对其遗言或遗嘱的态度。从隋唐人的临终关怀,可以看出不同身份的女性临终前所关心的主要内容及不同类型的生死观,其中展现出当时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有助于增进我们对隋唐社会及女性的了解。
  • 黄西蒙的评论
    虽然从学术层面看,这本书其实可以写的更好,但选题特别好,不仅在研究层面很有价值,也很符合图书市场的需求——通过隋唐两百多个女性(主要是唐代)遗言来看当时女性的生死观,精妙的历史细节里是普通人的爱恨情仇。虽然这些能被记下名字的女性基本没有平民,但相比男性,他们是没有话语权的。我很喜欢这种接近普通人视角的古代史观察。再说说这些遗言,有不少人是平静的,知命的,而且佛教盛行,很多人比较从容地看待离去。但也有充满遗憾或者痛苦的。这个选题很值得深入研究。看到一千年前的人的遗言,今人也会平静而豁达。
  • quitequiet的评论
    有意思,买前担心会不会是《追怀生命》的风格,粗翻发现信息量还是够的。下编是归类探原和总结,有条有理但好像刚好避开了我的兴趣点。上编是按地块分列的女性遗言概要,有详有略,多数是简写,但细读也能读出味道来,是重读的重点。两个小遗憾一是主标题好难记啊为什么!二是全书除了表格外全程一个字体,遗言原文换个字体加个框什么的不会更好看么
  • 弃号了的评论
    这个结语我惊了
  • 细雨流光的评论
    资料汇编
  • 韧勉的评论
    本书与柳立言主编的《世变下的五代女性》,基本是不同时代的同题材写作,两者相比高下立判,本书真资料汇编也.....
  • 蹦蹦牛奶的评论
    读得很累 既不有趣也不学术 看出了作业的感觉
  • 没吃晚饭的澜澜的评论
    大部分篇幅都在罗列资料,真正给出的分析和结论很少。
  • 我怎么又饿了的评论
    题是好题,封面是好封面,写这么水是你的不对。平庸之作。
  • Blodughadda的评论
    最看重的一点,通过作者引荐用这种方式,与千百年前活过的姐妹们跨时空会面了。
  • 成青瓜的评论
    分析方法稍显无趣,最中意的是遗言内容本身,能想象到很丰富的隋唐女性生活状况和精神思想。一个有趣的选题,在材料的充分收集整理之上,怎样才能让研究有趣起来?真是个难题啊。
  • 白桦和雪的评论
    唐代女子没有几个愿意合葬的,遗嘱里担心的大多是子女或者家族,而合葬的一般感情非常好,要么被贼人逼的原地自鲨守贞,比起合葬她们更愿意选择信仰,信佛的生死都看的很淡。 乐寿郡君57岁卒于里之私第,她的遗愿是“”纵犹议于封树,即愿存于贞独。建塔旧茔,同尘齐化“”塔葬,就很浪漫。我嘛,恐高,就不上塔了,我要给我的孩子立遗嘱,花葬,把我葬在花园里,我要天天看花花,嗅花香~(@^_^@)~
  • 崔 某 某的评论
    从隋唐年代入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的顶点,毕竟是产生了女皇的年代。这个门类也是比较独特的切入点,从遗言中能够揣摩到千年前的唏嘘。不同年龄、身份、信仰、介怀,让我从寥寥无几的遗言内容中,发现了隋唐女性的绝美,体会到绰约背后的无奈。从古至今的映射,发觉世事未变,人已不同。从其产生的原因到其内容的关注,从愿景的实现到内心的波折。似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分享,更是由外到内的升华。三言两语,说尽人事无常。五湖四海,阅览俗世百态。
  • 方知的评论
    资料大于论述~“吾没之后,不须棺葬,致诸岩穴,亘望原野”
  • 朵朵小时候的评论
    墓志铭资料汇编。分析里除了厚葬薄葬略有看点几无长处。
  • 春雨昏灯的评论
    资料汇编加水。
  • Chole_Ma的评论
    我只能把这本书归为文献一类的,讲真学术论文性太强了,感觉读这本书就像当即坐在了古老的图书馆里,昏昏欲睡。如果是学术类,可以选择,普通人建议不要,可读性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