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作者:冯友兰

分类:文学

ISBN:9787561783542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哲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  哲学史  历史  国学  中国  通识 

章节目录

上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篇 子学时代 第一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二、哲学之方法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六、哲学之统一 七、哲学与哲学家 八、历史与哲学史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五、古代著述体裁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一、鬼神 二、术数 三、天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五、人之发现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三、正名主义 四、孔子以述为作 五、直、仁、忠、恕 六、义利及性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之团体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六、兼爱 七、宗教的制裁 八、政治的制裁 九、余论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 四、性善 五、孟子反功利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 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一、杨朱及道家之初起 二、陈仲子 三、许行、陈相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 五、尹文、宋轻 六、彭蒙、田骈、慎到 七、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一、老聃与李耳 二、老学与庄学 三、楚人精神 四、道、德 五、对于事物之观察 六、处世之方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 八、《老子》对于欲及知之态度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会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二、《天下篇》所述惠施学说十事 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 五、公孙龙之“白马论”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七、公孙龙之“坚白论”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 十一、《天下篇》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 十二、感觉与理智 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一、庄子与楚人精神 二、道、德、天 三、变之哲学 四、何为幸福 五、自由与平等 六、死与不死 七、纯粹经验之世界 八、绝对的逍遥 九、庄学与杨朱之比较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一、战国时墨家之情形 二、《墨经》中之功利主义 三、论知识 四、论“辩” 五、《墨经》中“同异之辩” 六、《墨经》中“坚白之辩” 七、《墨经》对于其他辩者之辩论 八、《墨经》对于兼爱之说之辩护 九、对于当时其余诸家之辩论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一、荀子之为学 二、荀子对于孔子、孟子之意见 三、荀子对于周制之意见 四、天及性 五、荀子之心理学 六、社会国家之起源 七、礼论、乐论 八、王霸 九、正名 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 一、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 二、法家之历史观 三、法家之三派 四、三派与韩非 五、法之重要 六、正名实 七、严赏罚 八、性恶 九、无为 十、法家与当时贵族 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 一、关于礼之普通理论 二、关于乐之普通理论 三、关于丧礼之理论 四、关于祭礼之理论 五、关于婚礼之理论 六、关于孝之理论 七、《大学》 八、《中庸》 九、《礼运》 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一、《周易》之起源及《易传》之作者 二、八卦及阴阳 三、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 四、宇宙间事物变化之循环 五、易象与人事 六、《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一、儒家之六艺论 二、儒家所以能独尊之原因 下 第二篇 经学时代 第一章 泛论经常时代 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 二、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三、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 四、元、天、阴阳、五行 五、四时 六、人副天数 七、性情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十、灾异 十一、历史哲学 十二、《春秋》大义 第三章 两汉之际纬之象娄之学 一、纬与谶 二、所谓象数之学 三、阴阳之数 四、八卦方位 五、卦气 六、孟喜、京房 七、音律配卦 八、其他纬书 九、阴阳家与科学 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 一、“古学”与刘歆 二、扬雄 (一)《太玄》 (二)《法言》 三、王充 (一)自然主义 (二)对于当时一般人见解之批评 (三)王充对于历史之见解 (四)方法论 (五)性说 (六)对于命运之见解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 一、玄学家与孔子 二、何晏、王弼及玄学家之经学 三、阮籍、嵇康、刘伶 四、《列子》中之惟物论及机械论 五、《杨朱篇》中放情肆志之人生观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 一、向秀与郭象 二、“独化” 三、宇宙间事物之关系 四、天然及人事之变化 五、“无为” 六、圣智 七、“逍遥” 八、“齐物” 九、“至人”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 一、中国佛学与中国人之思想倾向 二、佛家与道家 三、“六家七宗” 四、僧肇所讲世界之起源 五、僧肇之不真空义 六、僧肇之物不迁义 七、僧肇所说之圣人 八、僧肇之般若无知义 九、道生之顿悟成佛义 十、当时对于神灭神不灭之辩论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 一、吉藏之二谛义 二、玄奘之《成唯识论》 (一)唯识教双离空有 (二)识之四分 (三)第一能变即阿赖耶识 (四)第二能变末那识及第三能变前六识 (五)一切唯识 (六)三性、三无性、真如 (七)转识成智 三、法藏之《金师子论》 (一)“明缘起” (二)“辨色空” (三)“约三性” (四)“显无相” (五)“说无生” (六)“论五教” (七)“勒十玄” (八)“括六相” (九)“成菩提” (十)“入涅檠” (十一)主观的唯心论与客观的唯心论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 一、天台宗之《大乘止观法门》 (一)真如、如来藏 (二)三性 (三)共相识与不共相识 (四)万法互摄 (五)止观 (六)诸佛染性 (七)觉与不觉 (八)天台宗与唯识宗及华严宗之比较 (九)湛然“无情有性”之说 二、慧能、神会、宗密 (一)慧能、神会与禅宗 (二)无念 (三)对于无念之另外解释 (四)宗密所述禅宗七家 (五)宗密和会“宗”“教” (六)宗密所述之五教 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一、韩愈 二、李翱 三、道学与佛学 四、道教中一部分之思想 五、道教中之科学精神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书 一、周濂溪 (一)《太极图说》 (二)《太极图说》与《通书》 二、邵康节 (一)太极与八卦 (二)先天图及其他图 (三)特殊的事物之发生 (四)人与圣人 (五)世界年表 (六)政治哲学 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 一、张横渠 (一)气 (二)宇宙问事物所遵循之规律 (三)宇宙间之几种普遍的现象 (四)横渠所说之天文地理 (五)性说 (六)天人合一 (七)对于“二氏”之批评 二、程明道与程伊川 (一)天理 (二)对于佛氏之批评 (三)形上、形下 (四)气 (五)性 (六)阴阳、善恶之消长 (七)明道所说之修养方法 (八)伊川所说之修养方法 第十三章 朱子 一、理、太极 二、气 三、天地人物之生成 四、人物之性 五、道德及修养之方 六、政治哲学 七、对于佛家之评论 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 一、陆象山 二、杨慈湖 三、朱陆异同 四、朱子以后之理学 五、陈白沙与湛甘泉 六、王阳明 (一)《大学问》 (二)知行合一 (三)朱王异同 (四)对于“二氏”之批评 (五)爱之差等 (六)恶之起源 (七)动静合一 (八)阳明心学所引起之反动 七、王龙溪及王心斋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 一、汉学与宋学 二、颜李及一部分道学家 (一)理、气 (二)性、形 三、戴东原 {一)道、理 (二)性、才 (三)求理之方法 (四)恶之起源 (五)东原与苟子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 一、清末之立教改制运动 二、康有为 (一)孔子立教改制 (二)《大同书》 三、谭嗣同 (一)仁与“以太” (二)有无与生灭 (三)大同之治 (四)论教主 四、廖平 (一)经学一变 (二)经学二变 (三)经学三变 (四)经学四变 (五)经学五变 五、经学时代之结束 附录 原儒墨 原儒墨补 原名法阴阳道德 原杂家(与张可为君合作) 孟子浩然之气章解 审查报告一(陈寅恪) 审查报告二(金岳霖) 审查报告三(陈寅恪) 校勘后记(蔡仲德)

内容简介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下载说明

1、中国哲学史是作者冯友兰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孙小蛰的评论
    读书的层次因个人口味的不同会有所差别,发现朋友家的书橱里摆着两本大部头的书《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大家读书口味儿杂,但是喜欢哲学的朋友还是大有人在;何不尝试一下给自己的读书目标设个门槛儿?还有一点,作家先征服自己,才能征服读者,而后才是征服世界。
  • 付梓奇MASK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和梦的解析这两本书,嗯,我还是比较适合看小说[拜拜]
  • 岳麓山上谈感情的研究僧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被某人列为陪嫁清单中。呵呵呵。我是个学渣好嘛。[惊恐][惊恐][惊恐][惊恐][惊恐]
  • 贝贝-嘉锐妈妈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中国哲学史》(下)第25周》第十章道学之初兴入道学中“二氏”之成分宋明时期,道学家新儒家之学萌芽。一、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典型的儒家之道,韩愈多引用孔孟之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中国哲学史》(下)...
  • 李萊子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论王通对三教的主张》朱越利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第1期,第78~83页王通,宇仲淹,门人私谥曰文中子,绛州龙门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论王通对三教的主张
  • 哟哈库啦嘛塔塔的评论
    喜马拉雅上的有声书语速略快 希望书书快到[太阳][太阳] 上学期听了潘坤的西方哲学史 本想再选中国哲学史 可惜他下学期不在成都这边上课了@学渣狸 你室友有没有定夏鹏的中英双语版?想让她分享下[可怜]99喜点太贵
  • _dannytry的评论
    韩国新任女总统朴槿惠有三个特点:一是孤独一人,失父无夫,只能为国家服务了,看上去充满廉政自信,二是喜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有了理论自信。三是爱恋三国的赵云,赵云特帅,且v5无比。我也很欣赏赵云同志,如果我在韩国,我[xkl转圈]也愿意投她一票。祝贺,希望多为中韩友谊多做贡献。
  • 一剎风的评论
    中国被一直以来与其过从甚密(至少就新闻上)的朴槿惠“啪”一下,结结实实打了个耳刮子。她以前说过,在其最绝望时期,是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拯救了她。这下尴尬了,除了反美日,又可以增加了一个韩。美是不怒而怒,日有不忘旧仇。韩流也不好搞,尤其如日中天的娱乐圈,从影视剧到明星,其粉丝甚多。
  • 牧龙儿的评论
    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吾人必致良知于行事,而后良知之知,方为完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此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之主要意思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 好赖熊的评论
    难免枯燥,也要来点乐趣,最近我在空余时间读中国哲学简史与中国哲学史,感觉有点意思,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原来如此,比如为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济南·七贤街区
  • 我本是小汤山散淡人的评论
    刚刚下载了豆丁文档:北大杨立华《中国哲学史》讲稿网页链接
  • 贝贝-嘉锐妈妈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中国哲学史》第28周》《中国哲学史》(下)第十三章朱子朱子即朱熹。一、理、太极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无极而太极,只是说无形而有理。凡可能有之物,无论其是天然《中国哲学史》第28...
  • 董家的吉祥三宝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中国哲学史.下册》第28周》读书时间:2016.8.6——8.12读书内容:第十三章朱子读书笔记:朱子,就是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由《中国哲学史.下册》...
  • Kindle静读科技的评论
    #静读推书#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
  • 轻声风铃的评论
    wmy推荐冯友兰《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汤用彤佛学研究,他们既通国学,又有现代学术思维。
  • 你好莉莉周的评论
    #苦行九十五天# 6:30 中国哲学史。孟子。
  • tamo1017的评论
    #发图就要凑够九张#她把眼睛/笑成了/一弯新月[微风]立秋。荷花残,莲子生,手倦抛书,堤畔闲行,小庭夜话,听者知音。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佛教还是绕不过,补课之中国哲学史偷懒的部分,只是禅宗中国化的一个指甲盖,加持此书,体验卖艺不卖身的清高感[挖鼻]
  • 一个人的旅行0560的评论
    唯一看的最长的就是中国哲学史了古文不好的人真是看不下去,虽然是冯大家的作品不过有点怀疑是不是为了祖国的哲学有点把西方哲学往上靠的意思[哈哈][哈哈][哈哈]还是慢慢看吧[笑cry][笑cry][笑cry]不过先来一本闻名已久的乌合之众吧[喵喵][喵喵][喵喵]感觉会被洗脑啊[思考] 武汉·沌口
  • 不慎落入世界的一滴水墨的评论
    被爸爸苦口婆心的劝导了好几天~忽然又重拾了斗志~总觉得自己应该摒弃小说的干扰~所以~又删除了所有小说~虽然我这么干了好几次了[黑线]~但这次一定会做到最后一次[拳头]~把精神寄托于小说不如寄托于真正的有价值的书上~把前年买的《中国哲学史》拿出来了~当睡前读物吧~一步步走出来[挤眼]~
  • 土右心的评论
    #云烟过眼录#1. 不讀諸子,難懂中國哲學史。2.我有個小疑問,先秦諸子的學說在當時是不是僅僅局限於文化圈或被野心家所用,如果是,那當時的普通百姓所信奉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觀。3.正如當今馬哲一統中國,但對於中國人民又有何生活上的啟示。哲學是象牙塔裡的東西嗎? 讀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