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序(谢天振) 绪论 第一章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 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三、古代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四、古代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第二章学科先声:近代“比较文学批评”和“世界文学观”的形成 一、欧洲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比较文学批评 二、欧洲浪漫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批评 三、近代亚洲的比较文学批评 四、“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 第三章学理基础: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神话故事学 一、历史哲学为比较文学提供了理论参照 二、文化人类学为比较文学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比较神话学是渊源学、主题学研究的最初形态 四、文化传播学派及比较故事学开传播研究之先路 第四章学科成立:理论建构与学派形成 一、比较文学“学院化”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展开 二、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与学科理论的初步建构 三、维谢洛夫斯基与俄罗斯的“历史诗学” 四、梵.第根与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完成 第五章学科更新:美国学派的崛起与学科理论的重构 一、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挑战及美国学派的崛起 二、美国学派的三重突破 三、艾田伯与法国学派的终结 四、苏联“比较文艺学”的独特立场 第六章学术东渐: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较文学 一、近代日本对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理论的借鉴 二、现代日本对法国、美国两学派理论方法的引入与消化 三、蒙、韩、印等亚洲其他国家的比较文学及其特色 第七章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及其理论特色 一、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移至中国 二、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三、分支学科的理论开拓及研究范式的形成 四、“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与特色 后记
内容简介
在《比较文学系谱学》描述的系谱中,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偶发性的“文学比较”,为历史积淀期;第二个阶段是近代欧洲的“比较文学批评”,为学科先声期;第三个阶段由“比较文学批评”转换为“比较文学研究”,由此走向学科化阶段。学科化阶段的比较文学渐次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法国学派的“国际文学交流史研究”即“文学史研究”,第二种形态是美国学派和苏联学派以理论建构为主要宗旨的“文艺学”形态,第三种形态是中国的“跨文化诗学”。“跨文化诗学”这一形态超越了学派的畛域,摆脱了此前比较文学各学派中的历史性与审美性、文化视野与文本诗学的背离,将比较文学由一种西方的学术形态与话语方式,转换为一种东西方共有的话语方式与学术形态,使比较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此,《比较文学系谱学》建立起了一个比较文学学术理论系谱,并在这一系谱中对中国比较文学做了定性与定位,对系谱中的有关流派、代表人物、理论主张、著述成果等,做了独到的分析评论。 《比较文学系谱学》是对比较文学学术史,特别是学科理论史的总体的、宏观性的、建构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术史的纵向梳理与学派学说的横向比较,为比较文学概括、归纳、整理出一个理论系谱。
下载说明
1、比较文学系谱学是作者王向远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