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序 章
园 丁
富有的农场主和他的四个女儿
园 丁
建筑师
园 丁
布料商
园 丁
建筑师的妻子
园 丁
女 孩
园 丁
红军军官
园 丁
作 家
园 丁
访 客
园 丁
转租人
园 丁
童年好友
园 丁
非法所有人
尾 声
致 谢
内容简介
☄️作品看点:
当代德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德语文学的织布鸟”燕妮·埃彭贝克代表作首度引进。
入选《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莱比锡图书奖短名单作品——《客乡》以冰山一般的超然语调,讲述了柏林郊外一栋湖边别墅,几十年间不断变迁的居住在此的人们的故事。20世纪德国动荡的历史进程,在一个个激情、伤痛、遗憾与和解的故事中自陈其身。
非凡的综合想象力,深邃的历史意识,从女性的非正统视角,讲述在历史转折中失落的人与物的故事——《客乡》对历史地理的精巧调用和重新叙述,不断刷新我们对历史事件与个人意志的认知和想象。
.
☄️评论推荐:
“这一代最杰出、最重要的德语小说家。”——詹姆斯·伍德(著名文学评论家)
“历史事件与个人意志的交汇点是她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她笔下女主人公的非正统视角,使她们得以与‘历史’保持着一个倾斜的角度,从而刷新了读者对于这个主题的认知和思考。”——丹尼尔·门德尔松(著名文学评论家)
“她的作品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于,通过那些在历史转折中失落的人与物的故事,含蓄地展现历史磅礴的进程……‘过去’被置于‘现在’的表层之下,但它的形状终究会显现出来。”——劳伦·奥伊勒,《纽约客》
“在世作家中蕞优秀和激动人心的一位……埃彭贝克的小说大多是一个年轻女人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黑暗秘密的国家的寓言。在《客乡》中,寓言色彩被淡化了,历史更明确地介入,叙事的画布也更宽阔。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但它的成就和反响却是巨大的。”——米歇尔·法柏(著名小说家)
.
☄️内容简介:
莱比锡图书奖短名单作品(2008) ,入选《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2019)。
一位建筑师在柏林郊外的湖畔建造了梦想中的夏日别墅,但他不知道这片土地曾经和将会经历什么:一个年轻女子发疯之后溺湖身亡;犹太邻居贱卖地产然后消失;长驱直入的红军征用了房屋;逃离纳粹政权的作家流亡归来,想从废墟之下拖拽出一方可以长久生息的理想家园;数十年后两德统一,她的孙女被迫放弃产权,接手方正是它最初建造者的继承人……
同一个地点,不同时代的居住者们离散又到来。历史巨大的无形力量不断侵蚀着人类建立持久价值的努力,而在所有激情、创痛、和解与命运之上,矗立着一片任何癫狂或动荡都无法真正改变的风景。
《客乡》“冰山一般超然”的诗意叙事是德国沧桑百年的回声,从魏玛共和国到统一后的岁月,十二块人生碎片构成一幅镶嵌画,过去与未来坍缩其中,故事真正的讲述者是时间,“永恒的生命,已存在于人类个体的一生中”。
下载说明
1、客乡是作者[德]燕妮·埃彭贝克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粟冰箱的评论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音乐性。一段段微小的生命史,涓涓汇成宏大的乐章。它的节奏可以称为“长短句”,每个篇幅较长的故事中间都夹杂着简短的一章“园丁”,像狂风骤雨的急板中隐约跳荡出的柔板。从意境来看,每个故事都容纳了人的悲欢与一生,苍黄翻覆,指顾之间;而不断循环的“园丁”一章,却温和、静定,始终描写园丁最日常的生活与作业;两者形成了一种悲凉的张力:人的命运之奇诡多变和人的日常生活之稳固无波原来可以如此融结在一起。很多篇单拎出来都可以给五星,如“布料商”“建筑师的妻子”“女孩”“访客”,写得太美妙了。最后你才发现,原来这本书的主角就是那座房子,是它见证一切,又归于尘灰。而天地逆旅,浮生如寄,凡人终究是过客,何处又可为乡?
-
把噗的评论人来人往,别墅永恒。从建筑视角观察德国社会一个世纪的变迁,好像哪本漫画书也是这个思路。
-
blueshadow的评论本书的起笔架势是一个创世纪,紧接着一个迅速的推镜头,来到缓坡的林中……沉默的园丁照料、目睹一切。在湖滨的房子里,死亡、希望、宁静、快乐和忧虑都进来过,又走了。一些人来了,走了。 如果拉长时间来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地球上的事都差不多) 就像我们轻易就忘记了一两年甚至几个月前的痛苦。 终于,房子也不在了。附着于其间的伤痛不知何时,就像蜜蜂飞走了。 难以忽略的只是,湖上的清风,以及我们仍然住在万千年前土地和岩石上的沉默的事实。
-
Nord的评论本科在德国上的第一门当代德语文学课里读的第一本书,也是人生中第一本从头读到尾的德语小说。偶然发现中译本出了,恍若隔世
-
李斯本的评论春日起,夏日作,秋日缓,冬日埋;字字句句,闭目即来,掷笔数日,心中冷峭不能言。
-
哑古的评论一本轻薄的小书,使之厚重的是层层堆叠的地理风貌、生命承受的种种刺痛、人类张望了一生又一生却始终无法为之赋形的时间。
-
.的评论进入心流状态一口气(读)完,薄薄字书怎么还交织了音乐戏剧及蒙太奇的魅力,技法了得。读的时候想起雷曼三部曲。中译时不时带我体会/想象一下英文版(不懂德文)的强大,我觉得这是译者的功劳。
-
清许的评论这本散文体小说像是时间的拼图版,湖泊旁林中的别墅在魏玛共和国时期被建造,而在东西德统一时被拆毁。这栋别墅几经易主,园丁却不曾离开,他们都是这百年历史的见证者,而来来去去屋子的主人们,更是这个国家民众生活的缩影。历史之风的侵蚀在屋子的墙壁上刻下岁月的痕迹,而它却被拆除重建,那过去曾在这片土地发生的事,是否也会被人们遗忘。
-
梦幻故事的评论相当恢弘的一本书。从开辟鸿蒙,到归彼大荒。
-
殷顽民的评论极其惊艳,小说版《破碎的生活》,当然作者其实做了扎实的档案爬梳,加上宏大而绵延的「景深」,不得不感叹是小说像生活,抑或生活像小说?不同于《战争与和平》《布登勃洛克一家》乃至《百年孤独》这些著名的「生活史诗」,本书以一种蒙太奇式镜头,十一段犬牙交错的生活故事通过园丁这个隐喻性的角色与这片土地联结起来,他们无论是否心属于此,终归只是做客于斯,历史的车轮轰轰碾过,夏日别墅筑起又倾颓,大地返璞归真,人生的悲欢离合随风而逝,纵然建立持久价值的努力如沙上建塔,生命的灵晕却依然徘徊在原地,不肯散去
-
今天也要开心鸭的评论序言里从鸿蒙太初开始写起,一直到尾声别墅被拆除,从冰雪起,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数度易主的别墅分别被记录入不同的历史阶段,真应了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阿古丽的评论这片土地,曾是一个农场主的财产,后来,这里有一半儿是犹太人的家,再是一个建筑师和妻子的家,它还是苏联人的落脚点、社会主义作家三代的住所,还接待过一个波兰老太太,一对爱航行的夫妇…………很多很多人在这里留下足迹,发生了很多故事。把它当作家的人,再也没有回到这里。只有旁观者一样的园丁一直存在。太厉害了,这么短的小说写了这么多人,每一个人的故事都那么引人入胜且咬合在一起,看完长长舒一口气,东德可以大书特书……翻译的也好好。
-
mmmg的评论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
鸟不逃了的评论土地不属于任何人,人在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和以为会永久的生活,最后都会变成一堆破败的建筑和各自难寻的回忆。“但也正是在他双手掩面的这个瞬间,即便是这位尽职尽责的德国官员也知道了,家,再不会被称作巴伐利亚、波罗的海沿岸,或者柏林,家已经变成落在他身后的一个时代。”ps.在返乡的高铁上开始阅读,不能更加应景。
-
苏野的评论一栋犹太人的房屋的百年生死历程,以及它的主人、租客和过客的碎片化的丧失史,欧洲人、德国人和犹太人命运的微观史,一部风中飘蓬般的轮转与循环之史。开头写房屋旁边的马克勃兰登堡之海的地质变迁,视角极为宏大,超越,但也内蓄着巨大的悲悯。燕妮·埃彭贝克在叙事框架的布局和节奏的控制上极为出色,两组人物的故事跳格子般交叉进行,园丁的故事,贯穿始终,又与房屋的命运一体相连。在每组人物叙事的微观层面上,燕妮·埃彭贝克真是将命运关键节点的停顿、重复与人生史大开大合的跳跃的结合做到了淋漓尽致。那些停顿、重复真像是渺小个体在宏大历史笼罩之下走投无路的令人肝肠寸断、感慨万千的喟叹和回音。
-
Cheer.S的评论如诗歌,如音乐,如电影,我不仅仅是在读文字或故事,而是清晰地看见了一个个真实存在过的人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回回,听见他们爽朗的笑声,悲切的恸哭,感受到他们来时的欣然与离去的喟叹。 每隔一个篇章是园丁的故事,他是所有历史沧桑的见证者,他始终如一地进行着日常的工作,安稳、平静、温和、有条有理,仿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如此平和美好。而交错叙述的其他章节是暗流涌动的,围绕着房屋几经易主而讲述的故事。他们在战争暗影下的刺痛的生命,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跌宕与园丁的静形成对照。每一个单篇都非常好,已然说尽了每个微小的个体在时代动荡中的一生。 房屋建起又倾颓,这些过往的人们也随风而逝。浮世一生,皆为过客。
-
Nelly.L的评论主角其实是那栋湖边的小屋吧,世异时移,不同的人来来去去,被时间冲散,房屋总是比人的肉身寿命更长。园丁的那些章节像是间奏,提醒我们自然才是比人类社会更永恒、更理性、更具有确定性的存在。阅读时被唤起了一种感伤的情绪,这种情绪在lockdown期间看着楼下光秃秃的梧桐树一点点变绿时有,在曾经无数次逛衡复街区时猜测那些老洋房的前世今生时有。
-
某四的评论【2023008】我跟你说,燕妮·埃彭贝克,这位“德语文学的织布鸟”,她有魔法。序章就给镇住了好么,这什么清冷而雄浑的时空调度啊……然而一切才刚刚开始,那些柔韧的、坚劲的、能以宇宙尺度书写一声叹息也能将人类最肮脏的历史微缩到一方衣橱里的充满怪力的笔触还在后头。今年第一本想跟所有人按头安利的书,是全书都想打上波浪线的水平,真的字字都是回响。就,每次遇到这种特别厉害同时又特别冷门儿的书,心情都会有点难以描述……你晓得伐,有些得意,又有点儿着急。得意的是(幸运而眼光独到的)我先读到了,着急的是你们怎么还没发现它!是因为开本小吗?【喂】最后表白李斯本老师,译笔堪称优雅……啊,不禁想起了大学隔壁班那个顶顶会穿的福州女孩儿,她曾云:我衣服不多啊,只不过件件是精品罢了。(想完有点后悔!这什么奇怪的类比!)
-
mármol的评论虽然不是我很喜欢的风格,但必须承认技法了得。笔触冷峻结构严谨,个体命运交汇于湖畔别墅中,成为宏大历史的小小注脚。
-
都市野人的评论流转离散,世事变迁,土地与时间是沉默不言的主角,包容一切也吞噬一切。“永恒的生命,已存在于人类个体的一生中。”感谢作者与译者共同创作了这部如诗如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