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中国梦境

中国梦境

作者:[美]康儒博

分类:文化

ISBN:9787547323762

出版时间:2024-7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标签:  

章节目录

中文版序 i
英文版序 iii
致谢 v
致读者 vii
第一章  绘制梦境  1
“我们”  11
梦和他异性  23
梦与万物有灵论的再现  31
概念;采纳与摒弃的方法  37
定位与乌托邦  38
萌发形态、可供性和周围世界  40
摒弃的方法  45
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49
第二章  难以捉摸的梦的本质  51
呢喃与隐喻  51
外来精灵的接触  53
对价值的行为的回应  61
灵魂游荡  65
对能量和身体刺激的回应  71
内在冲突的显现  72
内在失衡的显现  75
思想活动的结果  79
类别  83
王符的分类  86
佛教的分类  93
叙事中的暗示  97
只有联系  103
第三章  释梦和释梦者(第一部分)  109
梦、占卜与妄想  110
直接与间接意义:梦境的裂缝  115
对释梦的初步观察  117
由“象”构成的梦  120
梦书  127
插曲:一部佛教梦书  143
从梦书到叙事  147
第四章  释梦和释梦者(第二部分)  151
释梦轶事与解释学模式  152
解释学的解释  154
文字游戏  161
宇宙关联性和《易经》  170
著名的专业释梦者  174
管辂  175
周宣  177
索紞  180
赵直  182
庾温  184
拾遗  184
前瞻与回顾  188
对梦的接受  198
第五章  到访  209
到访范式  214
真实的触感  216
梦的可供性  225
面对面  235
接触的危险  243
他者的视角  246
不是一个或两个,而是许多个以通道连接的世界  250
一个零碎的结语:绘制与蝴蝶  255
引用文献  261
缩略语征引  261
标题征引  262
作者征引  264
索引  305
译后记  319

内容简介

⭐列文森奖、儒莲奖双料大奖

⭐超越弗洛伊德、荣格的释梦新经典

⭐著名中国宗教和文化史家康儒博作品

⭐绘制中国梦境

⭐解码庄周梦蝶

⭐沟通天人鬼神

⭐论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

【内容简介】

梦,人人有之,人人未明所以。

梦是什么?它非花非雾,倏然来去。

我们做梦时发生了什么?它能使我们“卧看翠壁红楼起”,也能顷刻夺走眼前的花花世界,唯余“觉时之枕席”。

梦能预言未来吗?梦到兰草、熊罴,果然就能诞下宁馨儿吗?梦到刀悬梁上,又主何吉凶?

该如何解读梦的密码、获 取预言?是否有一本“答案书”可供质证?

梦能否沟通阴阳、沟通人与物,令我们暂时摆脱沉重的肉身,飞抵物外之境?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的梦与做梦的书,通过梳理战国后期至晚唐(公元前300年至公元800年)的占梦书、经史注疏、志怪小说、佛道文献、敦煌写本等有关资料记载的关于梦的奇闻轶事,作者以不预设弗洛伊德、荣格或者任何其他西方或现代对梦的理解方式,分析了中国前现代关于梦的文本,为人们几千年来苦苦追寻的问题,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本书一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人如何应对奇异梦境,另一方面将中国梦境观带入更广阔的比较文化视野,构建起了古今中外对话的桥梁,并吁请大家重新审视自身文化中的梦境观。

--------

【编辑推荐】

著名中国宗教和文化史家康儒博作品

康儒博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视角,在汉学界享有盛誉。在研究中国文化与宗教时,康儒博凭借其对原始资料的深刻洞察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娴熟运用,创作出了这部学术性与文采兼具的作品。

荣膺2022年度列文森奖、儒莲奖双料大奖

列文森奖青睐于那些能“通过比较性洞见或开创性研究,推动中国学术与广泛思想论域相联”的作品,多位中国学界熟知的学者,如魏斐德、孔飞力、巫鸿、宇文所安等,都曾荣获此奖。儒莲奖,被誉为“汉学界诺贝尔奖”,旨在表彰国际汉学领域的杰出学者。

一部关于中国人如何看待梦的精彩而深刻的研究著作

绘制中国梦境,解码庄周梦蝶,沟通天人鬼神。本书重新审视了梦境这一神秘领域,描绘了中国梦境图景,展现了古人对梦境的解释、想象和文化内涵的领悟。

论述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中国梦,这一富有诗意和深意的概念,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更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本书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视角,让您重新审视自身文化中的梦境观,发现梦境的无限可能。

【名家推荐】

《中国梦境》是一部关于中国人如何看待梦的精彩而深刻的研究著作。除了将大量文本与全球各地的梦研究进行对话以外,康儒博还邀请我们将镜头转向自己。当我们试图理解这些材料时,我们怎么看待做梦?在研究中国文化与宗教时,康儒博运用了他对原始资料的深入了解及他那深刻的人文主义研究方法。这是一部堪称典范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文采斐然的作品。

——摘自“列文森图书奖”的颁奖词

康儒博为我们带来了一本极具洞察力、内容丰富而翔实的研究著作,它将使读者在解读中国文献中与梦有关的段落时更具鉴赏力。我已经开始期待阅读姊妹篇,也期待发现该书在未来早期和中古中国文献与文化学术研究中必然产生的影响。

——李安琪(Antje Richter),《哈佛亚洲研究》(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康儒博对中国的梦与做梦的研究方法是广博的,没有陷入永恒主义之中;而现代的梦研究常为永恒主义所渗透,后者相信存在普遍方法与普遍真理,这能给人带来安适感。事实上,康儒博对所有“主义”都不以为然。他认为,将传统物化为单一的信仰体系(如“佛教”与“道教”),只会混淆我们对这些传统的理解,使我们的注意力偏离构成梦与信仰等复杂文化现象的多元信息。虽然该书有时在作为其基础的批判性理论方面着墨过多,但这些理论探索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书不仅在中国的梦与做梦的研究方面,而且在更广泛的宗教研究与社会史领域,都向前迈出了亟需的一大步。

——蓝山(Nelson Landry),《宗教研究评论》(Religious Studies Review)

《中国梦境》在中国与跨文化的语境下,令人钦佩地综合了过去与现在的梦学研究,同时康儒博在过去二十五年学术生涯中不断锤炼分析工具箱(如宇宙学、话语共同体的概念,以及讲故事的述行性与符号功能),此书也展示了其令人信服的新应用。此外,作者认识到做梦是一个具身的过程,梦、身体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递归的互动,这显然使他决定引用整个社会科学语料库(如人类学、历史学与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与例子。以上因素促成了这部值得称赞的跨学科研究著作,汉学家与梦学家都能开卷有益。

——克里斯托弗·乔恩·詹森(Christopher Jon Jensen),《亚非学院院刊》(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三十多年过去了,康儒博已经成为研究中古中国宗教的杰出学者。《中国梦境》对以下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提供了关于梦生活各个方面无与伦比的分类组合;我们看到了复杂的分类法、析梦(基于不同的文字游戏、口语及书面语、《易经》中的卦,以及中医),还有著名占卜者传记的大量译文。尾注占据了全书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与梦相关的学术资料集……在学术书评中,“影响深远”一词早已被过度使用,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本书是康儒博多年研究的成果,它激励着许多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究这一迷人而至关重要的主题。

——何复平(Mark Halperin),《宗教史》(History of Religions)

康儒博的第六部著作《中国梦境》以其在前五部著作中探究的材料、主题与论点为基础,拓宽了我们对中国中古早期宗教世界的理解。《中国梦境》同样慷慨激昂,梳理了汉学与宗教研究以外的学术研究,以寻找相关的比较案例与方法论见解,然后为读者设计了新颖的框架,以更好地阐明他们自己研究领域(亚洲宗教传统或其他领域)中的现象。在又一本书的篇幅中阅读康儒博独特的学术声音——时而谨慎详尽,时而有条不紊,时而俏皮诗意——总是令人愉悦的。《中国梦境》可能也代表了康儒博处于一个特别的自我反思的时刻,因为梦本身的离奇本质不断挑战着人类试图将其合理化的努力。我们目睹了作者不断扩充与调整自己的理论总集,以更好地描述早期中国人在睡梦中遇到的异域性存在者。

——徐恩熙(Alexander Hsu),《网上评论》(H-Net Reviews)

虽然这本书是为学术界读者撰写的,但其文字却引人入胜。最后,它强烈建议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梦的假设:哪些是可知的,哪些是不可知的,又有多少是文化背景的产物。

——琳恩·小笠原(Leanne Ogasawara),《亚洲图书评论》(Asian Review of Books)

对于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及心理学、神学和文学等各种比较研究感兴趣的学者来说,这本书应该极有价值。本书试图从数十年来对梦的研究与思考中提炼出重要的意义。这赋予了本书以不朽的品质。

——杜志豪(Kenneth DeWoskin),《中国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这不是一个很多人写过的主题,也不是一个一眼就能看出作者已成功发现其材料范围与深度的主题。康儒博能够在如此漫长的时期内描述出一致的诠释模式与方法,这既是对他自己学术研究的致敬,也是对大量存世中国古典文本的致敬。

——《凯瑞·布朗评论》(Kerry Brown Review)

下载说明

1、中国梦境是作者[美]康儒博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想不出名字的评论
    有点浅
  • ly的读享生活的评论
    用西方的“释梦”理论阐释中国文化中的“梦和做梦者”,是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不是常规的历史书写,更接近于文化人类学作品,很学术的解释学模式。
  • 初晨的评论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阐述了许多有趣的命题。在作者看来,“梦存在于个体和文化相遇的交汇处”,可以用种种方法进行阐释。这阐释的过程不仅可以让我们对梦、对现实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启发我们对神秘世界的探索。有许多梦都涉及对未来的预测或者对潜在真相的暗示,这一点令人着迷。仿佛我们正在通过一个媒介与一个更丰富深邃的世界产生关联。梦成了一种预测或探知真相的手段,它是如此神秘而毫无章法,又是如此玄奥。正如作者所说,“释梦是一种占卜方式,而占卜在任何社会中都是思考与实践的重要方面。”我们能在多姿多彩的梦境中遇见他者、探知未来、连接到博大的宇宙,你看,谁说平凡的人没有神奇的能力。
  • 胡越之间的评论
    推荐语有些过了
  • 威尼斯男人的评论
    《中国梦境》不仅局限于对中国古代梦境观的内部剖析,更将其置于全球文化的广阔背景下进行比较研究。康儒博通过构建中外梦境观的对话桥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身文化中的梦境观念,思考不同文化间在梦境理解上的差异与共性。这种跨文化的视角,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梦的认识,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 隐清的评论
    列文森奖。理论好,其实是一部近似以古人为对象的心理学书籍,非历史或宗教,提出分析中国梦(古代)的几个范式:驱魔范式、前瞻范式、到访范式、诊断范式、溢出范式,同时掌握了大量中古以前的梦境材料如佛道梦书、小说和史传中的释梦故事;解释的重点是以梦境作为主体,探讨梦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发生,几乎不涉及梦境如何书写反映的历史社会现象
  • 周栀年的评论
    理解梦与现实,如果有办法就补救,如果没有,就将其放在更大的背景中看待,接受其不可避免性,同时记住在它之外,还有其他地区、其他时代以及遥远的星空,这样现实便会变得可以承受了。
  • 燕晓小读的评论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若换种说法便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梦里。而有关于梦境中的一切,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境地。作者能够集合中国古代对梦的研究进行再研究,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这个领域因无法解释而被许多国内学者视为迷信,而国外目前也仅有心理学涉及这个领域,仅归为人的潜意识层面活动,但中国古代对梦的解读远远超出了潜意识,此书文化价值非凡!
  • 自有我在的评论
    中国的梦境具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和特色呢?实际上,中国有着大量与梦相关的文献记载。在中国历史上,梦也曾被视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我们可以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人,尤其是帝王,在梦到一些事情后,会公开地与大臣们讨论,这正是表明梦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深入了解中国,探索中华文明,关于中国梦的解读必然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 毛石的评论
    《中国梦境》通过中国古籍文本的研究,不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总结归纳出中国独有的梦境体系。发现梦是怎么出现的,梦意味着什么,这大家所关注点,书中都会给予解答。
  • 海灵的评论
    以古代中国梦境为镜,反观现代梦境研究,确有很多东西需要反思;正如康儒博在书中所言:“梦,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探索人类心灵深处的钥匙。”这依旧是个未解之谜,人们将会在探索的路上不断前行!
  • 小山河读书的评论
    知道梦的起因是有治疗效果的,乐广通过释梦,解决了卫玠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治好了他。
  • Litost.的评论
    还挺学术,但就像梦境的似可解释又不可解释一样,还是有些管中窥豹,觉得无法尽意。
  • 阿甘的评论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每天做很奇怪的梦
  • 子无皿的评论
    3.5废话巨多,注释85%可以不注,中国和西方的材料都很少很片面。所幸一半往后渐入佳境,有所启发。
  • 知北游的评论
    此书同时获得列文森图书奖和儒莲奖,可见得到了西方整个中国研究学界的认可,前几章不太好读,可能是需要了解西方解梦的历史,后几章会越读越入境。如果觉得难读,可以先读第一章最后部分,作者对梦境划分的几种类型,接着读后几章。 正如作者所言,人类三分之一的时间,必定是难以理解的。此书不是快餐式周公解梦,需要与文本交流,自己体悟,方能有新的认识。这是一种不同于弗洛伊德力比多的全新解释,体现了作者超越东西方,从人性的角度解释梦境的一种观点。
  • Still River的评论
    #24Summer 23
  • 一心的评论
    老外手把手教你洋式抽样解读古人梦,看完此书循着注解去看,此书就可以在梦里吃灰了
  • 狍子王的评论
    需要沉淀下来静心读,内容还是挺好的
  • 祝您平安喜乐的评论
    以关系认识论(relational epistemology)透视中国梦境,揭示人在与梦中有目的的自我的关系中认识世界、调整实践,这一点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