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吞噬黑暗的人

吞噬黑暗的人

作者:[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分类:生活

ISBN:9787220129353

出版时间:2023-2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标签: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 露西
3 世界正常运转
17 戒律
29 长途航班
第二部分 东京
47 击掌商业区
57 艺伎!(开玩笑)
81 极端之地东京
第三部分 调查
103 出事了
127 令人费解的演讲
141 一线希望
157 施虐-受虐狂
171 人形洞
187 警察的尊严
205 海边的棕榈树
第四部分 织原
223 弱者与强者
247 乔治·奥哈拉
263 征服游戏
275 卡里塔
291 在洞穴里
第五部分 正义
307 葬礼
325 百事通
339 SMYK
351 慰问
371 判决
第六部分 死后生活
387 如此日本
409 真正的我
427 致谢
430 注释

内容简介

21岁英国前空姐从东京街头消失的真实故事,以及吞噬她的邪恶

女孩失踪——尸体被发现——男人受到指控,案件扑朔,牵出更多悬之又悬的案子

2000年5月,21岁的英国前空姐露西•布莱克曼与朋友路易丝•菲利普斯以旅游之名前往日本打工。两个月后的一个下午,露西消失在了日本街头, 自此音讯全无。

“社会经验丰富、具备一定判断力、自信、世故、聪明的女孩”露西去了哪里?加入了邪教,还是故意躲债,抑或被人绑架?并惨遭暗杀?

此事影响之大,甚至惊动了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与日本首相森喜朗,彻令日本警界查办。

身为驻日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前后共用十年时间,还原了露西失踪案的所有细节:路易丝的反常、日本警察的低效、露西母亲娘家被诅咒般的宿命、父亲对女儿失踪的“非正常”反应和之后的“背叛”、露西妹妹索菲不堪悲痛而形成的精神抑郁、家人关系的崩坏……

有关凶手,大量黑洞般的谜题不断涌现:自我中心、冷酷无情、极度缺乏同理心、富有。警方对其豪宅突击搜查后,没有发现与露西相关的信息,但却意外搜查出170盘录像带,涉及超过150名女性,时间跨度达20年之久,都是他对处于意识不清的女性实施猥亵、性侵等内容,受害者之多、内容之下流, 震惊世人……

作为一部非虚构作品,本书犹如一本推理小说。客观叙事之外,凭着对日本社会的深入观察和了解,作者尝试阐释产生此类事件的社会、文化根源,敏锐地发现了西方人的一个常见误区,即把日本表面上的社会范式看作发自内心的礼貌,实际上,日本人普遍的礼貌和服从并不代表其中没有压抑,邪恶和失控。

编辑推荐:

1. 露西失踪案——本书主题,影响之广,全球皆知,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会晤日本首相森喜朗时,就曾当面谈及此案,故森喜朗督令日本警界彻查。中国媒体对此也有海量报道。

2.本书作者为英国著名驻日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堪称日本的何伟,前后投入十余年心血,追踪报道露西失踪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情节曲折、文字耐读,令人手不释卷。

3.作为一部非虚构纪实作品,本书除了完整再现露西短暂的一生外,还追溯了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母亲、父亲家族的历史,从更深的层面来剖析悲剧的原因。

4.当女儿失踪,晴天霹雳传来,已经离异的父母是抛弃前嫌携手共进,还是心怀怨隙互相甩锅?是放下仇恨接收嫌疑人的补偿还是怨恨到底分文不取?

下载说明

1、吞噬黑暗的人是作者[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momo的评论
    欠了卡债的白人女孩,听从朋友的建议去日本做女招待挣快钱,遇上了一个“集邮”金发女招待的性变态者。糟糕的经济情况很容易使得女性用性换取经济利益,但魔盒也就此打开了。
  • 连木木的评论
    多角度视角还原事件前后时,一度摊得有点散,但是收得很好,后面的注意力就完全被理查德的书写牵制住了。不完美受害者,被集邮式捕猎;嫌疑人扑朔迷离的真身,只能透过有更清晰画像的家人和同代人的叙述,勉强描绘;前后竟然又经历了审判的两面性,和一度无罪、再度有罪;受害人家庭所遭受的折磨和分崩离析,他们和基金会所代表的世相的切片……黑暗的真相总是有太多让人措手不及的地方。
  • frozenmoon的评论
    连环杀手一直都是一个谜,记者、警方、心理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这群人的动机,但最终都堕入无尽的虚空和迷雾。这故事让人想到很多类似主题的美剧,反转的情节让人想到《谋杀》,杀手的状态让人想到《怪物:杰夫瑞·达莫的故事》,最后和记者的信件往复以及记者和律师会面的情景又让人想起《纽约灾星》。露西可能是“最不完美的受害人”,冷漠疏离的家庭,暧昧的职业,诡异的日记渲染出的边缘生活,她最终得到如此多的关注是因为某种意外,但她身后还有那么多人沉默地死去,无人问津。这故事里最残忍的部分甚至不是谋杀,而是露西死后,家人的选择和案件对他们的影响,有人收下嫌疑人的钱,有人陷入疯癫。连环杀手的成因曾经被与意识形态挂钩,与心理疾病挂钩,与原生家庭的影响挂钩,但最终这些原因似乎都模棱两可。或许只有神明能洞悉这一切了。
  • 胡小猴的评论
    《华灯初上》+《涉过愤怒的海》+《冷血》,从一起命案出发,逐步揭开复杂的社会面向和辽阔的人性纵深,成功地把小故事写成了大作品。
  • bookbug的评论
    从这样一部“吞噬黑暗”的恶性案件实录中抽身出来,恐怕短时间内很难再温顺地进入任何良宵。想想受害人亲友们的经历,从露西失踪后的焦急万分到碎尸被发现后的悲痛欲绝,再到之后经年累月的调查和审判,每一次直面听证都无异于崩溃和折磨。然而露西案的悲剧还不在于露西本身的遭遇以及最终都因缺少直接证据无法为嫌疑人定罪,而是由她的失踪牵出的嫌疑人长达三十年一次又一次的迷奸和凶杀多名外国女性案件(而这其中的八起证据确凿的凶案才是最终为其定罪的关键),这背后的变态心里和行为下,隐藏着日本警法两界严重的制度缺陷(包括本案的取证和定罪)。读帕里全书的新闻报道式书写,不禁为其冷静和客观深深叹服,穷尽一切能调查的当事人,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且不加丝毫臆断,不带入任何情绪,甚至可以共情变态凶手,这在此类作品中极为鲜见。
  • 莹喜的评论
    故事很触目惊心,但作者写的有些过于冗长拖沓,我情愿这是一部2小时以内的纪录片
  • 猫爪的评论
    即有钱又变态,图了啥
  • 胡如隐的评论
    在失踪女性被找到之前,她被揣测以邪教、避债、绑架和卖淫,当她的碎尸被找到后,她被定义为可靠的姐妹、温顺的女儿,一盒珍贵的骨灰。露西的葬礼之后,因她的死而团结在一起的家人在明亮的餐厅中表演“亲密”,而她的脸被留在那页新闻中,带着孩子气,长埋土地。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里时常能够见到这种对于社会形态下公民人格的审判,但比较少见的是,作者以充分的冷静,丝毫没有渲染连环杀手对被害人的“恶”,代替以一种无知觉的茫然,庭审过程甚至直接隐去了凶手。露西没有作为主体而出现过,我们不了解她的真实,就像她的家人,关心她,以她为荣,然后对她一无所知。而从标题开始,我们就充分关注着那团黑暗,如同凝视一个诅咒,即客体因永不能得到爱,甚至也无法得到恶。
  • 《羊柳風》的评论
    事无巨细地记载了露西事件的始末,包括露西父母和家庭各自的表现与“表演”,是不同于一般的通讯以及八卦小报的地方,因为里面可以看到日本警方的笨拙无能,还有就是露西个别家庭成员的“表演”,还有就是凶手方面的社会阶层等等,共同造成了悲剧的必然性。配合《东京罪恶》里对相关行业的描写,可能对当时露西从事行业的社会背景有更深的理解。
  • Hansen的评论
    写的太详细了。六本木值得去看看
  • mmmnnnonsense的评论
    略为煽情和啰嗦
  • 人类自由落体的评论
    读起来相当生动,优秀的非虚构纪实作品。 作者不仅还原了露西其人以及案件经过,还深度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包括日本的性交易场所与性风俗、警察执法审讯与司法审判制度、日本对朝鲜殖民的社会影响等,很有参考意义。 “只有当她逐渐从公众意识中消失时,我才开始把露西看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新闻素材。”
  • #暗蓝#的评论
    People Who Eat Darkness,译作“吞噬”,实为“吞食”。“露西案”的黑暗之处并不在于它有多骇然,而恰恰在于它太平常,“她之所以会死,不是因为她轻率或愚蠢,而是她恰好是安全又复杂的社会里那个极为不幸的人”。这样一个安全又复杂的社会是一棵黑暗之树,而作为这个社会的“局外人”,英国记者劳埃德·帕里试图追索的正是它的生成:凶手是在日朝鲜人第二代,依靠家族积累衣食无忧,但在结构性的歧视中注定无法再进一步,于是只能——且被纵容——以黑暗为食,而在这一事件里如此生活的又何止他一人。实际上,这样一个“安全”社会恰恰是以被黑暗笼罩为前提——那三只猴子不看不听也不说,正是“暧昧日本”乃至东亚的最佳象征。到《巨浪》,“境外势力”帕里还将继续他的探索——本作末尾他受到的这一指控,实乃辛酸的褒奖。
  • 书非借怎么读的评论
    内容很翔实,围绕每一个点都展开了很多,包括日籍朝鲜人在日历史、日本警察办案情况、案件审理流程,读起来确实能了解很多内幕,但总体感觉有些平,不如清水洁的作品那么震撼,大概和作者身份不同有关吧
  • 刀叢中的小詩的评论
    《吞噬黑暗的人》——读这本书,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整天,脑子里盘旋的是Kurt Donald Cobain 翻唱的《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歌曲悲切苍凉,如同来自的冥界的呼唤及倾诉;因为,我们不能忍受一个女孩在黑暗中消失。我想,透过案件本身,她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被善待,这个人,也就是“我”,某一个“我”,莫名触动和不自觉疼痛的“我”。如果对上述三种有所超越——她是“人”,同时也是“我”;如果不能超越,那么“人”的所有努力和挣扎都无意义,而“我”之存在也就谈不上任何意义。
  • 塔塔丁小瓜的评论
    一位外国夜店俱乐部女招待 一位前英国航空空姐 被谋杀的是一个人 却能影响很多人对案件的观点 日本太过于安全只是因为大部分日本人遵守规则 缺乏想象力 而警察 司法系统都很古板僵化 如果早点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相信报案人的证词 是不是就能早点抓住凶手了 这本书让露西包括她的家人深深刻在我心里 我恨凶手 更恨她那个表演型人格自私自利的父亲
  • 麻绳的评论
    英国版的《涉过愤怒的海》,只是这里对真相的追寻和判定都是在社会规范和现实逻辑之下的,也反映出更加复杂的人性。作为一个对伤害案件的报道,本书将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推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加害者和受害者双方的个人成长经历和性格养成,以及各自的家庭、朋友,详尽构建了一个命运悲剧笼罩下的多样人生。书中有大量的对日本的社会形态和公民人格的分析,以及对低效无能的日本司法体系的批判,不过日本警方的无能也是因为日本的犯罪率特别是严重犯罪发生的数量实在太低了。书中对六本木这个地方的描写很生动有趣,白天这里是繁忙的商务区,到了夜间,则变身为声色犬马的酒池肉林,比银座更低俗廉价,也是外籍陪酒女郎和日本男性彼此吸引的乐园。
  • 枝枝流心糖的评论
    一度因为它的残酷而不忍卒读,露西背后的这起凶杀案简直令人感到发指,有如此心理承受能力的犯罪者也是相当少见。
  • 霍不转的评论
    日本警察系统、司法系统的“无能”与“容忍”让人无法理解,而且“受害者有罪论”能在日本社会匀速传播更让人嗔目结舌,《桶川杀人事件》里就见识过一次,果然是有小礼无大德的国家和民族。
  • Reality.的评论
    【8小时42分钟】直到最后,可能永远不会有像太阳那样明确的“真相”,穷极一生,能找到的只有残缺的“事实”,还有越来越多的“混沌”,希望所有受害人和他们的家属能好好活下去。这书实在算不上好读,翻译上差点意思,大篇幅引用他人原话的写作方式+这个“他人”群体实在是关联甚广,导致触及事件核心的“干货”出现的又慢又少,体现个人心理状态的倒是较多,冗长的观感实在难以避免,同意友邻提到的拍成纪录片可能会好些。如果只为了看事件本身和延展分析,甚至可以直接进入最后几章,对于罪犯本身、日本体制机制等等,评价其实都颇为客观克制。(“离婚会让你质疑一切,因为成长过程中你唯一明确的事情就是:这是妈妈,这是爸爸,这是你的弟弟和姐姐,这就是你融入这个世界的开始。当它发生变化时,真的会让你怀疑你是谁,你为什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