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This modern translation of the Abhidhammattha Sangaha (Manual of Abhidhamma) offers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s fundamental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Originally written in the 11th or 12th century, the Sangaha has served as the key to wisdom held in the Abhidhamma. Concisely surveyed are Abhidhamma's central themes, including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and mental factors, the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of the mind, the material world, dependent arising, and the methods and stages of meditation. This presents an exact translation of the Sangaha alongside the original Pali text. A detailed, explanatory guide with more than 40 charts and tables lead readers through the complexities of Adhidhamma.
下载说明
1、阿毗達摩概要精解是作者菩提比丘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王小人2011的评论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第一章:心之概要_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 佛教电子书 佛教图书 佛经 佛教故事 藏传佛教 网页链接
-
iafish的评论发表了博文 《记忆产生的原因(转)》 - 五门心路过程,分别通过看、听、嗅、尝、触来识知目标(所缘),那么,意门心路是怎样识知目标的呢? 根据《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当六种目标的任何一个直接呈现于意门, 记忆产生的原因(转)
-
徐鹏伟的评论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佛学理论浓缩在这一本书,如果想了解佛教的概貌,这本书就是佛教的核心理论;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无书本费,无快递费。
-
小家伙成长中的评论现代社会多数人只是平凡地过一生,他们不会偷不会抢,也不太懂怎样造善业,只是偶尔给乞丐些钱,赈灾时捐点钱,这些既不是强大的善业,也不是惯行业。对他们来说,近死业通常会优先成熟。根据清净道论,优先成熟的次序是:重业、惯行业、近死业、已作业,而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则把近死业放在第二位。
-
横不了心儿的评论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 《[转载]《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变成中譯本后消失的文字-温宗堃》 - [转载]《阿毗達摩概...
-
晚百何的评论爱情是男女之间的爱,是由渴爱与贪欲所引起的。世俗爱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执着,是由于一家人相处所引起的。爱情和世俗爱两者,皆是不善的,前者是爱欲,后者则是贪。(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中年paul的奇幻漂流的评论善心与不善心两者是「业」(kamma)。缘于业成熟而生起的心是果报心。这类心组成有别于前两种的第三种心;它包括善业与不善业的果报(vipàka)。应明白在此所指的业与果报两者皆是纯粹属于精神方面的。业是与善心或不善心相应的「思」;其果报是其他体验成熟之业的心。《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中年paul的奇幻漂流的评论善心(kusala-citta)则是与善因──无贪、无瞋;或无贪、无瞋、无痴(慧)──相应的心。这类心在精神上是健全的,在道德上是无可指责的,以及会带来愉悦的果报。《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中年paul的奇幻漂流的评论不善心(akusalacitta)是与不善因──痴;或贪与痴;或瞋与痴──相应的心。这类心称为不善是因为它们在精神上不健全,在道德上应受指责,以及会带来痛苦的果报。《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中年paul的奇幻漂流的评论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意识,实际上是一连串剎那生灭的心,极迅速地相续生灭,以致我们不能察觉它们是个别不同的心。《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陶冶救援队邹立的评论发表了一篇转载博文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的大纲》 - [转载]《阿毗达摩概...
-
甚深無言的评论读过《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 “不学习阿毗达摩,难以真正理解佛陀的语言,难以了解证悟的含义。” 网页链接
-
中年paul的奇幻漂流的评论心,其特相是识知目标(vijànana)。其作用是作为诸心所的前导者(pubbaïgama),因为它领导诸心所,也时常由它们陪伴。 其现起是呈现于禅修者的体验里为一个相续不断的过程(sandhàna)。其近因是名色(nàmaråpa,精神与物质),因为心不能毫不依靠心所与色法地单独生起。《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中年paul的奇幻漂流的评论法或佛陀的教法有三个层面,即:研究教理(pariyatti)、修行(pañipatti,行道)、体证(pañivedha,通达)。《阿毗达摩概要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