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内容简介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不著作。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除新增若干照片、校正部分错字外,基本保持原貌。对于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也许再也难以再现了。然而,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迪。
下载说明
1、美学散步是作者宗白华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中国画所表现的境界特征,可以说是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万物疾病天地之气以生,一切物体可以说是一种“气积”。这生生不息的阴阳二气织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命。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有节奏的生命
中国画的空间立场是在时间中徘徊移动,游目周览。集合数层与多方的视点谱成一副超象虚灵的诗情画意
尤其是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得理想。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泽,但是含蓄的光采,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及极平淡
图画本是空间中静的美,音乐是时间中动的美。而诗恰是用空间中娴静的形式,文字的排列,表现时间中变动的情绪思想。
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
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也不必相代。但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
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制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是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种深深的静寂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缈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
李,杜境界的高,深,大,王维的静远空灵,都根植于一个活跃的,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承继这心灵,是我们由衷的喜悦。
中国画的光是动荡着全幅画面的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的流行,贯彻中边,往复上下。古绢的黯然而光尤能传达这种神秘的意味。西洋传统的油画填没画底,不留空白,画面上动荡的光和气氛仍是物理的目睹的实质,而中国画上画家用心所在,正在无笔墨处,无笔墨处正是飘渺天倪,化工的境界。这种画面的构造是根植于中国心灵里葱茏絪缊,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唯道集虚,中国建筑也表现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空寂中生气流行,鸢飞鱼跃,是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
诗歌比历史的记载更近于真理。诗所描述的是人生情理中的必然性,历史是叙述时空中事态的偶然性。
与James Scott在关于the weapon of the powerless: everyday resistance文章里提到的the experience and consciousness of human agents的重要性一样。 任何social study,都不能忽视主观叙述,而今限于量化的客观因素中。There simply are factors in any situation that shed light on the actions of human agents, but of which they can scarcely be expected to be aware of. Such knowledge (changes in food demand, changes in genetic makeup of seed...) is what an outside observer can often add to a description of the situation as a supplement, not a substitute for, the description that human agents themselves provide.
这也是为什么,主观感受情绪所激发的诗歌,比客观系统总结出的历史,对于一个事件描述来说更加真实,也因此更加富有美的余韵。大化流衍,一息不停,方以为“至”,倏焉已“去”,云“至”云“去”,都是名言所执。故飞鸟之影,莫见其移,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孔子传上之叹,桓温摇落之悲。卫玠的“对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王孝伯叹赏于古诗“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晋人的这种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以由乐广把它概括在辞约而旨达的析理中了。
这唯美的人生态度还表现在两点。一是把玩“现在”。在刹那和限量的生活里追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不为着将来过去而放弃现在价值的体味和创造:
二则美的价值是基于过程本身,不在于外在的目的,所谓“无所为而为”的态度。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单要写一句诗,我们得要观察过许多城许多人许多物,得要认识走兽,得要感到鸟儿怎样飞翔和知道小花清晨舒展的姿势。得要能够回忆许多远路和僻境,意外的邂逅,眼光光望它接近的分离,神秘还未启明的童年,和容易生气的父母,当他给你一件礼物而你不明白的时候(因为那原始为别一人设的欢喜)和离奇变换的小孩子的病,和在一件静穆而紧闭的房里度过的日子,海滨的清晨和海的自身,和那与星斗齐飞的高声呼号的夜间的旅行——而但是这些犹未足,还要享受过许多夜不同的狂欢,听过妇人产时的呻吟,和坠地便瞑目的婴儿轻微的哭声,还要曾经坐在临终人的床头和死者的身边,在那打开的、外边的声音一阵阵拥进来的房里。可是但又记忆犹未足,还要能够忘记它们,当它们太拥挤的时候,还要有很大的忍耐去期待它们回来。因为回忆本身还不是这个,必要等到它们变成我们的血液、眼色和姿势了,等到它们没有了名字而且不能别于我们自己了,那么,然后可以希望在极难得的顷刻,在它们当中伸出一句诗的开头的一个字来。
里克尔《柏列格的随笔》梁宗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