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Part 1
拆掉自恋的高墙
我们心中都有一堵超级自恋的墙 003
远离你自我实现的陷阱 012
我们都是受虐狂吗? 022
我们为什么爱评价? 036
尊重你的选择,走出自恋幻觉 048
Part 2
为何我们越爱越孤独
支配与服从:病态关系的双重奏(上) 063
支配与服从:病态关系的双重奏(下) 075
最远的距离是咫尺天涯 087
过火的自信=自卑? 093
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怕成功 104
Part 3
内容简介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最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百万册畅销书作家武志红,揭示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让爱和自由在家人、爱人之间流动 【内容简介】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 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 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极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洞悉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揭示了如何打破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那堵自恋的墙,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秘游戏,让真爱和自由重新回到家人、爱人之间。 【编辑推荐】 "◎ 最具人气的资深心理学家、百万册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经典作品。 ◎ 爱是我们最深层的渴望,但为何越爱越孤独?对这个永恒的人的困境,作者深具洞察力,洞悉孤独感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帮助我们对自我、对情感模式有更多的觉察,打破自恋的幻觉,看到关系的真相。如果你也有“爱是什么?为何越想抓越抓不住?”类似的困惑,那这本书就适合你。 ◎ 作者的写作方式非常引人入胜,通过故事、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的过程层层深入,透彻精彩,大众读者都能够理解接受。那些故事也成了我们每个人的镜子,和主人公一起感受,看书的过程就像是接受心理辅导课。 ◎ 作者的风格是理性平静的治愈系,见解独到深刻,他是用心体会、理解和践行过,才写出了这样温暖睿智的文字。有读者评价“武老师对心灵这个东西有直觉,对他人的痛苦有着敏感的同理心,对怎样走出困境有中肯的见解”。 ◎ 真爱和自由是让我们走出孤独的道路。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些,就会真正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和别人的选择范围,懂得感激已拥有的一切,从而可以更深沉、更踏实地活在当下。 【媒体评论】 有很多人的情感经历一直不顺利,不断地恋爱、分手,结婚、离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有些人和孩子的关系一直不和谐,整天处于对立、逃避或争吵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是啊,这些人为何越爱越孤独呢?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都是自恋惹的祸。我们自认为很爱对方,实际上是爱上了自己强加在对方身上的投射,根本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所以一直纠缠在糟糕的关系中痛苦万分。这本书非常实用,会给你指明方向,拨开迷雾,让爱从此流动起来! ——紫色的百合 我们习惯性地将爱理解为亲密无间、无所不谈,甚至是可以掌控对方的一切。如果将爱理解成“控制”,那结果必然是“越爱越孤独”。 阅读此书,能引起我们深思的不只是亲子关系,还有夫妻关系等。非常喜欢作者的写作方式,每一篇文章都以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案例的过程层层深入、引人入胜。看着看着,我觉得自己进入了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里,和主人公一起感受他们的内心,直到最后,看到作者的分析结论,才仿佛如梦初醒,就像是接受了一堂心理辅导课。 ——阳光三月 武志红的书最大的好处在于读得懂。任何一个有点文化的人都能把那些心理机制看懂。他在文章中所讲的那些道理、所做的那些分析,作为读者读下来之后,会觉得真的讲得非常清楚,也很透彻。从这种清楚和透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那份真诚,他一定是用心去体会和理解过,甚至是践行过才能写得出这些文字的。他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肯定是真诚并认真地面对了自己。 ——Shirley
下载说明
1、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是作者武志红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高成就动机者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高成就动机者具有开拓精神,喜欢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全力以赴获取成功。他们富于创造性,总是力图将每件事做的尽可能的好。 2、具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目标明确,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会持之以恒,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目标。 3、正确的归因方式。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总是从自己身上找答案,并改变自身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改变自己是最容易的,但低成就动机者总是把成功归结为外在原因,如运气,于是自己不去努力改变自己,从而丧失了进步的机会。
投射性认同的游戏并不罕见,它有四种常见的类型: 1、权利的投射性认同。玩这个游戏的人,内在逻辑是,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2、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其内在逻辑是,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3、迎合的投射性认同。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这个大坏蛋。 4、情欲的投射性认同。我这么性感(这么有性能力),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这个性无能(性冷淡)。
怎样才能打破自恋幻觉呢?一个关键是,彻底明白自己做某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是自己为这一选择负责,而不是别人为自己负责。
苏格拉底说,知道得越多越明白自己无知,而只有接受自己的无知状态,才可能知道更多。相反,那些总以为自己知道很多的人,也就是真的无知了。
最核心的自恋是控制感,即我前面提到的,几乎完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认为,“我能控制我的人生,我能左右世界”。围绕着这种感觉的,是自己很少能察觉的一些语言,如“我早就知道事情会这样运转的”。
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平常事,像在与别人的争论中,迫切地希望打败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仍然是“小我”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如果你以你的观点自居,把你的观点等同于你的“我”,当你错的时候,你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就会严重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你的“小我”不能承认错误,错误就等于“小我”的死亡。——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托利
当我们先找到自己的心,再能感应到别人的心乃至万物的灵时,孤独就消失了。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和别人,和其他万物都是同一个存在。
如果这个社会中普遍的逻辑是谁欺负我,我反击谁,那么这个世界要美好很多。但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常见的逻辑是,强者欺负弱者,弱者欺压更弱者。
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常常不是外在力量上,而是人格力量上的。并且真正自信的人,会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无论是在社会领域,还是在私人领域,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并彻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对别人的控制欲望。
“小我”的重要特征是自恋和二元对立。
心理学学到最后,就会失去同情心。因为你总会发现,在不是非常明显的强迫情形下,不幸总是不幸者自己选择的结果。
二元对立是心理学所说的自我结构,也即“小我”的核心机制。“小我”主动产生的念头势必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力,所以我们并不能“心想”出一个美好的新世界来,而“小我”所追求的“好”总是由别人的“不好”来衬托的。
我们所执着的一切看法中都藏着类似的洋洋自得,如果能清晰地捕捉到这种洋洋自得,就可以部分地放下了。
对关系的渴求是最本质的生命渴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