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内容简介
《客座赘语》,明朝顾起元撰,孔一校点。此书内容多为关于明朝南都南京者,遍涉历朝典章制度、地理沿革、艺林轶事、市井风俗,大多为闻见记录,间有以文献、金石材料考订者,为了解、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世俗民情,提供了丰富的珍贵史料。本书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为底本,以《金陵丛刻》本参校。
下载说明
1、客座赘语是作者(明)顾起元 撰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楚惜刀的评论美 //@大芽芽:《客座赘语》里记载的明代假花,有纸花、绉纱花、绢花、通草花、蜡花、角花、鱼鳞花。李渔《闲情偶寄》:“近日吴门所制象生花,穷精极巧,与树头摘下者无异,纯用通草,每朵不过数文,可备月余之用。绒绢所制者,价常倍之,反不若此物之精雅。”//@泽桑雍楠: !
-
御可贡茶宁波的评论#小贡播报#明初尚有宋元点茶之俗,《万历野获编》:“国初四方贡茶犹仍宋制,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上(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明代后期,名茶有虎丘、龙井、武夷等(《客座赘语》),若足够土豪,也可用“值钱十万”的成化鸡缸杯啜茗(《神宗实录》)
-
夏西的田的评论《古白话词语汇释》中“彼”词条解释:两心相怜曰疼,反是而交相背曰彼。(《客座赘语》卷一 诠俗 P9)
-
南京市博物总馆的评论#南京地名源#侯家桥,位于南京莫愁路北端西侧,东接秣陵路,西交罗廊巷。相传本名候驾桥,朱元璋视察明城墙工程进度,负责监工的军政要员曾在此候驾,因而得名。后来这里住过若干侯姓人家,候驾与侯家音近,故被误传为侯家桥。据《客座赘语》记载:铁塔寺仓前桥,俗名侯家。故老言,本名候驾。
-
你这是何苦哇的评论利玛窦,西洋欧罗巴人也。自言其国以崇奉天主为道,所画天主,乃一小儿,一妇人抱之,曰天母。身与臂手,俨然起于帧上;脸之凹凸处与生人不殊。人问画何以致此?答曰:中国画但画阳不画阴,故看之人面驱正平,无凹凸相。吾国画兼阴与阳写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轮圆耳[偷笑]——明顾起元《客座赘语》
-
南京人大的评论#金陵掌故#【了解明代南京的窗口--《客座赘语》】据@重读南京寻访团 :明朝自朱棣迁都后,南京一直以留都的形式存在。在南京做官的一个叫顾起元的南京土著,为南京编写了一本小百科全书称为《客座赘语》记录了当时南京的各种美食、方言等都有各类记述。为时下研究明代南京城的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thawind的评论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八说:“赏鉴家以古法书名画真迹为第一,石刻次之,三代之鼎彝尊晷又次之,汉玉杯玦之类又次之。宋之玉器又次之,窑之柴、汝、官、哥、定及明之宣窑成化窑又次之,永乐窑嘉靖窑又次之。”这是明朝读书人的品味。 龚鹏程《淘宝》节选
-
青林少年的评论《客座赘语》引《建业风俗记》一段可见世风之变:嘉靖十年以前,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饮食不敢过。后遂肆然无忌,服饰器用,宫室车马,僭拟不可言。又云正德已前,房屋矮小,厅堂多在后面,或有好事者,画以罗木,皆朴素浑坚不淫。嘉靖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
-
仰望星空空空空空空的评论顾起元《客座赘语》:“留都妇女衣饰,在三十年前,犹十余年一变。迩年以来,不及二三岁,而首髻之大小高低,衣袂之宽狭修短,花钿之样式,渲染之颜色,鬓发之饰,履綦之工,无不变易。当其时,众以为妍,及变而向之所妍,未有见之不掩口者。”【记号用
-
朱小飞谈淮安方言的评论客座赘语全文阅读_客座赘语无弹窗_客座赘语txt全集下载-hao123小说频道 网页链接
-
释当扬的评论“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意思是: 不要太过激烈锐利,作品的风格自然就高远了 “风规”在这里指文艺作品的风格。 《客座赘语·金陵南唐画手》里有:“ 金陵艾宣 ,工画花竹翎毛,孤标雅致,别是风规。”
-
南京阿槑的评论#南京818#【最南京·老巷】南京的地名很有意思,锅最近骑着宝马去转了转汉中路南侧的“螺丝转弯”[嘻嘻]明代学者顾起元的《客座赘语》里还介绍过这条巷子。讲是因当时这里有一座寺庙,里面有个很厉害的瞎眼和尚,叫罗喉和尚,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名字。不过呢,以前是弯弯绕,现在已经被拉直了[偷乐]
-
哑男哑掌柜的评论客座赘语.服饰:留都妇女衣饰,在三十年前,犹十余年一变。迩年以来,不及二三岁,而首髻之大小高低,衣袂之宽狭修短,花钿之样式,渲染之颜色,鬓发之饰,履綦之工,无不变易。当其时 ...(发自@微博桌面 微博桌面首页)
-
东风永健的评论螺丝转弯是南京汉中路南的一条小巷,不长,却曲曲弯弯,显得深深幽幽。走进“螺丝转弯”,常常如入螺壳,搞不清东南西北。明代顾起元的《客座赘语》说:“入石城门,往东大街折而北,路曲如环,俗名‘螺丝转弯’。或曰讹也,路曲处乃铁塔寺墙角,寺旧名‘罗寺’,此路值其隅角,故名‘罗寺转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