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

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

作者:[美] 托马斯·罗斯基

分类:文学

ISBN:9787308067379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标签: 经济史  历史  海外中国研究  经济  中国  托马斯•罗斯基  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章节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战前中国经济:概览 一、本国和外国经济力量 二、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 三、军阀主义和中国经济 四、中国的市场结构 五、战前中国经济的本质 第二章 制造业 一、工业企业家的来源 二、战前工业化的规模 三、空间分布、部门结构及企业所有权 四、棉纺织业 五、火柴工业 六、战前中国工业化进程 第三章 银行业与货币系统 一、货币、金融与经济 二、晚清中国货币系统 三、主要银行机构 四、金融变迁与经济 五、结论 第四章 交通与通讯 一、交通通讯条件改善的经济影响 二、水上运输 三、铁路 四、其他交通通讯方式 五、战前中国经济运输强度 六、交通、通讯与经济发展 七、新旧两类运输方式间的互补性 八、总结 第五章 投资 一、近代化的固定资本投瓷 二、非近代化固定投资:推断性估计 三、战前中国经济的投资与存款:总体效果 四、结论 第六章 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 一、1914/1918-1931/1936年非农部门产m增长 二、非农部门产m增长估计修正对总产m增长的影响 三、1914/1918-1931/1936年的农业产出增长趋势:对证据考察 四、现有主要农作物产出统计的不足 五、1914/1918-193l/1936年农业产出趋势:间接证据考察 六、1914/1918-193l/1936年间农业产出增长的新估计 七、总产出和人均产出的增长趋势:修正的观点 八、总消费与人均个人消费趋势 九、总结 第七章 结论 附录A 1912-1936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 附录B 1933年中国制造业产出部门构成 附录C 1910-1936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估计 一、金属货币 二、纸币 三、银行存款 四、1910-1936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估计 五、估计的局限性 附录D 战前中国货物运输量 一、轮船运输 二、帆船运输 三、非机械化陆路运输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半个世纪内的经济增长,主要关注现代产业的发展,即基于国外引进的产品、原料、技术及制度管理的经济活动。棉纺织厂、铁路及轮船运输、西式的商业银行,将在作为研究现代行业运转的典型例子在本书中予以考察。战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政治与经济极度不稳定的情况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其规模与影响与同时期其他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如日本十分相近。 战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两个地区向外扩展:以充满经济活力的大都会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和以沈阳(奉天)、鞍山、本溪、营口(牛庄)及位于今辽宁省东南的大连为工业与交通中心的满洲地区。上海是19世纪40年代西方受商业利益驅使以武力胁迫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条约口岸之一。它位于中国国内贸易交通要道——长江的入海口,并得益于这一有利位置;在19世纪条约体系使中国主权部分丧失后造成的贸易和生产扩大之前,上海便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上海的商业和工业发展几乎全部受控于国内或国外的私有企业。从一开始,这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就与传统经济建立了紧密的纽带,从而取得投资资本,原料、劳动力及销售市场。 满洲的发展源于私人企业与外国政府影响的结合。影响满洲的首先是俄国;1904-1905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后,日本继之成为对满洲影响最大的国家。20世纪20-30年代满洲的大型采矿业与冶炼业不断发展。不过这种发展对日本的经济比对中国的经济更为有利。与此同时,大片未开垦土地和中日政府不断扩建的交通设施吸引了华北的大批移民浪潮,并引发了满洲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新的经济形式从江南与南滿的城市中心以多种途径传播开来。一些作为上海、大连及其他大型城市出口产品及原料供应地的主要贸易中心城市也逐渐开始发展起自己的工业。它们广泛的贸易联系,同时促进了交通业、通讯业及金融业的发展。工厂的扩大及交通网络的深入,进一步带动了对电力设备、维修行业和其他附属设施的新需求。因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汉口、哈尔滨、长沙及昆明等中心城市,尽管仍远远落后于上海、天津,但也已孕育出了相当规模的现代行业。在一些更次要的的城市中,类似的发展也在以较小规模地进行着。

下载说明

1、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作者[美] 托马斯·罗斯基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葉落知秋可烹茶的评论
    写了《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的读书笔记 “如果说有些地方的税收超过20世纪30年代占总产出平均约5%-7%这一比重,那么在有些地方的税收机就一定比这..” 网页链接
  • 葉落知秋可烹茶的评论
    写了《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的读书笔记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37年,中国年均生产总值以2%的速度上升,这意味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在20世纪30年代初..” 网页链接
  • 葉落知秋可烹茶的评论
    在读《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 网页链接
  • 疯子经典语录的评论
    【美国插手亚太,各个主要国家右翼势力上台。全球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洗礼,经济萧条厉害。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二战前也是这样。】
  • 苏秋的世界的评论
    托马斯•罗斯基写过一本《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有更详细的数据分析。//@金钱论语邓良平: 转发微博
  • Luke-Timestation的评论
    09年10月浙大社印行,一版1印,《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有力地抽了某些詈夷为跖的所谓经济史家一记大耳光。
  • 光远看经济的评论
    近百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期无疑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这30多年,然而,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基的研究证明:在1914年到1936年,即抗战爆发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停滞,反而有显著增长,估计总产出增长率达到38%到42%,而人均产出增长率增长了24%。这是一个震撼性的观点——见《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
  • 明谿竹的评论
    今天在书店里看到一本《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作者托马斯·罗斯基,研究的是二战前半个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段时间网上很多人在争论“黄金十年”的问题,一如既往都用的连出处都说不清的“网络史料”。这本书我想应该能解决一部分疑惑,尤其是弥补实证的缺陷。
  • 耶律王其的评论
    原来Joan是浙大出版社驻京办的,答应节后赠我三本书哈。这三本是:赖建诚《边境粮饷》、托马斯•罗斯基《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包弼德《历史上的理学》。她还说藤原琉璃君倡议一人买一套城邦暴力团,让他远离富婆。我们对人长得太好看就容易被调戏的观点都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