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理虚元鉴

理虚元鉴

作者:汪绮石

分类:文学

ISBN:9787117067164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标签: 中医 

章节目录

卷上 1 治虚脉法总括 3 治虚脉法分类 3 治虚三本 5 治虚二统 6 阳虚三夺统于脾 7 阴虚之症统于肺 8 虚症有六因 8 心肾论 11 心肾不交 11 心肾不交与劳嗽总论 12 五交论 13 吐血论 13 红症初治法 14 劳嗽症论 14 劳嗽初治法 15 干咳嗽论 16 咳嗽痰中带血珠血丝 16 论劳嗽吐血能治不能治大旨 17 虚劳内热骨蒸论 17 虚火伏火论 18 遗精梦泄论 19 肾痹论 20 白浊白淫论 2Il 女人虚劳 21 尸疰传尸劳等症 21 虚劳当治其未成 22 知节 23 知防 23 二护 24 三候 24 二首 25 三禁 25 四难 26 劳伤非弱症 26 呕血见血非弱症 27 伤寒见血非弱症 27 肠风便血不同怯症 28 阳虚阴症辨 28 软懒症辨 29 老年怯症难治说 30卷下 33虚劳本治方 35 归养心脾汤 35 归养心肾丸 35 养心固本丸 36 养心固肾汤 36 桑螵蛸散 36 补元汤 36 清热养荣汤 36 加味固本胶 36 集灵胶 36 清金养荣丸 37 清金甘桔汤 37 清金百部汤 37 清金加减百合固金汤 37 大圣药 37 固金养荣汤 37 清金甘桔汤 38 加味犀角地黄汤 38 琼玉胶 38 固本肾气丸 38 还元丹 38 獭爪丸 38 百部清金汤 38治虚药讹一十八辨 39 人参 39 黄柏、知母 39 麦冬、五味 40 泽泻 41 桑皮 41 桔梗 42 丹皮、地骨皮 42 生地 43 茯苓 43 黄芪 44 白术 45 柴胡 45 陈皮 46 苏子 46 枳壳 47 杞子 47 当归 47 桂圆 48柯跋 49中药方剂索引 50

内容简介

《理虚元鉴》据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柯氏原刻本整理。全书分上下两卷。卷上首先提出了虚劳之脉法,接着叙述了治虚之三本、二统、六因,然后从脏腑论及证、治、防、护及易于混淆诸证的辨疑。卷下主要介绍了虚劳本治方二十二首及治虚药讹一十八辨。汪氏学术上宗《内经》,对历代名医大家,如丹溪、东垣、立斋等,从其说而不泥其说,独善治疗虚劳病。《理虚元鉴》全面总结了汪氏多年治疗虚劳病的临床经验,其所论及的治法方药对当今中医临床颇有启发。本次整理新增中药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下载说明

1、理虚元鉴是作者汪绮石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中医人网的评论
    【治虚三本】 指治疗虚劳病证的三个重要脏器。《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肾治脾,治虚之道毕矣。”
  • 聊将锦涩记流年的评论
    夏季养生法 - 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网页链接
  • 国学网尹小林的评论
    3月3日入库, 《理虚元鉴》,明•绮石,2卷。 乾隆辛卯年柯氏原刻本。 子部•医学类。
  • 俊友flip-flop的评论
    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汪琦石《理虚元鉴》
  •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评论
    用滋阴退蒸、苦寒泻火之法治痨瘵之虚热者,“十死不救,医之罪也!”(喻嘉言)《理虚元鉴》曰:“治虚三本肺脾肾。”再加治肝。虚劳极期,亢热熏蒸,肝之疏泄太过,元气欲脱,以山萸肉治之。“治劳三禁”:一禁燥烈,不用燥剂治痰;二禁伐气,不用青枳肉蔻苏子破气;三禁苦寒,不用知柏芩连栀泻火。
  • 浩丹中医的评论
    自《内经》《老子》以来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想贯穿中华千年文明,《医学启源》明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说起来好像1+1那么容易,其实如何补大有学问,颇多忌宜,各补药内自有乾坤,补药之讹,现在医者多不留心明辨,绮石理虚元鉴,“治虚药讹一十八辨”所言值得参考借鉴
  • 何正军_全医网的评论
    养生之道?看看古人咋说的吧: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宋·李昉等《太平御览>;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孙思邈;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
  • 11级七年骨伤团支部的评论
    【夏至饮食应注意 利心火 消暑热】 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中医认为,盛夏之时,与五脏中的心相应。暑邪伤人易导致烦躁、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网页链接 @福建中医药大学微博协会
  • 月笛_origin的评论
    汪绮石《理虚元鉴》云:肝肾龙雷之火可补而伏,脾胃寒格之火可补而越,心家虚动之火可补而定。按:肝肾脾胃之火,皆阴火也。阴虚有热,则可补,谓上下相应,引火归元;亦可谓开宣凑理,泻热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