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导言 布朗肖速写
上篇 文学的沉默
沉默之必需
诗人的沉默
语言哲学
双语制的钟摆
花的诗学
双重沉默
语言的本源
写作的伦理
沉默的声音
文学的未来
中心点
下篇 死亡的记述
火焰与死亡
死亡的遗忘
死亡的蜕变
不可能性
自杀的败局
无限之死
死亡与记述
复活与幸存
记述的漩涡
死亡的时间
结语 黑夜的诗学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 穿透晦暗的文本,以摸索的笔触,勾勒“晦暗者布朗肖”之肖像。
● 深入解读布朗肖的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剖析布朗肖虚构作品的叙述秘密和黑夜诗学的发展历程。
○ 布朗肖的名字就像黑夜里窸窣作响的呢喃,在法国哲学和文学的思潮周围,萦绕不去:他在遗忘中被人记忆,在缺无之处到场。
————
为了再现一个思者的形象,我们需要一种描绘,需要一幅肖像。
然而,布朗肖这个名字要求一种速写。因为从根本上,布朗肖反对给出一个清晰的图像,不论是他本人的肖像,还是其思想的形象。或者,不是没有图像,而是只有一个绝对晦暗的图像,一个属于黑夜的,来自外部的图像。它要求自身在消失中出现,在抹除中得以铭写。它注定要在经过无数次涂抹擦除的、支离破碎的画面上留下一个模糊不清的轮廓,一个不是人影的人影,一张没有面孔的面孔,一个没有形象的形象。
那么,只能速写了。
面对时间的遗忘,我们只能在涂抹中保存原初的不可能之印象,只能以破碎的笔画,在那同样为书写而敞开的纸上,尝试一次没有止境的勾勒,勾勒那深藏在历史之目光深处,躲避思想之光亮的无形的思者——Blanchot l’obscur:晦暗者布朗肖。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法国思想家、批评家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展开的一次速写。全书围绕“沉默”与“死亡”两个概念,结合马拉美、卡夫卡、里尔克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对布朗肖的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并剖析了布朗肖虚构作品的叙述秘密和黑夜诗学的发展历程,试图在晦暗的文本之光下,以摸索的笔触,为这位“影响整个法国当代思想界的著名失踪者”勾勒出一幅可理解的肖像。
下载说明
1、沉默与死亡是作者尉光吉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拜德雅Paideia的评论他在遗忘中被人记忆,在缺无之处到场。
-
一张的评论写得太漂亮了的博士论文。黑夜是美的,因为在其中我们什么都没有,但黑夜却给了我们一切赠礼。共同体不在亮光里出现、持存,相反,共同体在自行撤回中又持续给出自身,出现又消失,从不持留。而正是在这样的“白夜”经验里,我们走向了未来的道路。
-
独自退场的评论好。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我跟尉老师的差距,就像萤火虫和星辰的差距,就像一次夜晚的黑光和太阳湮灭之后的黑光的差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灵则的评论奇妙地偶遇
-
LordAuch的评论五星!!!!!!!
-
philo-sophiee的评论从关键词的角度出发,历时性地剖析布朗肖的思想,从沉默到中性、外部,空间化的转向对我也有很好的启发。反语言的逻辑,反二元对立,始终出现在布朗肖作品中的矛盾的结构与张力,与斯坦纳、德里达等人思想的联动读来更是充满惊喜,concrétiser了很多我在读dby论文中一知半解的部分,阐释清晰。属于我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是:从布朗肖的思想体系里也可以感受到东方智慧。
-
Mélancolie.的评论遗憾没能在毕业论文完成前读到这本书,它的的确确印证了我的一些想法,该书从沉默与死亡两个主题入手对布朗肖的思想进行“速写”,沉默指向言语交流的中心点,在那里,词语喃喃自语,死亡指向虽死犹生的活死人,在那里,人或许会死亡,却永远不可能掌握“死”本身,而无主体的言说与无人称的死,作为一种“中性”,都指向全然陌异的混沌黑夜,黑夜作为一种il y a,作为一种先于一切存在的实存,事实上占据了他者的位置,而这一他者召唤着人类凝视黑夜,在黑夜中建立沉默的共同体。 那么,布朗肖先生,Coffee or tea? Or, please.
-
误读布朗肖的评论欢迎来到黑夜世界! 请脱下面具,主体缺席。打开门,进入这个根本缺席的文学与死亡的空间。
-
ly的读享生活的评论这本书,我不想称之为作者的答卷,答卷有点枯燥,我愿把它比作——奏鸣曲,它呈现了作者与其对话的哲学家、文学家的“知音”,如此丝滑,如此契合。由于布朗肖就是文艺批评家,该书延展之后,还有关于卡夫卡、马拉美、巴塔耶、策兰、里尔克、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德里达等的阐述,这些是布朗肖的评价,也是尉光吉的看法。
-
Lord Auch的评论4.5。看的有些快,没看太懂,但的确是好书
-
WinnegensFake的评论沉默的多重性:失语的、缄默的、言不由衷的、无法锚定并因此涌现的,但更重要的是让语言来到我这里,并使意义在退隐的姿势冻结的同时让喋喋不休的低语变得可见的。死亡的叠加:否定的、辩证的、过于人性的、筹划未来的、无法体验的,但处在核心的是劫后余生的,濒死体验的,并且让死亡弥漫在麻木的生之中的,在死之中筹划死本身运作的,并且在回环和呓语中让不可能性侵入一切可能的预测中的。在对南希的速写或者素描一笔带过的开头,不断劳作来抵达沉默和死亡的晦暗的过程之中,引述德里达过于咬文嚼字的解构形式是否依赖了德里达从未欣赏的那种后期德勒兹式的加速?布朗肖想要把暗光带入永非澄明的晦暗的那种对浓厚的非经验之本质的无对象的盲人解剖不也仅是对自身难以摆脱并萦绕一生的古老恐惧所做的感性保留吗?永无法再现的速写。让我们速写;摸索。
-
雪鹅的评论黑话解黑话,虽然写得很漂亮,但清晰程度不如导读布朗肖,该没看懂的还没看懂
-
水状狂欢岛的评论沉默是最初和最后的语言,表达和误解在其中承担着必要的冗余,除了字词本身的折叠,别无他物 /1
-
月小兰的评论终于给这冗长的(如死一般无止尽的?)阅读带来了最后的解脱,读起来困难,不知作者是否写得困难。有关诗歌、马拉美、卡夫卡、俄耳甫斯以及自杀的部分还算有意思。(Silence=Death曾是LGBTQ+权利运动的标志)
-
筱原桜的评论过于清晰,入门读
-
血夜影狼的评论叙情文体
-
精神天鹅座人的评论对我来说比列维纳斯有趣多了,应该是今年和《情色论》并列最喜欢的哲学(?)论文。可能是我没有看懂关于死亡的最后两节,读完以后我领会到的唯一可能直面、无限接近死亡之不可能的虽败犹荣的死法仍然是自杀。
-
圣法兰西亚西西的评论透明、清晰、具体的语言太像日常生活,太像追求确定意义奔波忙碌的我们,反射出一片荒芜的精神废墟。然而,在无法言说之际,在静寂之刻,在沉默、留白中,才是词语真正到来之时,思想在无言、沉默中显现……但,抵达意味着消失,在错综复杂穿越的迷途,在轨迹冒险的历程,思想只存于间隙,无形轨迹之际。逃逸、否定、错综复杂的冒险、缄哑,无言,沉默,不在场的在场,我言说,我存在,对面的你,看不见。沉默构成巨大的空亡,我于网圈,空无,不在。我在。我沉默,我在。不再渴望看见,沉默便是在。逃逸,即存在。
-
老怪CXJ的评论虚无化作实存,沉默亦是言说。暗夜里闪烁的微光承担着救赎任务,他活在死的无限空间里。死亡是不可能性,而死是必然性。“我活着。不,你死了。”
-
OI的评论可以说是对于布朗肖思想的管窥,但这种管窥恰恰体现了布朗肖本身的复杂、悖谬以及阅读的难度。万花筒般呈现出20世纪以来的各种哲学思想、文学表达不断的推翻重来,再次显现。是在场与缺席的悖谬,是死亡与力的相互否认。沉默部分,让人联想到梅洛庞蒂的“本真言语” ;死亡部分想到伊壁鸠鲁对于“死亡与我们无关”的断言,在文学、表达、沉默、死亡的不可能性背后充斥着自尼采以来的欧陆哲学的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