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大外交

大外交

作者:亨利·基辛格

分类:文学

ISBN:9787544340731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标签: 基辛格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政治  历史  外交  社会学  美国 

章节目录

目录 序:基辛格其人其书金灿荣 / 1 第一章世界新秩序 / 1 21世纪的国际秩序会出现一个似乎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愈来愈分散;一方面又愈来愈全球化。对美国而言,在地位不分轩轾的国家间,协调不同的价值观与南辕北辙的历史经验,将是一种全新的经验,与上一世纪的孤立或冷战时期的实质霸主地位都会大异其趣。其他主要国家同样面临适应新出现的世界秩序的难题。 第二章关键人物:西奥多•罗斯福或是伍德罗•威尔逊 / 13 在20世纪初之前,美国外交政策始终倾向于孤立主义。但随着美国国力日渐强大,以及以欧洲为重心的国际秩序逐渐瓦解,美国逐步走向国际事务。在此过程中,老罗斯福总统与威尔逊总统是两位关键人物。在他们主政期间,美国不情愿地涉入了世局的漩涡。两人均体认到美国在世局中应扮演重要角色,但他们却是以相反的理念解释美国走出孤立的原因。 第三章由大一统到势均力敌:黎塞留、威廉一世与皮特 / 41 现今史家所称的欧洲均势体系出现于17世纪,随着大一统的观念衰微,在欧洲逐渐形成的民族国家在国家至上及权力均衡这两个观念上找到了依据,作为它们反正统的理论基础,并规范彼此的关系。最早提出相关理论的是法国,其主导人物是一位高阶教士,黎塞留。最重要的还是英国的出现,英国的外交政策明确支持维持均势,这强化并维持着欧陆的均势。 第四章欧洲协调:英国、奥地利与俄罗斯 / 65 当拿破仑在厄尔巴岛度过首次被放逐的岁月之际,拿破仑战争的战胜国代表于1814年聚集维也纳,规划战后的世界。维也纳会议之后,欧洲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持久的和平。众强国之间有40年未开启战端,而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后,又有60年未曾发生重大战事。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共同的价值观则减低诉诸武力的欲望。 第五章两大革命家: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 / 91 克里米亚战争后欧洲出现了混乱局面。设计欧洲新秩序是两个著名人物,拿破仑三世与俾斯麦,两人后来更成为针锋相对的敌人。这两个人以现实政治为政策基础,即国际关系纯由实力决定,强者掌控全局。两人相互利用,维也纳会议的安排完全被推翻。铁血宰相与高深莫测的法皇,给后人带来了深刻影响。后者留给法国的是策略上的动弹不得;前者留给德国的是难以企及的丰功伟业。 第六章现实政治自食其果 / 129 基于现实政治的外交政策促成了德国的统一。但德国的统一却使现实政治自食其果,造成与原意全然相反的结果。德国统一后成为欧陆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国势与日俱增,使欧洲的外交起了革命性的变化。欧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应如何应对这个位于中部的新兴巨人? 第七章步向毁灭的政治机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 / 163 到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时,曾维护和平达一世纪之久的欧洲协调已名存实亡。欧洲列强盲目地投入两极化的对抗,最后也像50年后的冷战期间一样形成两大阵营。多年来史学家一直在辩论谁应为一次大战的爆发负责。但我们举不出是任何单一国家导致如此疯狂地迈向毁灭。欧洲所有主要国家都有其短视与不负责任之处,而且想法很天真,正是它们一手造成了那场深植于欧洲人共同记忆中的大灾难。 第八章卷入战争旋涡:迈向军事毁灭之路 / 199到了1914年,欧洲均势已恶化成两个敌对的联盟,彼此势不两立,对可能的后果毫不在意。大规模的政治联盟加上一触即发的军事战略,这种可怕的组合注定会引起大量流血牺牲。大家忘记了俾斯麦的忠告:“终战时领袖们无法如开战时一般理直气壮,而且必将自食其果。”当大势已定时,奥匈帝国消失;参战的四个王朝中,德、奥、俄三个已被推翻,只有英国王室还保留着;两千万人死于战火。 第九章外交新面貌:威尔逊与凡尔赛和约 / 217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三年杀戮后,欧洲只见断垣残壁及热情的幻灭,此时美国挟其信心、实力与理想主义登上国际舞台。威尔逊对世界秩序的想法是标榜脱离旧世界的经验与准则另起炉灶,他和他的信徒认为,世界安全所需要的不是维护国家利益,而是把和平当做一个法律概念来加以维护,这种民族自决与集体安全的原则令欧洲外交官不知所措。 第十章胜利者的困境 / 247 凡尔赛和约的监督执行建立在两个相互抵消的基本概念上。其中一个概念因太过广泛,另一个则因太过狭隘,均告失败。在战后国际秩序中遭遇最不幸的是“胜利国”法国。法国领袖知道凡尔赛和约的条款无法令德国永远处于弱势,福煦对凡尔赛和约看得很真切:“这不是和平,只是休战20年。” 第十一章史特瑞斯曼与战败国的复兴 / 267 左右20世纪20年代外交大势的政治家,不是来自战胜国,而是来自战败德国的史特瑞斯曼。史特瑞斯曼是战后德国首位懂得善用凡尔赛和约赋予德国的地缘政治优势的领袖,也是唯一一位懂得如此的民主领袖。他明白,即使在凡尔赛的重重束缚之下,德国仍有实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由此他得出一个现实政治结论:他有机会重建德国到至少1914年前的水准甚至更高。 第十二章假象破灭:希特勒的崛起与凡尔赛和约的毁灭 / 289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以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被推翻。在这个倾颓过程之后,德国必然会成为欧陆最强大的国家;而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物造成的。 第十三章斯大林待价而沽 / 321 如果意识形态能够决定外交政策,那希特勒与斯大林就绝不可能联手。但地缘政治上的共同利益是一股强大的结合力量,促使希特勒与斯大林这两个往日仇敌唇齿相依地结合在一起。尽管斯大林与希特勒同样的妄自尊大,但他有无比的耐心。正因为斯大林深信其政治思想代表历史真理,因此他毫不留情地追求苏联国家利益,全不受在他眼中被视为虚伪的道德包袱或感情因素所阻碍。 第十四章苏德协定 / 341 苏德协定为斯大林争取到两年时间,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则使他在六个月后,得以将远东军全部投入莫斯科的保卫战。但他低估了希特勒极端急性子的性格。斯大林赌希特勒是个理性的人,但他赌输了;希特勒赌斯大林很快就会败北,但也赌输了。只不过斯大林的错误可以弥补,希特勒却失算了。 第十五章美国重回战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361 欧洲均势遭到威胁,迟早会迫使美国介入,以阻止德国称霸世界的攻势。而美国实实在在、与日俱增的实力,也必会把它推向国际舞台的中心。不过这一切之所以能如此迅速且彻底地实现,完全归功于罗斯福,一位伟大而勇敢的领袖。不到三年,罗斯福将坚决拥护孤立主义的人民带向世界大战。罗斯福以耐心沉着达成他的目标,在每个阶段一步步教导人民他们所需面对的问题。 第十六章三种和平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 / 387 在1942~1943年的冬天,德国的作战气势大为受挫,盟国领袖们终于可以开始想想胜利以及未来世界的大格局。每一个胜利者都以自己本国的历史经验发言。丘吉尔希望在欧洲重建传统均衡体制;斯大林的主张则反映出他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传统的俄罗斯外交政策之结合;而罗斯福不愿以地缘政治看待世局,他在战时忍辱负重乃是为美国日后重建全球均势的大策略打基础,尽管美国一直否认它事实上如此的作为。 第十七章冷战的开始 / 417 不管是多么无可避免,大战结束,留下一个地缘政治大真空形势。权力均衡已毁,广泛的和约依然虚幻难测。世界因意识形态不同而分裂为两大联营。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市,丘吉尔针对苏联的扩张主义敲响警钟,形容“自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港”,已经落下一副“铁幕”。 第十八章遏制政策的成功与苦痛 / 441 美国选择了西方团结优先于东西谈判的策略,它的确别无选择,因为它不能冒着风险接受斯大林暗示和解之议,然后再发现他只是利用谈判来破坏美国努力在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因此,遏制成了西方政策的指导原则,持续了40年之久。 第十九章遏制政策的困境:朝鲜战争 / 469 1950年6月25日,美国突然被迫必须正视遏制歧义不清的问题:以传统的方略而言,韩国是个试金石,可以判断彼时正在形成的两大对立之势力范围的分界线何在。但是美国人却有全然不同的认知,它把朝鲜战争视为正邪之战,是代表自由世界而战。遏制政策的模糊歧义给美国人民加上极沉重的负荷,他们被要求忍受严重伤亡,容许其领袖在抵抗侵略和避免全面战争的狭窄航道中艰苦摸索。 第二十章与共产党人的谈判: 阿登纳、丘吉尔与艾森豪威尔 / 491 1952年3月,朝鲜战争仍未结束,斯大林已做出外交姿态要解决冷战。但斯大林的继任人没有韧性坚持通盘谈判,也没有权势能做出进行通盘谈判所必需的全面让步。最后,和平变成可望而不可即的。到了1955年,欧洲战后解决总算出现,它却正是罗斯福生前刻意要避免的结果。两个武装阵营在欧洲大陆心脏地带对峙,在欧洲大量驻军——地地道道的势力范围划分举动。不过,这样的安排倒提供了若干程度的安定。 第二十一章避开遏制政策:苏伊士运河危机 / 523 意气风发的赫鲁晓夫不会听任美国的势力范围繁荣而不加捣乱。他将在斯大林认为不在苏联势力范围之内的地域兴风作浪,把美苏竞争的热点跨出欧洲范畴,第一个引爆事件即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虽然惨痛代价不小,这一危机事件却象征着美国挑起世界领导的重担之开始。 第二十二章匈牙利事件:欧洲的剧变 / 553 匈牙利和前面的苏伊士事件,给下一阶段的冷战定下了坐标。苏联保持住它在东欧的地位;包括美国在内的民主国家,在中东的地位则相对受挫。苏联找到绕过遏制的一条道路。由于美国领袖不愿冒上子弟的生命,去为一个虽然碰触美国人良心,却又完全与美国安全利益不相干的事情牺牲,因此美国听任匈牙利在历史演进的大海中沉浮,美国的盟国也深深体会到自身的无能。 第二十三章赫鲁晓夫的最后通牒: 柏林危机,1958~1963 / 573 赫鲁晓夫存心要找一个突破点展现东西方力量已经有了长足变化,决定利用柏林的脆弱。整个柏林危机期间,赫鲁晓夫就好像一位棋手,布局非常惊人,然后就坐下来期待对方思索再三后不战而降。经过整整三年的最后通牒和血液凝固的可怕威胁之后,赫鲁晓夫的唯一真正“成就”就是盖了一座柏林墙,最后却成为象征苏联的柏林政策大失败的笑柄。 第二十四章西方联盟的概念: 麦克米伦、戴高乐、艾森豪威尔与肯尼迪 / 601 世界两大阵营相互对峙并相安无事的时候,所谓大西洋共同体内部潜在的歧见就浮现出来。随着柏林危机落幕,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法国总统戴高乐和美国总统肯尼迪,有必要整合他们对同盟的性质、核武器的角色,以及欧洲的前途等等彼此相异的观点。 第二十五章越南:陷入泥淖,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 / 629 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头20年里,美国带头从残破的世界废墟中重建一个崭新的国际秩序,并且加入它有史以来第二次和平时期的同盟组织,更发起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的计划。然而在中南半岛,上述美国在海外介入的模式全都破裂。 第二十六章越南:走向绝望,肯尼迪与约翰逊 / 655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对共产党谈话的解读,使得中南半岛不再被当做冷战中多场战役中的一场。就新边疆而言,中南半岛乃是决定性的一役,它将判别游击战可否制止、冷战能否胜利。随着越南战场死亡人数的上升,抨击美国外交政策的论调,由挑战政策的有效性转为质疑其必要性——由攻击美国在越南的作为,进而抨击它在全球的作为。 第二十七章越南:解脱,尼克松 / 687 责任落在尼克松政府肩上,带领美国退出它有史以来第一次不成功的战争,也是它第一次面对道德信念与实际可能冲突的海外承诺之失败经验。很少有其他外交政策任务比此更艰巨;也没有任何国家能经历此一转折而无挫折与痛苦。尼克松在冷战以来最分歧破碎的国内环境之下,挑起这令人伤心的担子。 第二十八章地缘政治的外交政策:尼克松的三角外交 / 717 整个冷战时代被视为坚若磐石的共产主义阵营,亦已出现严重缝隙。其中重要的是,中共和苏联的分裂破坏了莫斯科是统一的共产主义运动首领之假象。因此美国外交亦出现新机会。尼克松是西奥多•罗斯福以来,第一位以国家利益执行外交政策的美国总统,事实上,这是实现美国理想主义的最务实做法。 第二十九章国际紧张关系的缓和与不满缓和者 / 749 美、苏、中三角关系打开一系列重大突破之门;结束越南战争;协议保证能自由进出分裂下的柏林;苏联影响力在中东地区大减,也开始了以、阿谈判程序;以及召开欧洲安全会议。这些事件各个环环相扣,大有关联。东西关系缓和了下来。尼克松的“和平结构”是针对国人渴望结束海外冒险行动的回应,尽管也遭受了许多的批评。 第三十章冷战的结束:里根与戈尔巴乔夫 / 779 冷战开始时,美国正期盼和平时代来临。冷战结束之际,美国却要重振精神准备迎接漫长的新冲突时代之来临。苏联帝国崩溃之速度甚至快过当年崛起之势;美国亦以同样快速度转变其对俄罗斯的态度,不到几个月即由敌对变为友好。这一切都极富戏剧性。 第三十一章关于世界新秩序的重新思考 / 823 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的初期,威尔逊主义似乎胜利了。然而,世界新秩序还在酝酿期,它和它所取代的旧体制一样,必须对下述三个问题提出答案: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它们互动,以什么为目标? 致谢 / 857

内容简介

纵观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现代国家制度之父红衣主教黎塞留,到罗斯福、斯大林;从德国的统一、德国的两次战败,到战后冷战的开始与结束;这本由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的《大外交(修订版)》旁征博引地论述了权利的均衡与外交的艺术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格局。 亨利·基辛格凭借其致力于国际事务的经验,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智慧幽默的文笔,描述了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大外交(修订版)》是一部了解近现代世界史的必读之作。

下载说明

1、大外交是作者亨利·基辛格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柳莎Sarah的评论
    刚刚看到同事桌上放着书默默念出书名《美国大处女》......遂惊。定睛一看原来是美国大外交
  • Vision彬儿hat_trick深海凉的评论
    #魏晨# 回家第一天[玫瑰]好多人说我瘦了 开森[猪头]印象中男神形象的小哇变搞笑担当还是笑死我了 回家之后刷微博看到什么黄牛闹事 简直了…… 北京站不是拥抱就是签名专辑,好福利!不过居然还拒绝to签大外交[眼泪] 我不管,下次约帝都[猪头]心情五味陈杂 下午一直在睡 今晚估计要睡不着了
  • 拿着砰砣的城管大帝爱美食的评论
    [熊猫]九月十月平安度过 还有两个月就要回家 我要好好复习 要练习法语 要和Oboma多呆在一起练习英语 要了解15个少数民族 要看完基辛格写的近900页的《大外交》要写一份3000字的感想 要继续拉票为了参加比赛 还有开始减肥为了更好看 还要自学两只民舞 忙碌的十一月 你好?[熊猫]
  • 无名雪莉的评论
    和咱们山西有缘分,去年底刚去了山西派队的喀麦隆,这就到省厅里来了。工作开展得好,毕竟服务大外交,更得懂宣传,援外通讯、健康生活报,把医疗队和刚完成的“光明行”都报出花... 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
  • 姑妄谈的评论
    《一文看吴建民言论:南海不会大战 警惕民粹主义》:1 南海不会爆发世界大战2 谁举起战争的旗帜谁倒大霉3 外交工作太神秘的结果是双输4 外交官不能乱发脾气5 中国国际地位达到百年来最高6 大外交需摆脱弱国心态7 警惕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酸腐的理论!阿Q的论调!没有骨气的外交!还“大外交”?
  • 爱上对方干活的评论
    个人认为,中国现在需要新型的大外交理念,原因很简单,躯干逐渐强壮,而大脑却没有相应成长,当然这需要时间,有感而发
  • 工业史研究-复兴历史学派的评论
    红衣主教的《政治遗嘱》。基辛格的《大外交》对黎塞留的评价,算是我的政治启蒙读物吧。 武汉·华师文化街
  • 汽车宅急修的评论
    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世界每隔百年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这次危机发生后,全球发展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二十国集团(G20)平台产生,世界实力对比正在急剧变动,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危机不仅具有对生产力发展的破坏作用,也有积极的创新作用,更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
  • 黄河岸边上弦月的评论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基辛格定律”可能被再次验证。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指出,世界每隔百年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从这个意义上看,危机不仅具有对生产力发展的破坏作用,也有积极的创新作用,更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
  • 评论阿强的评论
    8月4日,洛川苹果“重走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大型文化商贸交流活动在延安举行。国家外交部部长王毅给予该活动高度评价:“让苹果重返丝绸路非常有意义,让苹果发挥外交作用非常好” // #我在看新闻# 《外交部部长王毅赞誉:洛川小苹果发挥了大外交作用》 外交部部长王毅赞誉:...
  • 北去路遥的评论
    白宫欢迎李显龙访美 奥巴马:美新关系坚如磐石 白宫欢迎李显龙访美 ... 新加坡小国大外交,搞大国关系平衡中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最成功的典范,着实让其他小国艳羡。可是进入后李光耀时期或者挥霍完政治遗产,出路又在哪里?中国,即是机遇也会是噩梦。
  • PS专栏中文网的评论
    #国际关系#【大外交的陨落】#CHRISTOPHER R. HILL#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当选,今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一定会改变。但是,会往哪个方向变,变好还是变坏?#希拉里##特朗普##总统大选##外交#→网页链接
  • Super_思聪的评论
    中国就这么突然的被两面夹击,一丝不挂赤裸裸的被人家监视了!这两大外交事故,突如其来啊,王部长手忙脚乱应接不暇![笑cry][笑cry] //@楊康令:转发微博
  • 满天星-fu的评论
    大外交新思维:美国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 (分享自 @凤凰视频) 大外交新思维:美国安... 大外交新思维:美国安...
  • 电商张小张的评论
    #岚县•风景# 中国有多少本钱可以跟... 新形势下的中国大外交,从国际当前的形式说起,具体请看全文 网页链接
  • 汤圆的ak47的评论
    [害羞]我就是王外长的迷妹!壮哉我大外交天团!
  • 南宫辛追的评论
    王毅大外交部长特别帅!特别威严 泰国外交部长实力表白...
  • 环海辛的评论
    基辛格《大外交》第一章第一页233333
  • 张桨的评论
    教科书、靖国神社、钓鱼岛,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日之间连续的三大外交斗争焦点。重游,游就馆新开的军属展,阵亡人员其实是地勤、救护兵和文艺兵。大殿不允许拍照了。图三(图二非我)为一个议员的花祭。只有神池庭静谧如昨。附带一句,老家当年有炮楼、有战场:曾毙伤其百余人。 日本·东京
  • 早报网的评论
    【小国外交左右逢源?】美国重返亚洲,中国重返世界,新型大国和小国关系将重演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其他东南亚国家或将像新加坡一样,想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求存求发展却得面对选边站的压力。在大国之间搞平衡,是小国生存之道,在大国博弈形成的空隙中赢取利益,是小国大外交的真谛。人们常把小国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