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革命的形成

革命的形成

作者:罗志田

分类:文化

ISBN:9787100203883

出版时间:2021-1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标签: 罗志田  近代史  历史  清史  中国近现代史  近现代史  革命  中国近代史   

章节目录

自序
一、近代权势结构的转变
二、庚子后清廷的失道形象和士人心态
三、制度困境下的新政
1. 小政府遇到了大问题
2.从民富国强到政府理财
3.新政繁兴导致纸张天下
4.小政府和大政府的紧张
四、自上而下的立宪
1.意在富强的立宪国策
2.自下而上的立宪先路
3.立宪的自上而下特征
4.谁想立宪
5.附和声中的质疑
6.“别开四千年来一世界”
五、官制改革的困窘
六、转向自下而上:“筹备清单”带来的转折
附录 五千年的大变:杜亚泉看辛亥革命——读《辛亥前十年中国政治通览》

内容简介

☆“旧制度”因何解体,“大革命”如何酝酿

☆一场带有自毁意味的新政,一次悄然催生革命的改革

☆罗志田教授重磅新著重释“辛亥巨变”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罗志田教授的重磅新著,是对“辛亥巨变”的重新阐释。

严复曾言:“革命之世,不必皆暴君。” 辛亥革命这一“五千 年之大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大转折。然而旧制度崩溃之迅猛,大革命兴起之骤然,出乎当时人的预想,也为后来者所深思。当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之时,革命却能较为轻易地速成,那么“改革”与“革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竞争关系?

本书的设问方式,与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思考颇有相通之处,在某种意义上,本书或可视为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但晚清政治结构要比18世纪末的法国远为复杂,也蕴含了更多中国自身的政治命题,需要从更长的时段来观察和理解。在这一点上,本书对这一历史转折点的深入阐释,或也给今天带来了启迪。

【内容简介】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却恰于此时爆发了革命。这一历史大变局,留下了诸多疑问:

在朝廷并无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为何会发生革命?清朝何以骤然崩溃,革命何以轻易速成?

改革开启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体制或结构及政治伦理是否改变、怎样改变及以何种速度改变。正是由于制度的困境,使自上而下的新政带有了“自毁”的意味,并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自下而上的革命。

下载说明

1、革命的形成是作者罗志田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江春琦的评论
    看了论文版,一个托克维尔-斯考切波式的分析。作者认为革命是帝国主义外压之下的“士变”,就一般社会结构与阶级冲突而言,晚清尚未到历代王朝末年土地兼并的程度(资本主义影响几何作者存而不论),然而清中后期以来士人与清廷已然开始离心离德,而在外压下国家建构的压力日进,不得不推行新政以建立现代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几组矛盾爆发(地方督抚与中央对政府结构与权责分布,国家机器与人民针对走向扩展的现代国家机器的利益冲突),清廷又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权力核心以推动改革,内外矛盾之下新政难以为继,不得不让位于革命。
  • von的评论
    罗志田认为:革命的发生不是在“君臣失道”,也不在旧有的政治伦理的失效,而是在西潮冲击之下,寻求国家富强的心态与政治结构变革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困境与矛盾。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造成中国社会的权势转移,政府一改千年以来的小政府模式,而向非农业领域前进,国进也引发了民间的暴力反抗,改革自身面临的困境,使得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得不让位于更有效的革命。感觉罗志田先生这些年的著作貌似都是对《权势转移》这本书的发展与补充。罗先生貌似对清王朝与传统文化有种同情的心理,当然这份同情不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而是对文化的,这种同情可能是出于对民国的失望,以及民初以来的诸多的乱象而来。罗志田的书看多了,总有一种李敖对胡适作品的看法:不可不读,不可多读。
  • 枕流的评论
    如果十年前辛亥热的时候我能买到这么一本书那该多幸福
  • 深秋枫叶红的评论
    看了目录,就是《近代史研究》上三篇长文的合集,旧文变新著排列组合大法重出江湖
  • Roger的评论
    三篇长论文合编,精简版可读《两岸新编》罗主笔部分。读这书才真正感觉到(倒不一定是这书有什么特出),读罗书是学习如何读书读材料的好路子。史学理论课陈新师说大家不要仅关注罗王的文风和具体表述了什么,那是表面的,而要注意他表述背后的逻辑预设、认识论层次,把他们思考历史问题的方式搞清楚。反思一下,本科前三年课业压力大,写的文章基本是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急就章,做的不是带着开放性的眼光(不明确做什么、可能的皆留意)读书读材料长时间积累形成脉络自然引申出问题意识的思想型研究,即从整体进入局部,但背后是有对整体之把握的;而是框定在某些貌似没有人注意的具体人事进而只找与其相关材料截断脉络拼凑缀连成文的功能型研究,自以为从局部可窥整体,实则可能是自己虚假问题意识所制造的“局部”。前者固然慢,然“磨刀不误砍柴工”。
  • Realx的评论
    竟然觉得这冷饭挺香…吃多了吃出感情了
  • 一块饼干的评论
    很神奇的角度
  • 华灯初上的评论
    罗老的视野相当宽广,将辛亥革命放在其之前十年中去考察,察觉出清廷在立宪中面临“小政府”与“大政府”的困境,产生种种问题,最终使其自上而下的立宪走向自下而上的革命。过去的研究或站在革命史观上认为认为清廷立宪虚伪,或以现代化眼光来看变革措施越多越好,但这些结论或是忽略了中国的小政府传统、辛亥革命在时人心中的意义,或是被时人的结论牵着鼻子走,最终远离了历史真相。罗老的研究正提醒我们该摆脱固定思维的约束,放宽视野,以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去慢慢细读、理解史料
  • 心齋的评论
    不得不佩服
  • 德意奥人的评论
    帝制小政府能力不足,意识上认识到在国际体系中的议价能力不足进而有动力推动改革,能力上不足以可控地维持改革进度以及操纵精英认知,从而导致了革命的发生。
  • 清白之年—的评论
    高屋建瓴
  • 徐大眼的评论
    看了论文版,这个真的很不错,推荐
  • 予盾的评论
    静候罗大师全书。
  • 小张飞李逵的评论
    这本小书依然有着老教授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思维特点。不是老教授最高水平的体现,但我觉得至少可以打4星。我有点搞不明白的是,豆瓣有些杠精,想什么呢?《近代史研究》上发表过了,就不能增订成书了么?就是炒冷饭了么?批评性的意见,要谈点干货,也是应该欢迎的;但如果就是动动键盘、轻飘飘地说两句阴阳怪气的评论,还是免开尊口吧。对于老教授级别的学者,应该多一点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