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自序 “人走茶凉”属正常 日归日归归未归 大师与小卒 漫步巴黎忆恩师 一张名片五十年 蓝色的火焰 从章太炎想起王佩伊 人到晚年学说话 叶圣陶的尊师情结 校长的人格魅力 变黄的作文卷子 北方工大有座艺术馆 惭愧 垫过猪圈的名碑 访旧须趁人未老 可爱的“燕子” 课文应收《隆中对》 莫忘博物馆 离筵壮歌 人近七十学听话 两块和田玉 从“一位罪犯”说起 龙年春节忆“沙龙” 任仲夷的幽默 “鉴定家”的堕落 有这样一位县长 青年歌手,请你理解 古战场上电话多 如果周庄当年…… “余束发”是谁? 上海女画家忆旧 红楼忆吴梅 上海人的心气 话说“洋泾浜” 名医的医风 华尔道夫饭店感怀 为“五分钟发言”鼓掌 “世外桃源”爱鸟情 云南鲜花论厅卖 换个角度谈张謇 变在不知不觉中 胡绳的最后一篇文章 踏雪想“闲事” 春夜听琴 柯灵在我家疗伤 革命的“铜豌豆” 香雪海之恨 惜哉!樊伯炎先生 听中山先生当年的声音 “老泪”何以“浑浊”? 记者为何不“记”? 孟母碑前思“母教” 涸者如斯夫 昆曲欣逢又一春 难忘深深一鞠躬 漂亮的回答 有山无水又何妨 再谈母教 流风遗韵忆画坛 雨歇波平政亦闲
内容简介
收入这本小册子的,除了前面六篇外,都是我近年在《新民晚报》“敬宜笔记”专栏里发表过的拙作。 我从事新闻工作匆匆已50年,还从来没有出过个人作品专集。在这之前,人民日报出版社曾经为我出过一本《总编辑手记》,不过那完全是工作日录,算不得是作品。后来又有好几家出版社愿意为我出版新闻、评论、散文集,我都婉谢了。这倒不是故作谦虚,而是觉得过去写过的多属“覆瓿”之作,有留存价值的东西太少,不如藏拙为好。 1998年春天,我从《人民日报》的岗位上退下,到了全国人大,工作压力相对减轻。《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责编贺小钢同志便来找我,提出希望为我开辟一个比较轻松的专栏,条件相当宽松:内容不限:可以记事,可以记人,可以谈古,可以说今;体裁不限:可以是随笔,可以是散文,可以是杂文,可以是书信;篇幅不限:可长可短,短者几百字,长者一千多字;时间不限:每月可以三、四篇,也可以一、两篇。盛情难却,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应承了下来。不知不觉一试就两年有余,居然巳凑满五十多篇。如果不是《新民晚报》提供了这样一块园地,并且经常“催耕催种”,是不可能有此收获的。 虽说跟文字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现在要写点“轻松”的文字却并不轻松。我理解,报社对这类专栏所要求的轻松是:既要有点可读性,又要有点思想性;既要有点人情味,又要有点文化味;既要有点情节,又要有点情趣;通而不俗,雅而不酸。对我这个写惯报章文体的人来说,需要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好在为“夜光杯”写稿的作者有许多是我尊敬、仰慕的学者,如季羡林、王元化、冯亦代、黄苗子、黄宗江、虞丹等先生,我就诚心诚意地向他们“学艺”。当然,只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已。 有些同志常对我说:写这样的“豆腐干”“千字文”,对你来说岂不是轻而易举?只有我自己知道,写得很累,写得很慢。不能不承认,人到老年,思维迟钝了,笔尖也迟钝了,“一挥而就”的时代已经逝去。我能依靠的只有少睡觉,少休息。自从“敬宜笔记”开栏以后,我就自觉地把午休免了,因为午间是我一天中唯一基本上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有人建议我把这本书定名为《午间集》。(因怕招攀附宋代词人《花间集》之讥,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当然,也有朋友责我“何自苦如此”?我自嘲曰:“不过是为了预防僵化、老化,预防将来得老年痴呆症。”事实上,我并不以为苦,而是以此为乐。真的,写《笔记》是我晚年的一大乐,一种难以言传的赏心乐事。 借此书出版的机会,我要深切地感谢《新民晚报》领导给予热情支持,感谢“夜光杯”的责编同志为我付出的大量心血,感谢广大读者对这个专栏的关心和鼓励。只要他们还愿意登、愿意读,我将继续写下去。 2001年10月30日
下载说明
1、敬宜笔记是作者范敬宜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三江囗边人的评论去年岁末买的《敬宜笔记》,前面随便翻看几篇,一直未卒读。最近找到一错讹,把“管道升”与“谢道韫”混淆,来了好奇心,到底能够在一本书中找出多少错处。于是花了三个晚上读完全书,并作了摘录。书是好书,文是好文,范先生果然当得起季羡林先生“四绝”之评价。笔误难免。
-
HM0821的评论好书推荐:敬宜笔记。无论是世界大事抑或市井小事,表达的人情事理都单刀直入恰到好处。
-
拿铁h的评论今天去某学院图书馆,居然看到《敬宜笔记》续编,毫不犹豫地借阅拜读,再一次接受心灵的洗礼~~~
-
弥生__的评论读过《敬宜笔记》 ★★★★ “这随笔集子看着好这舒服 范老有着丰富的经历和厉害的笔头功 写的东西道理平实 充满智慧 没有一点卖弄的意思 如此谦逊真难得!看了太多文化名人空洞华丽沾沾自喜的讲人生讲..” 网页链接
-
NotAbsolutely的评论至深圳小三日,携《敬宜笔记》一,回程列车上,终得品读十数页。美文挚心,感佩良久!
-
素素的梦想的评论借了《敬宜笔记》与《王安忆散文》插图版,很是欢喜。适合周末慢慢读的文字,有一种家常化的舒卷自如,自由自在。范敬宜先生的古文功底与老一辈人的正气令人尊重值得敬佩,王安忆先生文笔大气细腻,读起来既明朗又轻松。开心。
-
小贱就是樟木潮江的评论看敬宜笔记,查了作者范敬宜的资料。他原来生前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
怀氏兄弟的评论“膈膈膊膊窗前鸡,发发揭揭葭鲔肥,其雨其雨日杲杲,曰归曰归归未归。” 摘自《敬宜笔记》(篇二 曰归 )
-
青苹果数据中心的评论#知名报人#:范敬宜(1931年2010年),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著有《总编辑手记》、《敬宜笔记》、《敬宜笔记续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五讲》、《范敬宜文集》(新闻作品选)、《范敬宜文集》(总编辑手记)等。如需了解更多请访问:http://url.cn/56iur2
-
弥生__的评论读过《敬宜笔记》 ★★★★ “这随笔集子看着好这舒服 范老有着丰富的经历和厉害的笔头功 写的东西道理平实 充满智慧 没有一点卖弄的意思 如此谦逊真难得!看了太多文化名人空洞华丽沾沾自喜的讲人生讲..” http://t.cn/zWqDn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