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文明的对立面和产物——论《荒原》对“荒原”二重性的彰显及其意义
荒原谜思
致 谢
序 曲
第一章 荒原
第二章 改良
第三章 沼泽
第四章 山脉
第五章 森林
第六章 荒野、荒原和花园
索 引
译后记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荒原》一书分析研究了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英格兰荒原观念的变化史。作者维多利亚·迪·帕尔玛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副教授,本书出版后荣获了多种奖项,包括美国十八世纪研究学会设立的路易斯·戈特沙克奖,该奖项明确规定旨在奖励相关领域的杰出作品,获得此奖充分证明了《荒原》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维多利亚·迪·帕尔玛采取了“反风景如画”的态度,对传统上令人恐惧和蔑视的荒原风景进行了描述。她认为,18世纪英格兰的信仰、技术、制度和个人的融合导致了一种有关“厌恶”的文化态度的形成,该文化态度直至今日依然在塑造着我们评估景观的方式。
本书包含的大量插图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涵盖了景观研究、艺术和建筑史、地理、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等多个不同的领域。通过这些材料,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将沼泽、山脉和森林视作“敌对领土”的概念,她认为这些荒原不是出于任何基本的物理特征,而是由它们所激发的厌恶反应而被归纳在一起的。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这部构思绝妙、文笔优美的著作借鉴了一系列学科的知识,审视了自早期现代以来一直被忽视的荒原概念。迪·帕尔玛将荒原理解为自然的荒野和被人为开发后又废弃了的荒地。在农业改良和市场关系大幅变化的背景下,作者敏锐地描绘了对景观的审美反应与不断发展的中央国家权力和新调查技术所带来的压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美国历史学会
维多利亚·迪·帕尔玛的作品结合了艺术史、景观学、园林研究、科学史以及其他许多学科的资源,这一学术杰作综合了从土地圈地到审美崇高等不同主题的研究,为揭示当代生态环境挑战的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拥有精美的插图和令人回味的文字,《荒原》是一部原创的、信息量丰富的、优雅的学术作品,它在关于土地使用的美学价值和道德辩论之间建立了强大而令人惊讶的联系。迪·帕尔玛在众多学科之间自由穿梭,展示了荒原概念是如何长期而多样地塑造了我们的工业现代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
——美国十八世纪研究学会
下载说明
1、荒原是作者[美] 维多利亚·迪·帕尔马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初晓的评论本书详细梳理了“荒原”一词语义的变化,并分析人类为何会对沼泽、山脉、森林等荒原景观产生厌恶反应。
-
凉埃的评论自然景观和文化意义交融之下的荒原,是本书讨论的主题。在作者笔下,借助对文献、艺术作品等的追溯,荒原终是成为了演化视角下的人造概念。人类从最初的畏惧荒原(自然)到想要征服荒原(自然)再到“驯化”后希望人造荒原(自然)以娱乐最终演化到退出以期自然力量再造荒原(自然),整个过程无疑是现代社会的我们熟悉的也是我们信以为真的。但是最终的发问却是最值得关注的,所谓人类退出自然再造荒原何尝不是一种高傲的、人类中心的功能主义思想。看似是和谐共处的现代进步思想,本质上也依然是人为中心的、对立的二元思想罢了。
-
小鱼爱哲学的评论很有启发!“荒原”这个看起来与人类文明相对立的概念,竟然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