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章节目录
前言——以爱疗愈内在的恐惧
第一章 一种疗愈模式的新视野
核心层——生命的本质和核心
中间层——易受伤的脆弱情感
第三层——保护层的防御机制
“保护层”会互相吸引
回家之路
与自己更亲密
第一部 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根源
第二章 认出恐惧并接受它——与恐慌的内在小孩为友
以恐慌的内在小孩为隐喻
恐慌的内在小孩会主导我们的生活
“情绪的恐惧”和“真实的恐惧”
受惊吓小孩的四大恐惧
带领恐慌的内在小孩从躲藏中走出来
内容简介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工:以爱疗愈内在的恐惧》主要内容简介:内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觉力、好奇心、想象力、天赋智慧和感受感觉的能力,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和成长而改变或衰退(选自玛格丽特•保罗博士《你爱自己吗》)。当我们年幼时,因为我们的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一个被隐藏的敏感脆弱空间,如同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等到我们成年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被这个内在小孩接管,沉浸于痛苦中,做出不负责的行为,造成我们在关系中的挣扎和受苦。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的伤害的,但是身为成年人,我们有足够的成熟度,就像安抚、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疗愈我们的内在小孩。一旦我们的内在小孩得到了疗愈,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毫无阻拦地表达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希望。
下载说明
1、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是作者克里希那南达&阿曼娜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阿尤的评论I: 赢得自尊:爱自己,发掘自己的珍贵,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空间及其技能。 两种角色:牺牲者和暴君。牺牲者会招来羞辱,让自己羞愧;暴君会通过羞辱他人来避开感受自己的羞辱. "等一下“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去感受和检查自己的空间。 自尊是我们生命的血脉,我们要学会重新找回自尊,首先就要认出自己被侵犯了,并且重新确定自己的界限。 回到生命中觉得羞愧的那些时刻,可以感受自己的非语言信息在邀请别人来羞辱我,可以感受羞愧在身体中运作及对我的能量产生了影响,让自己感受很不好,并且贬低自己、对自己生气。 这时要重构界限,能回到自我并信任内在自己的界限,构建的这个温柔和信任的空间会让我们保持情感的敞开和分享,从而达到爱自己、发掘自己珍贵、赢得自尊的目的。 A1: 当团队绩效不理想,我给总部汇报的时候,曾有这样的时刻。各位老大们对我的数据指手画脚、各种挑战,我又急于解释辩解,结果导致他们语调语气也更加激昂,我会陷入”牺牲者“的角色。其实,在这样的过程中,是我自己招来的羞辱。后来,我能客观而平和地接受他们的挑战,用数据和事实来接纳和回应,不纠结于过去,而是更多着眼未来让他们参与未来策略和绩效提升的探讨,反而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建议,我由此也能赢得自尊、得到支持。 A2: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提升自己觉察的能力,认出自己被侵犯的情绪,然后启动”等一下“模式,重构自己的空间和界限,让自己回到温柔和信任的空间,保持情感的敞开和分享,和对方建立心与心的连接,就会赢得自尊、信任。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要去捕捉这样的时刻,记录下来,强化和巩固自己这方面的技能。 当然,可以再回顾1-2个曾经发生过的被侵犯的情境,让自己脑海里重新经历一次,体验重构界限获得自尊的”假想体验“,也会很有趣的。 >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4786606/
-
阿尤的评论W22-DAY3: I : 冒险会让我们顺应生命的能量、热情和活力,粉碎负面信念,可以疗愈内在的恐惧和创伤。 冒险涉及三个领域:1)愿意更为脆弱;2)愿意过诚实的生活;3)愿意更有活力。会帮助我们改变生活质量。 愿意更为脆弱:去敞开、去探索自己的防御和保护机制,并且暴露我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黑暗面。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被羞辱、被拒绝的心态,坦然自己脆弱,适度示弱会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愿意过诚实的生活:敬重我们的承诺和诺言,即使害怕也愿意与人分享。意味着我们要摘下面具,和他人建立心与心的联结。 愿意更有活力--强化创造力,并且穿越恐惧、羞愧、沮丧和失望。意味着我们要勇敢跳入自己的能量圈中,用创造、活力等正能量来击碎负能量。 冒险,是一种考验自己极限的意愿,是我们自己准备好要进入一个新的觉知层面的意愿,可以带来我们身体脉轮中心的能量(性、情绪、决断力、创造力、喜乐和灵性的力量)。 A1: 在职场,我会奉行“行胜于知”的原则,工作能力的体现是在做的行为中,而不是在夸夸其谈的言语中,因为前者是可以产生成果的,后者却没有成果而且让人对你产生负面的印象。我们团队去年达成90%,在公司属于中游水平,作为大区经理说实在的我很焦虑、很不安,我内心的恐惧和脆弱在于我不能带领属下成就卓越,表示我很无能。我今年做出了一些决定,计划用外脑来协助团队发展,并且已经进行中了,这是一种冒险,却唤起了团队不同凡响的能量,因为大家感受到了和以往不同的指导,并且在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贡献。 A2: 在冒险的三个领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实践: 愿意更为脆弱:和下属讨论自己在追求绩效背后的内心脆弱,让他们感受到我真正的期待和需求。 愿意过诚实的生活:我有拖延症,我很疲惫,在某些场合和身边的朋友门坦诚沟通,也要摘下自己“超级能干”的面具,把具体的工作更多交代给其他伙伴们。 愿意更有活力:带领团队学习4D,通过这门学科和相关的工具,不断探究自我和他人,每个季度训练2-3个行为,持续评估团队状态,引发出团队脉轮中心更大的力量。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4767322/
-
张不止的评论<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
-
熊赳赳爱学习的评论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I 冒险分为三类: 1、愿意更为脆弱——去敞开、去探索自己的防御和保护机制,并且暴露我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黑暗面。 2、愿意过城市的生活——敬重我们的承诺和诺言,就算害怕也愿意与人分享。 3、愿意更有活力——强化创造力,并且穿越恐惧、羞愧、沮丧和失望,一旦为了要有活力和创造力而冒险时,这些就会无可避免引发出来。 A1 这三条中,我触动最大的是愿意更为脆弱。因为另外两个是完全没有想过的,所以需要消化。 而第一个,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愿意展示脆弱的人,甚至在过去的十年间有些过于展示自己的脆弱——如同原文中提到“有些人的冒险,可能是另一些人的上瘾症”。我就是上瘾展示脆弱的那个人。 而当我打字的时候,我才发现愿意更为脆弱,和自己原来表现的有哪些不同——要去敞开,去探索自己的防御和保护机制。 我之前谈论最多的就是我是一个喜欢自嘲的人,喜欢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人,我愿意为了他人而放弃自己,并且也是常常这样做,包括别人问意见,我习惯说你定吧,我随便。包括即使我已经感到被剥夺了,但是还是愿意接受对方的作为。 如今再看,其实那只是另一种方式的防御——希望用示弱来保护没什么自信的自己。即使那个防御的根是没有变的。甚至会因为过度让步,最终产生自怜和怨恨。 A2: 去敞开和去探索自己的防御保护机制,我的秘密和黑暗面,从某种角度就是希望我是一个所有人都喜欢的人,如果对方不喜欢我,我就会觉得是对方的问题,因为我已经做出了我的让步,该是对方喜欢我的时刻了。还是要每次都看到自己说出过于开心和过于悲伤话时,自己情绪背后是在表达什么,防御和保护什么。 而过诚实的生活,这个需要人卸下伪装,并且更加重视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才能做到,因为谎言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我现在做决定,如果有可能都尽可能在二天再做出。 愿意更有活力,这个是今晚还在和室友讨论的事。她是一个旅游迷,而我是一个近两年都觉得坐地日行八万里,看书电影就挺好的人。或许这个也是舒适圈了,打算今年出去走走,不为风景,只为更多思考和发现可能性。 >
-
张不止的评论<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
-
阿尤的评论W22-DAY1: I: 1、被剥夺,是遗弃的一种形式,是长期无法得到想要或期望的状态。 2、我们需要将现实生活中被剥夺的感觉联结到儿时需求没有被满足的经验,看看是因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不断与被剥夺的经验相遇,即遭遇得不到的挫折和挑战。 3、我们处于被剥夺的感觉时,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脱离这段关系;二是选择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被遗弃或被剥夺的伤痛。而想要去改变对方是错误的,这是避免自己伤痛和挫折的伎俩,只会把对方推得更远。 4、用能量图像来说明:1)外圈:焦点放在外界和对方身上—这是我们逃避的机制,是任性内在小孩儿的伎俩;我们努力试图控制和改变外在世界。2)中间圈:我们遭遇被遗弃的伤痛—我们去感觉,邀请与创伤有关的感觉浮现;我们接受并感受它。3)核心圈:我们臣服于被遗弃的伤痛,愿意去感受这份伤痛时会发生的状况;我们被回报以全然深刻的满足感受。 5、撤回别人可以满足我们期望的投射,真诚地与对方分享发现真相的心路历程,找到生命本质最深层的部分、精神追求的核心,不再积累怨恨,我们就能获得生命中的内在幸福和信任。 A1: 在爱情中,我们总是倾向于付出中同时也要索取,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互利者,甚至是获取者。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或期望的,内心就会出现外圈和中间圈的行为和情绪。回想自己在生孩子之前,一直都是这种状态,觉得老公对自己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自己和老公耍脾气、闹情绪他也必须要包容体谅我,所以后来才知道在我自己和他心里都积攒下许多负能量,隐藏在平日相濡以沫“假象”之下。那天,恍惚间回到童年,忽然醒悟到父母从小并没有给过我太多的拥抱和爱抚。父亲是军人,不喜言笑;母亲很温柔,但是我从小在姥姥姥爷身边长大,直到上小学才回到她身边,父母对我的言传身教胜于亲昵疼爱。或许,这就是被剥夺感觉的起源,所以长大后我在情感中才更倾向于做一个获取者或互利者。还好,我目前已经在情感历程中经历过外圈、中间圈、核心圈了,我也能做到接受、感受和臣服那些伤痛的感觉,和内在的小孩和谐相处,内心充盈而丰足,自己的能量可以自给自足,甚至愿意对外付出了。 A2: 在未来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能量图像来对照检查自己和他人,会更明白和理解彼此的行为,也会因此和对方真诚坦诚面对,进而建立信任和谐的内在关系。 >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4749168/
-
阿尤的评论W21-DAY5: I: 补偿机制的功效:带给我们能量、关注、控制、身份和权力。 补偿的途径:通过数不清的方式、角色和行为来做。 补偿机制的根源:恐惧(原始脑、潜意识的产物)。 行为-原因分析:取悦讨好-为了环境和谐安全;奋斗-为了掌控环境;退缩-远离察觉到的环境威胁;绞尽脑汁分析-让环境混乱有道理;保持忙碌-为了不必停下来感受恐惧;定下规则-创造安全、舒适与一致性;利用权力、金钱和性-控制他人;借治疗、教导和宣传道义-控制自己所处的世界。 这些行为背后的恐惧是什么?1)我们必须面对无法掌控生命事件的恐惧;2)我们必须面对内在深处令自己感到毫无价值的羞愧;3)我们必须面对被拒绝和被遗弃的痛苦;4)我们必须面对被侵犯、被粗鲁对待和不被尊重的恐惧。 如何觉知和纠正补偿机制?留意补偿行为--熟悉和辨识每一种行为的内在感受—揭露补偿行为背后的恐惧与痛苦—温和且坚定地检视自己的盲点,展露自己,并允许那些亲近我们的人进入我们内心深处。 启发:补偿机制对我们来说,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是我们会让自己看起来很正常很体面;消极的作用是屏蔽了我们内心真正的恐惧和痛苦,让我们无视自己的痛点和需求,因此周而复始处于各种形式的补偿中,无法做到身心合一。 A1:补偿行为可能发生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比如,我每天的读书、拆书、写晨读笔记,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每一天有所为而有所进步,背后的恐惧就是担心自己变成无趣之人是很可怜可悲的事情。再比如,我每天晚上给女儿讲故事,其实就是为了创造和她的共同时光、做力所能及影响她引导她的事情,背后的恐惧就使担心自己如果不负责任将耽误女儿的成长及未来。 A2:通过补偿行为,我们可以分析原因,找到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根据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逆向探究到我们内心的恐惧(原始脑、潜意识),其实这个恐惧对应的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我每天和阅读相关的行为,背后恐惧对应的核心价值观是成长和乐趣。我每天给女儿讲故事行为,背后恐惧对应的核心价值观是责任和贡献。 在未来一个月,记录自己关键的三个行为,进一步去分析原因—目的—恐惧源—价值观。
-
阿尤的评论W22-DAY5: I: 1、羞愧的起源:父母把社会对成就、形象、压力和奋斗等的认同及价值观加诸在孩子身上,当别人的期望和投射不分青红皂白丢在孩子身上时,他们天生的活力被内疚和糟糕的感觉给压抑住了,因此他们的自爱、热情、自发和真实的基本核心被自我怀疑、恐惧、缺乏安全感以及自我毁灭给屏蔽掉,即孩子与自己的能量、真实感受和自我感失去联结,丧失了倾听内在的声音,自我分离让他们的羞愧感越来越沉重。 2、羞愧状态下我们的回应:一是补偿模式,二是崩溃状态。 3、如何走出羞愧:1)倾听和识别内心羞愧的声音(负面的信念);2)接纳并允许羞愧;3)探索与羞愧相关的过去,理解自己的创伤,开始和真实的自己联结。 A1: 近期给自己做了4D测评,在教练的引导下通过测评结果和自己联结,我是偏蓝橙色的,在“关注共同利益”和“信守承诺”方面得分偏低,这让我有些意外,因为自己平常并不觉得,不过在对大家的反馈逐一进行思考后,确实找出了那些忽视的行为,而且联系到了自己处于那些行为下的羞愧感。比如,我昨天和一朋友电话(她在给我做教练),我答应晚上把对话的关键信息发邮件给她,结果晚上陪女儿睡着后太困了,拖到今天才回。我内心有两个小小声音,一个说自己不守承诺,一个就说没什么我只是晚了一点儿而已。自己的感受是有些羞愧加上自我安慰。这样的行为自己回想一下,确实很多,虽不伤大雅却让自己很纠结。 A2:在提升自己“信守承诺”这个行为中,自己已经能够辨识出自己的声音和行为了,而且我也接纳自己最后都会兑现承诺的结果,只是未来在回应外界的时候要留出一定余闲空间,以免让自己陷入自己设计游戏规则里面,被过度承诺所困扰,而引发羞愧感。
-
阿尤的评论W22-Day3: I: 1、上瘾症的原因之一是羞愧。 2、我们内心遇事都有两种声音,一种想要舒服、即时享乐、回避痛苦;一种不屈不挠、延迟满足、忍受考验。 3、第一种声音是基于不愿意经历内心恐惧和羞愧的过程,从而只想寻求短期的高潮,这样就会失去对成长的专注和热情,躲在“安乐窝”里不思进取。第二种声音是能直面自己的羞愧,并从中获得力量、寻求突破,从而可以持续成长发展、提升自我价值感。 A1: 我去年报名参加了网上的英孚英语课程,刚开始每天学一课,坚持了20天左右。后来,参加线上课堂,感觉现场对话难度加大,对自己的口语能力不自信而萌生羞愧感,以致于后面课程一拖再拖。结果,一年下来,我离预期目标差距很大,夹杂着悔恨和自责,我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进一步的畏难情绪,今年也迟迟没有再次学习的行动。 A2: 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有偷懒、避重就轻的内心声音出现时,需要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心理变化了,是否是对做这个事情有了畏难、羞愧、痛苦的感觉,要评估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并鼓励自己克服一时的负面感受迎难而上,并让其成为自己积极的思维模式,才能获得后劲十足的自我成长。学英语,我会再次纳入自己的成长计划,并找到一种和女儿一起进行的亲子互动学习方式。
-
张不止的评论<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
-
阿尤的评论W22-DAY1 I: 补偿和控制机制有关,是我们为了隐藏自己的恐惧和掩饰自己的心态,而采取的取悦讨好、退缩或者战斗能方式的行为。 补偿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身体或精神免受来自外界的伤害。 补偿的弊端:我们和真实的自己分离了,失去联结后,我们反而分不清孰真孰假,在外界刺激发生时我们内心自动化地播放负面电影,找不到真北,从而受困其中无法解脱。 如何挣脱补偿?首先提醒自己真相并非如我所见,然后有意识地觉察和思考,和真实的自己对话,再做出决定、开展行动。 A1: 我和A发生过冲突,我的个性是不喜欢冲突的,那次之后我和他就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再次因为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再次导致战火。这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补偿机制,为了隐藏自己和他发生冲突时的恐惧(这种恐惧的根源还是在于童年自己很怕军人出身的爸爸,因为他在我淘气惹祸时狠狠揍我),我刻意不再以强硬的口气和他说话,而是换成了商量的口气,但是这样也造成了给他的错觉,而且经常交代的事情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落地,造成合作的事情还是会有问题出现。现在我们俩还是无法走进对方的心,在工作配合方面不咸不淡的,让我忧心。 A2: 今天和一个朋友对话,和她聊到了和A的相处之道,朋友建议我还是要在具体事情发生时勇敢面对他做详细的沟通,而不是停留表浅的沟通层面。我在接下来,会这么去做:首先,要丢掉自己对他的成见,和他沟通的过程中,要和善而坚定(呵呵,正面管教里面的方法再次发挥作用了),按照事实-感受-意图-行动的逻辑和他对话,彼此交换意见,相信就能把合作的事情敲定落地了。
-
熊赳赳爱学习的评论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
阿尤的评论W21-DAY3 I: 检视批判的底层,那里会隐藏着“根源”--我们的期待和需求。 这种自我揭露和检视的方法特别有效。 我们批判时都会理直气壮,不会这么深入探究批判底层的“根源”,反而忽略了自己的期待,结果弄巧成拙、背道而驰。 这段非常有意思,批判背后居然是期待,我们回应外界的方式竟然是扭曲的,让我震撼且深思。 A1: 昨天组织分舵项目组成员讨论管理章程,谈到哪些是我们真正的小伙伴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对有些“僵尸粉”进行了批判,感觉他们没有互动的原因是意愿的问题,如果没有意愿、不能同行就不要勉强了,还是剔除出去吧,否则会影响后来的小伙伴,让他们也感觉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后来,我们制定了标准,即如果三个月内没有分享、拆书和参加活动的就剔除。其实,这种批判的背后,隐藏的就是小伙伴们能自动自发拆书、共同建设分舵的期待。 A2: 未来在自己出现批判台词的时候,自己首先要觉知,然后去自问“我背后的期待是什么?”当理清了自己的期待,可以结合自己的方式想一想是不是合适的,还是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达成自己的期待。然后,选择正确的方式来达成所愿。
-
阿尤的评论W21-DAY1: I: 期待是内在小孩反弹和任性的动力来源。 期待来自孩童时代的意识状态,那时候我们还不够强大,会将生活或另一个人变成满足我们需求的对象。 期待的负面影响:阻碍我们内在深层信任和感恩空间的增长,不感受弱小的恐惧,反而觉得自己被他人、生活或者生命所困,成了受害者。 如何解决问题:1)揭露期待:承认我是一个充满期待的人,将自己所期待的事儿列成清单。2)辨识期待:通过情绪来辨识,是失望?还是生气或者放弃?感知到这样的情绪后,需要自问自己的那个期待是什么? 启发: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还是身边的其他人,都可以用“期待”来诠释他们的行为,都可以进一步去了解他们真正的期待,进而更容易沟通相处。 A1: 回到家,女儿从很远的地方就扑过来,一定要和我抱抱。冬天的时候,我进门时身上还带着寒气,她也不管不顾,我会嗔怪她说:“我身上凉,会传染你的,想得感冒啊?”女儿回应:“我就是想抱你吗,我喜欢你!”我想这个现象的背后就蕴含着女儿的期待,希望和妈妈身体接触(连接),希望感受妈妈的爱。 我对自己拖延某些事,会出现愧疚或者自责的情绪,例如完不成群里面的拆书作业就会出现,我想背后的期待就是归属感和成就感,希望自己能和小伙伴们积极互动打造和谐氛围,同时也希望自己在每天的拆书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满足自己成长进步的内在需求。 A2: 1)辨识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积极地辨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揭露期待:当辨识到情绪后,通过自我对话或者探询他人,找到期待的源头。 3)回应期待:针对期待之源,积极回应,让内在小孩不再反抗或任性。 思考:内在小孩的期待是否合理?如果是合理的,我们积极回应会加强彼此的情感连接。如果是不合理的,我们如何做呢?回应情感,还是回应事情?我想是回应情感而非事情。《正面管教》里面探讨过面对孩子我们需要“和善而坚定”,和善是态度,坚定是原则,和上述道理是相通的。 > 举报
-
阿尤的评论W21-DAY5: I: 补偿机制的功效:带给我们能量、关注、控制、身份和权力。 补偿的途径:通过数不清的方式、角色和行为来做。 补偿机制的根源:恐惧(原始脑、潜意识的产物)。 行为-原因分析:取悦讨好-为了环境和谐安全;奋斗-为了掌控环境;退缩-远离察觉到的环境威胁;绞尽脑汁分析-让环境混乱有道理;保持忙碌-为了不必停下来感受恐惧;定下规则-创造安全、舒适与一致性;利用权力、金钱和性-控制他人;借治疗、教导和宣传道义-控制自己所处的世界。 这些行为背后的恐惧是什么?1)我们必须面对无法掌控生命事件的恐惧;2)我们必须面对内在深处令自己感到毫无价值的羞愧;3)我们必须面对被拒绝和被遗弃的痛苦;4)我们必须面对被侵犯、被粗鲁对待和不被尊重的恐惧。 如何觉知和纠正补偿机制?留意补偿行为--熟悉和辨识每一种行为的内在感受—揭露补偿行为背后的恐惧与痛苦—温和且坚定地检视自己的盲点,展露自己,并允许那些亲近我们的人进入我们内心深处。 启发:补偿机制对我们来说,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是我们会让自己看起来很正常很体面;消极的作用是屏蔽了我们内心真正的恐惧和痛苦,让我们无视自己的痛点和需求,因此周而复始处于各种形式的补偿中,无法做到身心合一。 A1:补偿行为可能发生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比如,我每天的读书、拆书、写晨读笔记,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每一天有所为而有所进步,背后的恐惧就是担心自己变成无趣之人是很可怜可悲的事情。再比如,我每天晚上给女儿讲故事,其实就是为了创造和她的共同时光、做力所能及影响她引导她的事情,背后的恐惧就使担心自己如果不负责任将耽误女儿的成长及未来。 A2:通过补偿行为,我们可以分析原因,找到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根据这个目的,我们可以逆向探究到我们内心的恐惧(原始脑、潜意识),其实这个恐惧对应的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我每天和阅读相关的行为,背后恐惧对应的核心价值观是成长和乐趣。我每天给女儿讲故事行为,背后恐惧对应的核心价值观是责任和贡献。 在未来一个月,记录自己关键的三个行为,进一步去分析原因—目的—恐惧源—价值观。
-
熊赳赳爱学习的评论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图片1>
-
熊赳赳爱学习的评论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图片1> <图片2>
-
熊赳赳爱学习的评论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图片3> <图片4> <图片1> <图片2>
-
熊赳赳爱学习的评论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
熊赳赳爱学习的评论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下片段,完成【拆书帮便签读书法】练习。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最好是一个事例/一个故事/一个情境描述。 A2——以后我怎么应用。最好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预期效果、有具体场景和步骤的行动计划。 <图片1><图片2><图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