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引 言 / i
第一部分:重力 / 001
第一章:倦怠者 / 003
“人们每分每秒都在工作”:安迪·沃霍尔 / 036
第二章:懒虫 / 061
“这座沉重的肉山”:奥逊·威尔斯 / 094
第二部分:反重力 / 119
第三章:白日梦想家 / 121
“我居住在可能里面”:艾米莉·狄金森 / 151
第四章:游手好闲者 / 179
“忍受乏味”: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 216
结 语 / 244
注 释 / 251
参考文献 / 262
授权许可 / 267
索 引 / 270
致 谢 / 276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在崇尚工作、谴责怠惰的大环境下,拼命工作的人却并不健康快乐,在追求优质生活品质的同时,失去了生活。
——我们可以停下来吗?我们文化中“非做不可”的精神被根植于大部分人体内,以至于我们不能让自己听到,甚至很难去想象一个叫停的声音。
——我们要停下来了。在度过漫长的一天,经历过工作的高压熔炉,我们都听到了一个低沉的声音:“我太累了,能歇歇吗?”
伦敦大学教授、精神分析学家乔希·科恩在本书中和我们探讨了“什么都不做”的矛盾与乐趣,他发现当生活陷入僵局,“无所事事”竟成了一种自我成就的有效方式。而这样的方式,也贯穿了安迪·沃霍尔、奥逊·威尔斯、艾米莉·狄金森、大卫·华莱士等文学艺术家们“不工作”的一生。
作者将惰性分为四个类型:疲惫、懒惰、白日做梦、游手好闲。通过个人经历和他咨询室里的故事,带我们一探看似不合常理的处世法则下,蕴含的无限可能。
编辑推荐:
☆“不要浪费时间”的教导带来了“绝不能停下”的恶性循环
不知道今天午饭吃什么,不知道下班后可以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周末要如何度过......即使疲倦地躺在床上,也要机械地滑动屏幕,漫无目的地游荡在社交媒体上,让洗脑的bgm灌满自己。
☆“你真的不介意被人打扰吗?难道你不想待在床上吗?”
我们梦想着去拼搏,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这种雄心壮志下又藏着另一种渴望——回到床上去,什么都不做。给爱睡懒觉/社交恐惧/过度劳累/找不到生活意义的你,翻开这本书,让我们暂时停下来,摸一会鱼。
☆在心理咨询室的真实案例中,窥见同样的自己
“在下班后或照顾孩子的间隙中挤出一个小时来到心理诊室的人们,被工作生活所困扰,早已精疲力竭,但当手机嗡嗡声响起(“抱歉,可能是工作上的事”),他们还是会忘掉自己正是由于工作的压力才来到这里。”
☆文学艺术家们和你一样社交恐惧/暴饮暴食/懒散懈怠……
安迪·沃霍尔把自己锻造成不会出错的工作机器;电影以外的奥逊·威尔斯,吃喝妄为,肆意消耗;艾米莉·狄金森不仅把诗歌深锁在盒子里,她生前也绝少出门、亦不见客;作家大卫·华莱士则极度抑郁,疯狂看电视是他自我消解的方式。
☆没有说教,没有鸡汤,这本书只想和你一同放松漫步,寻找更多可能
“这不是激情的宣言或尖刻的社会评论”,“在一个被信息淹没、被逼得心烦意乱、生活被压力、无力和疲劳所困扰的世界里,这本书有一些话要对那些犹豫不敢选择停下的人说。”——亚马逊读者真实评价
☆这不是逃避,而是更好地审视。那些“停下来”的人从他们的选择和决心中找到了救赎——他们的负担减轻了,并对生活大声说:“我宁愿不这样做”。
下载说明
1、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是作者[英]乔希·科恩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把噗的评论书的名字真是配不上书的质量。
-
kokomi的评论被封面和标题骗过来的
-
东林皆石的评论1、工作的困境:人们被现代工作生活所困扰,深感压力重重、精疲力竭,病情因工作中的不满足感和无意义感而加剧,步履艰难,百无聊赖。 2、工作驱动力:我们内心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不断要求和激励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自我理想的激励让我们焦虑地寻觅下一个目标,永远觉得自己还有欠缺不妥之处。 3、“后工作”未来世界:如果不工作,什么能让生活有意义? 4、四种惰性人格:倦怠者(肉肉、巴托比、等待戈多、无欲之欲)懒虫(加菲猫、辛普森)白日梦想家(艺术家、堂吉坷德)游手好闲者(不动心、卢梭、浪漫主义、慢节奏) 5、艺术:我们摆脱现实困境最直接的途径是沉浸于艺术世界中。艺术的存在证明了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拒绝积极的有目的的生活,即被严加管制的行动。 6、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
sicapark的评论啊,重力。啊,人啊人。
-
卯亥的评论阅读过程也是我思考自己的时间。非常适合停下来不工作的春节。这四种类型多多少少都占那么一点,中间两个占比重最大。
-
不锈钢老鼠的评论有一些启发,又有些臃肿。
-
闻夕felicity的评论为懒虫、白日梦想家、隐士、选择困难症侯群、虚无主义者正名的一本书,书名看起来很轻松很不正经,但其实是心理分析和文学回顾的正经书,而且跨学科旁征博引地探索了历史上知名“懒虫”、“白日梦想家”、隐士的精神世界和人生选择,比如艾米莉狄金森、安迪沃霍尔、华莱士。热爱沉浸于白日梦多于喜爱现实世界、喜爱精神探索带来的自由的人会感受到强烈共鸣,并用新的眼光看待这几个之前觉得八竿子打不着的“成功人士”。
-
果子不脆✨的评论1.31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虽然乍读稍显枯燥,但很适合没什么事情的春节假期,抽出整时间来读,多去思考不同的人生态度,挺好。
-
丽大贝卡的评论洋洋洒洒,不知所云,味同嚼蜡,果断扔掉
-
路灯的评论『那种要我们在现代世界强加的节奏中找回自身节奏的冲动,始终挥散不去』 『像往常一样生活下去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就像走过场,或是抄写别人的人生,而不是过自己的生活』 『决断力的匮乏,连同随之而来的焦虑和衰弱成了灵魂的乙醚,作为不可或缺的要素与他们自身融为一体』
-
柚子的评论非常非常无聊…
-
麦豆人的评论再次证明,学精神分析的作者,写书真是又臭又长...我脑秀逗了,才看这书...本来两三句就能解释的事情,写一本书来说...美国豆瓣Goodreads也证实了我的看法,才给出了3.35分...写出感受,给大家避雷~总之,这书逻辑混乱且啰嗦...有爱自取吧。
-
冬至的评论书的框架比较清楚,驳斥“工作”背后的“绩效文化”、“理想自我”,肯定了四种状态的价值,分别以一位文化名人对应:沃霍尔-倦怠、威尔斯-懒、狄金森-白日梦、大卫·华莱士-游手好闲,不过阅读门槛并不低,主要是作者论述时用的材料主要来自文学、文化批评和精神分析理论,对读者的知识储备有一定挑战。
-
奇异果杀手_的评论做这本书的过程中,有无数个“什么都不想做,毁灭吧”的时刻,但还是屈从于现实,有时候觉得,现实可能对我还是不薄,没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吧??不过好的点子确实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自己跳出来的,而不是强迫自己坐在工位上熬出来的。
-
tarsan的评论酷 这本书并不是心灵按摩 而是反马杀鸡。提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为了物尽其用而强制进步充满“有用”暴政的世界中。
-
su的评论蛰居族,浮力减压池,肥皂剧,堂吉诃德,金霸王电池广告,《辛普森一家》,史努比漫画……这不是一本提供方法的书,而是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打工人为什么总像上了发条的玩具兔子,纯粹依靠惯性机械工作,而一旦停下来,就会陷入巨大的自责和自我怀疑之中。仿佛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抒情诗人》中所写的”光晕“消失,我们这个时代也面临着”不工作“的闲暇与灵光消逝的危险。(看完这本书,真的爱上了华莱士,期待《无尽的玩笑》早点出版。)
-
银妖桑的评论对我来说挺有用的,思路打开
-
韧勉的评论这是一本用弗洛伊德心理学解剖社会现实、金句频出的神作,作者科恩指出“什么事情都需要高效率的做”是资本家收割理想劳动力的宣传口号,真正的神性应在于不工作。但真正什么都不做的无欲望理想状态并不能维持太久,故而个体迷恋懒惰是一种社会渴望,这从史努比、加菲猫和辛普森一家这一系列懒惰的卡通人物备受世人追捧的现象中可见端倪。现实需要想象力才能成长与转变,但是最能带来想象力的艺术家却经常被层出不穷的公共和私人决策批判为浪费时间、效率低下应被“批判”的群体。终日赖床才是想象力释放的必要途径, “停”是一切有意义行动的必要条件。才会将那些不经大脑、机械和盲目的行为或言论描述为“停不下来的”。它指向了我们精神和生理结构的基本事实。作为个体既能够单纯地存在,也能够成为行动的生物,身心会随时提醒自己这一切。
-
探琛的评论这本书最令人惊喜的,是把“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这样的现实困扰,嫁接到文学艺术家的一生:安迪·沃霍尔把自己锻造成不会出错的工作机器;电影以外的奥逊·威尔斯,吃喝妄为,肆意消耗;艾米莉·狄金森不仅把诗歌深锁在盒子里,她生前也绝少出门、亦不见客;作家大卫·华莱士则极度抑郁,疯狂看电视是他自我消解的方式……在创意性工作里,“停下来”分外重要,而对于频频陷入工作高压熔炉的我们来说:当生活陷入僵局,“无所事事”或能成为一种自我成就的有效方式。
-
五城十二楼的评论被标题和引言吸引了,后面的内容却越看越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