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章节目录
序
导言 我们不可能取消前一刻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思考”
“未来”的不透明性
软、硬律则
培养长程与全景的眼光
把握历史发展中的“风势”
历史点染人生的作用
“历史”的鉴戒作用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意识”
“没有历史的人”
“可能性知识”的价值
“重访”历史以开拓各种认识的可能性
“在心上的”与“在手上的”
第三章 历史与个人生命的模式
“性格与历史”
历史中的典范人物
第四章 如何读史?——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观点
“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
“读者对话论”
读史与关键时刻
读史要能“大出入”
“关联”与“呼应”
第五章 历史是一种扩充心量之学
读史与“心量”的扩充
试着从历史中获得智慧与勇气
内容简介
各种形态的历史,都可能提供我们意想不到的资粮。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的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启示,但除了期待历史帮助我们在特定事情上成功,同时也应强调,读史如何提升人们整体的心智能力——心量。
下载说明
1、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是作者王汎森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今天那个没有的评论本书主要还是谈方法、谈体悟,这一点确实很好,可以看成是《执拗的低音》的续篇,一些细节错误并不能掩盖作者为后学展示方法的光芒。但话说回来,退稿通知等身,我看你怎么扩充心量。扩充心量首先要把权威挨个发过一遍,然后当上评议委员会的成员,那个时候来扩充我看比较好,扩充了才听得进意见,不四处打听谁又骂了我,不监控谁又在豆瓣给我的伟大著作打二星。对于我辈而言,目前还在“发a刊乃是扩充心量之途,而接收退稿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阶段,就不必追摹大师,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来自我安慰了,还是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底层到底是什么生态。
-
Carlton的评论罗志田老师给这套书的定位是 “公民修养”丛书(见王汎森老师本书中的序言),所以,抱着学习专业知识的读者可能会有些许失望。当把自己的读者位置定位到大众/历史入门者,这是一本比较好的入门小册子,从一个尽量摆脱“功利”的角度告诉你历史实际上是有“功利”的效果的。至于以历史为专业的苦逼学生,读这本书就感觉是在读鸡汤,时刻提醒自己,“就算读历史找不到好工作,但是读历史还是对生活有益啊!”这何尝不算是我们历史系学生的精神胜利法。。!(看来还是我的心量不够大,还在因为专业而纠结。。。。)//为王老师打call
-
被静音的万川的评论虽然是演讲集,但是各篇内容所关注的核心都相当统一,即历史与人生的关系。或者,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执拗的低音》《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等书的延展和深入。王氏书中对一些看似是公理的史学观念进行因式分解并且再组装,豁然也扩充了历史。从“在心上”到“在手上”,真的是一点点地让“读史”这件事在进行“贴地飞行”。书名其实只说了半句话,即历史对个体人格的培养;而没说的半句话则是,个体人格的培养将影响着历史发展的“风”和“势”。
-
星期六历史学家的评论我觉得没有那么好,王汎森老师在这本书里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但是,书里有些说法听起来特别像神棍说得话,仔细看他说的道理,倒也没太大问题,就是比较奇怪。还有一些东西,我不太敢苟同。这本书当成王先生读历史的个人心得体会来读,有启发给高分一点,没有启发低分一点。
-
田季琰的评论「扩充」一词本于孟子,本书的议论则介乎吕东莱、黄梨洲之间。有一些小错误、不恰当的提法,无碍于概念背后的巧思。虽然,内心有善端才谈得上扩充心量,倘若内心本就没有善端,再扩充也是没用的,此非读史所能救治。
-
时间与玫瑰的评论有幸作为第一批读者看过初稿,也提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议,这本书是王老师很看重的一本书,很有智慧的一本历史书。
-
法妹儿的评论心量乃佛教用语,用于历史学习,则比喻从研究历史文献与人物掌故中内化提炼出一套构建自我人生和应对外部世界的方法与智慧。这个大而又玄的题目,可以做到言之有物,例证广泛,的确不易,对历史和历史学体会之深,可见一斑。
-
正字员外置的评论翻完了,有点无聊。王大师爱掉书袋,读完更觉得历史没劲了。
-
慢乌鸦先生的评论读史有什么用,历史与现实、历史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这是当下中学历史课第一讲就要交代的问题。但这一题永远是最难答的,因为太容易被给出庸俗且不容置疑的答案。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相较于传统派史学或左派史学因为明火执仗地鼓吹某些价值或指出未来的方向,现代专业史家恐怕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思考一些被丢掉将近一个世纪的老课题——历史对人格的培养、对价值及方向的引导、对治乱兴衰的鉴戒作用等。”读完本书,感觉浏览了作者的读书卡片,琳琅满目,多有妙处。尽管不见得每处引用或例举都让人信服,但他确实在这些史学的基本命题上给出了新意和深度。长久地思考这些基本命题,就如作者所说,是在历史和义理、在“古”与“今”这两座贮水塘之间互相灌溉,也即是以读史来扩充心量。
-
fateface的评论这本书挺适合做本科生通识读物的,中学和大学老师备课也很有用,有时候我读着读着有种思政课的感觉,不是贬义词意义上的,年轻人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人生观上的指引。这本书写得娓娓道来,挺不错的,道理讲得能听进去。
-
露露的评论历史是泥石流中飙摩托车的心灵体验
-
深秋枫叶红的评论偶有创见但仍属于老生常谈,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只有王汎森这个段位才有资格写的常识书
-
韧勉的评论约翰·托什强调的是历史学家要将专业的历史意识传递给大众,培养大众的历史认知。扩充心量本是佛学概念,王汎森反托什其道而行之,认为应该让大众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历史意识”,从而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大众需要从一般生活认知上升到历史认知,需要扩充心量,调动分析能力,穷尽知识的认识与思维的拓展,由此才能从个人感悟中从一般认识扩充至历史认识,这边是王汎森所谓历史学为扩充心量学的奥妙。
-
恶鸟的评论难度不是“照着讲”,还是“接着讲",而是选择“照着讲”还是“接着讲"的智慧,这个智慧还是在“经”不在“史”
-
落花梦的评论除了中国史学传统里的思想资源,大量征引西方哲学、社科理论、文论和战争史,写法清新可喜。
-
似云的评论读的时候脑子里循环着“读史早知今日事”这句话,作者讲了读史的诸般好处,我总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带给人的充实与欢乐吧,并且,读史能让人在茫茫时代与人生中,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这不是一个橙子的评论博学高瞻,大家手笔。全书都在尝试回应历史学的价值与定位问题,而标题就是答案。其中所论“可能性知识”“重复性结构”“事象风气”“点染”“在手上,在心上”等引用术语和提法,对文学研究同样有深刻启发。“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无疑是人文学科的共同理想,不仅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文、哲、社会、政治、教育等学亦然。
-
抄史料的人的评论历史学有什么用?从中学到大学的历史系,老师们都会谈到的一个问题。“专业历史研究者”或许应该读一读,因为有时候历史学不仅没有扩充他们的心量,反而使之更狭隘,比如研究某人物,便排斥一切不利于该人物观点;或仅专注于文字,并不关注从中理解到什么。抛开”研究“,认真读一读史书,也许能更好地思考自己在当前的环境下如何安顿自己的人生,如何有意义于社会。
-
比远方更远的评论“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六祖坛经·般若品》)。将历史与佛性“相通”,本是史学原有的开放性态度。作者念及的扩充与积贮功能,亦属历史资源“资产化”的认知模型。但“资产”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其与当下需求的契合度,也更内在长远地取决于与“历史长程”暗合的一致性,两者间无限的变量空间充满了可能,非点状固化与规制所能含括。心量者,既能体认,也须超越,亦落亦飞,轰烈寥落……
-
jiu的评论讲座内容结集,且感觉是大讲堂式的公众讲座,两百页不到似乎也没有必要做成硬皮精装。但还是有些闪光的部分,借朱子讲读史要“虚其心”-“open to reality”,不处处投射主观意识,深入历史曲折且处处被挑战,才借史事开启自己。要“挨着书本”“葬在书中”,“心贴在书册“,要“作焚舟计”“如相别计”。要从“在心上”到“在手上”,说出历史人物的下一句话。大多是在台讲座,也有不少地方性的新知(关于“二二八”的被压抑以及重新暴露后的难以收拾局面,历史诠释权的争夺,和波米讲《悲情城市》的台湾重映争议呼应!)还有一些有趣的学科互通(讲察风观势,用哈耶克“自发秩序”来解释“风”的形成;海德格尔讲物件历史点染使用它的世界,引申到万物互相点染)。想着书名耳熟搜下发现原来17年听过同名讲座但当时不认识他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