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从代尔夫特看世界
第二章 维米尔的帽子
第三章 一盘水果
第四章 地理课
第五章 抽烟学校
第六章 称量白银
第七章 旅程
结 语 人非孤岛
致 谢
中、日文书目
注释及延伸阅读
内容简介
1976年,考古学家从大西洋圣赫勒拿岛附近的海域打捞上来一艘沉船的残骸,在其中发现了一批明代的瓷器。这些古瓷的故事要追溯到四百年前,当时的荷兰人戴着以北美海狸皮毛制成的帽子,不远万里乘船前往亚洲,用波托西的白银从中国人手中买下大量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运回欧洲贩卖。其中一艘货船在海战中被击沉,使那批瓷器得以跨越古今,重见天日。
同样跨越古今、令历史留驻其中的,还有荷兰的七幅油画与一件瓷盘。在本书中,著名汉学家卜正民从这些艺术品的细节切入,以维米尔等艺术家的作品中描绘的帽子、银币、烟管等物品及其流通为线索,梳理出17世纪在贸易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地如何逐渐从孤立状态走向接触,进而连接成一个交流网络。在这个全球化的黎明时刻,彼此陌生的文化开始相识、碰撞、融为一体。
卜正民是一个很棒的学者,这本书从荷兰画家维米尔的几幅画作说起,涉及十六到十七世纪荷兰的代尔夫特和全球贸易、这两个世纪之交明清交替、中国的寒冷和瘟疫、传教士来到东亚,还说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亚洲经营,荷兰人从海洋到达亚洲,甚至讲到“全球性流动现象重新界定他们(荷兰人)的世界观,还拓展了他们的世界”。维米尔的绘画,可能只是一个引子或者象征,不过通过这个小小的绘画,大大的世界历史就渐渐凸显了。
——葛兆光
《维米尔的帽子》是一部兼收并蓄的巧书。卜正民汲取维米尔画作的多处细节,引导读者出入17世纪世界贸易、文化交流的广阔世界。他以代尔夫特为中心,读者随之神游历史,旅途中可见瓷器、海狸毛皮和火器,碰上船难的水手与其同伴、银矿和马尼拉大帆船。这是一本充满惊奇乐趣的书。
──史景迁
下载说明
1、维米尔的帽子是作者[加] 卜正民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Echo的评论真的很有趣的小书,正好在这学期文化史课上做了介绍这本书的Referat。最喜欢开头和结尾。从生活引入而后又回归于生活,这或许才是探究历史的意义呀!
-
轻微脸盲症的评论有趣,小处着眼,顺流而下,轻巧易读。西方的画作吸引我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很多细节,可以从中窥得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度,而这本书顺着这些器具牵出更宏大的历史变迁,最后以没有人是一个孤岛结束恰当极了。关联之处最为美妙。
-
乱七八糟的评论“选代尔夫特而放弃上海,与前者还留存古代的氛围有关。我在代尔夫特摔车,一脚跨进17世纪的氛围,但若在上海摔车,就不会有这种际遇了。上海的过去已在殖民主义、计划经济、晚近的全球资本主义相继改造下踪迹全无,若要一窥明代风貌,只能求助于图书馆的史料。”(用Donne的conceit做结语 真是太开心了啦~~
-
trish的评论好看的部分是关于维米尔和他的晚明同辈。。国际贸易让地球两面的人经历了相似的人生轨迹(但历史学家动笔之前真的应该先去读一下亚当斯密
-
棱镜的评论优雅地“东拉西扯”。
-
陆钓雪de飘飘的评论上层妇女特别爱抽烟。有个18世纪的作家写到苏州官绅人家的习俗时,记载了他观察到的奇特现象,从中我们可一窥流行于上层仕女之间的抽烟习惯。苏州的官绅人家女子,似乎从早到晚都在抽烟。她们的社交行程非常紧凑,要在繁忙的白天一一特别是早上——挤出时间满足烟瘾,就变成迫切之事。那位作家写到,苏州仕女要先抽几管烟才肯起床。如此一来,就会耽搁到烦琐但又必要的梳发、化妆,为此,她们叫婢女趁她们还在睡觉的时候,先替她们梳好头发,这么一来就可腾出起床前的抽烟时间。这个景象着实有些难以想象。中国的女性或许抽得跟男性一样凶,但中国人认为男女体质有别,因此抽烟对男女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男性属阳,较能抵御烟之燥性。女性属阴,体质湿,可能为烟草的燥性所伤。严格来讲并非只有女性要小心,因为男子的阳性会随着年老而变弱。
-
琯朗的评论维米尔擅长绘制安宁祥和气氛中的女性画作,“他描绘一个安静的室内空间,似乎与房间外面的严酷现实相隔绝”,但外面的风雨仍然通过帽子、青花瓷碟、挂在墙上的地图等细节进入维米尔的世界。作者之所以说故事从代尔夫特和上海讲起并无不同,就是因为无论是17世纪的中国,还是大洋彼岸的维米尔,当他们试图“置身事外”的时候早已不由自主地“置身事内”了。今天仍然如此。
-
没静电的评论无力吐槽这词儿用在理想国版的封面与字体设计上太贴切了
-
王鹏军的评论最大的收获是老百姓一定要能吃上饭
-
梦旅人的评论题材虽小,作者以纵横捭阖的笔力写尽了十七世纪全球海洋贸易的风云变幻,并在结语处再次提出“没人是一座孤岛”,在逆全球化的今天,尤为有意义。
-
张震老婆(V)的评论挺好看,从维米尔几张画中的细节切入,分线去捋细节背后真的是必须俗套地说波澜壮阔的全球史,非常有心。结尾引用的没有人是孤岛,我最喜欢的翻译版本是李敖的:没有人能自全, 没有人是孤岛, 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要为本土应卯。 那便是一块土地, 那便是一方海角, 那便是一座庄园, 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 一旦海水冲走, 欧洲就要变小。 任何人的死亡, 都是我的减少, 作为人类的一员, 我与生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 我本茫然不晓, 不为幽明永隔, 它正为你哀悼。
-
魔法师施尼克斯的评论好。
-
ylking的评论《代尔夫特一景》中的小镇光景,《军官与面带笑容的女子》中的那顶帽子,《在敞开的窗边读信的年轻女子》中的水果瓷盘,《地理学家》中的地球仪和海图,《持秤的女人》中的银币,外加青花瓷盘上吞云吐雾的神仙以及与维米尔同时代的画家德·布赫《玩牌人》中的黑人童仆,这些元素(物件)均不构成维米尔及其同僚画作中的主体,有些甚至游离于画作之外需靠观者的想象才能触达。然而,画家不经意间留下的“蛛丝马迹”在卜正民眼中织成了一张播扬四海通达全球的贸易图景。维米尔不太可能预设一个全球化的理念来统摄其跨度十几年间的所有画作,而卜正民却能对维米尔的画作进行观者重构,获得远超维米尔本意的认知。在卜正民看来,这些细小之处指向了更雄浑历史力量的线索。借用乔治·杜比在其微观史著作《布汶的星期天》中的话:“一物之微,亦关宏旨”。
-
Stephanie的评论几幅画帮我们通过艺术之门,一窥17世纪全球化的黎明与进程!
-
清子有风的评论就是很经典啊 读过3遍 还是很喜欢
-
xinxin5的评论不愧是正经学者写的书 有理有据 令人信服多了…
-
中立的手指的评论几个有关维米尔的全球化变迁小故事。主角实际上是东印度公司和大航海时代的荷兰。如果你有一个学艺术的侄子,可以把本书推荐给他,说不定他的爱好就从艺术变成全球史;这两个专业一样的没前途所以你不用担心毁了他。
-
鞠玖柔的评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