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章节目录
南怀瑾:一代宗师未远行(周瑞金)
南怀瑾
中国文化的生命科学
刘雨虹南公怀瑾师逝世经过
张尚德至大、至高、至深的南老师——读《南公怀瑾师逝世经过》有感
张尚德香板——南老师的禅那,佛法的最高峰
南小舜人生路茫茫——艰难路艰难行
吴琼恩问学三十载——南怀瑾老师的学术与方法论初探
李慈雄一个真理追求者三十六年的参悟与忏悔
李小琳大道极目念恩师——写在恩师南怀瑾先生周年之际
马宏达点亮心灯
吕松涛迷途遇南师,始得真信念——跟随老师确立信念范式之路
彼得·圣吉南怀瑾致力的事业:重续中国文化之根
叶小文生命的安立
朱永新南怀瑾先生教育思想管窥——读《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札记
下载说明
1、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是作者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四平的评论记住,你们将来是不是念名校,有没有拿到硕士、博士,那都是虚的。怎么做一个完整的了不起的人,怎么做一番事业,对社会有贡献。才是你们的目标,千万要记住! 历史上诸子百家的任何一个大家,自己说过要开一个宗派吗?孔子说过“我是儒家”吗?老子说过“我是道家”吗?都没有。那时后人加上去的。所有的圣贤,他们是海纳百川,没有门户之见,所谓“君子不器”,没有边界的,这样才能成其大。(《一代大师未远行》) 写到这里,又想到大约三十年前有一次,老师与几个同学正在闲话,说到弥勒菩萨未来龙华会的事。当即有个山东同学王徵士(《怀师》一书中有他的报告)说:“老师,将来我们在龙华会上再见。”但老师的回答却语惊四座,他说:“我跟你们不会在龙华会上相见……”同学们听得正目瞪口呆之际,又听老师接著说:“因为我早已发愿,生生世世要来度众生。”话刚说完,只见一个同学已经流下了眼泪。(《南公怀瑾师逝世经过》) 我们这个时代须想历史交卷的有两大课题:1、如何整合儒释道和科学、宗教、哲学,使人类摆脱唯心与唯物的迷惑,从而开拓出人类当走的大道。2、如何开拓出人类新的社会及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人类身心能够真正的平安健康,而不是靠贪婪、消耗、掠夺、麻痹、追求所谓的经济发展。 现代各种经济学说皆是站在一国的经济发展立场,没有根本站在全人类福祉的立场,来设计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 您常说,道是天下人的道,不是属于哪个人的,天道与佛法常存,有缘人自然相见。(《一个真理追求者三十六年的参悟与忏悔》) 一个半殖民地国家最严重的事情就是半殖民地的人民觉得自己是劣等人。 我认为对中国的根本威胁最大的就是今天,是消费主义,是全球的现代化。这样的过程就是建立在人们对于物质享乐的追求上。我看到南老师工作的目的,就是想帮助人们保留、保护这个根,然后重新建立这个根,尤其是面对正在进行和发生的这个威胁的情况下(《南怀瑾致力的事业:重续中国文化之根》)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涵养没有了,都是乱得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生命的安立》) 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就拿管理学来说,如果只是寄托于规则和利益管理,而不是以各自的内心关照和修养为立足之本,就不是真正好的管理。(《认识南怀瑾,弘扬南怀瑾》) 政治上的崛起不叫崛起;经济上的崛起也不叫崛起;军事上的不叫,外交上的也不叫,只有当你的文化振兴,你的价值观被世界所认可的时候,你才叫真正地崛起。(《大道向南》)
-
新华书城的评论图书推荐[话筒]:《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9787516804551)》本书汇集了南怀瑾老师的友人家人学生弟子结缘南师、追随南师的感怀文章,也收集了一些专家学者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南怀瑾思想的学术文章,从中可以多角度地解读南怀瑾作为一代宗师的品格、情怀、思想、智慧,让更多的人能藉此走近大师。
-
江苏大学的评论#江大慢生活#《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南怀瑾老师离开我们快要两年了,可是在我们的心中,南老师永远没有离开,他的音容宛在,他的足音犹在,他也许不过是出了一趟远门,或者是去了远方旅行讲学。他的思想光芒始终在照耀着我们。
-
愚人阿宝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向南怀瑾学智慧之三十八:周瑞金,张耀伟主编《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十一假期,晚上在家,读完10月份刚出版的《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本书是怀念南怀瑾先生的文章的又一次汇集。愚从二十年向南怀瑾学智慧之三十八:周瑞金,张耀伟主编《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
-
森林小书屋的评论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62折,当当价:¥ 22.20 (分享自 @当当) 网页链接
-
愚人阿宝的评论发表了博文《向南怀瑾学智慧之三十八:周瑞金,张耀伟主编《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十一假期,晚上在家,读完10月份刚出版的《南怀瑾:一代大师未远行》,本书是怀念南怀瑾先生的文章的又一次汇集。愚从二十年向南怀瑾学智慧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