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清净道论

清净道论

作者:觉音

分类:文学

ISBN:9789839382044

出版时间:1991

出版社:中国佛教研究所

标签: 佛教  清净道论  佛学  宗教  修行  佛法    觉音 

章节目录

清净道论目录 第一 说戒品 第二 说头陀支品 第三 说取业处品 第四 说地遍品 第五 说余遍品 第六 说不净业处品 第七 说六随念品 第八 说随念业处品 第九 说梵住品 第十 说无色品 第十一 说定品 第十二 说神变品 第十三 说神通品 第十四 说蕴品 第十五 说处界品 第十六 说根谛品 第十七 说慧地品 第十八 说见清净品 第十九 说度疑清净品 第二十 说道非道智见清净品 第二十一 说行道智见清净品 第二十二 说智见清净品 第二十三 说修慧的功德品 结论

内容简介

「清净道论」是南传佛教典籍中最受后人重视的佛书,也是南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论师--觉音的划时代钜着。 这部书的重要性,可以从下列国际学者的文字中看出端倪。 ※爱德华.孔滋:「(清净道论)是人类心灵上最伟大的经典作品之一。如果我流浪到荒岛时只容许携带一本书的话,这部书将是我所要选择的。」 (The Western Contribution to Buddhism, p. 74.) ※水野弘元:「清净道论是一部汇集南方上座部教理最详尽、最适当的论书。要瞭解南方上座部的教理,本书是非读不可的。」(「南传大藏经」(62)册卷首解题)。 ※早岛镜正:「清净道论是南方巴利佛教中被推尊为最高权威的论书。其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可以与有部的大毘婆沙论相匹敌。」(「佛典解题事典」一一※一二二页) 像这样重要的佛典,居然没有被我国古代的译经大德译成中文,乃使我国的各版大藏经都未加收录,这当然是一件不小的缺憾。现在,叶均先生从巴利文中把它翻译出来,为时虽晚,总算弥补了这一不足。 本书以戒定慧三学为纲,作者站在南传上座部的立场,把一个佛教徒如何实践,如何由凡夫而入三学、趋解脱的历程,详细地铺陈出来。在汉译佛典里,虽然有与它类似的「解脱道论」,但是该论文字不易读,内容也远不如本书详细。所以,这部书实可视为现代佛教徒在实践上的最佳参考资料之一。读者千万不要受习俗拘宥、轻率地以其为「小乘法门」而有意忽视。 觉音(Buddha ghosa)所著的『清净道论』(Visuddhimagga),是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一部最详细、最完整、最著名的作品,是研究南传上座部教理的必读之书。觉音引用了整个南传三藏要点并参考斯里兰卡当时流传的许多古代三藏义疏和史书而写成此论。所以『大史』(Mahaava.msa)称它「为三藏和义疏的精要」;德国的唯里曼.盖格(Wilhelm Geiger)教授也说它「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亚洲南方各国的佛教学者都要研究这部名著,其它的世界佛教学者也都很重视研究它。读了此书,可以了解南传佛教的主要教理;也可以看到一些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历史等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举当时各国的上等布类中有中国的丝绸(Ciinapa.t.ta--支那丝绸),这在经论中是难得见到的资料。这部巴利三藏的代表作,在世界各国有多种文字的译本。 觉音,公元五世纪中叶人,是南传巴利语系佛教的一位杰出学者,他用巴利文写了很多书,对上座部佛教有很大贡献。因为在觉音时代,印度大部分的佛教学者都已采用梵文,巴利文佛教业已衰落,只有斯里兰卡和菩提场的比库依然忠于巴利文。由于觉音的努力,巴利文这一系的佛典古语学才又活跃起来。 根据『大史』记载,觉音出生于北印度菩提场附近的婆罗门族,通吠陀学,晓工巧明,精于辩论。在菩提场一座斯里兰卡人建造的寺院出家,从离婆多(Revata)大长老学习巴利语三藏。受了比库戒后,便为了一部书叫『发智』」(~Naa.nodaya)。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在摩词男(Mahaanaama)王时代(409~431)来到斯里兰卡的首都阿耨罗陀补罗(Anuraadhapura),住在大寺(Mahaavihaara),从僧团波罗(Sa'nghapaala)长老学习三藏经典和义疏。在此期间,因为接受僧团波罗的请求,觉音首先撰成著名的『清净道论』。继之,大寺僧众即把所有僧团罗文的三藏注疏都供给他做参考,要他写更多的书。于是觉音便移居根他伽罗寺(Ganthakar vihaara),埋头苦干,长期从事著作,几乎对全部巴利三藏都做了注解。其中有律藏的注释「普悦」(Samantapasaadikaa 善见律毗婆娑):波罗提木叉的注释『析疑』(Kankhaavitara.nii)、长部经注「善吉祥光」(Suma'ngalavilaasinii)、中部经注『破除疑障』(Papa~nCasudanii)、相应部经注『显扬心义』(SaratthapakaaSinii)、增支部经注『满足希求』(Manorathapura.nii)、小部第一(小诵)第二(经集)注『胜义光明』(ParamatthajOtikaa)、『法聚论』注『殊胜义』(Atthasaalinii)、『分别论』注『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ii)﹑其余五部论注『五论释义』(Pa~ncappakara.natthakathaa)、『本生法』(Jaataka.t.thava.n.manaa)、『法句譬喻』(Dhammapada.t.thakathaa)。后来他又回印度朝礼圣菩提树,不知所终。相传在柬埔寨有一座古寺名觉音寺,是他去世的地方。 觉音写『清净道论』,是严格地按照当时大寺派的思想体系来著述的。其组织的次第和内容,有许多地方与优波底沙(Upatissa)所着的『解脱道论』相似。优波底沙约早于觉音二百余年。本论除了序论和结论外,全书分为二十三品,依照戒、定、慧三大主题次第叙述,即前二品说戒,中间十一品说定,后十品说慧。 前二品,主要是说明怎样持戒,戒的种类,持戒有什么好处,怎样自愿地受持十三头陀支等。就是说如何严格地遵循比库僧团的生活方式。作者在评论持戒的出发点时说:「以爱为出发点,为求生命享受而持戒者为下,为求自己解脱而持戒者为中,为求一切众生解脱而受持的巴拉密戒为上」。可见作者也接受了当时发展中的某些大乘佛教的思想影响。 中间十一品,主要是叙述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定、食厌想、四界差别等四十种定境的修习方法。这些对于怎样去修每一种定,都说得很清楚,有心者可以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行。 后十品说慧学,是本书最重要部分,集南传佛教论藏的主要内容和七部论以后发展出来的教理。其主要论题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四谛、十二缘起等。这里解释物质方面的色蕴,有二十四种所造色;解释精神方面的识蕴,有八十九心、心识过程中的十四种作用和五十二心所法;解释缘起的各种条件有二十四缘等。这些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特色。 这部汉文译本的完成,其经历是曲折的。早在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六年间,我在斯里兰卡从巴利文学者般若难陀(Pandit P. Pa~n~nananda)专研『清净道论』时,即将每日所学的论文译为汉文。其汉译手稿,于一九五七年随身带回国内。后因中国佛学院部分同学需要参考,未经修改便誊印一百部,其中错误甚多。在一次火灾中,所存全部手稿和油印本均被焚毁,化为灰烬。直至一九七八年始从别处找回一部幸存的油印本,方能重新据此而从事校对整理和修改工作,于一九八0年底告成。翻译这部论着,斯国人民认为是交流中斯文化的部分工作,曾在该国『兰卡之光报』上详细地发表过消息。国内一些学者亦重视此事。不过由于个人才疏学浅,在译文上错误之处实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

下载说明

1、清净道论是作者觉音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玉簪花引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禅修巨著《清净道论》觉音尊者造.叶均居士译.连载(6)》(八)阿练若住支(受持)阿练若住支,亦于“我今禁止村内的住所,我今受持阿练若住支”的二语之中,用任何一语即得受持。(规定)阿练若住者禅修巨著《清净道论》...
  • 滕沐-的评论
    《清净道论》里认为外在现象,无常变易,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只是因“心”的存在而存在。解脱应求诸于内心。心有烦恼障覆,不得解脱,按佛教导,清除烦恼,心深清净,即是解脱。
  • 玉簪花引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禅修巨著《清净道论》觉音尊者造.叶均居士译.连载(5)》第二说头陀支品59今以少欲知足等德而净化如前所说的戒,为了成就那些功德,故持戒的瑜伽者(修行者)亦宜受持头陀支。如是则他的少欲、知足禅修巨著《清净道论》...
  • DL脚印的评论
    师父慈悲开示,请问师父,托钵乞食怎样能让众生得到福报?让自己得到福报?用什么心态去托钵乞食?用什么心态面对众生?关于托钵乞食这方面请师父多多开示。 【妙祥法师】1.好,这个只能讲一下体会。因为我怎么讲,也不如《清净道论》讲得清楚,只能把这几年的托钵乞食的情况给大家讲。
  • 用户5672785117的评论
    韩廷杰第一节、修戒上座部佛教认为:应当首先修戒,由戒入定,由定生慧。上座部佛教把“戒”区分为思戒、心所戒、律仪戒、不犯戒。《清净道论》... 网页链接
  • 玉簪花引的评论
    佛陀:“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心指奢靡他定止禅,慧指毗婆舍那观禅。依靠止禅可获神通,依靠观禅可达四无碍解,不是由别的原因成就的。——禅修巨著《清净道论》
  • 哈利波特-2008的评论
    四念处禅修(43)南传清净道论的安那般那念的十六阶出入息法,佛陀开篇就称赞道:“诸比丘,此安般念。三摩地修习与多作时,实为寂静,殊胜,纯粹与乐住,对已生的恶不善法即能消灭与寂止。然而诸比丘,云何修习安般念三摩地,云何多作,实为寂静,殊胜,不杂与乐住及已生的恶不善法即能消灭与寂止”。
  • 哈利波特-2008的评论
    四念处禅修(40)出入息法这段经文看似很简短,佛陀讲出来之后,辗转变成文字,又译成汉文,里面许多的修行法要都遗失掉了,里面的精髓已不容易看出来了。光从经文上看不会觉得这段很重要,要实际去修也不容易做到,而且这段翻译得太简短,这就要从南传清净道论的安那般那念的十六阶出入息中开始学习。
  • 宋铁彬微博的评论
    这是记载在觉悟之路网站下载的阿毗达摩电子书,阿毗达摩义论精要附录中的文章。清净道论以及摄阿毗达摩义论等南传论的汉译本(觉悟之路网站可下载)就是本文作者所翻译的、 叶 均 锡兰现在的维达部落是锡兰... 锡兰佛教的传播及其宗...
  • 新疆伊犁锦玲心理咨询的评论
    对一切诸行成为无关心而中立。(清净道论) 伊宁市
  • 玉簪花引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禅修巨著《清净道论》觉音尊者造.叶均居士译.连载(7)》第三说取业处品84既以遵守此等头陀支成就少欲知足等之德而住立于此等清净戒中的人,当自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的语句中依于“心”的要目禅修巨著《清净道论》...
  • 玉簪花引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禅修巨著《清净道论》觉音尊者造.叶均居士译.连载(9)》(二)“亲近教授业处的善友”31──这里又分为二种业处:即一切处业处及应用业处。(1)(一切处业处)对于比丘僧伽等作慈念和死念的,称禅修巨著《清净道论》...
  • Eating飞飞飞的评论
    #清净道论#忽然多了许多时间,可以读读《清净道论》,由于表述和《瑜伽师地论》差别太大,画风忽然转换的感觉,用了几天才读得下去,发现南传的未必和我们想象的一样,例如说戒品,戒的分类,求生命享受而持戒为下,中求自己解脱而持戒为中,为求一切众生解脱而受持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