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之二,获奖无数的《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姊妹篇。
◎乌克兰世纪流离与动荡的民族寓言,人类文明悲剧全景切片。父亲出生于俄国,在乌克兰结婚,战后居于德国,随着冷战时期的到来,夹在两大阵营缝隙中的无数个他这样的平民成为大时代的牺牲品。
◎填补空白,聚焦不计其数的战后流离失所者,书写战后东欧日常生活。过去,他们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汗水,现在,他们依旧被肆意摆布,没有国籍,没有投票权,不被允许自行寻找落脚地……
◎充斥着沉默、暴力、反叛的畸形父女关系,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故事。双重沉默中长大的女儿,离群索居、三缄其口的父亲,他们只是千千万万个无人理解、籍籍无名的战争副产品、社会弃儿中的一个。
------------------------------------------------
★内容介绍
“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你来自哪里。”
“父亲是一棵独木,离群索居,也是一个张开的拳头,随时可能会攥紧,落到女儿的身上。”
继《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大获成功之后,娜塔莎·沃丁开启了寻踪父亲的旅程,讲述了1956年母亲自尽之后的故事。
作者渴望过正常的生活,极力想摆脱自己的流离失所者出身、融入德国社会、逃离俄国血统,父亲却将她监禁起来,禁止她穿红鞋子,打她,想尽办法让她远离德国人的世界。无时无刻不让她恐惧的父亲,出生于沙俄时代,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他的一生对于女儿来说一直是个谜:父亲为何坚决不学德语,他自己只会说两个单词,“要”和“不要”?为什么对自己在俄国的前四十年生涯缄口不提?穿过所有沉默,在暗影中的某处,是一段颠沛流离、骇人听闻的历史。在试图寻找理解的钥匙过程中,娜塔莎借无家可归又无处可去的经历,书写了父亲的沉默,也书写了畸形父女关系的矛盾和挣扎。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融合了《她来自马里乌波尔》的魔幻心碎与“那不勒斯四部曲”的女性成长的故事。
父亲对污垢、对噪声、对德语的拒绝,“我”对爱的渴望与爱而不得,成了这本书的基调。
“每个个体和家族都是国家政治的样本。”娜塔莎在不动声色的隐忍和克制中,一如既往地不动声色揭开边缘群体的伤疤,聚焦那个时代的侧面,那个时代罅隙下的个体。这一次,她自己也在里面。平静的湖水下,依旧有触目惊心的疾流暗涌。继为母亲树立了动人的文学纪念碑后,作者将笔触转向了自己的父亲。
------------------------------------------------
★媒体评论
关于过往发生的一切,娜塔莎·沃丁仅向我们展示了冰山一角。然而,她的描写直击人心,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故事。
——安德烈亚斯·基尔布(Andreas Kilb),《法兰克福汇报》
娜塔莎·沃丁笔下那充斥着沉默、暴力和反叛的战后童年……读之令人心碎。
——娜塔莎•弗伦德尔(Natascha Freundel),北德广播电视台文化频道
简明,锋利,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尤为称道的是作者冷静的纪实笔触。
——德国文化广播电台
娜塔莎·沃丁确立了一种既古典又非凡的写作范式。
——汉斯-彼得·库尼施(Hans-Peter Kunisch),《南德意志报》
下载说明
1、暗影中的人是作者[德]娜塔莎·沃丁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把噗的评论人们结婚,生子,离婚又再婚,仅仅是因为艰难的日常生活难以独自应对。
-
十年九夏的评论填补空白,聚焦不计其数的战后流离失所者,书写战后东欧日常生活。过去,他们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汗水,现在,他们依旧被肆意摆布,没有国籍,没有投票权,不被允许自行寻找落脚地……
-
Luisiper的评论读到结尾浑身鸡皮疙瘩,如果不是读过第一部简直不敢想象这是纪实文学。很像残酷版《风雨哈佛路》。 这是个几乎纯粹私人化的成长回溯之路,一层层剥开了作者娜塔莎残酷、黑暗、叛逆、怯懦又渴望的童年。间歇停留在回忆夹缝中的才是时代飓风刮剩的余灰。 比起《她来自马里乌波尔》的大,这部《暗影中的人》更小,书里有双重父权压迫:身为女儿对那个沉默、阴暗、暴力、偏执父亲的恐惧和反抗;身为女性对那个极端、不自由、荒谬、冷硬时代的不安和游离。 这本书是把一个懦弱胆怯的娜塔莎从那个已功成名就的大人物身上剥出来,再捧给读者观看。有重度洁癖的父亲残破狼狈地瘫在污渍为开端,以墓园苍白寂静的天空结束。 她身上开了个大洞,我们透过那个洞去窥视这个女孩的内心。没有春暖花开、和解、释然,只是生命随行至此,自有它的出路。
-
新星出版社的评论“马里乌波尔三部曲”之二震撼上市!“每个个体和家族都是国家政治的样本。”沉默、暴力、反叛,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几代乌克兰人的世纪悲歌。聚焦流离失所者,书写战后东欧日常,与世纪同龄的父亲,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夹缝中的平民灾难实录。
-
立夏华昭的评论《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为母亲树立了文学纪念碑,《暗影中的人》则为父亲拍了一张空白的照片,也再一次将自己拉回那个狂暴的、噤声的、时间睡着了的黑暗年代。战时,他是东方劳工,战后,他成为流离失所者,娜塔莎自己则是战后一代,是无尽压抑与沉默的苦难的女儿。这次没有宏大的背景,有的只是私人的日常:没有天日的生活、扭曲的父女关系,以及似乎永远静止了的时间。俄乌战争之下,又会有多少个娜塔莎,多少人的表针永远停止了行走。
-
米粉队长的评论对我而言,只有无止境的堕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在睡梦中,我也觉得自己在不断堕入地狱。
-
Ashen的评论从追忆成长中父亲落下的铁拳,到像旁观者似的注视父亲衰老、死亡,肉身的父权和社会的父权双双压在沃丁身上,压在她的妈妈和妹妹身上,也压在那位坐在门诊部台阶上的婶婶卡佳身上,还压在无数女性身上。但遗憾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里那种用强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撬动母亲家族尘封历史的震撼感,那种用极克制冷静的语调转述大姨生平和讲述母亲过往的感染力,在这本书里不复存在了。
-
孤独的怀安战士的评论第一本书写母亲,是用抽丝剥茧的侦探小说笔法揭开母亲投河自尽后迷雾般的身世,拼凑出一个乌克兰旧贵族,夹在苏维埃政权、纳粹德国中间,在离乱的年代,惊心动魄的家族史;第二本书写父亲,历经了逃亡、劳役、贫穷、战争创伤,流离失所的斯拉夫家庭,战后自始至终都是被社会排斥的群体,如同战争角落中的灰烬。分崩离析的家庭、战后一代的残酷青春、沉默的父权压迫,在当前俄乌冲突的背景之下,也许更能理解东欧人(斯拉夫人)宿命般的沉重
-
得意的评论太致郁了
-
谁知林栖者的评论从出生到死亡,人都在默默成长
-
开花的扁桃树的评论叙事比《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清晰了很多,娜塔莎的故事和她父亲的故事交替出现。这虽然是关于父亲的书,父亲的生平却寥寥无几,就像斯捷潘诺娃在《记忆记忆》中写到的:“耐人寻味的是,祖父母辈的很大一部分努力恰恰是为了避免引人注目,为了变成透明人,隐身于家庭琐碎之中,与充满宏大叙事、动辄数百万人口误差的大历史保持距离。”作为the second generation,娜塔莎没能像第一部书中那样成功地开启俄裔父亲的秘密,记录的渴望与父辈的沉默相对比,显得可笑无力。
-
Anattā的评论【8.0】无法摆脱的身份与性别属性,被畸形的世界撕扯着。
-
晓林子悦的评论作品有两条主线,从父亲过世起笔,一条再建父亲的生平,一条是自己少女时的生活。两条线的聚焦点是“身份”,作为R国难..民在德国的难堪处境。 深深嵌入娜塔莎记忆中的往事,与对父亲生平的疑问,重新演绎东欧的苦难史,以一种并非毫无把握的方式与上世纪的一些重要事件建立起了内在的联系。 她的语言绵织潺缓,每当我觉得密不透风的深深压抑之时,就稍稍得到了停歇,娜塔莎的思绪又飘落到了另一处记忆之场,叙述跟随她的思绪而流转,这种时时在场又时时离场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卓越的文本控制能力,写作技巧和修辞也是本书动人之处。
-
荷尔德森的评论“希望对我来说就像绝望的一部分,是它的副产品,向来如此。” 结尾虽然有点痛,但是很振奋。用那么暴烈的方式获得了自由——找到一份接线员工作&自己施行堕胎。书里有一句看得难过,对父亲的记忆始于被打,“给我重重一击,我飞到了床对面的木板隔墙上。从那一刻起,我有了父亲。”
-
大空的评论《暗影中的人》延续了《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暗黑和绝望,世界的残缺和残忍似乎一直都在,永远不会离场。巨大的伤口仍在滴血,真实直露的记述令人窒息。
-
甜鬼❤的评论非常好的作品,内涵丰富,推荐给大家
-
Jolaophy的评论没有《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厚重,值得4分,不过已经比很多纪实文学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