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萌芽与产生 第一节 殷周时代的宗教思想 第二节 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第三节 朴素自然观的萌芽 第四节 无神论观念的兴起 第二章 孔子 第一节 正名思想 第二节 仁学思想 第三节 认识论思想 第四节 中庸之道 第五节 天命论 第三章 老子 第一节 “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道”生万物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节 神秘主义认识论 第四章 孙武 第一节 富国强兵的思想 第二节 “不可取于鬼神”与“知彼知己” 第三节 军事辩证法思想 第五章 墨子 第一节 社会政治思想 第二节 经验论的认识论 第三节 宗教思想 第六章 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和告子思想 第一节 前期法家的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 告子的思想 第七章 孟子 第一节 “仁政”学说 第二节 “性善”论 第三节 “良知”说和“劳心者治人” 第八章 《管子》书中《心术》等四篇的思想 第一节 法、礼结合的社会政治思想 第二节 “精气”说 第三节 “静因之道”的认识论 第九章 庄子 第一节 逍遥游的人生观 第二节 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第三节 “自本自根”的道论体系 第十章 惠施和公孙龙 第一节 惠施的“合同异”说 第二节 公孙龙的“离坚白”说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逻辑理论 第十二章 《易传》 第一节 关于《易传》 第二节 《易传》的体系 第三节 《易传》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第十三章 荀子 第一节 社会政治历史观 第二节 “性恶”论 第三节 自然观 第四节 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第十四章 韩非 第一节 法、术、势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第二编 汉一唐时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 汉初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汉初的黄老学派 第二节 陆贾 第三节 贾谊 第二章 董仲舒 第一节 “大一统”的政治理论 第二节 “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第三节 “事各顺于名”的认识论 第四节 历史观和性三品说 第三章 扬雄和桓谭 第一节 扬雄的哲学体系 第二节 扬雄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 第三节 扬雄的人性论与社会政治思想 第四节 桓谭的形神论和对谶纬迷信的批判 第四章 谶纬和《白虎通》 第一节 谶纬和象数之学 第二节 《白虎通》的宗教神学 第五章 王充 第一节 自然观和无神论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历史观和人性论 第四节 命定论思想 第六章 王弼 第一节 “名教”本于“无为” 第二节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第三节 “得意在忘象”的认识论 第四节 “治众者至寡”的英雄史观 第七章 裴頠和欧阳建 第一节 裴頠等反对玄学贵无论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裴頠的“崇有论”思想 第三节 欧阳建“言尽意论”的认识论 第八章 郭象 第一节 “独化”说 第二节 因果各自成体的形而上学 第三节 “冥然自合”认识论 第四节 社会政治理论 第九章 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哲学思想 第一节 佛教的传人和盛行 第二节 慧远的佛教因果报应论和神不灭论 第三节 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体系 第十章 范缜 第一节 范缜“神灭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范缜的无神论学说 第十一章 东晋南北朝隋唐道教哲学的发展 第一节 道教的形成和概况 第二节 葛洪和陶弘景的道教哲学思想 第三节 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等人的道教哲学思想 第十二章 隋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隋唐佛教概况与儒、佛、道三教的纷争和融合 第二节 玄奘与唯识宗 第三节 法藏与华严宗 第四节 慧能与禅宗 第十三章 韩愈和李翱 第一节 韩愈的哲学及其反佛教思想 第二节 李翱的哲学及其反佛思想 第十四章 柳宗元和刘禹锡 第一节 柳宗元的社会历史观和元气自然观 第二节 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思想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发展 第一章 李觏与王安石 第二章 周敦熙和二程 第三章 张载 第四章 朱熹 第五章 陆九渊 第六章 陈亮与叶适 第七章 元代的哲学思想 第八章 王守仁 第九章 罗钦顺 第十章 王廷相 第十一章 王艮与泰州学派 第十二章 李贽 第十三章 方以智 第十四章 黄宗羲 第十五章 王夫之 第十六章 颜元 第十七章 戴震第四编 近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第一章 龚自珍和魏源 第二章 洪秀全 第三章 康有为 第四章 谭嗣同 第五章 严复 第六章 梁启超 第七章 章炳麟 第八章 孙中山修订后记再版后记后记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正式出版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学术研究又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到90年代末,该书已明显需要再次进行修订。由于本校的一些老专家曾先后参与《中国哲学史》的编写和修改,使得《中国哲学史》具有史料比较全面,分析比较清楚,叙述比较简洁的特点;所以我们这修订的主要工作,是在保留这些内容和保持这些特点的同时,着力去除和改正原有教材中过时的分析框架和术语,以便使修订后的教材既能适应新的时代的教学需要,又能成为一部平实、清楚可靠性强、适用性广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
下载说明
1、中国哲学史是作者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编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天上有朵你画的云的评论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学英语 现在又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学哲学 可是宝宝还没搞明白中国哲学史 就让我看欧洲哲学了 这就很尴尬了 Damn it!
-
王路在隐身的评论发布了头条文章:《王路:一万字了解中国哲学史》 王路:一万字了解中国...
-
曲靖发改的评论【市发改委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的作品《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7月22日下午,市发改委阅读分享活动在“风景线”悦读会成员冯蕊的分享中拉开了序幕。详情点击:
-
孙小蛰的评论读书的层次因个人口味的不同会有所差别,发现朋友家的书橱里摆着两本大部头的书《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大家读书口味儿杂,但是喜欢哲学的朋友还是大有人在;何不尝试一下给自己的读书目标设个门槛儿?还有一点,作家先征服自己,才能征服读者,而后才是征服世界。
-
付梓奇MASK的评论中国哲学史和梦的解析这两本书,嗯,我还是比较适合看小说[拜拜]
-
李萊子的评论发表了博文《论王通对三教的主张》朱越利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第1期,第78~83页王通,宇仲淹,门人私谥曰文中子,绛州龙门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论王通对三教的主张
-
_dannytry的评论韩国新任女总统朴槿惠有三个特点:一是孤独一人,失父无夫,只能为国家服务了,看上去充满廉政自信,二是喜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有了理论自信。三是爱恋三国的赵云,赵云特帅,且v5无比。我也很欣赏赵云同志,如果我在韩国,我[xkl转圈]也愿意投她一票。祝贺,希望多为中韩友谊多做贡献。
-
一剎风的评论中国被一直以来与其过从甚密(至少就新闻上)的朴槿惠“啪”一下,结结实实打了个耳刮子。她以前说过,在其最绝望时期,是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拯救了她。这下尴尬了,除了反美日,又可以增加了一个韩。美是不怒而怒,日有不忘旧仇。韩流也不好搞,尤其如日中天的娱乐圈,从影视剧到明星,其粉丝甚多。
-
牧龙儿的评论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吾人必致良知于行事,而后良知之知,方为完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此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之主要意思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
好赖熊的评论难免枯燥,也要来点乐趣,最近我在空余时间读中国哲学简史与中国哲学史,感觉有点意思,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原来如此,比如为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济南·七贤街区
-
赤寓云起时的评论回复@夏花微尘2013 对博文【回望佛陀雕像 感悟生命的崇拜与神奇】的评论:"问好夏花 嘉友雅赏鼓励,致谢致意 我最初接触佛学知识是从哲学家、佛学家任继愈编写的《中国哲学史》大学教材中看到的,以后逛庙多多,只知一点皮毛。 欣赏你的精..."查看原文:回望佛陀雕像 感悟...
-
语录精选大全的评论朴槿惠:中国哲学让我走出绝望 | 导读:从青瓦台第一千金到无依无靠的平民孤儿,从落难公主到韩国第一位女总统,她的人生不仅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逆袭史,更是一部韩国近代史。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是中国哲学史带着她走出了绝望,在最困难的时期,重新找回内心... 网页链接
-
无心独去的评论#一个小小的幸福# 在机场看了《三联生活周刊》《环球人物周刊》《凤凰周刊》《新民周刊》内容都非常好!还看到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吕思勉的《中国文化史》 粗略翻翻 似乎不错 回去要网购 啊 记得我有一本吕思勉的《中国民族史》还没读完 。隐隐约约听到国歌 应该是女排夺冠了 高兴
-
你好莉莉周的评论#苦行九十六天# 6:30 中国哲学史。孟子。#苦行九十七天# 6:30 中国哲学史。墨子。#苦行九十八天# 6:30 创业维艰。
-
西野渡的评论诗与艺术是最不科学的,而却与科学并行不悖。我们在诗与艺术中,可得情感的安慰,而同时又不碍理智之发展。宗教亦是人之情感之表现,其所以与诗及艺术异者,即在其真以合于认知情感之想像为真实,因即否认理智之判断,此其所以为独断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
莫雨微博的评论《中国史学入门》是顾颉刚、何启君1965年底、1966年初在北京香山疗养时,何请教时顾的讲授。讲中华民族的沿革,讲传承下来的历史著作,讲汉学、经学、理学,讲中国哲学史、中国宗教史等等,从中可见顾颉刚丰富的积累与深厚的学识。只是,终系临时讲授,与专著相比应有差距,作为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正好。
-
山财王蔚的评论阳明心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伦理学史上一个重要学派,其心学观念、良知与致良知、知行合一理论是其心学的核心和精华部分。本文通过对王阳明心学的心学观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核心理论的阐述,追溯阳明心学的学术思想,回归于现代社会的理解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
super冰无艳的评论人努力的过程不过就是发现自己“不知道”,把“不知道”变为“知道”的过程,最近的乱读,发现自己仍在处在“不识字”和“乱翻书”的阶段,决定拿起《中国哲学史》好好研读,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但是我仍然愿意挑战,因为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我渴望知道~我将在微博上定期更新读书心得,请大家监督
-
Tagara的评论曾听同事说起她一个朋友在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我当时表示了不屑,事后被某人批评到:他人到中年读这本书,自然与你高中时读出来的深度不一样。我后来也反思是自己是否有些轻狂。可最近呆在家里又翻了些书,觉得还是可以不屑的:人到中年还在咀嚼别人提炼的东西有什么意思,哲学的名作原著和哲学
-
随意-北京的评论中元节,整理枕边书。你向我借的洁版《中国哲学史》你都没有看完。每次给你讲,你都耍赖不听,我笑你不是好学生。前天看一学生的论文,轴!非要写鱼玄机,我帮她修理了两遍,劝她少读些美女作家写的古诗词赏析,一旦学会了意淫的思维方式,眼界势必受限制。还有那么多好作家好作品,多读些大气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