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目录】:
总序/王晴佳
序言
致谢
1. 探讨羞耻:跨学科语境
2. 前现代社会的羞耻与羞辱
3. 现代性的冲击
4. 重思现代社会的羞耻:19世纪和20世纪
5. 羞耻的复兴:当代史
后记
注释
延伸阅读
索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Choice杂志年度杰出图书奖,情感史首倡者彼得·N.斯特恩斯代表作。
一部关于羞耻的文化史,一种无处不在的社会治理术。
我们常将羞耻视为一种负面情感加以回避。而历史上,羞耻感在家庭、教育、刑罚、体育、政治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作用。社会用它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维持秩序、建立身份认同。
现代社会,羞耻感看似衰落,却仍在各种文化中延续,并不断被开发出新用途。而当新媒体时代的羞辱狂热给人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羞耻是否还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斯特恩斯比较东西方文化,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羞耻无处不在的情感威力。
【编辑推荐】
羞耻不只是个体内心的卑微情绪,也是社会用来维持秩序的手段。本书揭示了历史上羞耻心与各种羞辱方式如何被家庭、学校、法院等机构利用来规范共同体成员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社会影响。
引发我们对当下羞耻复潮的反思:如今,“羞耻症”无处不在,从校园霸凌、身材羞辱到各种性别、年龄羞耻。当网络暴力充斥着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我们该如何看待羞耻,它是否还能以建设性的方式加以利用呢?
世界史名家的情感史奠基之作:彼得·斯特恩斯是AP世界史委员会的创始主席和美国历史协会教学副主席,创办并主编了《世界历史杂志》长达五十年。他提出了“情感学”概念,成为情感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结合心理学与社会学最新成果,跨越东西文化比较研究。引入中国、日本、印度为代表的亚洲文化相比较,体现羞耻感在社会情绪中的核心位置,也打破了自《菊与刀》以来认为西方为“罪感文化”社会,优于“耻感文化”的东亚社会的传统偏见。
【媒体推荐】
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重要观点。无论好坏,羞耻与我们同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琼·唐尼(June P. Tangney),美国心理学家
本书将各个文化中对羞耻情感的零散分析编织在一起。斯特恩斯对羞耻感的长时段历史研究打破了情感史中常见的古典、中世纪、早期现代和现代分期的界限。
——《社会史》
斯特恩斯是美国情感史领域的权威。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一本精彩的书,对当前最重要的情感之一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
——乔安娜·伯克,《疼痛的故事会》作者
本书将读者带入一个令人惊叹的旅程,审视全球各地和各个时代的羞耻和羞辱习俗。斯特恩斯巧妙地勾勒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间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整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重要观点。这本巨著语言优美,发人深省,探讨了羞耻感在教育、育儿、刑罚、国际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无论好坏,羞耻感与我们同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如此。
——朱恩·P.唐尼(June P. Tangney)
“这部专著写作上乘、发人深省、研究全面,是对社会中日益增长的情感领域的重要贡献……必不可少。”“大胆审视一种谦卑的情感。”
——Choice杂志
下载说明
1、羞耻是作者[美] 彼得·N.斯特恩斯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蒙面的马科斯的评论很好的话题,可惜写得实在是太浅了,相比起来,并没有自觉打着在做情感研究的古典学著作《羞耻与必然性》讲阿基琉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死亡等例子,都显得更加深刻、有说服力。真的很可惜。
-
Nelly.L的评论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美国人对“羞耻”的概念如何在经历了19世纪初-20世纪上半叶的衰落后又出现了复兴。作者认为新技术和政治分歧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一个四分五裂的社会里,人们利用羞耻来帮助定义和加强身份认同,与此同时,社交网络让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日益成为人与人之间传播恶意的渠道。作者认为,进步派和保守派都会使用羞耻策略,这为我们理解身份政治和取消文化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舟上不想卷了的评论羞耻不仅是我们个人内心卑微隐蔽的情感,也是社会用来维持秩序、建立身份认同的“看不见的手”。斯特恩斯讲述了历史的长河里耻感和羞辱是如何被广泛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刑法、政治、体育……),社会对羞耻的利用发生了哪些改变。这本书也会让人想起很多类似的切身体验,为我们说明白了这种难以启齿或不愿直视的情感。它并非长篇累牍、事无巨细地爬梳史料,而是把捉到了宏观的趋势,已足以照亮很多领域的重要话题,让后继者们慢慢填坑。
-
祝梨ZLiii的评论其实有点乱……但能够理解,本身情感的不可名状在量化、细化、历时化上都各具难度,这本小书大概可以被视作历史范畴的一次尝试。前后句有时断裂感比较严重,导致细部观点难以廓清;引述他人的部分标得不太规范。有两个观点启发:关于如何区别“耻感”和“罪感”一直众说纷纭,作者倒是提了条边界线索,即罪感指向行为而耻感指向自我,谴责主体的情感会带来更加负面的效应;还有就是前现代社会羞耻情感会被加以利用,从而在集体中划出身份的、性别的等级,贵族会加固此情的力量保证地位卑下者面对自己时会自动产生一种尊敬的心理反应。
-
死透气了的评论胜在博学和生动,不过瘾之处在于太简略,不过这本书本来就是一本简史,因此五星不犹豫。印象中作者写书太快,但这本书证明他绝非浪得虚名。整套译丛都极好。
-
嗷嗷嗷呜的评论蛮有意思的关于“羞耻”的文化史,对于起源和发展都有涉猎,就是浅了点,都讲到了,但每当我想看到更多内容就嘎然而止。可读性很强。
-
Rinna芮娜的评论在现代社会,羞耻似乎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话题,但这本书却将其置于聚光灯下,深入探讨了这一情感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和自我认知。 作者采用了一种跨学科的写作手法,将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视角融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视角。 书中指出,羞耻不仅是个人残酷的内心体验,更是一种社会规训的工具。它可以用来维持社会秩序,成为压迫和控制群众的手段。作者通过历史和丰富的案例,展示了羞耻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被利用和演绎。读来令人十分震惊! 作者试图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以及对情感如何在社会结构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梳理研究。随着时代发展,看似逐渐衰退的“羞耻”,却变换了多种手段仍在不同领域持续了下去。 总之,是一部很有启发性的作品,非常值得阅读!
-
婧然的大理书房的评论当代部分对美国日益两极化带来羞耻的复兴还是写的很赞的!“被遗忘权”这个概念有意思!
-
明朝霖的评论中规中矩,找到了一个好的主题,但似乎并未完整展开便匆匆作结。
-
sunson的评论深刻的标题吸引我,但收获的却是肤浅的内容。
-
teresazyh的评论好乱
-
晓楠书房的评论把羞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历史讲明白了,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羞耻的路径,同时探讨了反羞耻的意义和方法
-
周厌雪的评论有趣的是,书中就"羞耻”一词进行了泛性的强调与解构,它始终长存于人类生长的各个阶段与环境中,甚至在幼时,在我们真正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之前,就已经与之谋面了,其表现形式之一为,家长对孩子施加的隐形的语言威胁,我们不要你了","再这样我们就不喜欢你了",诸如此类,企图利用羞耻感来约束其行为,羞耻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约束 (automatic self restraint)。 它讲罪感和羞耻感的区别,犯罪是心理上的,但羞耻是灵魂上的。贫穷、家境、成绩、外貌、甚至职业都成为了一个衡量标准,低于某种程度范围就会引渡羞耻的痛苦,它们是"羞耻”一词的漫长演练,更是它的来源与历史。
-
方琦的评论一些部落居然也用羞耻进行“社会控住”,这是我没想到的
-
姑娘爱读书的评论这么说描写的很有趣,现在社会为了更好的管理以及领导,让我们建立羞耻感,从而易于管理
-
头发多多的评论按照时间顺利梳理羞耻,主要是美国文化,也较多地涉及到中国
-
鱼肉小姐的评论还蛮学术的一本书
-
湖的评论对光启情感书系都很有兴趣。选题很新颖。作者梳理了“羞耻”作为情感在历史中的发展和影响。
-
郁闷的帅的评论作者也说了情感和文化有关,本书80%都在说西方,美国,尤其罪感。说实话,大多数中国人没信仰不理解什么是罪感。举例大多数是美国的,对儒家也不了解,作者看的二手资料。这本书吧,你要是想研究美国社会可以参考,研究中国社会不能说一无是处吧,还不如看看知网学生写的。书有好有坏,这本书对于我就是3星,别说什么客观不客观,我花钱买的,73元打折40,一点意义没有,3星都给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