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中国传统礼俗考

中国传统礼俗考

作者:丁广惠

分类:文学

ISBN:9787531686620

出版时间:2016-5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标签: 我想读这本书  好书,值得一读 

章节目录

礼俗论/1 一、什么是礼(上)—礼的内涵/1 (一)礼是国家和社会的规章制度/1 (二)礼是具体制度的运作程序/4 (三)礼是统治阶级为公众制定的行为规范/5 二、什么是礼(下)—礼的本质/8 (一)礼维护周代最根本的制度社会等级制度/8 (二)调和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是礼的重要功能/9 三、什么是俗(上)—俗的内涵/12 (一)从风俗到民俗/12 (二)民俗及相近概念/14 1.民俗/14 2.习惯/15 3.风尚/15 4.风气/16 四、什么是俗(下)—俗的特点/16 (一)地域性/16 (二)传承性/17 (三)变异性/18 (四)民族性/19 五、礼与俗的关系/21 (一)礼和俗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21 (二)俗早于礼/23 (三)礼和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4 1.统治阶级将俗中有利于自己的部分加以改造,上升为礼/24 2.在一定条件下,礼可以转化为俗/26 (四)礼和俗相互渗透,礼中有俗,俗中有礼/27 (五)礼对俗有一定的制导作用/29 民俗学和民俗学的研究/33 一、什么是民俗/33 二、什么是民俗学/34 三、西方民俗学的研究/35 四、民俗学在中国的发展/37 五、黑龙江民俗学的研究/40 史诗通论/43 一、外国文学史诗及其特点/43 二、中国未出现外国文学式史诗的原因/46 三、中国古典史诗及其特点/50 四、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及其特点/54 五、中国民族史诗与长篇叙事诗、长篇说唱文学的区别/58 六、历史题材和中国当代史诗/61 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65 一、为什么要提倡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65 二、文化和传统文化/71 三、道德和传统道德/75 四、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85 五、结语/89 传统岁时节日 春节民俗在黑龙江省当代变异的考察和发展 春节民俗的探索/90 一、黑龙江春节民俗的当代变异/90 (一)春节准备阶段的变异/90 1.小年/90 2.年前的准备工作/91 扫房/92 竖灯笼杆/92 杀年猪/92 蒸干粮/92 包冻饺/92 春联/93 年画/93 送灯/93 (二)春节正节阶段的变异/94 上供/94 守岁/95 发大纸/95 年饭/95 鞭炮/95 接财神/96 拜年/96 压岁钱/97 拜新年/97 送神/97 回娘家/97 破五/98 (三)春节后续阶段的变异/99 开市/99 人日/99 游戏/101 百戏/101 二、春节民俗变异的一般特点/102 (一)敬鬼礼神因素的淡化与亲情团聚观念的突出/102 (二)春节的某些信仰民俗正向其他民俗转化并将继续存在/103 (三)一些旧的春节民俗消失和一些新的春节民俗兴起/104 (四)政府部门参与并主导春节活动,形成官民互动,上下 同乐的局面/105 三、发展春节民俗的探索/107 (一)重点恢复几项传统春节娱乐活动,增强春节“年味”气氛/107 (二)加强政府部门提倡和制止的主导作用/109 (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基层组织的作用/110 (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禁某些传统民俗/111 国家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对发展春节的重要作用/113 一、发展春节的重要前提/113 二、立法机关对发展春节的作用/117 三、行政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对发展春节的作用/121 (一)国务院在春节中的作用/122 (二)国务院下属部局对春节的作用/123 (三)基层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对春节的作用/124 立春礼俗考/129 一、立春为什么又称打春/129 二、立春礼仪的时空考察/130 (一)祀春礼仪涵盖的地域/131 (二)祀春礼仪部分的历史时限/132 三、立春礼俗的历史发展/135 (一)周秦时代的发生期/135 (二)汉魏六朝时代的发展期/138 (三)唐宋时代的成熟期/143 (四)明清时代的鼎盛期/150 (五)民国至今的民俗传承期/160 四、立春礼俗的文化蕴意/164 (一)关于春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映/164 1.神界系统中的东方春神/164 2.春天是生命发生的季节/166 (二)农业文化的丰富内涵/167 1.贯彻以农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167 2.劝农礼仪系列中的重要位置/168 置闰和立春的单双与有无/173 何谓“三羊开泰”/180 一、易学的三阳开泰/180 二、民俗学的三羊开泰/183 上巳、寒食、清明的渊源及民俗活动的演变/185 一、扫墓/186 二、踏青/188 三、其他杂俗/192 端午节的起源及其民俗文化蕴意/195 一、名称:古老的文化积淀/195 二、纪念屈原不是端午的唯一起源/197 三、五月五日:一个神秘的数字和日子/199 四、多源的端午民俗起源/200 五、端午民俗在现代的变异/202 北方特有的民俗文化灯官考论/206 一、灯官史料及其反映的灯官一般形态和民俗文化性质/207 二、灯官诸要素的横向历史考察/214 (一)关于灯官的名号/214 (二)关于灯官的职权/215 (三)关于灯官的产生/217 (四)关于灯官的服饰和仪仗/219 (五)关于灯官的活动/224 (六)关于灯官娘子/226 三、灯官历史发展形态的纵向考察/229 (一)灯官发展的早期及其特征/229 (二)灯官发展的中期及其特征/231 (三)灯官发展的晚期及其特征/232 四、灯官在不同文化系统中的宏观考察/235 (一)灯官与满族文化/235 (二)灯官与中华文化/237 (三)灯官与人类文化/239 就中西文化问题答哈尔滨电视台记者刘莎问/244 一、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发展要充满信心/244 二、如何对待西方文化、西方节日/245 三、传统节日文化的特点/248 传统礼仪制度 古代的姓氏/250 一、姓和氏/250 二、姓的取称/252 三、氏的取称/253 古人的名和字/256 一、命名礼和命名/256 二、冠礼和取字/257 三、女人的名字/259 君主的称呼/261 一、职称/261 二、君主生前的称谓/266 (一)自称/266 (二)谦称/267 (三)对称/268 (四)旁称/269 三、君主死后的称谓/270 (一)谥号/270 (二)庙号/272 相制沿革考略/274 九卿说略/278 六部简说/282 文史研究馆的性质与任务/287 一、文史馆的初创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完善和发展/287 二、文史研究馆的设置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289 三、新形势下文史馆馆员的工作任务/294 古代一昼夜时段的划分及其用语/299 书房札记/303 一、书房与序/303 二、书与书房/304 三、斋和书斋/306 四、屋和书屋/307 五、书房与庐、庵/308 六、塾和私塾/310 七、官学和书院/311 八、书架和书庋/313 九、书箱和书囊/314 十、书帙和书函/316 说鼎/318 一、鼎的形制/318 二、鼎的用途/320 三、传国之宝/321 龙的起源与演变/324 凤的起源与演变/331 说狐/338 谈虎/341 礼俗考误 《封神榜》礼俗考误/343 一、姬遂与姓名/343 二、伯安与字/344 三、南宫适与辅国将军/346 四、万乘与悖、掣/347 五、狐裘与袍/348 六、文王与谥号/350 七、姜子牙与丞相/352 八、黄飞虎与武成王/353 九、商容与死节/355 十、炮烙与炮格/356 十一、西瓜与胡峤/358 十二、磻溪与缴石/360 十三、椒房与民俗/361 十四、两餐与食俗/363 十五、菩萨与佛教的传入/365 十六、服色与尚赤/367 《汉武大帝》史事辨/370 一、内阁与首辅/370 二、高丽参与匈奴辖地/372 三、伊稚斜与鸣镝弑父/374 四、韩嫣乔装与魏武捉刀/375 五、鱼鳞图册与钦差大臣/377 六、《三辅黄图》与《淮南子》/379 七、匈奴与昆仑神/381 八、《红楼梦》与禅宗/383 九、相面、割发与卫律/385 十、文字的形体与音义/387 十一、窦婴的除门籍与田蚡的“阑入”/389 十二、“大不敬”与“见知故纵”/392 十三、“不道”与汉“无正法”/394 《唐明皇》礼俗考/397 一、举丧与神主(上)/397 二、举丧与神主(下)/399 三、铭旌与避讳/401 四、中书令与三省制/403 五、左右相与左右丞相/405 六、力士与册命/406 七、宫禁与走马/408 后记/411 再版后记/413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礼仪制度风俗习惯的文论集,共分四个部分。“考论”部分重点论述了民俗、民俗学的概念及中外民俗学研究的历史概况。在“传统岁时节日”部分中,作者用大量历史文献考证并阐释了春节、元宵灯节、上巳、寒食、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渊源、发展规律和民俗活动的内容、特点及其变异。在“传统礼仪制度”部分中,作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姓氏、称谓、丞相九卿六部官制等制度和命名、冠礼等古代礼仪,也介绍了古代的书房、鼎鼐等的形态与用途和龙凤等的起源与传说。在《礼俗考误》部分中,作者以电视剧《封神榜》《汉武大帝》和《唐明皇》为对象,就其中涉及古代礼俗的具体错误事例进行辨误,与“传统礼仪制度”部分印证,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本书不仅具有学术的开拓意义,而且对重拾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下载说明

1、中国传统礼俗考是作者丁广惠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