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章节目录
译序
绪论
序言
一 童年
二 中学时代
三 大学时代
四 精神病治疗活动
五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六 正视潜意识
七 著述
八 塔楼
九 旅行
十 幻象
十一 论死后的生活
十二 后期思想
内容简介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内容简介: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禀赋与气质。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界泰斗之一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一1961)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荣格从小就具有一种特别的个性。很小的时候,他就问小孩和各种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大人于是告诉他,初生的小孩和各种动物的幼崽都是鹳鸟在晚上从月亮上叼来的。但从小就喜欢独立思考的他却觉得,小猫小狗由鹳鸟叼来,听来还有点道理,但是像小牛犊这样重的东西,鹳鸟怎么会叼得动呢?荣格的父亲是个牧师,他要荣格坚信上帝是至善的和无所不能的。 这时候会读《圣经》的荣格却觉得并非这样。因为上帝既然全知全能和至善,在他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让他们住进伊甸园后,何以还要创造出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禁果而导致人的堕落并从此背上了原罪重担的蛇呢?上帝也并不是至善的,有时甚至是可怕地横暴和恶毒:他要亚伯拉罕杀了自己的儿子以撒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的诚心;他甚至让大洪水淹没这个世界来祸害人类等。但是父亲告诉他,信仰是不能加以怀疑的,这使荣格感到苦恼。
下载说明
1、荣格自传是作者荣格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秘密结社是在通向个性化的道路上的中间性阶段 。个人仍然在依靠集体组织来实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性 ,也就是说 ,他仍然没有认识到 ,使自己有别于其他所有人及独立自主确是个人的任务 。一切集体性的同一性 ,如加入某些组织的成员成分 、支持各种各样的 “主义 ”等等是会影响这一任务的完成的 。这种集体同一性是跛足者的拐棍 ,胆怯者的护盾 ,懒惰者的温床 ,不负责任者的保护所 ;但它同样又是穷人和弱者的庇护所 ,遇难海员的始发港 ,孤儿的亲爱的家 ,理想破灭的流浪者与疲惫不堪的朝圣者的充满希望的国土 ,迷途之羊的羊群与安全的羊圈 ,提供促人成长的乳汁的母亲 。因此 ,把这个中间阶段认为是个陷阱便是错误的 ;相反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它将代表着个人生存的惟一可能形式 ,在今天 ,个人看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消灭个性的威胁 。今天 ,集体组织仍然是甚为根本性的 ,因而许多人便不无理由地认为它将是最终的目标 ;而在自主性的道路上要求迈出更大步伐的行为则显得像是狂妄自大 、异想天开或简直就是愚蠢 。 尽管如此 ,很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形 ,即出于充分的原因 ,一个人却必须迈开自己的双脚走上通向更广大的王国的道路 。很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形 ,在所有这些摆到他面前的一切服装 、生活上那五花八门的形态形式与风尚习俗中 ,他却找不到特别为他所必需的东西 。结果他只好只身前行 ,以自己为伴 。他将像他那群体那样发挥作用 ,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倾向 — —这些观点和倾向不必一定是沿着相同的方向前进的 。实际上 ,他会与他本身发生矛盾 ,而因为共同行动的需要而把他自己的多重性团结起来时 ,他也会遇到很大困难 。甚至即使他外表上受到了这中间阶段的社会形式的保护 ,对于他内心的多样性 ,他却根本无力防范 。在他本身之内的团结的瓦解便可能导致他放弃希望 ,退而变得与世同流 。 正像秘密会社的新门人已经摆脱了不加区别对待的集体性一样 ,单独前行的个人也需要一种秘密 ,由于种种原因 ,他是不可以或不能够泄露这一秘密的 。这样一种秘密增强了他独自为他个人的目标所进行的奋斗的力量 。许多个人对于这种孤独是无法忍受的 。他们是精神病患者 ,因而便只好与自己及与他人都躲躲闪闪 ,无法确实认真地对待人生 。一般来说 ,他们最后只好放弃自己的个人目标而去追求集体性的一致 — —这一过程是他们所处环境中的一切观点 、信仰与理想所鼓励的 。此外 ,也没有什么论点是能够战胜环境的 。只有拥有一种秘密才能防止那不然的话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的倒退 ;这种秘密个人是不能泄露的 ,是他害怕放弃的 ,或无法形之于语言的 ,因而便显得像是胡思乱想一类的秘密那样 。
这次患病还带来另外一种变化。我可以将其解释为对现存事物的肯定:对于一切存在的事物无条件地承认,而绝无主观的抗逆,接受我所见到和所理解的存在环境,接受我的天性,而不管我的天性是怎样的。患病初期,我觉得我的态度有点偏颇,我对这一偏颇负某种责任。但是,如果遵循个性化的道路,如果要过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承担错误;没有错误,生活就不完整。连一分钟都不能保证我们不犯错误,或者不跌入致命的危险。我们可以设想笔直的道路,但是,那只可能是通向死亡的道路。死后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了,至少正确的事不再会发生。任何想要走捷径的人,都与死人无异。 这次病后,我明白了承认自己的命运是多么重要。这样,我们就锤炼出来一个在不解之事发生之时也不折断的自我;这个自我耐久,经受得住真实,也有能力对付世界和命运。这样,经历失败就等于经历胜利。一切都不受到干扰,不论是内在的方面还是外在的方面,因为一个人自我的延续性已经抵挡了生命和时间的潮流。但是,一个人只有在不去寻根问底地干预命运安排时才能如此。 我还认识到,人必须接受作为自己现实的一部分的自己内在的,独自形成的思想。真与假的类别当然是常存的,但是,因为他们没有约束力,所以占第二位。思想的存在比我们对它们的判断更为重要。然而,这些判断也不宜压制,因为他们也是现存的思想,构成了我们的完整性的一部分。
”我知道我配得上我自己,我就是我那真正的自我。“ ”第一人格占用去我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自我充分发挥的故事。潜意识里的一切竭力做出种种外在表现,而人格也强烈要求逐渐从其潜意识状态中成长起来并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自身。……荣格 我很早就已有这样的顿悟:对于生活的各种问题及复杂性,要是从内心里得不到答案,那么它们最终只具有很小的意义。外在性的事根本无法代替内心体验。……荣格 因此,我的一生在外在性事件方面是无独有偶地贫乏的。对于它们我没有多少话可以说,因为它们会使我觉得空洞和不具体。我只能根据内心发生的事来理解自己。……荣格
一想到这是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在回忆童年少年,就有一种奇怪的穿越感。年龄,在未被经历前,总显得高大。这预示着衰老是一件被认为艰难的事。大自然雖然是上帝所創造並以此來表達他自己,看來卻被他作為非神聖的東西而擱到了一遍。誰也說服不了我,說‘按照上帝的形象’所創造的祇用到了人的方面。實際上,在我看來,高山河湖,花草樹木以及各種動物遠比人更能體現出了上帝的本質…
天地萬物螻蟻宇宙都以同樣的自然法則運行,所謂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也不過是另一種方式表達對自然法則的認同。如果說有上帝有佛有真神,也是因為從人的視角出發而被賦予了人格。我学到了极大量的东西——不但是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洞悉自己的本性的能力。
对于生活的各种问题及复杂性,要是从内心里得不到答案,那么它们最终只具有很小的意义。外在性的事根本无法代替内心体验。
我只能据内心里发生的事来理解自己。正是这些事情,才形成了我独一无二的人生。
我向来觉得,生命就像以根茎维持住生命的植物。它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是深藏于根茎处的。露出地面的那一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
“上帝知道,尽管我就要被迫犯下这不可饶恕的罪,我也无法支持下去了,可他就是不来帮助我。他全知全能,他本可轻而易举地去掉我这难以抗拒的冲动,可他显而易见并不准备这样干。是否是他希望通过让我干某种违背我个人的道德判断的事,干违背我所信仰的宗教教导的事,甚至还干违背他定下的戒律的事,来考验我对他的忠顺呢?这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一件是我正用全身之力加以抵制的事,因为我害怕永生被打入地狱。是否上帝希望,甚至在我的信念和理性使死亡和地狱的幽灵出现在我面前时,看看我能否服从他的意志呢?这确实很有可能就是答案了!但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是错的,对于这种事情我是不敢相信自己的推理的。我一定得再次从头到尾把它再细想一次。” 我再次彻底想了一遍,可得到的确是同样的结论。“很显然,上帝也要求我拿出勇气来,”我想道,“如果是这样,而我也经受住了考验,那么他就会把他的天恩和启示赐给我了。” 我鼓起全身之勇,仿佛准备去蹈地狱之火似的,于是便让这想法冒了出来。在我眼前,我看到了那大教堂,那蔚蓝的天空。上帝坐在他那金色的宝座上,高高在上,远离尘世——而那宝座的下面,一块其大无朋的粪块掉了下来,落到了那闪闪发光的新屋顶上,把它击得粉碎,把那大教堂的四壁也砸了个粉碎。
秘密结社是在通向个性化的道路上的中间性阶段。个人仍然依靠在机体组织来实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性,也就是说,他仍然没有认识到,使自己有别于其他所有人及独立自主确实个人的任务。一切集体性的同一性,入加入某些组织的成员成分、支持各种各样“主义”等等是会影响这一任务完成的。这种集体同一性是跛足者的拐棍,胆怯者的护盾,懒惰者的温床,不负责任者的保护所;但它同样又是穷人和弱者的庇护所,遇难海员的始发港,孤儿亲爱的家,理想破灭的流浪者与疲惫不堪的朝圣者充满希望的国土,迷途之羊的羊群与安全的羊圈,提供促人成长的乳汁的母亲。因此,把这个中间阶段认为是个陷阱扁食错误的;相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将代表着个人生存的唯一可能形式,在今天,个人看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消灭个性的威胁。今天,集体组织仍然是甚为根本性的,因而许多人便不无理由地认为它将是最终的目标;而在自主性的道路上要求卖出更大步伐的行为则显得像是狂妄自大、异想天开或简直就是愚蠢。
关于死后的生活或者故事的真正含义,这些故事背后是一种什么现实,我们自然是不知道的。我们不能说明,除了这些故事作为神、人同形同性映射所具有的不可怀疑的价值之外,还有什么价值。因而,我们必须明确,对于超出我们理解范围之外的事务,我们是没有可能确认的。 我们不能想象由全然不同的法律维系的另一个世界,原因就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形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确定了我们的基本精神条件。我们严格地受到了我们先天结构的限制,因此,我们的全部存在和思维把我们束缚在我们的世界。当然,神话的人要求“超越这一切”,而科学的人则不允许这一切。对于智慧来说,我的一切神话论述都是无谓的思辨。但是,对于情绪来说,这是一种治愈性的、有价值的活动;它可以给予存在一种我们不想消除的声音。世上没有我们必须消除这一声音的充分理由。 心理玄学认为,死者显示自己——或者为鬼,或者借以他物——死者传达大概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的事务,这在科学上都是对来世颇有价值的证明。但是,即使存在着证据充足的这类情况,这样一个问题也依然存在:鬼魂或声音是否可与死者认同,是否是一种精神的投射;所描述的事务是否的确来自死者,或者是否来自可能存在于潜意识中存在的知识。 姑且不管关于这些事务的确实性的理论争辩,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认为他们的生活超出现今存在之外还会无线延续,是有重大意义的。他们会生活得更加敏感,感觉更加良好,更觉心地坦然。人们会有数百年的、无法测算的一段时间供自己支配。那么,这种现时的无意义的疯狂的冲闯还有什么目的呢? 但是,这种推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有人就不追求永恒,一想到坐在一团云块上弹竖琴要弹一万年就惊恐不堪!也有一些人在生活中多遭坎坷,或者对自己的存在痛感厌倦,就宁愿彻底断绝存在。但是,就大多数人而言,长生的问题甚为紧迫,甚为直接,而且无法根除,所以,我们必须做出努力,提出某种见解。可是,怎么提出呢? 我的假设是,我们可以凭借潜意识,比如梦,向我们提供的启示。我们一般都弃置这些启示,因为我们深信这些问题无法回答。针对这种可以理解的怀疑主义,我提出以下考虑。如果存在着我们不能理解的事物,我们必然要认为这是智力问题而加以放弃。例如,我不知道宇宙的形成是依据什么原因,而且永远不得而知。因此,我就必定要放弃这个问题,认为它是一个科学和智慧问题。但是,如果向我提供一种关于该问题的见解——在梦中,抑或在神话传说中——我则应该予以注意。凭借这些启示,我甚至应该构想出一个概念来,即使这一概念依然永远是一种我明知无法证明的假设,也是无妨的。 人应该能够说,他已竭尽全力建立关于来世的概念,或者创造它的某种形象,虽然他也不得不承认失败。不做尝试才是一种重大的损失。因为向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人类的一种古老的遗产:这是一种富于神秘生命的原型,这种原型寻求附加到我们的个人生活上来,以求使其完整。理性向我们提出的界限过于狭窄,只允许我们接受已知物——而且限制过多——只允许我们生活在一个已知的框架之中,正如我们似乎知道生活能延续多久那样。事实上,日复一日,我们都远远生活在我们的意识范围之外,尽管我们不知道,潜意识的生活仍然是在我们内心发展着的。批判理性的统治越严,生活就变得越为贫乏;但是,我们所能够意识到的潜意识越多,神话越多,我们就能使更多的生活变得完整。评价过高的理性与政治上的绝对权利有共同之处:在它的统治下,个人贫乏化了。
显然,我同阿拉伯文化的接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比我们更接近生活的人不善反思,他们的情感特征向我们身上的历史积淀发生时了启发性的影响这些积淀我们刚刚克服,并留在身后,或者我们认为我们业已克服。这很像童年的天堂,我们想象我们是从那种天堂里走出来的,但是,这个天堂,稍一戳刺,就会把新的挫折倾泻到我们身上。确实,我们对进步的崇拜迫使我们逃避过去越猛烈,就越有危险把对于未来的更为幼稚的梦幻强加于我们。 另一方面,童年的一种特性是,由于天真和非意识,它能比少年勾勒出更为完整的自性形象,纯粹个性中完整的人的形象。因此,一个儿童或者原始人的眼光会在成年人、文明人心中唤起某种憧憬,这种憧憬与人格的某些未得满足的欲望和需求有联系,而这些欲望和需求,为了已被接受的人格面具,已被从完整的形象中删除了出去。
......这个梦揭示出我与北非的接触是如何影响了我的。首先,危险的是,我的欧洲人意识会遭受到潜意识精神的出其不意袭击。从意识上说,我一点儿也没有主意到这种情况;相反,我不由自主地觉得优越,因为我时时刻刻想到了我那欧洲人的特质。这是不可避免的:我的欧洲人身份,令我对与我本身气质如此不同的人们有某种观感,并把我与他们完全区分开来。但是我对于自己身上这些潜意识的力量的存在毫无准备,这些力量就是坚定地站在这些陌生人方面的,因而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我做的梦就以一蓄意模式的象征表现出这个冲突。 这种干扰的真正性质,直到几年之后我在热带非洲逗留时才理解。事实上,这是“骨子里变黑”的一种迹象,这种精神危险威胁着在非洲的、断了根的欧洲人,其程度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的办法”,在这类情况下,荷尔德林的这些话常常萦绕脑际。这种拯救就是我们在警告性梦的帮助之下把潜意识的欲求提高到意识的能力。这些梦表面,我们身上有着某种东西,它不仅不消极地屈从于潜意识的影响,而且相反,它还冲向前去迎接这种影响,与阴影认同。正如对于童年的一般回忆可能突然以一种十分活跃的情绪控制住意识一样(我们觉得被全然推送到了原有的情景之中),这种看起来陌生而且完全不同的阿拉伯环境,唤醒了我们对显然已经忘却、却又十分明了的史前过去的原型意向的回忆。我们应时时记起被文明的成长所掩盖的生命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如果我们想要天真的重温它,那就无异于归返于野蛮时代。因此,我们宁愿忘记他。但是,如果它又以某种冲突的形式复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必须将其储存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并且相互测验这两种可能性,即: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我们已经遗忘的生活。因为,凡是显然已经丧失的东西,若无充分理由,是不会复现的。在活的精神结构中,一切都不会以单纯的机械方式发生,每种现象都要适应整体的组织,与整体有关。也就是说,他是完全有目的的、有意义的。但是,意识没有整体感,一般不能理解这种意义。因此,我们暂时满足于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且希望将来的、或者进一步的研究会揭示出与自性阴影这种冲突的意义。
医生如果不从自身的体验中懂得各种原型的神圣性,在其医治病人之时如果遇上了这种情形,那他便几乎无法避免在治疗这些原型性病人时之火的消极性的治疗。他之所以往往过高或者过低地估计它,原因就在于他只从理智的观点而不是按经验性的尺度来看待问题。危险的心理失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种失常的第一种表现,就会企图让理智来主宰一切,这暗地里便起着与本源性作用——因而也就是与实际经验——隔开了;此外,它还把心理现实代之以一个显然稳妥的、人为的但只是两维性的观念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生活的真实性被所谓条理清晰的各种观念所完全掩盖住了。经验的本质被剥夺殆尽,取而代之的却只是些名称,而这些名称进而便又取代了现实。对于一种观念,谁也不必承担什么道义上的责任;这就是观念性如此令人乐于接受的缘故——它答应保护您免致经验的侵犯。经验并不是居住在观念里,而是栖身于行为和事实里。花言巧语是无济于事的。但尽管这样,这种无用的做法却一再重复,直到无穷
哦,这是些多么好的心,讲求实效、头脑健全的人呀!他们总让我想起那些在雨水洼里晒太阳的泥鳅,它们挤在浅浅的水洼里,摇头摆尾,快乐无比,根本想不到第二天早上水洼干涸了,它们就要无处栖身
第一段让我觉得心有共鸣的文字~荣格也爱用讽刺的方式说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