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中国式社区

中国式社区

作者:王德福

分类:文化

ISBN:9787300328201

出版时间:2024-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标签:  

章节目录

第一章中国式社区:空间与结构
一、空间基础……2
二、社会性质……14
三、社区基层组织……21
四、积极分子……34
五、街居治理共同体……41
第二章社区治理体系:组织与制度
一、社区居委会:行政性与自治性……53
二、社区工作者……60
三、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70
四、社区自治:空间与事件……80
五、业主自治……90
第三章社区治理实践:策略与原则
一、社区动员策略……109
二、模糊化运作策略……133
三、简约治理原则……142
第四章社区治理实践:服务与自治
一、社区服务供给与协作机制……162
二、物业纠纷发生与化解机制……170
三、集体行动与业主自治……190
四、人格化自治体系……198
第五章社区治理实践:群体激励与干部培养
一、积极分子及其激励机制……213
二、消极分子及其约束机制……231
三、新生代社工与干部培养路径……249
第六章社区治理现代化:定位与路径
一、社区治理现代化……271
二、党建引领……294

内容简介

相较于传统村庄熟人社会,在作为陌生人社会的城市社区做调查难度很大,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德福老师用8年时间做田野调查,用调查事实写出的书难能可贵。《中国式社区》看见了普通城市居民的生活,把它呈现并归纳出来,让读者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及为什么我们的社区生活是此种形态。

专家推荐

本书积十年之功,从空间维度、社会维度和治理维度,对中国城市社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所提出的“中国式社区”,一方面充分呈现了城市社会的流动性、异质性与陌生性特征;另一方面基于中国城市社区的治理实践,指出了治理共同体形构的现实路径:组织催化合作。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探索性研究。

——董磊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我总盼望有人写出这样一本书:从居住形态出发来研究中国的社区形态,从小区来研究社区。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地扭转那种把治理体系和社区体系的基本单元混为一谈的倾向,为中国城市社区的物理可持续以及中国文明在城市的深度展开提供理论基础。在这个方向上,王德福教授是有心人,他的努力令人钦佩。

——熊万胜,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数亿人口从广阔的乡村空间集聚到相对局促的城市空间,由此催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形态。本书描绘和揭示了城市社区及其治理的复杂形态与内在逻辑,以此透视了中国社会的巨变图景。

——桂华,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一个在社区治理实践者心目中非常接地气的学者,他用多年的田野调查和潜心研究,通过大量案例和数据分析,系统疏理了中国式社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治理机遇,提出了“街居治理共同体”“主辅结构”“简约治理”“需求回应机制”“强服务弱治理”“人格化自制”“混合式激励”等多维度概念。特别是书中提出的催化合作机制,将对建立在物权法律体系基础上的,中国城市住宅小区业主自治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进程发挥积极作用。对于社区治理实践者,该书是全面了解中国社区现状最好的资料。

——周洪斌,西安市心晴雅苑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

本书从中国社区变化的几个维度,深刻阐述了中国社区治理的渊源,揭示了社区居住形态从扁平化向立体化转变,社区生态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社区治理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客观现状。并对新形势下中国社区治理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性意见。是一本理论性高,实践性强的社区治理专著!

——赵健,南京市江宁区太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国家注册物业管理师

下载说明

1、中国式社区是作者王德福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愤怒的精子的评论
    看到评价都是吹牛皮的 就不爽。。
  • 想不出名字的评论
    天呐写的太好了,唯一的遗憾是缺乏国家行动中以"社区空间建设与更新"为线索的视角,对于除了民政之外住建系统的"社区行动规划","责任规划师"等等内容没有提及,这个条线的财政投入不容小觑。"要改变社会,先改变空间",尤其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物质性的社区建设一直作为国家以空间组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工具。期待出一本中国式社区更新~
  • 心匠的评论
    这本书真的是把当下社区的底层逻辑讲清楚了,真的是我的社区话题入门书,感觉以前看了一堆社区营造的书都未曾涉及我们所处社区的现实的质,太多都是台湾或者日本经验方法的拿来主义。据同事说作者曾经多次来过理想城镇,他们的社会学调查令人震撼,日产几万字报告的传说。
  • 后觉老人的评论
    应该专门有一部分讲产权
  • 花花离开蛋糕的评论
    看似说了很多,又仿佛什么都没说。像样的案例也没有。
  • 喜知次的评论
    八股味浓
  • 我是一只小小鸟的评论
    评论吹嘘地得有些过了。对我国城市基层“自治”感兴趣的,可以拿来翻翻。仅此而已。
  • 李强的评论
    中国式社区 作者:王德福 本书既是王德福博士近十年来持续深耕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成果结晶,也是一部理解中国式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经验与方向的力作。未来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需要增加技术的维度,分析技术——社会——治理的互动关系。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经验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走向田野,在田野的灵感中推进对中国式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和理论化提炼,为构建中国特色社区治理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的远期目标而努力。
  • 没有形式的内容的评论
    学界少有的城市研究作品,真正扎根现实来回答中国的社区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无论学界政界,还是对日常生活有好奇心的普通人,都值得读一读!
  • 娇 的评论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让我们系统了解了中国的农村,王德福的《中国式社区》则可以帮助我们系统认识中国的城市,或者准确来说是中国社区。《中国式社区》是一本从实践出发的城市治理研究的著作,书中既深入浅出的介绍专业术语,又通俗易懂的解释了一些中国式社区特有现象的成因,还系统的分析了中国式社区治理体系、社区治理实践现状。不仅适合研究城市治理、社会学、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学者或学生阅读,还适合每一个居住在城市空间中的居民阅读。作为非相关专业领域的“旁观者”,这本书让我了解了集合住宅、独立住宅、围合式公共空间等概念,也让我对中国式社区治理难题的类型和成因有了系统的认知,更对很多在日常居住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诸如为什么城市社区会形成陌生人社会关系,业主存在拒交物业费现象的原因等。
  • 豆友Sarah的评论
    作者对全国20多个城市200多个社区进行田野调查,对社区治理主要议题作出了有力回应,是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自觉实践。
  • qwer1234的评论
    这本书强调了社区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社区具有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和更强烈的归属感。 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作者详细描述了中国社区的各种功能和活动,如老年人活动中心、幼儿园、卫生服务中心等,这些都是中国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务。
  • 豆友3snM6RntHw的评论
    非常值得学习,社区治理研究不可多得的好书
  • 玄武湖畔读书人的评论
    本书从中国式社区的居住空间形态和社会基础入手,在厘清这两个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做了深刻的阐述。诸如“主辅结构”、“混合式激励”“人格化自治”“模糊化运作”等概念都是基于大量实践的本土化理论建构尝试,无论是对理论还是实践都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非常值得关心城市、关注城市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阅读。
  • 小磊哥的评论
    《中国式社区》是一部难得的社会学田野调查作品,充满了中国现实气息,折射出了变化中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动态逻辑。全书立足于中国本土实践,从社区治理的实际难题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如实反映当下中国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尊重本土创制的实践经验和运作体系,对我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价值,是一本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学通俗读物。
  • 豆友EkWZjx4Rtc的评论
    如何认识中国式小区?社区行政化真的一无是处?业主自治为什么那么难?社区服务如何更好对接居民需求?……这一系列关于社区治理的问题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式社区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本书作者基于全国20多个城市100多个社区的田野调查,“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对此做出了有力回应。我相信,无论是学术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还是其他相关从业者等城市基层治理实践者,都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所感悟。
  • 康坦的评论
    行文逻辑清晰,分析鞭策入里。而且并不单纯是对西方理论的引进,确实是做到了如书名所说的《中国式社区》。
  • 陈学武的评论
    经过近十年的开拓与积累,我们已经从以上三个维度对中国式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展开了一定的原创性探索研究。面对汹涌的数字化浪潮,数字媒介技术也在快速应用于城市社区中,这会对城市陌生人邻里社会的交往与互动带来什么影响?又会对城市社区治理和业主自治带来什么样的增量?如社区居民微信群、业主微信群、楼栋微信群等多层次微信群的建立,将城市陌生邻里虚拟组织起来,是否会再造一种新的城市网络邻里形态?电子在线投票技术的应用,是否会改变业委会选举和业主自治的机制?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运转的底层架构,也已经基础设施化了,学术研究需要对被技术再造的新的城市邻里社会形态和治理形态进行回应。因此,未来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需要增加技术的维度,分析技术一社会一治理的互动关系。
  • 王武宗的评论
    经过近十年的开拓与积累,我们已经从以上三个维度对中国式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展开了一定的原创性探索研究。面对汹涌的数字化浪潮,数字媒介技术也在快速应用于城市社区中,这会对城市陌生人邻里社会的交往与互动带来什么影响?又会对城市社区治理和业主自治带来什么样的增量?如社区居民微信群、业主微信群、楼栋微信群等多层次微信群的建立,将城市陌生邻里虚拟组织起来,是否会再造一种新的城市网络邻里形态?电子在线投票技术的应用,是否会改变业委会选举和业主自治的机制?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运转的底层架构,也已经基础设施化了,学术研究需要对被技术再造的新的城市邻里社会形态和治理形态进行回应。因此,未来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需要增加技术的维度,分析技术一社会一治理的互动关系。
  • 繁星的评论
    可以看到一本能够把中国城市社区介绍这么清楚的书籍真的很惊喜,涉及到社区,每个人生活的小区,可以很直接的接触到读者。文章有理有据,以调查数据为根据,回答了社区是什么,现代社区的特点以及社区的影响,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