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

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

作者:宋杰

分类:文化

ISBN:9787101156195

出版时间:2022-4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标签:  

章节目录

曹操在赤壁之役后的战略防御部署
一、赤壁战后曹操应对被动局势的战略方针
二、留驻外军,建立以“三征”为长官的边境防区
三、收缩防线,内迁居民,形成广袤的无人地带
四、扼守合肥、襄阳、祁山、陈仓等要害
五、积极防御,以攻助守,力争作战主动权
六、参用中军和州郡兵支援边防前线
七、结语
从“军府”到“霸府”
——蜀汉前期最高军政机构的演变
一、刘备的左将军府
二、刘备的大司马府与尚书台
三、蜀汉丞相府的建立
四、诸葛亮南征前后相府人事、官职的重要变化
五、丞相府的其他僚属
六、蜀汉丞相府的“霸府”性质
三国蜀魏战争中的武都
一、武都郡的设置由来
二、武都郡的地理环境与水陆交通
三、随同马超起兵反曹的“武都氐”
四、曹操攻取汉中战役期间的武都
五、曹刘争夺汉中之战期间的武都
六、诸葛亮北伐期间的武都与“断陇道”之作战计划
七、姜维统兵期间的武都与“断凉州之道”战略规划
八、曹魏灭蜀之役中的武都
孙策攻占江东的经过与方略
一、孙策的江都之行与起兵构想
二、渡江募兵失利与重整旗鼓
三、击败刘繇与王朗,攻占江东三郡
四、孙策在江东的平叛与外交活动
五、北进失败与西征的巨大胜利
六、结语
孙权统治时期兵力部署与主攻方向的改变
一、赤壁战前孙权的北守西攻(200—208年)
二、东西分兵作战与国都北移京城(208—210年)
三、迁都建业与东西单线作战(210—219年)
四、全力西进与驻跸公安(219—221年)
五、迁都武昌与沿江各防区的建立(221—229年)
六、还都建业与江防体系的演变(229—252年)
三国战争中的陆口与蒲圻
一、“借荆州”后鲁肃屯戍陆口原因试探
二、孙吴攻取“南三郡”战役中的陆口
三、孙吴袭取荆州战役中的陆口
四、蒲圻取代陆口及其军事地位之演变
五、蒲圻与武昌右部都督辖区的衰落

内容简介

《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是《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作者宋杰先生推出的新著。本书收录了近年写作的6篇专题,分别探讨了曹操在赤壁之役后的战略防御部署,蜀汉刘备与诸葛亮统治时期z高军政机构的演变,蜀魏战争中的武都,孙策攻占江东的经过与作战方略,孙权统治时期都城、兵力部署与主攻方向的变化,汉末三国战争中的陆口与蒲圻,就当时经济区域、地形、水文及交通状况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对三国各方攻防路线与用兵策略所起的制约影响作了深入考察。

下载说明

1、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是作者宋杰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Zmail的评论
    如果喜欢《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枢纽》,那么一定也会喜欢这本《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宋杰的写法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的思路。
  • 山海皆可平的评论
    用了四天半读完,酣畅淋漓,不愧是文史大家作品!!如果说三国鼎立前曹操与孙刘两家谁能胜利还有些悬念的话,那么这个疑问在孙权袭取荆州以后便不存在了。曹操自此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境,以他为代表的北方势力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条件,将来会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形成对吴、蜀的压倒性优势。荆州之役,吴虽得实利,但也增强了曹魏,从逐鹿中原角度看,可以说是一种战略失策。
  • 狗在思考的评论
    论文集,三星半,和兵争要地那本有重复,主要细读了《从“军府”到“霸府”》。感觉论证有点粗暴,比如彭羕和法正相似→诸葛亮弹劾彭而不弹劾法正→诸葛亮看人下菜→刘备诸葛亮君臣嫌隙,从第一步分析就是作者主观判断。。 地图挺多挺好,够清晰
  • milanpirlo的评论
    一如既往的高水准之作,尤其是历史地图很难得,可以看作是作者《三国兵争》的续篇。地图如果放在对应篇目之后,效果会更好,对读者的理解会更加有帮助,个别篇目稍稍有点语句重复及个别标点打字错误。期待还有下一部作品。
  • TT的评论
    三国第一人,非曹操莫属。
  • 江流苏的评论
    本书收录了宋杰教授的6篇专题,分别探讨了曹操在赤壁之役后的战略防御部署;蜀汉刘备与诸葛亮统治时期军政机构的演变;蜀魏战争中的武都;孙策攻占江东的经过与作战方略;孙权统治时期都城、兵力部署与主攻方向的变化;汉末三国战争中的陆口与蒲圻;就当时经济区域、地形、水文及交通状况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对三国各方攻防路线与用兵策略所起的制约影响作了深入考察。其中《从“军府”到“霸府”》一篇最是精彩。T
  • hyypia1982的评论
    著名史学家邓广铭先生,认为历史研究有“四把钥匙”——年代、职官、地理、目录。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汉末三国历史来说,钩沉地理方位的作品并不算多,主要原因还是时代过于久远,可资入手的史料又相对匮乏。但是,受到“三国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地方发展旅游和文史爱好者访古所需,人们对于其中的热门议题争论持续不止,学者对于此话题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宋杰老师的《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是他六篇相关论文的集合,其中最精彩的当属曹操和孙权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虽然选取的视角属于地理范畴,但通过地理将文中所述的两段时代逐一展开,并条分缕析予以详解,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另一种角度的历史普及作品。
  • 上善若水的评论
    学术精品
  • letdouman的评论
    新调难谱,不及姊妹篇《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惊艳,治学功底依然扎实,仍具价值。
  • 栗子有毒的评论
    三星半,有些内容与兵争要地重复。多给孙策这篇半星,读的过程中总在和明祖1355年过江形势对比,二者路线几乎一致,孙策是 合肥—舒城—和州—采石—南京 明祖是 濠州—滁州—和州—采石—南京,明祖当时不过江,日后再难发展,英雄立业,也常在一线间也。所不同者,孙策过江速定吴会,明祖与张九四天天铁板烧。
  • 阿斯克斯食书兽的评论
    作者逻辑严密,认识了诸葛丞相的权臣一面~主要讲的是历史地理与军事地理,考证得当令我不禁回味起田余庆老先生的文章~就是图少!历史地理的著作,地图就是灵魂啊!!
  • 珀斯的评论
    国家战略与地缘政治息息相关,良好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是国家角力的重要资本,古今中外,国家博弈从来都是举国之力而非螳臂当车,诸葛亮纵有盖世谋略,以一人之力难以抗衡曹魏孙吴的谋士集团,此乃命也。
  • 鹿鸣东轩的评论
    作者历史军事地理学功力深厚,但这本不知是否为何加了点别的东西,建议直接阅读作者另一本《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装帧挺好看的,但封面插图内容于史无征,有点不必
  • 不用麻烦了的评论
    从宏观上理清了一些三国局势变化,但行文里对史料的引用有点太多了,读得很费劲。
  • 归真返璞lzh的评论
    赤壁之战后,占据天下三分之二曹魏由攻转守,通过休养生息达到人口、经济的碾压态势。而对于孙吴与蜀汉,只有通过积极进取才能化解这种趋势,占得一点上风。可惜,从吕蒙偷袭荆州开始,这种可能性便不复存在。从此魏国无须真正面对来自蜀吴的双重军事压力,得以繁殖生息,并最终由晋实现统一。
  • 朝花夕拾的评论
    本书是《兵争要地》的补充篇,写作风格基本一致。具体来说,有少许内容不可避免地重复引用,当重温了,不影响阅读!对我而言,主要是第四篇孙策篇,第五篇孙权篇的梳理是很好的,第三篇的武都,第六篇的陆口属于补充。再说说地图依然是后置地图,大部分地图是清晰不错的,搭配上彩色箭头也是一种改进,本书有那么多地图已经很难得了,这类书很多都是地图稀缺,是一种遗憾!
  • Muluwang的评论
    前面写曹魏东西两侧的军事部署、蜀汉诸葛亮相权变化,明白易懂,深入浅出,后面写孙权迁都、陆口军事作用几章就不太好懂了,还有很多重复的句子。
  • limo的评论
    少了演义里的壮怀激烈,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战略与取舍。国家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权者的性格与抱负,战略与目标紧密的联系。人都是复杂的,即便被世人极为推崇的孔明,也有可能会遭人诟病的专权行为,是对是错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古代科技不发达,战争受制于地理因素,但即便如今的战略空军,也无人敢说可以完全摆脱了地理条件的影响,从开疆扩土的角度讲,最后还是需要人去占领的。
  • 纳博科夫的蝴蝶的评论
    比上一本兵争要地水多了。一大把摘抄引用,没看到什么有新意的见解。很多论证缺乏逻辑,比如作者觉得彭羕和法正是差不多的人,以他们的结局来论证诸葛亮的前后不一;用斩马谡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泣”来论证当时诸葛亮带了十万兵;说诸葛亮没有成为曹操那样的权臣是因为死得早。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给两颗星主要是因为作者对史料本身还算熟悉(虽然运用能力明显不够)。
  • some7的评论
    a 没点自己的东西,经常大段念下去发现只是重组了史料。b 缺乏基本思辨,书上说啥是啥,拿来就用,一篇文章引了200多次美滋滋。c 首先,其次,事实上,综前所述,我看论文都比这有嚼头。d 22年了耶,装帧落后40年,以后连这责编也绕着吧。1星留给地图印的还清楚,可以撕下来贴别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