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小引 思想史的写作 思想史的意味――中国哲学史的形成――从谢无量、胡适、冯友兰到任继愈――对“哲学”和“哲学史”的疑问――哲学史真的适合叙述古代中国思想世界么――思想史的中心和边界在哪里――思想史究竟如何写? 第一节 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 关于中国思想史叙述与解释的习惯――对“经典话语系统”中的思想史写法的三个疑问――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思想史的基盘或底线:长时段――文献资料范围的拓展与使用方法――重写思想史的前景与困境 第二节 知识史与思想史 学术与思想:近来学界的一个争论话题――思想史的知识源头与背景:以数术史与经学史为例――知识的变动与思想的变动之间――知识影响思想的一些历史例证――对历史的体验和理解――关于这一想法的来历 第三节 “道”或“终极依据” 科林伍德的比喻和马王堆帛画的联想――探寻知识、思想和信仰的历史源头处――天经地义:天不变道亦不变――天人合一:不仅仅是环境保护或亲近自然的口号――天崩地裂:终极依据的坍塌以及思想史的变局――处处碰着它:朱熹直觉中领悟到的终极依据 第四节 连续性:思路、章节及其他 思想史、《思想史》以及《思想史》的三种写法――历史的连续性与福科的疑问――连续性追寻的三种思路――教科书模式与章节的割裂――思想史连续性的三种类型――对于一个思想命题的不断解释――脱魅或理性的排斥,断裂中的连续――对外来思想的回应中重新发掘和解释思想传统中的资源――个人性写作与重写思想史的想法 第五节 无画处皆是画 思想史为何不愿意叙述平庸的时代?叙述的形式、观念和心情――“空白”的背后,其实写满了未发表的文字――传统的思想史写法:思想史是思想家的思想史――思想史不是点鬼簿和光荣榜――无处即有,思想史不仅要写那些“变异”和“凸显”,而且要写那些“绵延”和“蛰伏”――盛唐缺席的例子――思想史是在建构“道统”么?――思想史:究竟是思想还是历史――思想的平庸时代是否具有被思想史书写的意义――它应当被省略么:文革时代只有一种思想――平庸背后有深刻的内容:洞察力和批评力的消失,难道不是思想史应当讨论的历史现象么――盛唐、明代、清代到文革时代的几个例子――两种历史时间――如果思想史还属于历史,那么它不能无视“空白”,因为这里可能有过去的眼光忽略的东西――重新叙述的力不从心――可以在“空白”处描述出思想史的三种情况――需要对过去思想史不常涉及的畛域和文献进行打捞和爬梳,更要用另一种观察历史的立场、视角和眼光 第六节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 思想史和哲学史真的是“发展史”吗?――历史过程和历史书写中的“减法”(subtraction)――若干例子――葛兰言(Marcel Granet)在颊谷之会中看到的疑问――物官和博物传统的消失说明了什么――道教史中消失的涂炭斋和过度仪――失落的历史的被“发现”――文明推进与被野蛮化的风俗――“加法”和“减法”并不对立反而是一个历史的两面 第七节 历史记忆、思想资源与重新诠释 “影响”:思想史家无意中凸显了“施与”却忽略了“接受”――“影响”是否能够重新浮现,成为新的思想资源,与当下的处境有关――思想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思想资源、历史记忆和重新诠释、再度重构――翻译或者格义:回应外来新知时的本土资源――历史记忆压抑的几种方式――历史记忆的两种不同取向――回溯本原,以向回看的方式进行文化认同――新革除根,以发掘历史记忆的方式来反省自身传统――保守与激进:两种取向的纠缠――协调两种不同研究思路的冲突――“冲击一回应”与“在中国发现历史”――外在因素与内在理路之间――旧中有新、新中有旧――朱熹的比喻――从张大春《将军碑》说到历史记忆 第八节 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资料的变化――思想史为何资料范围没有变化――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刺激――作为思想史的资料(一)历书――作为思想史的资料(二)则例与舆服志等――作为思想史的资料(三)档案――作为思想史的资料(四)类书、蒙书、手册――作为思想史的资料(五)小说话本唱词――过去的思想史为何不能使用这些资料――重新检讨思想史应当怎么写,写什么? 第九节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考古与文物 从甲骨文、敦煌文书、流沙坠简说到最近的考古发现――考古发现的意义:古书的再发现、走出疑古思潮的笼罩以及其他――思想史写法的变化扩大了考古发现在思想史中的使用――注重知识背景的考掘和一般思想的叙述――碑刻、书画、信札、日记、公文、书籍等等也可以作为分析文本进入思想史的视野――图形的考古与文物资料如何进入思想史的研究视野?――以作为思想史资料的地图为例――边界不定的思想史:与其他历史的关系 第十节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 左图右书的传统――图像中的“格套”恰恰成为思想史“象征”――图像资料与文字文献的差异所在:构图、变形、位置、设色――道教坛场和幕:宗教仪式的空间布局与悬挂图像――职贡图等:异域人物图像中的变异与想象――《人身图说》和《五岳真形图》:图像翻刻、临摹、转写、抄袭过程中观念影响所导致的变化――图像研究可以给思想史增添新视野 第十一节 从“六经皆史”到“史皆文也”:作为思想史研究资源的后现代历史学 《怀柔远人的争论》与1999年的中国历史学界――历史只是语言的叙述?从“六经皆史”到“史皆文也”――海登・怀特的观点――“叙述”一词中历史与文学的界限的消失――凸显与遮蔽:以思想史叙述中的王通与周敦颐为例――在书写与叙述中区分真伪的意义何在?对过去中国历史学中一个原则的重新考虑――发掘各种真伪“叙述”背后的支持观念系统及其历时性变化――在历史书写中进行知识与思想的考古发掘――权力与叙述:写法中的思想史――詹京斯关于历史书写中的“权力”的论述:对历史叙述中的普遍性共识的质疑――顾颉刚与古史辨:“层层积累的伪史”说――疑古思想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历史性思想的差异――后现代历史学是否能够确立一个最后的限度?――“指向真实”:历史叙述的边界和维度 附录 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原系《中国思想史》“导论”,内容为交代和说明研究角度、资料取舍、写作思路。现经作者补充、修改,增加了《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三节,以单行本问世,题为《思想史的写法》。 用“写法”为题,并不是说这里讨论的只是一种写作策略,因为思想史的不同写法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写法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思想史研究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的改变。这里讨论的就是一些关于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比如思想史应当如何思考精英与经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知识史与思想史之间应当如何互相说明,古代中国思想的终极依据或者说基本预设是什么;思想史应当如何改变过去的传统写法和充满训导性的教科书式的章节结构,以追寻思想史的真正脉络和精神;思想史是否应当描述所谓“无思想”的时代,在无画处看出画来;作为历史记忆的传统知识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诠释中成为新的思想资源,又因此而产生了思想史的连续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发现与文物资料等等,最后,《导论》也讨论了在后现代历史学理论渐渐进入中国的背景下,应当怎样理解和限制这种理论资源的意义和边界。
下载说明
1、思想史的写法是作者葛兆光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我去吃饭惹的评论《导论》是关于“思想史的写法”的,算是方法论的集中交待,包括思路上的和资料上的。葛著《中国思想史》的特色(或曰创新)之处在于采取了同以往不同的理解思想史的路子,……——博文片段来自orwellyan:读葛著《中国思想史》导论 读葛著《中国思想史》...
-
读史者刘士平的评论读过《思想史的写法》 ★★★★★ 网页链接
-
研二公知苗的评论这本书写法有什么问题呢?用一种功能主义的写法写思想史,使得如下句子成为万金油:“……的加剧,使得……的思想出现”“这些主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从来起名字都是个难事儿的评论#思想史的写法#中国历史学长期处于“无语”的状态之中,似乎不用那些概念或词语,就无法描述中国历史。葛的言论切中要点,此次破例做个全文笔记:
-
倪亦斌的评论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第121页“明清版画中把理想女性想象成削肩纤弱的模样,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男性中心的强势地位和缺乏自信的性别意识。”事实上,当时理想青年男性的身材与女性不相伯仲;同时,“削肩”也不等同于纤弱。
-
朱永新的评论#我的小书#《中华教育思想研究——从远古到1990年中国教育科学的成就与贡献》。这是一本系统介绍我国教育思想史的著作。它打破了传统的以人物思想为主线的写法,采用专题方式。而且对现、当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长微博#网页链接
-
医者言的评论不少学生让推荐几本传统文化的书,抱歉不一一回复了,这里简单说一下。葛兆光的《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据其讲稿整理而成,提纲挈领,通俗易懂,适合大学生读。葛先生的《中国思想史》(三册),一改思想史的既往写法,写得极好,但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大学生阅读。一并推荐。
-
世纪文景的评论#新书上架# 时隔十余年,著名学者张汝伦教授增订推出《现代中国中国思想研究》,以思想史的写法,重回现代中国之初的思想语境。梁启超、康有为、胡适、严复、熊十力、梁漱溟……数位前贤再现知识界探索国族命运的几多迂回曲折。“中国的现代性,不是西方理论能看清的,中国的现代性来自中国人自身。”
-
璞溸-的评论《思想史的写法》我的评分:★★★★ 真正思想史的连续性,是否更多地深藏在平静的缓缓的延伸着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之中?真正的思想,也许要说是真正在生活与社会中支配人们对世界进行解释和理解的那些常识,它并不全在精英和经典中。...网页链接
-
巴斯7788的评论读过《杨简/大家精要》 ★★ “內容簡單,且無統系。這種思想史的寫法實在要不得。” 杨简/大家精要
-
眼花耳聋语不清的评论退出现职真好:昨今日共用4小时读完150页的葛兆光的《思想史写法》并笔记,再通览一遍《顾颉刚自述》。很好,N年来第一次读非小说类书后的愉悦感。很好,感觉好极了,分分钟可以推进日:高难度30页,中难度50页,一般50页,英文50页的阅读量度安排。再次认为自己的决定是绝对正确的。欲得必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