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序 言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注 释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事关1630年米兰大瘟疫中的谣言与冤案
谣言四起➝酷刑论争➝屈打成招➝殃及池鱼➝构陷冤狱➝幕后“黑”手➝多重真相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是法律的残暴?是无知?是迷信?还是一次罪恶的自欺欺人?
★意大利文学瑰宝《约婚夫妇》作者亚历山德罗·曼佐尼历史研究经典代表作
“在《耻辱柱的历史》里,曼佐尼的才智达到了巅峰。”——莱昂纳多·夏侠
★“这件事中的激情也像其他的激情那样,促使那些绝不是职业恶棍的人在混乱的公共事件以及隐秘的私人关系中作恶。”
★在见过那场残忍的冲突,见过错误对真相取得的可怖胜利,见过那种针对手无寸铁的无辜之人的强烈愤怒之后,一个人只能对那些认可、赞扬这种错误的话语,对那种建立在如此轻率的信念之上的如此肯定的把握,对那些朝向受害者的咒骂,对那些混淆是非的愤怒感到遗憾,感到气愤,无论做出这些事情的人是谁。
-内容简介-
《耻辱柱的历史》记录了1630年米兰大瘟疫时期的一场有关“涂油者”的谣言,以及相应而生的拘捕、审讯和迫害活动。1630年6月,米兰居民卡特琳娜·洛萨的向当局举报卫生署专员古里埃默·皮亚扎在房屋外墙上涂抹有毒的油膏,传播瘟疫,皮亚扎随即被捕。法官们在破案的狂热和对瘟疫的恐惧的驱使下,对其实施了刑讯逼供,酷刑之下,皮亚扎供出了油膏的制作者,理发师詹贾科莫·莫拉。在法官们持续的拷问下,皮亚扎和莫拉不得已编造了大量谎言,使更多无辜之人卷入了案件。最终,法官判处皮亚扎和莫拉极其严酷的死刑,行刑后,米兰当局拆毁了涂油事件的“始作俑者”莫拉的住处,并在废墟上竖立起一根记录此桩“罪行”的耻辱柱。
曼佐尼通过查阅原始审判文档、梳理前人对此案的研究与评述,层层剖析了当时的法官们如何在狂热与恐惧的驱使下,将一则毫无理据的谣言发展成为一起穷凶极恶的公共犯罪案件。
下载说明
1、耻辱柱的历史是作者[意]亚历山德罗·曼佐尼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Prudensia的评论案件并不复杂,但米兰人性之恶却永不褪色。五百年过去后变本加厉,成功唤醒了我对过去三年的ptsd。
-
书香魅影的评论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原因,反正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愣是读得味如嚼蜡。而且,作者是想评价一场冤狱还是想补充背景知识?看完觉得theme不明。
-
黄白蓝的评论冤假错案
-
秀逗君的评论更适合做注,根本不够成书的条件。这书无非就是讲了统治之恶的有效破解方法是自由主义精神。买它是因为看在拜德雅的份上。
-
望天的考拉的评论非常啰嗦,非常啰嗦,非常啰嗦
-
八月康穗的评论不可屈打成招啊
-
易阳千玺假粉丝的评论翻译得太难读下去了…
-
ChaosRhythm的评论这部作品对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面对灾难和困境,社会的反应往往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在这一点上,曼佐尼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同时,他的公平正义思想也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坚守道德底线,不因环境而改变。
-
丝绒陨的评论中段起渐入佳境。放心,这样的事从未停止发生,也将一再重演。
-
Nelly.L的评论“在所有的情况下,个人主义精神都是一种补救方法。”
-
ly的读享生活的评论这本小书只有9.8万字,但是,字里行间洋溢的澎湃的感情,远远超出了这寥寥的体量通常给人的感受,让它变得像一道檄文,简洁有力地命中问题,强烈地发出呼吁,要求意大利人重新关注这起尘封的事件,并在过去与当下的联系中去体会刑罚的真.正意义所在。十九世纪作品的风格,真是很有感染力啊!
-
疯狂大帆船的评论重要的并不是真相是什么,而且需要怎么样的真相。法官作为彼时社会意志的代言人,需要忠实于他的角色,如果不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这本书也就这样吧,探讨酷刑和真相,事后诸葛亮,失去了环境空谈现象(即便当然是一场悲剧),感慨毫无意义,当下的社会依然会有它自己的酷刑来寻求所谓的真相,不需要空谈注意避免悲剧再发生,这种论断太过于廉价。然后本书作者的文风也要说一下,要么我们读不通大师,要么是大师被翻译毁了,不怎么熟悉意大利大师的我觉得前一种可能大,毕竟看艾科或者莱维能让人睡过去几次,只有兰佩杜萨是个例外。总之这是一本让人分不清体裁的书,读着读着就昏昏欲睡,只是当知道这本书只是探讨法律和酷刑,释然了,想睡一点都不罪过,内容实在是太无聊了。
-
修女姐姐的评论都是汉字,却比外语还难读
-
小镜子的评论又是“替罪羊”的典型事件,法官们的权力到底是如何行使?
-
Eva的评论1630年6月21日,在米兰,卡特琳娜·洛萨声称自己看到一名神秘男子往墙边上靠,行为可疑,可能是和过往涂油膏的人是一伙的。另一位名叫奥塔维亚·波诺的女人受了影响或真目睹其事,佐证了卡特琳娜的证词。猜疑与当时瘟疫盛行的大环境,“涂油膏”嫌疑人锁定皮亚扎。随后调查人员开始了一连串的拷问,让其饱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屡次折磨。免罪承诺+屈打成招,让皮亚扎供出理发师莫拉,还有他听过名字但不认识的人。那些人不管皮亚扎和莫拉的证词多么前后矛盾,试图以“无罪承诺”、捏造陷害与拷问等种种手段来让这桩莫须有的案件变得煞有其事。被皮亚扎提到名字的帕迪亚受到牵连与拷打亦不低头。无法让他诽谤自己与诬陷他人。作者连连发问案件的种种疑点,为何不核实女人的证词。被践踏的真相,无辜被判刑的人,都记录在耻辱柱上。警醒,不能忘。
-
苏野的评论对一桩投毒冤案中程序正义、冤屈命运,尤其是酷刑使用必要性合法性的重述和反思。案情本身并不复杂,曼佐尼对案情的着笔和叙述也甚为简略,他的主要动机在于,通过对审判词和丰富历史记载的细致对读和剖析,呈现法律条文和具体实施之间的巨大深渊,透视这一迫害事件背后的精神生态。总体而言,阐释的冲击强度不够。对此,我们所耳闻目睹的,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以及持续漫延的心理阴影面积,已经在不断生产对冲和免疫的离心力。
-
重金属海王星的评论2023年NO.127 事实证明拜德雅旗下没有一本书是容易读的,即使是这样一本“微观史”的小册子,也需要一点对历史和法学背景的简单了解。 1630年发生过一件“小小的”冤案,并未被淹没历史的尘埃,100多年后依然有人试图探寻关于几个无辜者的真相。 作者是在谴责的,他在谴责什么呢?是罔顾法律滥用职权实施酷刑的法官们?是在酷刑威逼和免责的诱惑下“指认”他人的“罪犯”?是因为对瘟疫的恐惧转成对某个人的愤怒的群众?还是制定了模棱两可的规则又赋予了执法者几乎无限权力且没有监督的法律本身? 《耻辱柱的历史》记录的是一段关于人性的阴暗面和法律不完善的“耻辱柱”。
-
自有我在的评论这样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的故事,这样一个耻辱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世人面前的故事,更是真的成了历史的耻辱柱,要被世人永远铭记,不断反思,不要再让这样的耻辱再次出现在世间。
-
通灵顽石的评论原来不是一根柱子的物质史…汗。这里的耻辱柱,既在空间上真实存在(立在米兰的一个不幸家庭的废墟上),也是对于一个特定历史事件的修辞性论断(司法史上的污点、对于群体判断的质问,对于人类理性的怀疑,等等)。看得生气,但一想想这种事在全球各地数百年来不断上演,也不算出人意料。合理猜想,书名保护了内容,让这本书暂时没被ban掉。
-
Deleuze-Strata的评论感觉像读了遍单视角的叫魂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