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前 言 导 论 1943年的中国与世界 本章概述了 1943 年中国国内和国际的历史背景,以蒋介石日记和他的活动为中心分析了蒋的对日战略和与中共的冲突,着力关注蒋介石政权的性质以及他本人在 1943 年做出的重要决定,即推翻了先前撤换史迪威的打算,并且放弃了对延安发起进攻的计划。 第一章 蒋夫人访美 本章分析了蒋夫人的美国之行,注意到美国媒体的热烈反响和蒋夫人对美国民众的独特魅力。虽然她那种上流社会的生活习惯曾私下里引起一些美国人的反感,但她美丽、坚强和谈吐不凡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成为战时中国的世界性代表。 第二章 新疆和“自由中国”的救赎希望 本章研究了中国收回新疆主权的行动。新疆在过去十年间几乎成为苏联的殖民地,国民政府重新控制了这个资源大省,并制订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也因此,蒋介石把新疆回归中央称为民国建立以来的“最大成就”。 第三章 帝国VS.民国:香港在同盟国之间 本章讨论了新约中令中国人最为失望的部分 :英国拒绝归还香港,甚至不愿放弃对新界的控制。1943 年,中国的战局和内政开始逐渐恶化,使其难以在急需战争援助及长期领土要求与民族尊严中找到平衡。英国最终在香港问题上的胜利,也非其强硬政策所致,而是缘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战局朝着有利于英国的方向发展,反对帝国主义的罗斯福突然去世,以及中国的内部危机。 第四章 把三民主义写进法律:司法改革和领事裁判权的终结 本章研究了新约的核心特征:治外法权的废除。西方列强曾一再宣称,在中国还没有建立起不受政治干涉和腐败侵蚀的法院之前,外国公民免于中国司法系统的审判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最终治外法权的废除并非在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司法系统恢复了信心,而是出于盟军的政治决定,意在提升战时中国的士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废处治外法权的同时,国民党却在推行司法党化。 第五章 辩论《中国之命运》:在抗战时期书写中华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历数了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种种问题,并且称赞了中国在国民党统治下拥有了完整主权。蒋撰写此书费时颇多,书成后极为自得。但是是书最终却招致来自中共、知识分子、日方和盟国的多方批评。尽管以上各方之间的冲突构成了彼时中国政治的深层结构,然而中共和日方对《中国之命运》的批评却存在着引人注目的相同点。 第六章 延安的铁菩萨:在整风运动中抓特务 本章讨论了1943年康生等在陕甘宁边区领导的“抢救运动”:以挽救那些被国民党派来刺探中共消息的特务。作者讨论了国民党试图向陕北进行渗透的努力,以及蒋介石准备对中共发起的军事攻势,认为中共对国民党的军事威胁保持警惕不无道理,但却夸大了内战的紧迫性。其结果导致了搜捕特务的行动演变成政治迫害,使很多人屈打成招。 第七章 激辩宪政与民主:抗战末期的宪政运动1943-1944/ 到了 1943 年的秋天,蒋介石放弃了武力解决中共问题的做法,转而采取包括向宪政过渡在内的政治途径。本章研究了 1943 至 1944 年由国民党发起的宪政运动,以及知识分子是如何利用这一运动来宣传他们政治自由和经济民主的主张。最终,知识分子为何又对国民党政权失去了信心, 转而支持中共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第八章 1943年的重庆:民生、限制物价与政权合法性 本章通过对重庆通货膨胀的研究,论证了急剧的通胀是如何影响饮食、住房和健康水平等民生问题,以及适得其反的限价措施让民众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与中产阶级的惨状相比,通货膨胀对部分工人和农民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大企业工人的工资与通胀水平挂钩,而农民可以依赖自己出产的食物。 第九章 救国或饿死人民?1942-1943年河南大饥荒 本章生动地叙述了河南农民的悲惨处境。《大公报》记者对河南大饥荒的尖锐报道导致报社一度停刊,外国媒体对饥荒的报道则令国民政府颜面扫地 ;而国民党一心保障军粮配给的做法无疑加重了饥荒。本章还讨论了中共在河南的救灾措施。 第十章 走光明之路:王明道在沦陷区的独立教会 尽管日本的战败只是时间问题,沦陷区有些人的考量却并非都是政治性的。从王明道坚持独立于日本支持的“华北中华基督教团”中就可见一斑。 王明道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信仰原教旨主义,反对他的教会与任何其他团体发生联系。通过关注王明道这样一个对政治漠不关心的牧师,可以得出,政治生活和爱国主义并非对那时的所有中国人都很重要。 第十一章 中国的卡萨布兰卡:广州湾的难民、匪帮和走私客 本章讨论了广州湾是如何从一个东南沿海的法国租界地,转变为一个战时的避难所和连接国统区与沦陷区的走私通道。在这里我们能够理解战争对于远离政治中心的民众意味着什么。在广州湾,走私行为远远盖过了爱国主义抵抗;地方精英和盗匪有着自己的生存策略 ;当地国民党官员似乎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相互猜忌、派系纷争和腐败横行的世界里…… 第十二章 蒋介石和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从多个角度体现了 1943 年中国的不同面向。从某方面来说,它意味着中国成功跻身于大国政治的精英俱乐部。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平起平坐,蒋达到了他的巅峰时刻,而这样的礼遇在数年之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在开罗会议上同盟国决定,中国在战后可以收回东北和台湾的主权。然而蒋和他的亲信在这一重要关头却表现不佳:蒋孤陋寡闻、优柔寡断并且不愿意采取统一的军事战略来抗击日本。
内容简介
当今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两个最高奖——费正清奖和列文森奖获得者 “国家记忆•致敬历史记录者”年度历史图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北京晨报》度致敬图书、“中国书业年度评选”十大好书作者 周锡瑞先生作品 《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 国共两党的政权更迭,是否早在1943年的政治和社会里已见端倪? 编辑推荐: 1943年的中国与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为什么蒋介石把新疆回归中央称为民国建立以来的“最大成就”? 康生被称为“延安的铁菩萨”,他在整风运动中是如何抓特务的? 1942-1943年的河南大饥荒,救国或饿死人民? 1943年的重庆,通货膨胀、限制物价与政权合法性是如何影响人民生活的? 王明道在沦陷区的独立教会是如何走光明之路的? 通过分析1943年一系列的事件、趋势和矛盾,我们能否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深层次变化? 内容提要: 1943 年,不平等条约被废除;蒋介石写作并发表了《中国之命运》并且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会晤;蒋夫人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历史性的演说;新疆脱离了苏联长达十年的控制回归中央;河南遭遇了灾难性的饥荒;中共正在经历延安整风中最后也是极左的“抢救运动”。 一旦把关注点集中在特定的一年,就能发现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对后来的历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上述和其他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一年,作者试图在本书中对一些特定时刻进行史实重建,在作者看来,这是超越以中美关系为核心的狭隘的抗战研究的最好办法,由此得以理解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发展事务。
下载说明
1、1943是作者周锡瑞,李皓天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艾小怡薇薇的评论吕碧城(1883-1943):女,清旌德人,原名贤锡,字圣因,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幼承家学,7岁能作巨幅山水画,12岁诗文俱已成篇。1903年春任天津《大公报》编辑,不久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
沽上秋影的评论1943年9月16日,伪天津市公署接管意租界,改为特管区。至此,天津有12个普通区,3个兴亚区,1个特管区。人口179.8万。
-
镜头捕获女人_VIPER的评论P-40 vs Zero,巴布亚新几内亚,1943-5-14
-
傅伟锈傅的评论古印度“战神之车”----印度的古城甘吉布勒姆有42[干杯]4座神庙,在这里的神庙中,有一种飞船的雕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战神之车。1943年在印度发现了一份古代梵文本简稿件,详细记载了“战神之车”的构造、驱动方式、原料等众多细节。那么,这些驾驶飞船的古印度神灵,究竟又是谁呢?
-
李牧的评论抗日烈士张惠民,1905年生,1926年入冯玉祥部,1929年随孙连仲降蒋,1931年宁都起义参加红军,最高做到红五军团副师长,河西走廊打光的红五军团实为红军核心主。1932年,惧怕肃反扩大化,离队回家(宁都起义多位将领后被错杀)。归家后再入国军,参加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以团长之职牺牲于常德战役。
-
翘毕溢的评论刘文典以“二云居士”闻名,原因是他爱食云南烟土和云南火腿。1943年,刘文典应普洱大豪绅、盐商张孟希之邀,为其母撰写墓志,张孟希赠他“云土”50两。此举引来联大同事非议,认为[熊猫]他不堪为人师表,校方遂将其解聘。
-
KEVIN卓熹的评论1943年娄园大街4号典屋。押 1945龙母庙街。 1945七星初地。典 仁厚里 南水3年教书 南阳里 白水井 华贵坊 民族路31 枕善坊巷头,枕善坊巷尾 教书,车仔公司,小榄国民党宣传打日本仔。横直带大官。 中山·岐关西路
-
Biokemi的评论历史如此诡异:大松博文,中国女排之父,1943年是侵华日军第31师团辎重兵中队长,曾率领“東洋魔女”连胜175场,1965年來华指导中国女排一个月,奠定女排的技术基础。
-
慈楠昭w的评论【白沙起义纪念馆】坐落在琼中县红毛镇(原属白沙县)境内,海榆中线[绿丝带]公路160公里处,是为纪念1943年8月黎族首领王国兴、王玉锦领导的白沙黎苗族人民武装起义而建的。馆内陈列白沙起义的实物资料,红墙青瓦的纪念馆及花岗石的纪念碑相映,立于花木丛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