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

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

作者:[美] 大卫·丹比

分类:文化

ISBN:9787547737637

出版时间:2022-4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标签:  

章节目录

第一学期
第一章 荷马1
第二章 萨福
第三章 柏拉图1
第四章 荷马2
第五章 柏拉图2
第六章 索福克勒斯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
第八章 埃斯库罗斯与欧里庇得斯
第九章 维吉尔
第十章 《旧约》
第十一章 《新约》
第十二章 奥古斯丁
第十三章 马基雅维利
第十四章 霍布斯与洛克
第十五章 考试
第二学期
第十六章 但丁
第十七章 薄伽丘
第十八章 休谟与康德
第十九章 蒙田
第二十章 卢梭
第二十一章 莎士比亚
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
第二十三章 简·奥斯汀
第二十四章 穆勒
第二十五章 尼采
第二十六章 波伏娃
第二十七章 康拉德
第二十八章 伍尔夫
尾 声
附录 早期书单

内容简介

人到中年的作家丹比,带着“解决危机”的隐秘期待,在毕业30年后选择回到了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课堂之上,重读那些伟大的人文经典。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黑格尔、尼采、波伏瓦、伍尔夫……近30位西方人文传统中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在他的讲述中次第出现,勾勒出一幅概览西方文学与思想、通读西方文明史的清晰地图。

在重读经典的过程中,丹比逐渐体会到,“回到纯粹的阅读”这件事本身,正在帮助他冲破二手信息织成的迷雾,带来身心的平静,也引导着他去不断寻找和“试穿”不同的自我;而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之间的论辩,则让他意识到经典正在反复的重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既包含着千百年来传承的人文精神,也映照出当下年轻一代的思考和判断。这场重回校园、重读经典的生活实验,也是一场重新认识自我的伟大冒险。

下载说明

1、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是作者[美] 大卫·丹比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邓安庆的评论
    很有收获。当年现场听大卫·丹比讲课的学生们何其有幸。读的过程,也是对过去阅读西方人文经典的一次梳理和深思。他有一段话,我深以为然,“只要我们依据自己的好恶而行动,我们就不是完全自由的。我们仅仅是在做我们喜欢做的。只有当意志忽略好恶并在行动时抵抗自己的好恶,不希望有所回报或获得幸福,那么意志才能真正自由而充分地行驶理性。”
  • malingcat的评论
    读过它的第一个中译本,当时译为《伟大的书》。在2003年的时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人文教育的书单,特别是师生们的课堂讨论,令人耳目一新。本次重新翻译、重新设计,很像一本经典的模样。书中涉及六十余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文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应有尽有,对于想通过一本书了解人文经典的读者很是友好。此次重读,感慨作者的勇气,48岁时重回大学课堂,的确是“伟大的冒险”。而作为资深记者、《纽约客》的撰稿人,他的“听课笔记”又是这么鲜活生动。原书写于1991年,我想现在的哥大课堂,可能又修订了书单吧。
  • 安提戈涅的评论
    近期最佳。大卫·丹比提供了一种几乎无法模仿和复制的文学理解形态——既不是学生式的攻读,也不是老师式的讲授,而是作为课堂与文本的第三方介入人,同时观察着所有上述与文学发生关系的可能性场合,甚至,他还有一重身份:四十岁之我对十七岁之我的回溯式文学解读。因而,这不是一本经典导读,而是多重视角下对于美国核心课程的盘诘,我觉得大卫·丹比非常有勇气与立场地呈现了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入侵与扭曲、核心课程合法性危机下的辩护与辩护的无奈、每一个具体的读者(无论是师生还是他自己)在面对文本时的困惑、激越、反诘,以及那些困在文本中而不自知的大教授们的傲慢。最好的部分不是抛出了什么精妙深邃的洞见,恰恰都来自于非常生活化和经验化的感知。
  • [己注销]的评论
    十多年前,“通识教育”还是个热词和好词,自己还会用力过猛地对待“经典文本”,为自己所看重的人与话敏感和较真,还会遵从那些“有些书你年轻时不读以后就没力气再翻开”的劝诫,咬牙熬夜啃完一本自己其实读不出多少滋味的大部头。我就是在那时候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现在早就想不起它都写了些什么,只记得是在返乡的动车上翻完,当时最大的印象应该是,相比于它讨论的那些“大书”,它的作者未免不够牛逼。但最近这段时间,自己不时总会想起它,想要重新翻一翻它,这大概不仅因为自己也已到了作者当时的年纪,也被不停被卷入琐碎日常,在面对难得的闲暇时也会感到茫然,也因为自己已能更坦然地面对那些“大书”,能更坦然地说出“我真的不喜欢莎士比亚”,以及更重要的,即便是今天的自己仍然坚持认为,生活尚有一些“意义”可以追寻。
  • 岁月泡沫的评论
    这不就是伟大的书嘛,又改名了
  • 白岛风和的评论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差不多20年前,推荐这本书的老师喜欢穿绿色的衣服,草木葳蕤,如同那个刚刚启幕的千禧年
  • alain.proust的评论
    喜欢这个新译名,比原名"Great Books"更能表达出这本书的价值,它不是又一本《西方正典》,它只是记录了这样一场冒险:一个“过时”的中年中产白人男性如何唤醒与焕新自己?一个国家的大学人文通识教育如何与当下的精神文化相互影响?一部文学作品如何超越它自身的时代局限成为永恒闪耀的明星?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与多元的一代对西方经典的种种质疑(我也想起自己在阅读莎士比亚时产生的性别意识方面的质疑)以及课堂授课内容的调整,也欣慰于丹比在多年后的重读中重新认识(甚至爱上)了波伏瓦与伍尔夫,也从卢梭中感受到了自己命定的中产身份带来的“失落感”和“孤绝感”,追问伟大、先验的时刻与宽广、自由的生活(“做一个资产阶级,就是梳理了你自己”),这些或许也能多少作为开篇提出的西方人文文学课程合法性问题的一点回答吧。
  • 洗闲阁的评论
    多年前读过旧版,角度与评析皆极新颖,颇多启迪,再购新版收藏。
  • angle-qian的评论
    又是一本二十年前的旧书翻出来出一遍……现在就是旧书重做起名大赛……
  • 泡腾片的评论
    木心《文学回忆录》一样的调调。
  • 珀卡的评论
    非常好读的一本有关经典作品的书,也是非常有洞见的作品。虽然是九十年代的书,但放在现在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不只是因为所讲的是经典,也因为书中所对标的许多观念现在依然大行其道,也因为作者所担心的媒体对于个人造成的影响早已变本加厉。另外一方面,作者并不是什么研究者或者专家,作为媒体人,他的眼界很开阔,因而对于经典作品的理解、经典作品作用于现实的观察是相当鲜活的,绝对不会是那种高头讲章式的。更重要的是,这是作者近五十岁的时候重读的历程,这些作品不可或缺地与自己的生命有了相当重大的关联,这一部分也是非常好看的,是很有启发性的。这个版本基本是修订了零六版的句子问题,有些专有译名还是没改,有些小瑕疵。另外第二十四章去掉了马克思部分实在是……不知道是上面删的,还是自我删除的,无奈。
  • 摇滚死兔子本不应该是一个顽主的评论
    一次漫长但又短暂的回顾,重新回到经典以及它的创作者身边。回想当代生活中与过去,但亘古未变和瞬息万变的部分。这是一种有趣的对比,尤其是在当下略显荒诞但却始终与历史押韵相比完全不算什么的荒诞。想起听到其他人的单纯异见与纯粹屁话时,我们如何反应,或者是否应该有所反应。 我在看这本书时满脑子都是自己在生活和互联网上的类似遭遇,以及自己的选择。有一些内容我不曾经历,有一些则是家常便饭。 这很有趣,也很值得思考。我对一本好的非虚构的评判标准就是它是否令你开始思考你此前从未耕垦到的深度,或者广度。《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在这一点上犹如外科手术一般精准。不仅令我思考,有一些章节甚至令我刺痛。
  • Ivy Pan的评论
    读过绝大部分内容又跳过一些,有些难啃,终于读完了。内容散而杂,阅读体验偏个人化,不是传统的书评。被书单吸引,自己读一遍原著可能更好些。认同一个观点:自由地暴露在各种理论和观点之中,思想碰撞后才会形成真正的自我认知。尤其是在世界观形成的时候——这也是阅读和教育的意义吧。
  • Amrut的评论
    y
  • 小蒋不素小蒋的评论
    太深了
  • 不思之说的评论
    一场关于重读的奥德赛,虽然过程中理念的辩论略显稚嫩,但还是帮助完成这场旅程的读者唤醒了文学的意义。很多路终究需要自己来走完…
  • 韧勉的评论
    一个偏向实用主义、被媒体所迷惑的市侩社会里,大学是少数诚恳的地方。大卫·丹比指出阅读比较古老的艺术作品的根本在于要读它的是来自另一个文化的东西。这里面没有心理层面,没有自由意志和宿命论的冲突,没有主观和客观。这是首史诗,全部都是前景。但它并不是随便地收集了一些战役,每一个部分稍后都会有情绪上的对应部分。一旦你们习惯了这一点,你们就可以摆脱我,那对你们来说会是如释重负。摆脱了我,你们就得到了自己。”此外,如何判断一份文本是否无法经过时间考验,其中一个迹象可能在于它看来只是和自身的偏执概念有关,和其他任何事情都没有联结。此处的例子,则是一个僵化的理论,排除了经验、矛盾、变化。
  • 无斋山人谈异录的评论
    要想避免被蒙蔽,最好的方法仍是阅读——阅读那些最经典的作品和文本,从中获得最大范围的乐趣、精神与理性力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中那些电子“资讯”的贫瘠之毒,才有机会去建立一个“自我”,然后才能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成为更好的自己!
  • DellaKyu的评论
    此书成文于90年代,作者在重读经典时碰到的很多问题,当下依然在发生。不同的是,这个时代似乎已经失去了疑问的声音。我们飞快地步入那个良夜,选边站好,然后开始声嘶力竭地咒骂对方。“撕逼”不是一种勇气,它是懒惰和无知宠大的小孩。作者当然很有趣,但也足够坦诚。即使读者不赞同他的部分想法,但讨论的门是敞开的。
  • 祌骘的评论
    Worth reading at least ten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