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

作者:张新颖

分类:传记

ISBN:9787549554010

出版时间:2014-6-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传记  中国文学  文学  民国  中国 

章节目录

【上部】 一九四八~一九六五
[第一章] 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
[第二章] 革命大学:“越学越空虚”
[第三章] “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第四章] 川行土改:“群”、“单独”的生命、“有情”的传统
[第五章] 杂乱的工作,纷扰的事
[第六章] 行行重行行
[第七章] “老去”的文学,“不算是学问”的学问
[第八章] “好辛苦的战斗”和“抽象的抒情”
[第九章] 大动荡前:“临深履薄,深怀忧惧”
[第十章] 大字报、检查交代、抄家、批判会
[第十一章] “连根拔除”前的日子
[第十二章] 湖北干校:迁移无定中“麻醉”痛苦、抵抗愚蠢
[第十三章] “还得好好活在人间”
[第十四章] 以“忘我”来恢复人的“潜伏能力”

内容简介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 “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的候选人。”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重新发现”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下载说明

1、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是作者张新颖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寒花的评论

    「李澤厚美的歷程⋯⋯您看過沒有?」「看過。涉及文物方面,他看到的東西太少。如果他有興趣,我倒可以帶他去看許多實物。」

    二三三三李澤厚也被黑了噗。
  • 寒花的评论

    「真是一生僅見精美絲繡,又壯觀又美不可言。」「我正在劉玄德取荊州的荊州,⋯⋯主要是來看看新出的繡花被面衣服,看過後,才明白宋玉招魂和屈原諸文的正確形容描寫當時的繁華奢侈到何等程度。」「若沒有見到這份東西,可以說永遠讀不懂《楚辭》,更難望註解得恰到好處!」

    內牛滿面⋯⋯又想起小粟,似乎畫什麼都恰到好處。
  • 寒花的评论

    沈從文在館裏看到范曾正在畫歷史人物,按照老習慣,他指出畫中有不合歷史常識的地方,不料遭到范曾當面喝斥奚落。「先生氣得面紅耳赤,我攙扶他的手覺得他在發抖。

    本來就是范曾黑,現在更黑更黑了!還記得妞來江城那日下午還約了一男生三人去一茶館喝茶,臨走看到樓梯掛的那幅字好眼熟,果然是范曾。最熟悉的人不是極粉便是極黑,如白老師之臘肉。 <图片2> <图片3>
  • 寒花的评论

    情調哀淒,且富有幻想神話意味。勞動歸來,晚上睡在被窩裡思索老人在那種地方、那個時候、那種條件,忽然正兒八經用蠅頭行草寫起那麼從容的小說來?

    蠅頭行草,苗老師所言不虛。
  • 寒花的评论

    在床上躺著聽悲多汾,很覺為生命悲憫。

    哎呀你們這些人!
  • 寒花的评论

    幾千花花朵朵罈罈罐罐盡在腦子中轉,也許只有一部分只是夢裡的,並非真見到的。

    某本土豪書。

    有文獻知識的少實物知識,更少比較美術知識;搞美術的又少文史知識,且不弄服裝制度

    更表提如今學美術已經成為最後的備胎,稍微好一點的就是家學出來的,但文史仍然薄弱。大師又紛紛離世,現如今的中國古典美術是什麼樣的?
  • 寒花的评论

    兩個人坐在窄板凳上喝老豆腐。先生指著如今膺美名曰豆花的或聚或散之白點子說:絞纈的效果就是這樣的。五十年過去了,每當提到絞纈我腦子裡首先浮出的還是那半碗老豆腐。

    一個大師級藝術愛好者的靈魂。
  • 昭雪柳容的评论

    >……我一定要单独时,才会把你的一切加以消化,成为一种人格,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 nora的评论
    至于年来国内外的“沈从文热”,可绝不宜信以为真,“虚名过实”,不祥之至。从个人言,只希望极力把自己缩小一些,到无力再小地步,免得损害别的作家的尊严,近于“绊脚石”而发生意外灾殃。
  • nora的评论
    我一生的经验和信心就是,不相信权利,只相信智慧。
  • nora的评论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即或可从每一个领导文学艺术的人(或官)的口中听到,事实上,有许多人是当成个语助词看待,最害怕最担心的,就是这方面的真正民主。
  • nora的评论
    与那一堆杂图书资料共存亡,为最理想。……我自以为最理想的报废方式,是能守在写字台边无疾而终。……我一生最怕是闲。一闲,就把生存的意义全失去了。
  • nora的评论
    一般批评是触不到作者意识核心的。“赞美”和“谴责”都隔一层。因为缺少“欣赏”基础,又不明白作者本来意图,只用世俗作文章的“道德习惯”或“政治要求”去判断,和作品“隔”一层是不可免的。因之骂得再狠,也从来不加分辨,解释。
  • nora的评论
    一切青春的生命形成的音迹,在人间已消失无余,在我个人印象中却永远鲜明活泼,也使我永远不觉得老去!
  • nora的评论
    目下晚上非看书不能睡,只能闭左眼开右眼,如永玉所画的猫头鹰情形,幸好听说是他那个画已送上宣告无事,不然,我这看书法,有一天也将会被告发,又将说是在有意讽刺什么,那就证据确凿,不易分辨。多少人什么都不认真学,却最会用猜谜语方法陷人于罪。
  • nora的评论
    处此环境百无可为,只能退回小房,守住桌边,作漫无边际思索……天真易带来不同忧患,或终比世故巧佞带来幸福为自然合理也。
  • nora的评论
    不读书,生活没乐趣,活得无意义。
  • nora的评论
    “大哥经常买了些新唱片回来,也有用民歌配语录作得很好的。一般我和妈妈晚上听两三张,搭一张老肖、老悲的。” 这就是沈从文,没被“解放”的一个老人,一九六七年的夜晚,他还要听肖邦和贝多芬。
  • nora的评论
    在济南广智院早晨起来听到钢琴声,他当天给张兆和的信中写道“琴声越来越急促,我慢慢的和一九三三年冬天坐了小船到辰河中游时一样,感染到一种不可言说的气氛,或一种别的什么东西。生命似乎在澄清。”
  • nora的评论
    沈从文谈音乐: 1、“给我一点点好的音乐,巴哈或莫札克,只要给我一点点,就已够了。我要休息在这个乐曲作成的情境中,不过一会儿,再让它带回到人间来……来寻觅,来探索,来从这个那个剪取可望重新生长好种芽。” 2、他对夫人说“我需要一点音乐,来洗洗我这个脑子,也休息休息它。普通人用脚走路,我用的是脑子。我觉得很累。音乐不仅能恢复我的精力,还可缚住我的幻想,比家庭中的你和孩子重要。…………音乐对于我的效果,或者正是不让我的心在生活上凝固,却容许在一组声音上,保留我被捉住以前的自由。” 3、“可是真正弱点是一和好音乐对面,我即得完全投降认输。它是唯一用过程说教,而不以是非说教的改造人的工程师。一到音乐中,我就十分善良,完全和孩子们一样,整个变了。我似乎是从无数回无数种音乐中支持了自己,改造了自己,而又在当前从一个长长乐曲中新生了的。” 4、十余年来我即和你提到音乐对我施行的教育极离奇,你明白,你理解,统一我复杂矛盾而归于单纯,谧静而回复本性。忘我而又得回一个更近于本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