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概论 中国龙的发明
第一章 帝王将相及其权力崇拜的“龙政治”
第二章 16—18世纪欧洲人理解的“中国龙”
第三章 19世纪西方漫画中的“辫子龙”与中国元素
第四章 辱华词汇“猪尾奴”的递进式东渐
第五章 哀“旗”不幸,怒“旗”不争:大清龙旗五十年
第六章 “龙图腾”是学术救亡的知识发明
第七章 层累造成的民族寓言“拿破仑睡狮论”
修订再版后记
内容简介
“中国龙”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创造出来的?
“龙”是如何从帝王专属过渡为全民共享的?
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龙”的?
从域外视角开启寻龙之旅
了解“龙的传人”的来龙去脉
洞悉文化符号的深邃意涵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龙,既是我们的身份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将龙视作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在龙前冠以“中国”二字,只有在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当中,才有可能被生产出来。
“中国龙”究竟是由何人、在何时、如何生产出来的?“龙”是如何从帝王专属过渡到全民共享的?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龙”的?是不是只有五爪的才是“龙”?“龙”对应的英文翻译“dragon”是怎么来的,这个译名是否合适?……你都能在本书找到答案。
借由龙年的契机,开启寻龙之旅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著名民俗学家施爱东先生多年来深入研究龙文化,悉心爬梳丰富的历史文献,对龙形象的起源与传播进行了考证与祛魅。从上古的集合名词,到被赋予象征意义的抽象动物,再到龙在御用纹样及龙袍中地位的变化、人们对其态度的转变,讲述龙是如何逐渐演变成封建帝王的权力象征又过渡到全民共享的。揭开龙的神秘面纱,发现龙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
从域外角度看中国形象的变迁
16世纪起,许多传教士、商人的到来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汇,门多萨、利玛窦、基歇尔、安文思等人向西方介绍中国时还注意到了中国的龙文化。龙从最初的被混淆、有多个译名,到后来成为时尚风靡欧洲,再到一度沦落为被外媒戏谑的符号,对应的是中西关系的变化和相互认知的动态发展。“龙形象的美丑变异,只是帝国荣衰的晴雨表,国强龙美,国弱龙丑。”
以珍罕图片审视域外文化的复杂
全书收入了200多幅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罕见图片,既有象征地位的皇家符号、时尚元素,也有讽刺、攻击东方古国的惯用素材。由不同的文化符号析出中国形象在域外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面貌,揭示出龙形象背后含义的复杂性。“祥龙还是恶龙,崇龙抑或屠龙,不是由龙自身的内涵或外延决定的,而是关乎人的态度和需求。”
回望历史,重拾文化自信
在遭受侵略和欺侮的那段岁月,中国的形象与屈辱和落后相关联,而这一印象在西方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时至今日,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仍停留在片面化和元素式的层面。深入了解历史,重新审视和解读自己的文化符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扯断民族不自信的枷锁。只有国家强盛、民族自信了,我们才能卸下过往屈辱的历史包袱,让龙重拾荣耀,重新绽放光彩。
内容简介
本书借助文化学、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溯源龙是如何成为帝王专属,又是如何过渡到全民共享的,考证了不同时期龙形象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变迁。
在探讨近现代域外视野中龙形象的问题时,作者梳理了200多幅欧、美、日等国古旧书刊的罕见图片,从象征地位的皇家符号、时尚元素,到讽刺、攻击东方古国的惯用素材,揭示出龙形象及其背后含义的复杂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温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旧话题,不仅给我们一个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新视角,更能脱离时代局限审视域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以史为鉴,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求现代文化困境的破解之道。
下载说明
1、中国龙的发明是作者施爱东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宋希於的评论“祥龙还是恶龙,崇龙抑或屠龙,不是由龙的名字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情感和态度决定的。”
-
韧勉的评论施爱东在本书中梳理了中国龙形象的变迁史:龙是上古先民虚拟的一种通天神兽;后被帝王将相用作天授神权的象征物,成为一种权力标志;19世纪以降,中国龙和中国辫子一样,被西方人视作愚昧落后的野蛮象征;清末民族主义者无不为这条象征专制野蛮的皇权标志物而深感屈辱;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将扯落龙旗、赶跑真龙天子视作革命胜利的象征,龙是他们的打倒对象。在这样一种“龙黑”的语境下,龙要翻身重做新中国的国家象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1.随着帝制远逝,多数中国人逐渐淡忘了龙的专制皇权色彩,淡忘了龙所承载的耻辱记忆,这点得到了历史印证。2.提出新的包装理念,将龙改头换面,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从30年代图腾主义人类学家塑造了“龙”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形象,刻意忽略了其他因素,当代对“龙”形象的重塑应避免以上问题。
-
后浪的评论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龙,既是我们的身份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然而,将龙视作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在龙前冠以“中国”二字,只有在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当中,才有可能被生产出来。那么,“中国龙”究竟是由何人、在何时、如何生产出来的?“龙”是如何从帝王专属过渡到全民共享的?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龙”的?... 借由甲辰龙年的契机,开启寻龙之旅!
-
甘棠的评论因为对龙年献鸡血祥瑞和中特Loong译法不厌其烦的再版。“这事放到国际语境中也一样,当别人将你视作异类的时候,你的名字再好听,他也会把你画得穷凶极恶,甚至找出其他丑类来形容你;而当别人将你视作朋友的时候,即使你的名字叫老鼠,他也会把你画成可爱的米老鼠。”
-
建设路三段零#的评论“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分时期,是一个使‘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列文森,1965)中西方对于(在中国的)龙的观念的变迁,正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表征之一。
-
阿元聊历史的评论作者大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诙谐生动之余不失历史的准确性,文笔流畅简洁,丝毫不吝惜笔墨对丰富的材料进行考证,突破了以往学者固有的弊端——龙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关于其的文献浩如烟海,既多且杂,研究者们往往只能按需取材,难免受选材的主观性与选取材料的片面性影响;而作者用其广博的选取范围填补了这一缺点,又从其切入的视角窥探了材料的来源。
-
陆钓雪de飘飘的评论在天主教徒看来,所有偶像崇拜都是魔鬼,都应下地狱,无论龙,还是虎、凤、麒麟之流,作为非圣非贤的动物偶像,无疑都是魔鬼一类。可是,利玛窦敏锐地注意到了中国龙与中国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除非他打算离开中国,否则他绝不能在中国皇帝的治下把龙打入地狱。正是从利玛窦开始,进入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发明了一套将《圣经》历史与中国历史相结合的阐释方式,试图将中国历史纳入《圣经》系统之中,用“适应政策”同化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利玛窦尽量使用节制而客观的笔调向西方人解释中国文化,希望他的欧洲同行能够理解并部分地接受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人对于龙偶像的态度。尽管利玛窦以及随后的传教士们都意识到中国龙与西方dragon无法完全对应,但要在既有的词汇中寻找对应单词,dragon大概也是唯一的选择。
-
赤羽的评论施爱东的这本《中国龙的发明》是新版,但不是新书。这本书的第一版是2014年,经过10年,这也算是一本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了。这本书的名字取得非常好,一个“发明”,道出了作者对“龙”概念的基本定义。这不是一种被发现的、其来有自的“动物”,而是一个被发明的,被制造的“名词”。这不是一本轻松的科普书籍,是本正儿八经的学术作品。《中国龙的发明》大概有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讲的是龙是什么,中国龙是如何沟通了天地,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皇帝的象征。第二部分讲述了西方人对“辫子龙”的认识,以及“龙图腾”是学术救亡的知识发明。最后一章,可以单独成为一部分用“层累观点”解释龙今天的丰富内涵。
-
阿墟的评论施先生真是个明白人。行文略有芜杂重复,但无碍其思想光芒。
-
饺子的评论如今我们去探寻龙文化的前世今生,不仅对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能了解到,一个国家的图腾,在国家强盛与否的不同时期,对外的意义是十分不一样的。龙并非始终那样贵重,但是在当今,华夏腾飞,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将它树立得更加贵重。
-
我是喵叔的评论出乎意料的好看,极为清晰的梳理,以“龙”作为切入,徐徐展开一幅漫长多彩的中西交流碰撞的历史画卷,《修订再版后记》亦堪称人间清醒。近代以降,中国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传统”,如黄帝、中华民族/民族英雄、拿破仑睡狮、龙图腾等等,这是符号的历史,神话的历史,归根到底是国族想象-构建的历史。
-
只会木剑温不胜的评论约于4月20日看完,豆瓣鉴书团书评。
-
Sam的评论简直颠覆我对龙的认知,很精彩!
-
夕祭的评论看看当时外媒对中国的评价(贬低、嘲讽等)。脱离时代再去回望,感触更多。由此推及,现在外媒再说啥也都分辨一下吧,别被带了节奏
-
匪廢費·老的评论「龍的傳人」是建構出來的圖騰,是在域外生成的文化概念,越是晚近,越是夾雜著奇特的民族/國族意識。「龍」以及相關的「辮子」「龍旗」「醒獅」等形象,都是出自於輿論需求的話語競爭,而這並不妨礙當下對其自豪徵引而不必在乎其歷史內涵。發掘歷史影像來文圖互證真是畫「龍」點睛。@ OQ2309 謝@2989625。#讀而思#044
-
東极而西的评论时逢甲辰龙年,龙又吸引来一大波热度,这本书得以再版,凭借华丽的封面就吸引住了我。本来是抱着了解龙的前世今生的目的阅读,后发现着重描写的是近代中国形象的变迁,龙只是其中一个“近代中国形象”而已,其他形象诸如猪尾奴,辫子也专门有章节去讲。不过通读此书,还是觉得有许多收获,比如作为中国人,我对龙的形象也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中国人“龙的传人”身份认同竟然只有40年+的历史,龙虽然贯穿了中华历史,但他的形象不是一直崇高的,也有上古时期担当交通工具的“卑微史”,晚清象征着封建落后,蒙昧的“屈辱史”。
-
HeliumTrois的评论真的是相当精彩的作品,关于“想象的共同体”“龙图腾的创造”“层累造史中国醒狮论”都有很多东西可以讨论 至少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可以有,但不能迷信,什么都是“古已有之”“从古至今”,那你的思想只是停留在晚清
-
细雨流光的评论“龙形象的美丑变异,只是帝国荣衰的晴雨表,国强龙美,国弱龙丑,与龙被译作Dragon或是Long没有关系。”P114 十年前作品的修订本,以今天的心境来看我给3星,增加的1星来自对十年前怀念。
-
殷顽民的评论龙文化的祛魅之作,无论龙形象的起源如何,作者精彩地论述了它在古代社会,越往后越为统治阶层、最终是皇家所独占,龙归根结底是天子权威的象征而非天子本人的化身,官员百姓努力在图像上“打擦边球”,制造各种类龙图案,实质为一种权力崇拜。至于作为国族象征的龙,实为西力东渐后清廷近代化转型的副产品(皇家旗帜变为国旗),而“龙的传人”更是晚之又晚的创造,端赖近代知识分子的发明,在这条跌宕起伏的符号变迁历程中,每一次的重大意涵转换皆是历史环境剧变的表征。本书汇集大量近代西方出版物上的中国拟人拟物化身,揭示龙的正面或负面呈现主要与西方人对中国实力和中国文化的评价相关,再次证明dragon 与 loong 的译名论辩实乃无谓之争
-
Evangeline的评论考证详细,选题独特,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