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叔本华论说文集

叔本华论说文集

作者:[德]叔本华

分类:历史

ISBN:9787100020565

出版时间:1999-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标签: 哲学  西方哲学  德国  人生  经典 

章节目录

第一卷 人生智慧
导言
一、论题的分类
二、人格,或“人是什么?”
三、财产,或“人有什么?”
四、地位,或“人在他人评价中的位置”
1.名誉
2.傲慢
3.地位
4.荣誉
5.名声
第二卷 劝诫与格言
一、导言:普遍规则
二、了解自我
三、了解他人

内容简介

《叔本华论说文集》系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用散文形式撰写的关于他的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思想的较为通俗易懂的七组文章,分别为人生智慧、劝诫与格言、宗教对话及其他、论文学艺术、悲观论集、论人的本性、争论的技艺等。出版后在欧美掀起一股叔本华热,许多普通读者由此了解了这位唯意志论和同性伦理学派创始人的基本思想

下载说明

1、叔本华论说文集是作者[德]叔本华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林梅的评论
    外在的幸福比不上内心的福祉。 如果他们心里唯有他们自己,那么他们就不会为失去任何别的东西而沮丧。 一旦无所事事,最难的莫过于保持平静。 心灵狭隘的人实质上乃是最幸福的人,虽然他的幸运并不为人所羡慕。 没有真正的需要,便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无数的人发现自己有着无尽的需求,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钱时,只是为了从折磨他们的烦恼中得到片刻的解脱,靠花钱解忧。 所有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以及真正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靠别人如何看待,因而对我们的幸福来说,我们个人生活的现实条件——健康、气质、能力、进款、妻子、孩子、朋友、住宅,要比别人的看法重要千百倍。 我们的所有忧虑、焦躁、担心、烦闷,乃至愁肠百结,竭尽心力,在绝大多数场合,都是由于过多考虑别人会说什么而导致。妒忌和仇恨常常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如若一个人辱骂他人,这正表明他控诉别人却没有真正的理由,否则,他就应当把这些作为前提,并让公众自己做出结论;但他并不是这样,他并不理会前提,直接得出了结论,他企图让人相信,他这样做只是因为要求得简便。 他们的作品愈高尚,愈重要,则他们看到他们自己名声的机会便愈少。名声追求功勋正如影随形,有时在前,有时在后。虽然普遍的沉默,表明了同时代人们的妒忌,但仍会有人不带偏见来评价作品。 赞美一个人便是贬低另一个人。 如若阅读某种著作的人愈多,那么这本著作所赢得的名声便愈大,所以学术专著的作者,和那些仅仅为了让读者消遣娱乐的作家比较起来。其知名度要小得多,而哲学家要做一名知名的作家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哲学家的著作皆在求得一些模糊不清的结论;同时,从功利的观点来看,它是完全无用的;主要是自身即在这个领域中耕耘的人,才对哲学著作发生兴趣。 世上最完美的人是遇事果断绝不慌张的人。 勇敢是获得幸福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品质,其作用仅次于精明谨慎。 如果说人生前半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对幸福的无止境的渴望,那么,后半阶段则是以对不幸的恐怖为特征。因为,随着我们身体的日渐衰老,我们也或多或少地认识到:一切幸福都是虚妄不实的唯有痛苦才是真实的。 一个人年轻时候爱幻想,以为人世间必定充满无数的幸福与快乐,只不过难以碰到罢了;到了老年他才明白这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于是他开始安于现状,尽情地享受当下时刻,甚至从繁杂的琐事也能体验到一种欢悦。 经验告之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使自己摆脱大脑的幻境——即早在青年时代就已注入我们头脑中的形形色色的看法。 如果一个人少年老成,谙练世故;如果他很快便掌握交际之术,并进入社会,仿佛早已成足在胸,那么,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并非是什么好兆头。 那些让儿童过早地接受古代语言学习的方法或许是错误的,因为它不仅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而且使博学多才者失去其特色。 年轻人往往根据他对外部世界的印象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与此相反,老年人则恰恰是三思而后行。 一切欢悦都是否定的、消极的,而痛苦本质上是现实的。因为,任何一种欢悦都只不过是某种需求或欲望的满足而已;一旦欲求停息,欢悦也就随之而消失,这就如同一个人饭后不能继续吃东西或者刚从梦中醒来无法再入睡一样,而这些都是无可奈何的事。 如若我们有了宗教,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宗教对于情感的影响,即,它作为行为的准则,作为对痛苦苦和死亡的慰藉,其作用丝毫不比真理本身来得小。不要以你所受的教育和学识去指责宗教的粗糙、怪诞,以及明显荒谬的形式,你根本想象不到,那些质朴未琢的人在接受深奥的真理时,是如何地需要采用这种迂回的方法。真理就其本身来说,已超越了一般人的理解,各种宗教不过是群众追求认识真理的不同方式而已。 教会的职责是把宗教信仰一点不漏地灌输到孩子们的头脑中,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麻痹思想,这就会使得人们终生偏执到愚蠢的程度,并且扼杀了那些最为敏感最赋有天才之人的能力,而且人们还对此浑然无觉。 甚至在不同时代的人类最杰出的心灵也会被荒谬的教义所麻痹,使人们对于自然的构成作用的真正见识完全被窒息。在整个基督教时期,一神论就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制着整个人类理智,尤其对哲学的成就实施严惩,妨碍并破坏人类的所有进步。在那样的岁月,上帝、魔鬼、天使、精灵完全挡住了追求科学的人们投向自然的视线,研究无法深入,甚至不可能真正考察任何事情,一旦出现什么异常现象,便立刻拿上帝、魔鬼等等来解释。 先生活,后谈哲学学。 以为没有宗教的及其学说的支持,国家、公正、法律便无法坚持下去,那就错了;以为要使颁布的法律得以实施,公正和公共秩序需要宗教作为一种补充,那就错了。即使重复千百次,那也是荒谬的。 宗教在过去使得人类长期以来一直谨小慎微,这事它将使人类得到解放,而它自己则悄然离去。这边是宗教的最无痛楚的结局。但只要它还存在一天,它便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真理的面孔,一张是谎言的面孔。你是容忍它还是厌恶它取决于你看到的是哪一张面孔。我们必须把宗教看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祸害,它之所以必不可少,乃是因为人类无数令人悲怜的低能儿,他们不能领悟真理,所以,这就急需某种能代替真理的东西。 无知只有伴随着豪门才会贬低人的身价。穷人为贫困和需要所迫,劳作代替了思想,并占有了知识的地盘。 有许多学究就是这样,他们书读得愈多,人便变得愈傻。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而置其他于不顾,这甚至比连续性的体力劳动还要麻痹我们的心智,体力劳动至少还可以让人边劳动边思想。 读书愈多,留存下来的东西便愈少,心灵就会变得像重复书写过许多遍的石板一样,横七竖八,混乱不清。学而不思则无所学,不停阅读而不加思索,则所学肤浅,最后终致淡忘。 书中的思想只不过是沙地足迹而已,你看得见一个人所走过的路径,但要知道他一路上看到过什么,你必须看到他的眼睛。 在文学的园地里,无数坏书就像茂盛的野草,吸收谷物的养料,并危害谷物的生长。本来,公众应当把他们的时间、金钱以及注意力花在那些好书和他们的崇高事业上,但现在的情况是,坏书代替了好书。坏书的目的就在于牟取金钱和地位,所以,坏书不仅无用,而且是对人们造成危害的祸根。现在的文学书籍,有十分之九是为了从大众的口袋里捞取几个先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出版商和评论家们结成同盟,狼狈为奸。 阅读若能有所自制,乃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阅读应精选,不要仅仅因为某本书盛极一时而信手拈来,大家广泛传阅的书籍不要去读,如政治性或宗教性的小册子、小说、诗歌等等,这样的书可能受到人们广泛注意,甚至出版后一版再版。我们要知道,为愚人写作的书总会有大量的读者,要仔细地把时间用来阅读那些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的著作,阅读那些站在人类之巅的著作以及享有不朽名誉的人们的作品好。只有这样的著作才会开卷有益。 最坏的事情是,就如人们将会发现的那样,人们对文学研究的指导性知识愈多,则促进这种能力便愈小。唯一的事情便是以更多地占有知识为荣。这样的人认为,他们拥有比那些真正拥有知识的人感到骄傲。 严格地说,只有第一观感才能提供纯客观的评价,而这种客观的评价乃是破译他人性格特征的必备条件。气味只有在刚一接触时对我们发生作用,酒只有第一杯才能让我们品尝出真正的滋味。只有初次相遇,人的相貌才能给我们以充分的印象。 除非痛苦是生活直接而当下的对象,否则我们的生存便完全没有目的。 如果人的生命从所有的欲望、艰辛和困境中摆脱出来,如果他们目前所从事的一切事情都顺心如意,他们就会自命不凡,不可一世。 一定的焦虑、痛苦、烦恼对于每个人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正是工作、忧虑、劳动和烦恼,几乎构成了一切人的漫长的生涯。 生活中值得嫉妒的人廖若晨星,但命运悲惨的人却比比皆是。 人生只是某些失误和罪孽的苦果,为此我们正在遭受报应。 我们降生凡尘是为了补偿在另一生存状态中所犯的罪孽。 做事要慎思,则不会追悔你立愿完成之事。 唯有智慧和知识才能使一个人超越另一个人,并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所以,在任何自我表现的场合,我们都应当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伟人最显著的标志莫过于对挑衅和侮辱性的言辞毫不介意,而是像对待其他无数的错误一样,将它们归咎于说话者知识的不完备,这样,他便可以做到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一个人尽管可能对任何其他事情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但在有关他自己的事情中却判断失误,因为意志在这里参与了判断从而妨碍理智的正常功能。人啊,还是要听从朋友的劝告。 倘若没有女性,我们的童年将孤独无依;我们的中年将毫无乐趣;我们的晚年将缺少慰藉。 女性的胸怀孕育了人类的初生,她柔唇微启教会你第一个词语,她轻轻拂却你第一滴眼珠;当你摆脱尘世纷扰走到生命之旅的尽头,又是她在仔细倾听你最后一声悲叹。 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他们轻佻琐碎,缺乏远见;简言之,他们永远不会成熟,只能是大孩子——是介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一种中间体,在严格意义上,也可以称之为人。鉴于以上事实,女人显然适于照料和教育儿童的工作。 男人间的自然情感仅仅是漠不关心冷淡罢了,而女人间则往往充满敌对的情绪。 只有那种被性冲动冲昏了头脑的人才会把矮小、窄肩、宽臀、短腿的人称为女性;因为,女性的全部美都是与这种性冲动密切相关的。 那些懂得珍惜时间的人将与时间共存。 当你与某个人交往时,不论这个人是谁,都不要试图根据他的价值和尊严而给予他以一种客观的评价。不要考虑他邪恶的意志,也不要考虑他偏狭的理智和刚愎无常的观念,因为前者易于引导你去仇视他,而后者易于促使你去漠视他。所以,你应当去关注他的遭遇、他的需要、他的焦虑和他的痛苦。这样,你才会时刻感受到你与他的同根同源,你的恻隐之心也会油然而生。 胆量是美德之一,而胆怯则是一种罪恶。 人们总是可能希冀从吝啬鬼那儿而非挥霍者那儿得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后者已经一无所有、自身难保、且债台高筑。一个铁石心肠的家伙总会比一个囊中羞涩的可怜虫给予你更多。 一个人本不应该妒忌成性。作为一个问题来探讨,财富的赠予,幸运之神的惠顾,或他人的恩宠有加,都不值得妒忌,真正值得妒忌的是人的自然天赋。 妒忌成性的人发现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因为人们一旦发现妒忌中伤之火源于他这里,那么他的一切出击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或是相反,对他的妒忌对象大发毫无根由的无名之火——这种仇恨之火时常借故于生活中一些鸡零狗碎的小事而猛烈地爆发出来的,那么他同样也暴露了自己。 也要提醒人们警觉起来,哪里有妒忌之心,哪里就有仇恨之火,要小心谨慎,不要与任何妒忌成性的虚伪小人交朋友。 奢侈品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好处,即使对于享受这些奢侈品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奢侈品只会使他们体弱多病、脾气更坏。。由此看来,减轻人类痛苦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似乎是减少奢侈品,乃至完全废弃奢侈品。 一个在小事上没有良心的人,在大事上也将是一个流氓无赖。 在一个极有德性的人身上,良知活动如此频繁不断,以致它从未沉默不语,良知决不允许他完全被情欲所俘。 能够平静地坚持自身意志的人将是世界上最高贵、最富有的人,他如同子宫中的胎儿,只受孕育和降生他们的内在原则的引导和支配。 一个人在生活中应当有无尽的宽容和博大的胸襟。因为,倘若他纵情使性、反复无常,拒绝原谅每一个在、曾经对他使用过卑鄙、恶毒伎俩的小人,那么,他也就与高尚无缘,而与卑下为伍了。 一个女人不会首先去同一个男人亲密交往;因为尽管她百般美貌,她还会冒遭拒的危险。一个男人可能是因身或心不佳,或因忙碌,或因悲观,因而不愿意求爱;而一表示拒绝又会对她的虚荣心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一旦他首先求爱,帮助她渡过这一危险,他便站在和她平等的基础上,并且,一般来说,将发现她十分温顺。 许多人对他们的妻子的赞美,实际上,是赞扬他们选择她们为妻的判断之正确。 我们永应设法保持目光远大。如果纠缠于琐碎小事,我们将忙乱不堪,目光短,见识浅。暂时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成败给人的印象如何,根本算不了什么。 学习了解自己,和认清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东西,这有多难啊。所以,首先想要的是什么,乃是我们的幸福最为直接所必需的;然后下一个应是什么;占第三位与第四位的是什么,等等。 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这种知识,便没有计划,就像一个船长没有指南针一样。 崇高的愁思引导我们深信,所有的快乐享受与整个人类的一切的一切,都毫无价值,因此没有任何渴望的事情,但只感到,人生不过一沉重负而已,注定要筋疲力尽地背负到即使不远的一个终点。 如果我们全都不夸大地感觉到对我们自己有兴趣的话,生活会很无聊,没人忍受得了。
  • 小明THE COLD的评论
    <图片1> <图片2> 说得挺有道理的。所以我才存不住钱么。。。
  • 林 木 暮的评论

    任何一件充满危险的事,只要其结果仍然悬而未决,一切可能都会发生,我们不应当对此胆颤心惊,而只能抗争到底,——正如一个人只要能看见一线蓝天,他都不应当对天气感到绝望。让我们这样面对灾难吧:即使世界毁灭成为废墟,我们也绝不吓得发抖。我们整个生活本身——更不必说它的赐福了——并不值得我们为之怯懦地战战兢兢或惊恐不安。因此,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坚定不移地迎接每一次灾难。

  • 林 木 暮的评论

    与一个你已绝交的朋友重修就好实际上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当他第一次在背后干了些损害你们之间友谊的事,你宽恕了他,他就可能变本加厉,越发大胆放肆,因为他已经悄悄地意识到你不能不与他交往。…

    P180

    我们对他人的信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懒惰、自私和空虚:我之所以说懒惰,是因为我们不要求自己主动关心过问而宁愿相信别人;之所以说自私,是因为我们迫于自身事务的压力而向他人吐露自己的秘密;至于空虚,是指我们有引以为自豪的事物,却企求别人的信任。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期望人们相信我们,就像我们相信他们那样。

    P183

    假如你希望别人接受你的判断,就应当冷静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将它表达出来。意志是一切曲解冒渎所寓之处,如果你充满激情地表达你的判断,人们将认为这话总判断完全是意志所为,而非知识的结晶——知识在本质上是冷静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

    意志是人性中原初的、根本的音素,而理智仅仅是第二性的派生物。

  • 林 木 暮的评论

    倘若一个人的生涯中有某些有价值的或重要的东西,倘若他为某项具体工作煞费苦心,那么,不是将注意力转向其生活或工作的规划,亦即它的一般轮廓的缩影,不仅更为必要而且也更为适宜。当然,要做这一点,他必然要运用“认识你自己”的格言,他也必须熟稔了解自身的技艺。他必须知道,生活中最主要的、最真实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了得到幸福,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在他的思想中依次占有第二、第三位的目标是什么。他必须发现,总体上,他的天职是什么,他应尽的责任是什么,以及他与世界的一般关系是什么。如果他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作了大致规划,那么,只要对其生活蓝图撇上一眼,就能激励他,使他变得高尚和完满,是他避免滑向错误的道路。

    P119

    我们既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应该沉湎于对往事的追悔惋惜,而应该牢牢记住:唯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总之,无论是未来还是过去都不及我们所想象的。同样的物体,由于间距,在肉眼看来要小一些,但思想则可以把它想象得很大。只有现在是真实可行的;它是唯一富有现实性的时刻,正式在这绝无仅有的时刻,我们的生存才是真实的。

  • 林 木 暮的评论

    一位粗心的年轻人可能认为世界就意味着去享乐,仿佛世界上的真实的幸福俯拾皆是;然而,恰恰是这些人得不到幸福,因为他们的材质尚不足以使其战胜生活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当他阅读那些富有诗意和浪漫主义的作品时,那种观念便牢牢地在他的心灵中扎下了根,实际上他被外部世界的现象欺骗了——这个世界具有彻头彻尾的虚伪。对此,我马上还有些话要说。结果,他的生活或多或少总要寻求那现实的幸福;并且,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一连串确定的快乐。在追寻这些幸福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危险——一个不应被忽略的事实。他搜寻着那并不存在的猎物,于是,他遭受了种种真实的不幸——诸如苦痛、穷困、疾病、失败、匮乏、忧烦、耻辱以及人生中的其他一切艰难困苦。他终于识破了蒙骗他的命运的恶作剧,然而,太晚了。

  • 林 木 暮的评论

    一个人愈是为后人所拥有,换言之,他愈是属于人类,那么他便愈易为他的同时代人所不容;因为他的作品并不是准备写给他们看的,而只是把他们作为整个人类的一部分时为他们写的;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丝毫引起他们所注意的让人熟悉的色彩;所以,他所做的一切,由于被同代人视为怪谲而不能为人所识。 人们更欣赏在自己短暂的时间里有过多种经历的人,喜欢具有时代气息的人,喜欢那些属于同一时代,生于斯而且死于斯的人。 …… 如若有人寻找其中的奥秘,那么人们将会发现,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迟钝的人喜欢迟钝的东西,普通人喜欢寻常的事物,观念混杂的人对混乱的思想有兴趣,愚蠢的食物会引起根本没有脑子的人注意;而最优秀的人,则喜爱他们自己的作品,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完全体现了他自己的性格。……

    ----------------- 总之这段话真是略中二+自恋+装X,但又不得不承认,事实确实如文字所说。 and第二段如果单独拿出来说是从昆德拉小说里摘出来的也绝对没人不信吧是不昆德拉叔叔or爷爷。。。
  • 林 木 暮的评论

    但整个幸福的本质的基础,乃是我们的体格,幸福最为本质的要素是健康,再次,是维持我们独立自在、无忧无虑的自由生活的能力。一方面,在这两者之间既不存在谁更优先的问题,也不可相互替代;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给后者,给荣华富贵高得多的评价。如若非那样不可,那么人们会毫不犹豫的为了前者而牺牲后者。如若我们及时的认识了这一简单道理,即,所有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以及真正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靠别人如何看待,因而对于我们的幸福来说,我们个人生活的现实条件——健康、气质、能力、进款、妻子、孩子、朋友、住宅,要比别人的看法重要千百倍。

    ------------------------------ 总觉得这本书可以救俺于牛角尖火坑之中。 比如一个注解就可以自扇巴掌n下:【知识是无用的,除非别人知道你拥有它。】尼玛一句话抽打社恐症患者的感脚。。。 ------------------------------ P51 “……我们的所有忧虑、焦躁、担心、烦忧、苦闷,乃至愁肠百结,竭尽心力,在绝大多数场合,都是由于过多考虑别人会说什么而导致。 …… 很显然,幸福主要地乃是心灵的平静及其满足,要获得幸福,不能依靠别的,而只能靠将这种人的本性冲动限制在理性的范围——这也许需要成百倍的抑制现有的情感。这样做了,我们才会清除不断引起我们痛苦的肉中刺眼中钉。 …… 他人的最终并无直接的价值,只有相对的价值。
  • 林 木 暮的评论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时,他能看到许多事物,看到事物的许多方面;但是,这种学习方法与那种对任何事物均用抽象概念和草率归纳的方法相比,远不是简短而快速的捷径。因此,经验对先入之见的修正将是长期的,或许这种修正永无止境;因为无论何时,只要他发现事物的某个方面与他已形成的一般概念相矛盾,他就会否定这一事物所提供的某个部分或某一方面的证据;甚至他会无视整个事物,根本否认这一事物与他的先入之见有任何矛盾,这样他的先入之见便可免遭任何损害。所以很多人终身背负谬见的重负——诸如奇思怪想、精神失常、异想天开、偏见歧视等,所有这一切最终都变成了固定不变的观念。事实上,他从未试图从他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他个人观察世界的方法中独自形成他的基本思想,因为他是从其他人那儿形成他的现成观念的;这造成了他——也使许多其他人——如此菲薄浅陋,一知半解。

  • PA的评论

    …在青年时代,我们应当避免可以预料到的危机,不要以为自己具有并没有的能力。

  • PA的评论

    对于个人来说,他的人格乃是当他孤独时于他形影相随的东西,乃是任何人也无法夺走或给予别人的东西,人格要比他所拥有的一切财富都更本质些,也比所有人对他的评价更实在些。一个理智的人,即使处在完全孤独的状况下,也能以他的思想、他的幻想获得极大的娱乐

  • 彦阳书旅的评论
    我是从李亦非那里听说叔本华的,当时她说叔本华很歧视女性。在读到这150页时,我稍有感触,结合他的论述,自己也有些想法。 他认为,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依赖他人而生活,但他还认为天才心里有自己就意味着对别人表现不出太多兴趣。可能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要太关注别人,否则就容易迷失自己,但这种表述明显就像只想着自己,不关心他人那样自私。天才也很少有那样的人吧。 我同意他对幸福的理解,“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更重要。例如,现在,让你选:我,一个体力充沛,身体健康,气质高雅,活泼幽默,学识独到的人与我,一个腰缠万贯,拥有名车,占有美女的人,大多受教育的人会选择前者,但现实中却是另外一回事。正因如此,第一种人才越来越被喜欢(短缺原理)。 我觉得幸福其实很容易,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丰富而宁静的心灵足矣。心灵宁静的人不为俗世而烦恼,当然他在重要的事时能担当,这是我与他的不同。心灵丰富的人不追求太多现代传媒所谓的丰富,而是看一本旧书,恬淡,知足。这并不是说幸福的人就不努力奋斗了,相反,它们反而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大胆做自己,也不与别人攀比,做独特的自己,这样的人才是真真幸福的人! 人本质上是为自己而活,但又要为他人而活,你不是一个人就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为父母,要好好的发展;为爱人,要好好的体谅;为孩子,要好好的关心————总之,我认为,适当社交一点也是有好处的,但未掩饰自己的孤独而去社交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虚荣是女人脚上的高跟鞋,骗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古代的哲学,现代的用,我想这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
  • [已注销]的评论
    费拉勒修斯:愚民是宗教生存的土壤 但这个愚民是相对于掌握了大量教育资源的贵族来说的愚,其实可以说成宗教是为没有办法直接获得真理的手中无资源的大众们的一种伟大产物,他的受众其实要比“不愚”得人要广很多,另外对于无神论的信仰本身能够成为一种宗教,但它的缺点是不能有任何道德约束力,他不会对你的道德产生任何影响。
  • 比干伟文的评论
    生命的旅程
  • C_choice的评论

    这说明为什么会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即我们在青年时代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之后再步人社会时,我们仍然带有对亊物的质朴的无知和关于这些事物的错误观念;所以我们的举止行为有时表现出一种神经质的紧张,有时又表现为一种错误的轻信。理由很简单,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一般观念,现在我们正试图使用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却不能够正确地加以使用。这是直接违反大脑的自然发展所造成的结果,亦即主张首先获得一般观念,最 后进行具体观察:这恰恰是本末倒置的。教师不是去发展儿童自 己的辨别能力,也不去教他们进行独立的判断和思考,相反倒是竭 力向他们灌输现成的思想。而儿童在成年后又不得不花费多年的 时间,用自己的经验去纠正由于错误地使用一般观念而造成的错 误的人生观;并且,这些错误很难完全彻底地纠正。这就是为什么 具有生活常识的学者寥寥无几,而目不识丁的人却精通世事的缘故。

  • 香理的评论
    1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来自外面的幸福;来自灵魂的幸福;以及来自肉体的幸福。 2 人的命运的差别可以归结到这样 三种不同的原因上- 第一,人是什么,从广义上说,这就是指人格,它包括健康、力 量、美、气质、道德品格、理智以及教养。 第二,人有什么,即财产与各种所有物。 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 3 人生幸福最基本的要素一 就整个人生来说一就在于人的构成,人的内在素质。这是由人的一切情感、欲望以及各种思想所引起的内心满足的直接源泉,而 环境对人生的影响则是间接的。 4 任何人都被幽禁在他自己意识的范围之内,人不能超越自 己, 人最为高尚最丰富多彩的永恒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心灵的快乐主要取决于心灵的力量。 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 是什么”,取决于我们的人格。 5 而命运或命运所先定加给我们的东 西一般地只是意味着“我们有什么”,或我们的名誉。在这种意义 上,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如果我们的精神上不够富有,那么我们 的命运就不会有多大改变, 6 最高的幸福仅仅是人格。人格乃是当他孤独时与他形 影相随的东西,乃是任何人也无法夺走或给予别人的东西,人格要 比他所拥有的一切财富都更本质些,也比所有人对他的评价更实 在些。 7 对于高度理智并对自己独特的人格乐此不倦的人,人类所追求的多数快乐简直是徒劳多余的,它们甚至是使人痛苦 烦恼的重负。 8 一切能够获得的财富, 对我们的幸福影响甚微。聚敛财富不可避免地将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烦恼和不安。然 而人们在致富上所费的心思要比提高教养的用心大出何止千百倍, “人是什么”比“人有什么”对于幸福显然要重要得多。 9 嫉妒是人的隐藏得最为小心 谨慎的一种情慼。 10 幸福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精神, 而精神又是何等地依轶于我们的健康状况。 11 爱比克泰德说:人不会为事物所左右,但会被他们对于事物的思想所左右。” 某个人感到悲观绝望的事情,会让另外的人感到乐观并充满了信心。 性格忧郁悲观的人所要克服的不幸和苦难,从总的说来,多半是虚构出来的, 12 过人的才智根源于超常的感受性,意志的力量愈大,人的热情便愈高,两者结合起来,情感的能力便如虎添翼,这样对整个精神乃至肉体痛苦的感受性便会加强,同时也就愈是不能忍受各种艰难困苦,对障碍的不满情绪便愈大。 13 塞涅卡提出:“愚蠢自身即是负担。” 只有智力程 度极其低下粗鄙的人才喜欢相互交往。 14 阿里奥斯 托评价的那样:虚度时光的无知者是多么悲哀啊 一凡夫俗子 所想到的仅只是如何打发他们的时光,而天才则力图利用它。 15 闲暇乃是生活之花,抑或生存之果,闲暇使人回到自身时,的确,只有那些自身拥有某些 真正的东西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16 一个人 能给予别人的东西并不多,歌德在(诗和真〉 中对此有着清楚的认识:人们在一切事情上最终都不得不求助于 自己,自己的运气要靠自己创造或发现。 《传道书〉里所看见的一“智慧加上遗产 是美好的,对活着的人是有用的。” 17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①中对此有极为精当的评说, 他认为,一切快乐皆以某种活动,某种能力的作用为先决条件,离 开了这种活动或作用,就不可能有快乐。 亚里士多德认为,入的幸 福就在于自由地发挥他的最高能力。 18 斯托伯乌斯在诠释逍遥派哲 学时对这一思想也进行了确切的阐明,他说,幸福,意味着在所从 事的一切事情上,行动具有魄力且富于成果。他解释说,他用“活 力”这个词指驾驭一切事物的能力,不管这是什么样的事情,自然 所賦予人的那些力量的最初的目的,就是使他有能力去和那些所 有困扰他的难题进行抗争,抗争一旦停止,那些没有被运用发挥的 力量便成为他的负担; 19 快乐总是包含着使用自己的能力,经常不断的快乐,才能构成幸福。 塞涅卡无知者 的闲暇莫过于死亡,等于生存的坟墓。 20 内心丰富的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但需要与之相反的宁静和闲暇,发展和锻炼其理智的能力,即享受他的这种財富;简单地说,在他的整个一生中的每时每刻,他只需要表现他自己。如果他注定要以这种特性的心灵影响整个民族,那么他只有一种方式来衡量是否幸福一是否能够使其能力已臻完美并且是否完成了他的使命。 21 一切时代里的最有才智的人都賦予无干扰的闲暇以无限的价值,就仿佛它同人本身一样地重要。 苏格拉底称颂闲暇是我们 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 亚 里士多德指出,献身于哲学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他在 《政治学》中所说的那样,无论什么能力,只要得到自由发挥,就是幸福。 22 普通人的命运注定难得有无干扰的闲暇,而旦它并不属 于人的本性,因为一般人命中注定要终生为着他自己和他的家人 谋求生活必需品,他为求得生存而艰难相搏,不可能有过多的智力 活动。 23 理智太过超常,便会同变态一样不自然。但是如果一个人拥有超常的理智,那么,他便是一位幸福的人,理智过人意味着性格极度神经质,因而对任何形式的痛苦都极其敏感。这种天賦意味着性格狂热执着,想像更为夸张鲜明,这种想像如影随形不可分离地伴随着超常的理智能力,它会使具有这种想像的人,产生程度相同的强烈情感,使他们的情感无比猛烈,而寻常的人对于较轻微的情感也深受其苦。 24 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情比引起快乐的事情多。 理智的天资使得有天资的人远远离开其他人及其所作所为;因为一个人自身愈丰富,他在其他人那里能得到的便愈少,别人所感兴趣的许多事物,在他看来肤浅而且乏味,这里也许存在着那无处不在的补偿法则的另一例子。 25 索福克勒斯说:“思想 乃是幸福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在别的地方,他又说:“没有思想 的生活是最快乐的生活”。 《圣经外传〉上写道广愚昧无知的生活比死亡还要可怕。”而在〈旧约"传道书〉中又说:“有多少智慧便有多少不幸、创造了知识就等于创造了悲哀。” 26 任何东西也无法使他髙兴、激动或感兴趣,那种感官的快乐一旦衰竭,他们的社会交往便即刻成为负担, 有人也许就会厌倦打牌了。 27 生而富有的人把财富看作是没有便无法生存的东西,就像他没有空气不能生存一样;所以他要以他的全部生命来保卫它。 28 所有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以及真正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靠别人 如何看待, 要获得幸福,不能依靠别的,而只能靠将这种人的本性冲动限制在理性的范围 29 保持沉默要比喋喋不休更容易得到他人美 言,尽管他自己有更好的东西可说。 只有坚定不移地确信自己具有杰出的品质和特殊的价值,才 会使人产生在严格意义上的骄狂——尽管如 此,只要傲慢一旦存在,傲慢便仍然还是傲慢。因为傲慢根源于确 信, 30 如果有人本性极佳,又不自 恃己长,与他人和睦相处,就仿佛他与他们完全平等,那么他们也 会真诚坦率地待他,把他当作自已的一员。 31 “荣誉,就其客观方面来看,乃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评判;从主观方面看, 乃是我们对他人评判的关注。”要饮誉四方就要对人发生一些经常有益的但并非纯道德上的影响。 32 诽谤乃是无中生有攻击荣誉的唯一武器,抵制诽谤的唯一办 法,就是公开地驳倒它,并使它的恶语中伤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3 诽谤乃是无中生有攻击荣誉的唯一武器,抵制诽谤的唯一办 法,就是公开地驳倒它,并使它的恶语中伤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4 作品自身是不朽的,一旦写了下来,它便会获得永恒的生命 力,大凡所有杰出的作品都需要时间来展开,如若一个人的名声愈持久,则它来临得愈迟,这已成为通则。 35 歌德在《西东胡床集》中说过类似的话:“赞美一个人便是贬低另一 个人。” 歌 德说:“如若我们的生活必须要靠别人的恩赐,那么我们就不可能 再活了;人们都愿望自己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乐于藐视我们的 存在。” 36 名声只不过是与他人比较而言的一个人的本质而已,事实上,这种性质是相对的,所以它只具有间接的价值;因为一旦其他人成为名人,那么自己的名声就会烟消云散。只有一个人在 任何情况下都拥有的东西才具有绝对的价值, 37 仰仗别人的思想来确定生活的价值,这种生活方式是可悲的。 人生的目的主要是他自己。他是什么,以及他生 存的整个方式,与其说与其他人有关系,倒不如说是与他自己有关 系。别人对他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观念乃是次要的,派生的, 最终只能极其间接地对他产生影响。 38 依靠别人的头脑乃是一种不幸,靠了别人的头脑也许会得到一种幻想的幸福,但那绝不是真正的幸福。 39 我们最大的快乐,包含在受人敬重之中。 伏尔泰的名言:“幸福不过是一场梦,不幸才是 真实的”, 柏拉图说:“没有一件人间俗事值得我们为它牵肠挂肚。” 最高的智慧便是拒绝 和否认它。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因为它亳无价值。 40 生活方式的简陋质朴,乃至单一不变,倘若它并不使我 们感到厌烦乏味,那么,还是有益于幸福的; 41 一个人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完全取决于他倾注全力的是什么事物。 一个 人倘若致力于外部世界的活动,将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使他不能专 心从事理智研究,而且还将使他失却心灵的宁静,而这种心灵的宁 静正是脑力工作所必须的;另一方而,长期的纯理智思索也将使他 难以适应现实生活的喧嚣嘈杂。 42 商福特那:“幸福决非轻易获得的东西,在别处不可能找到它,只有在我 们自身中才能发现它。”一个人唯有当他独自一人时,他才是他自己; 一个人的独立性越强, 越难成为与他人交往关系的牺牲品。 43 一当一个人独自一人时,可怜的人体验到的是他的全部不幸,而聪明人喜欢的却是 独居的高尚伟大;简言之,每个人都将成为他自己。 44 一个人的价值越大,他越是发现他所得到的远不及他所失去的多,而获利的则是对方; 一个人若完全依赖他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并且只看重他自己,那么,他就能生活得十分幸福。对此,西塞罗说:“一个人在这样的条件下必定生活得很幸福。”一个人在他自己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别人的地位就越低。啊,自我满足的情感! 45 普通人都是喜欢社交、讨好卖乖的,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感。对于这些人来说,陪伴别人要比独自一人容易得多,因而他们宁愿与人相交。此外,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那些无足轻重的人却倍受赏识。于是,隐退立刻成为一个人具有高尚品质的证明和结果,并且,还将是那些自身具有某种价值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真正的智慧。 46 有才智的人就像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无需任何帮助,只要一 种乐器,比如说,一架钢琴(它本身就是一支小型乐队〕,就可奏出 协奏曲。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完满的微型世界。 47 如果一个人聪明机智,那么,一个伙伴便足矣; 那种精神的空虛和灵魂的荒漠是造成另一种不幸 的原因。当优等阶层的人为实现某个高尚的或理想的目的而组成 社会时,结果几乎总是无数的民众如同害虫般蜂拥而来,而且不论 在哪里都是如此,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摆脱烦恼,或者有的根本就是 随波逐流;他们不加任何识辨,盲目地对一切事物一哄而上。 拉布吕耶尔说:‘‘交际上,爱才是真正危险的, 甚至是致命的。”因为它意味着社交与人的本性的密切关系,而人 的本性的绝大部分在道德上是恶的,在理智上是愚钝的或乖张的。 48 个人互相利用对方道德上或理智上的缺点,由此而导致了种种不 愉快的后果,即大部分人的社会交往不仅是令人厌烦的,而且是 使人难以忍受的。 一位品质高尚的 人其主要标志是他并不会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快乐。他越来越宁愿独处,井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认识到一边是孤独,另一边是粗俗,除此而外别无选择。 安吉利斯,赛勒修斯--位充满高贵而挚爱的基督徒情感的人一一也不得不承认其真实性。他说:“无论孤独如何令 人痛苦,也要小心不要变得粗俗;因为,无论你在何处,都能找到一 片荒漠。” 49 一旦克服无数幻觉和愚蠹,生命的富有朝气的年华便逝去了,一个人不再有任何希冀、谋划和目的。他所归属的那-代已经消失,而 新的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并认为他根本不属于富有生气的一类人。 只有连续不断地使用我们已经获得的全部知识和经验,才能够 使精神保持其种种机能,从而使我们更有兴趣去研究任何问题。 任何真正具有 自身价值的人,他独自一人生活要比与他人一起生活好得多。 我奉劝你养成在社会交往中保持某 种孤独的习惯,亦即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傲。另一方 面,既不要拘泥于别人所说的话,也不要立刻和盘托出自己的思 想。不要对他人期望过高~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才智 上,^而应强调自己与别人意见的差异,这是实行一种值得赞许 的宽容的最佳途径。倘若你这么做了,你就不会与他人有过于密 切的联系和交往,却又显得似乎生活在他们中间:你与他们的关系将具有一种纯粹客观的特征。 50 塞涅卡给予我们的忠告;正如 他正确地指出的那样,“拿自己的命运与别人的幸运相比,是一种 自我折磨,若能避免此种苦行,我们将会满意自己所拥有的一 切。” 没有哪一种仇恨像由忌妒而引起的仇恨那 样难以和解;因此,我们应该小心谨慎,避免遭人忌恨; 忌妒显示了人们是多么不幸;他们不断地注意别人做了些什么,没做什么,显 示了他们是多么烦恼。 51 (1)出身和地位上的贵族;〈2〉财产上的贵 族;(3)精神上的贵族。其中真正最高贵的是第三种,人们最终将 会认识到它荣踞首位的资格。精神上的出类拔 萃是至高无上的。 倘若你遭人忌妒,你就应当与心怀妒意的人保持一定距离,并 且,尽可能避免与之发生联系。这一点若做不到,那么,就泰然自若地迎战他们 的攻击。在后一种情况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最好的办 法。 人人都一样。因为,在他们的本性深处都有各种低级粗俗的欲望,从而使其行同动物。 离我们最近的人或事物一尽管他们微 不足道^往往具有一种虚假的吸引力,令人可恶地占据了我们 的头脑,使我们无暇顾及那些严肃的问题和重要的事情。我们应 当抵制这种倾向。 52 从肉体方面看,我们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机体是不断运动的;从理智 方面看,我们藉以存在的是连续的占有一无论其形式是实际的 活动还是精神的活动。 人性的特征从本质上来说是騷动不宁 的:我们会立刻对无所事事感到厌倦;这是令人无法忍受的烦躁。 它促使我们去调整自己的活动,引人某种方法,从面使自己获得更 大的满足。活动!一我们若要有所创造,无论如何,就得学习, 就要工作一一太幸运了,没有活动我们就无法生存! 53 界具有一种独特的、超越了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的情趣,是某种高 于传统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默默无闻,尔后便永远消失,只有天才过着一种 双重生活,他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持续太久的愉悦 往往会导致一种停滞感。战胜困窘就是充分体验生存的快乐, 人应当避免受其想像力幽灵的诱惑。这与服从经过深思熟虑的思想的引导并不是一回事,佰却是被大多数人误用的生活规则。抽象观念仅仅提供一种暧昧不清的一般外观,缺乏生动而具体的细节,而这些 细节恰恰是那些幻相的真实部分。我们能够间接地受到抽象观念 的影响。 一个人只要与另一个人开始谈话,哪怕是极琐碎的 话题也立刻能感觉他们之间在智力、气质上的差异或相似,这种差 异或相似显示得如此迅速和容易,令人大为吃惊。 54 为什么气质相近的人如此迅速地一拍即 合,仿佛他们彼此都为对方的魅力所吸引——两个心心相映的灵 魂。 粗俗行为如同电流,极易传导。在与傻瓜和笨人打交道中,能够显示你的聪明才智的唯一办法是不与他们交往。 不要对一个新近结识的人给予过高的赞 誉,否则,你很可能会大失所望,并且,你会因此而惭愧甚至受到某 种伤害。 55 品性是难以改变的;一个人的一切行为均源于一种内在的本性,由于这种内在的本性,他在类似的环境中的行为总是如出一辙,别无 二致。 与一个你已绝交的朋友重修旧好实际上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你重新雇佣一个曾被你解雇的仆人时,他也 同样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一个真正具有能力达到完满状况的 人,是绝不会想到要大肆渲染自己的成功的,因为他满足于了解自 己拥有的一切。有一句西班牙谚语:“高声叫卖者的货物最差”。 56 塞涅卡说,“一个人 不可能长期伪装自己,因为本性将重申其欲求。”,一个人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弱点和缺陷,却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熟视 无睹。 一个人如果感到或认为他的谈话对象要比自 己更有才华,更机敏,②那么,他就会因此而不知不觉地暗自断定: 那对话者一定相应地对自己的才能评价较低。这是一种推理的方法 约翰逊说:一个人若想激怒大多数 人,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在与别人交谈中炫耀自己才华出众。当时,人们似乎很高兴,但实际上,他们妒火中烧,暗自在心中诅咒他。炫耀自己的才华,卖弄自己的精明,只不过旁敲侧击地嘲笑别 人愚钝和无能。 57 一个人若想讨人喜欢,他就必须在才 智方面逊人一筹。这种情形也同样适应女人的美貌。向你所交往 的人证实你的确逊色于他一这实在是件难事!在女人中,相貌丑陋的人则是 受欢迎的和不可缺少的原因。 为什么大凡精神上出类拔萃者总是与人格格不人的原因;人们由于嫉恨而疏远他、孤立他,并且貌似公允地对他的行为举止说三道四。 -个人会因他的多才多艺而感到骄傲,并且他不喜欢去奉承那些才疏学浅者。 因此,伟大的才智应当小心翼霣、藏而不露。而智能较低者则相反,他应当具有谦卑、 殷勤、善交际的品性,能与一切低下的、不幸的东西保持和请一致的关系。这便是为什 么后者拥有如此之多的朋友帮助他、鼓励他的原因。 58 那些俊俏的姑娘都没有同性朋友,她们甚至很难找到与之交往的同性伙伴。美丽的女 人应当永远不要作他人的陪伴,因为只要她一跨入人家的屋子,她 的未来的女主人就会对她的美貌作不悦之色; 但是,倘若姑娘身份高贵,则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 59 我们对他人的信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懒惰、自私 和空虚:我之所以说懒惰,是因为我们不要求自己主动关心过问而 宁愿相信别人; 沉默是老成持重的表现,而多言则给人以空虚自负之感。―个人经常有同样的机会展示这两种特性;但是,人们往往更愿意享受畅言带来的瞬间满足,而不愿意选择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 绝不应当对他人流露出生气或憎恨的情绪,除非施之于你自 己;感情会对行为产生极大影响,以至于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表 现它们。 得到友谊时,要记住还有钕人;在明媚的阳光下,要想到阴霾的天气;沉浸于温柔的爱河时,要留意暗中的仇恨;我们就应当不断地自我反省,以免轻易地被 欺骗;因为,一般说来,我们应当预测未来将会产生的变化。 60 莎士比亚曾进行过细致入微的描写:: 娼妓用尽她天生的魅力,人工的狐媚, 都不能使我的心中略起擻波; 可是一见到这位贞淑的女子, 却把我完全折服 世上最完美的人是遇事果断绝不慌张的人。 只要过了 40岁,任何理智上的低能儿一即任何只具备人类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的些微才能的可怜者——都将很难不显露出某种厌世情绪。 61 康德曾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对这种厌世情绪作 过评论。① 如果一个人少年老成,谙练世故;如果他很快便掌握交际之术 并进入社会,仿佛早已成竹在胸,那么,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并 非是什么好兆头。它证实了一种庸俗粗鄙的本性。与此相反,假 如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令人吃惊和意外,并且,与之交往又使人感到 他笨拙和执拗,这反倒显示了一种较高尚的品质。 62 只有到了老年,一个人年轻时获取的知识 才能得以深化;他曾获得的观念才能被解释得更加详尽;他以为他 早在儿时就已明白的事此时才能真正被理解。不仅如此,他的知识层面也才能得到进一步拓宽;并且这种知识不论在哪方面都是 严谨详尽的,构成了一个和谐一致、畲尾一贯的整体;而在年少时,知识通常是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的。 年轻人往往受激情的左右,而激情给人带来无数的痛苦却很少给人以欢悦。 无论是在豪华的宫 殿还是在陋朴的农舍,只有摆脱肉体或精神的痛苦才是真正的幸 福。伟大与渺小,高贵与低下,二者之间的世俗差别对于他巳不复 存在;在心灵的这种至福境界中,一位老人才能微笑着蔑视所有荒 谬的奇想怪论。 63 觉醒是老年的主要特征,因为到那时,一切曾经给生活以迷人 的魅力,并驱策心灵騷动不安的虚构的东西才会消失。 成年人所虚构的信念,一般地说,只 不过是某种经过伪装的个人利益而巳。因此,一个成年人若是改 变了自己的信仰,那他一定是因为个人利益的原故,而这样便会使几乎所有人都憎恶他。 64 人们的宗教信仰并非来自于理性的确证,而只不过是一种在童年时代就被灌输进来的东西而已。 人的激情在耗尽之前,是很难完全理智的。 65 无知只有伴随着豪门才会贬低人的身价。穷人为贫困和需要所迫,劳作取代了思想,并占有了知识的地盘。但无知的阔佬,则 无异于荒原的野兽,正如我们每天见到的那样,仅仅为着无尽的贪 欲而活着, 66 作家们所具有的才华风格,如说理循循善诱,想像奇特丰富, 比喻巧妙大胆,措辞简洁优雅、妙语横生,对比令人叹为观止,风格质朴洗练,笔触写尽人间的辛酸苦涩,语言似行云流水,等等,这都不是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便能学到的。 67 知识 从来不会使拥有知识的人感到骄傲。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 他们盼望着能见到使他们感到愉悦的人。 68面貌 人的相貌比他的嘴还能告诉我们更多丰甯有趣的事情,他的相貌概括了他所要说的-切,记录他的思想和努力。甚至,语言只能告诉我们―个人的思想,而相貌则传达自然本身的思想, 因此,所有的人虽然并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但都值得我们去观察。 相貌不可能欺骗我们,如果我们读到了一些在相貌中原本所没有的内容,那是我们自己骗了自己。绝大多数人的容貌实在太可憎了!只有极少数人相貌俊美、天性善良而且充满了智慧。 有的面孔只要瞥上一眼也会令人恶心。人的外表正是根据人的个性来刻画的,人的外形被铸造得和个性相吻合。 那些除了极少数情况外一生中都无高雅思想,而且行为粗俗自私,对人忌妒刻薄、满怀邪恶欲望的人,又能指望他们能有什么样的相貌呢?人一旦有了这祥的思想和欲望,那么岁月的磨砺就会在相貌上留下诸种痕迹,可以说,由于人睑不断地重复表达其思想和欲望的动作,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性格就会在脸上刻下明显的皱纹和斑点。 绝大多数人的外表让人一眼望去顿生厌恶惊愕之感,只有在以后才能渐渐地看着习惯,即,只有在相互熟悉之后,这种 印象才会变得麻木迟钝,因而其丑陋便不再对我们发生作用了。 69 到了晚年才智卓绝的人才有极明显的外貌 特征,而在青年时期则还只是稍稍显露出一些迹像。 在和他交谈时,不仅他的性格,而且他的教养都完全暴露在我们眼前,不独如此,甚至他的本性,乃至凡人均有的东西都展现出来。 人的面孔正是其本质的表现,如果他骗了我们,那不是他的过错,面是我们学艺不精,错在我们自己。人的语言只是他所思想的东西,更主要地常常只是他所学习过的东西,甚至只是他沩装出来的思想。 苏格拉底说:“请你说话以便我看清你” 只有在交谈时,他的表情,特别是他的眼睛才变得十分活跃,这样,个人的才智和一些其他能力就从外表显露出来了。我们便可以临时看清他的才智 处在什么样的水平,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目的。 70 在社交和会谈时他身上所反映 出的并非他自己,他在这种时候的所作所为一般都是对他有益的,他的行为及其反应都是被动的,但当他独自一人时,他便沉浸在他 自己的思想意识里,他自己便得到了充分表现;在这时,对于观相 来说,敏锐的目光在一瞥之下便能牢牢地抓住他的整个性格特征。 因为他的脸表达了他的全部思想和欲望,表达了他的不可改变的 命运以及当他孤独时所具有的意识。 人的面孔乃是 人们无法施展掩饰才能的地方,要掩饰自己的本来面貌只能限于 类似模仿的表情。一旦交谈便立刻渗人了不自然的因素,他就 可能使用他所熟悉的一切骗人伎俩。 人的才智比人的道德品格容易观察得 多。人的才智更为外在,它不仅在人的脸上、表情上可以看出,而 且在步态上也可看出,甚至可以说在任何细微的动作上都可以反 映出人的才智。我们可以仅仅从人的背部就可以分辨出傻瓜和聪 明人。 71 拉布吕耶尔评论说, “无论我们的行为有多么微妙、简单或者不知不觉,我们都不可能隐瞒自己,愚人,无论是来去、坐立,沉默或任何举动都和聪明人完 全不同”。爱尔维修认为,寻常之辈具有辨别天才并回避他们的本 能。 有的人虽然感觉敏锐,行为深思熟虑,即使他们是最优秀的一类人,也还是和天才有区别的。前者完全服从于意志,而后者则是自由的。 72 斯夸扎菲克在〈彼特拉克传〉一书中记 载的一则轶事,这个掌故原出于约瑟夫,伯利维乌,他和诗人彼特 拉克是同时代人,有一次,彼特拉克和一些高贵的绅士来到维斯孔 蒂宫廷,维斯孔蒂对他儿子说(他是在场的唯一孩子,后来成为 米兰第一公爵〉,谁是这里最聪明的人?这个孩子稍稍对人们环视 一周后,马上拉着彼特拉克的手,把他带到他父亲跟前,这个选择 使得在场的人无不折服,大自然把人高贵的记号如此清楚地刻在 了天才的脸上,甚至孩童也能一目了然。 人的道德品性要比分辨出人的才智难得多。因为这属于形而上的 范围,它要比人的才智深刻了不知多少倍。 卑劣的思想和毫无价值的努力总会逐渐地在他们脸上,特别是在他们的眼睛里打上深深的烙印,所以,断定一个人绝不可能写不朽的著作极其容易,但要说他绝不可能犯下滔天罪行那就 难了。 73天才 天才却永远也不会熟 悉这个日常的平庸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琐事;他绝不会投身于-些 平庸琐碎的杂务,他绝不会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理智的人一样随 波逐流;因此他更易犯些常人们难以理解的错误。 高等动物之上的人类具有理性,伴 随理性产生了谨慎;因谨慎而有了掩饰的能力,由此给意志的活动 蒙上了一层幔纱。 人类只是在产生爱和激情时,才会撕开这层面纱,显露出意志。因此,激情一旦被表达出来,总能赢得人们的信 任,而不管这是什么样的激情。同样原因,激情成了诗歌的主题和戏剧的理由。 我们之所以在狗、猿猴、猫等较低等的动物身上找到 乐趣,是因为它们的意志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是它们那完全率真 的自我表现方式给了我们诸多的乐趣。 74 我们干的许多事情,与其说是出于习惯,还不如说是出于我们 天生的内在的恒常不变的本性,我们在相似的环境里总是干同样 的事,不管是初次还是重复了上百次,都是出自同样的必然性。真 正的习惯势力实际根源于人的消极被动的性格,它尽力避免让理 智和意志作出新的抉择,所以总让我们干那咋天刚做过的,重复过 千百次的事情,并且我们知道这总是能达到目的的。 医生悉察人类所有的弱点,律师洞察人类所有的罪恶,神学家 明了人类所有的愚昧。 75 人们在不时地学习,但更多的还是遗忘。 人们彼此不同的品质乃是先天决定的,即是从 另一世界,从前世带来的;这些品质并不是上帝恩賜的外在礼物, 而是在另外世界修行的结果。 除非一个 人是为某个问题而写作,否则他的作品就是毫无价值的。 西班牙格言所 说的那样:智者了解别人,而傻瓜更了解自己。 没有比写作无人能够理解的东西更容易的事;与此相反,也没有比用人人都必然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深奥的思想困难的事了。 聪明的作者写作时都是实实在在地向我们倾诉其 心曲,这是他何以能激发我们的兴趣并与我们交流的真正原因。 76 一个人若能思考任何事情,他也就能够以清晰明 快、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它。 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冗语,一切无意义的、不值得深 究的议论。作者应当珍惜读者的时间,不要破坏他的耐性,更不要 分散他的注意力,而要让他相信这本书是值得仔细研读并将使他 有所获益的。 真理,美就美在它的无遮无掩。 对于精神,最好的消遣莫过于研究古代经典。只要你一册在 手,哪怕半个钟头丨你也会顿觉愁消闷解,身洁心净,神清气爽,强 健有力,犹如久渴而饮甘泉一般。 ―个人若不是以某事物本身为目的去追求这个事物,这种追求便不是真心实意的; 77思考 一个人对他所不了解的事物是绝不可能达到深思熟虑的程度的;因此,他应当熟知某事物;但是,也只有当他巳经对这一事物反复考虑后,才能说他已经了解它。 阅读和学习是任何人都能自愿进行的活动;而思想却非如此。思想的火花也要靠激发;一个人只有对他正研究的问题感兴趣,才能保持思维的积极活动。这种兴趣既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完全是主观的。主观兴趣只对与个人有关的事物发生作用。客观兴趣则限于具备思考天赋的人;对于这类人来说,思考如同呼吸一样自然;但是,这种人极为罕见。 78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独思所产生的效果与阅读相比,完全不同。具备不同天性的人,如果让其中一人既阅读又思考,而让另一个仅限于阅读,那么,他们之间在天賦上的差别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强化。 当一个人独思时,则完全受他自己精神鼓动而情不自禁 为之,此时的精神状态完全取决于他自己,既取决于他周围的环 境,也取决于对某件往事的追忆。 一个人周围看得见的世界并不 像阅读书籍那样,能够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一种单一确定的思想,而 仅仅提供某一事物或某一契机,促使他去思考适合于他的天性和 当时心境的问题。 一个人若不想耗费脑筋,思考问题,那么,他无需做 任何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时时刻刻手中拿着一本书。他们总是不停地阅读, 却从不曾有人读过他们的作品! 所谓学者,就是在书本里做学问的人。而思想家或天才则是 径直深入自然之书的人;正是他们启迪了整个世界,并使人性得到 进一步发展。 79 阅读并不能代替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它只是对精神起着一种 引导的作用。 当一个人花费大量时间对某个问题苦思冥想,并有所获之后,他可能会显得更加正确、更加聪明些; 单纯的阅读不是用自己的头脑,而是用另外某个人的头脑思 考。用自己头脑进行思考的人,总是希望形成一个首尾一贯的整 体——一个体系,尽管它严格地说尚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体系; 一个人只要愿意就 能一直坐在那儿读书,但却不能总是思考问题。思想也同人一样, 它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产生,我们必须等待它们的出现。 80 人们看到只知读书的哲学家所拥有的全部知识都只是一些二手资 料;他的思想就像是一家旧家具店从各处收集起来的废旧家具。 他的精神愚钝,语言空洞^不过是摹本的摹本。 离久情疏!最 精彩的思想,假如我们不把它写下来,它也不可避免地有被淡忘的 危险,而最美丽的情人,倘若我们不与之结婚,也难逃被遗弃的恶运。 亚里士多德也说,对于一位作者尤其重 要的是必须拥有自如地运用比喻的能力;因为这是一种难得的才 能,也是天才的标志。 81 任何有价值的书都应当立刻通读两遍。 知性的批评鉴赏力可以说是为女性所具有的,正如创造性才能或天才是为男性所具有的一样。它虽然不能产生出传世佳作,但却构成一种领悟的能力, 一个痴汉将会发现与另一 个痴汉的交往远比与任何智者的交往都要偷快得多。 歌德在《西东胡床集〉中所说 的:当评论者本人所具有的洞察力尚未得以广为宣传时,一个人是 得不到任何人承认的,无论这种承认是来自于许多人,还是仅仅来 自于一个人。 82 一个人被赐予伟大的 精神禀赋不是要他去过一种通常意义上的个人生活,而是引导他 去过第二种生活,它纯粹是一种理智的生活。 单纯博学之人,穷其毕生精力充其量只能教授其所学到的东西,在严格意义上他不能称为天才之人,这恰如非导体不是导体一样。天才之人不同博学之人还在于,我们从他那儿学到很多东西,他却不从任何人那儿学到什么。 天才的伟大之心,纵使在千万之众中也难以觅见一颗,它是照耀人类、启蒙人心的灯塔。 一个伟大天才的谦虚,无疑会取悦于世界。 83 阅读一位哲 学家的传记,不去研究他的思想, 一个人只要具有才能,他总是希望去挣钱或猎取名声,但是激 励天才去创作自己作品的源泉,并不是渴望出名。并且财富也不 足以作为他的奖励。 只有一个法 国人才正确地指出,荥耀是这样一种不确定的东西,一旦你靠近看 它,它也就一文不值了。此外,它也不能匹配于你曾经做出的努 力。不仅如此,它也不能带给你真正的快乐;因为你所为之奋斗的 东西,其价值将远远超过这些东西。 幸福和满足总是隐含某种欲望的实现,即某种痛苦结束的状态。它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通常得到的快乐总是不如我们期望的那样动心,相反,我们所遭遇的痛苦却比我们预料的更为深重。 你们学院的教授必定会宣讲乐观主义, 然而要打翻他们的理论却是一件轻而易举并令人愉悦的事情。 任何一种幸福状态,任何一种满意的情感,就其品格而言乃是否定的。 时间具有 这样一种魔力:在任何瞬间,我们所掌握的一切东西都会化为虚 无,并失去它们所具有的任何真正的价值。 过去的一切已经过去了,它的存在如白驹过隙,仿佛从不曾有 过似的。并且,你所说过的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在下一个瞬间就 将是过去的存在了。 84 我们生活中能够诉说的每一件事,唯有在瞬间才是现存的,尔 后便成为过去。 如柏拉图所说,连续变化、永不存在才是生存的唯一方式吗 任何真正的和持恒的精神或性格的特性原本是无意识 的;并且,唯有当这种特性无意识地活动时,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倘若相同的特性有意识地活动,那么就意味着它已经过意识的加工;它变得矫揉造作而虚假不实,换言之,已成为带有欺骗 性的东西。 柏拉图说得更精辟一“在人类事务中,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忧心忡忡”。这种精神境界产生于理智―它已摆脱仅受意志支配的状况,达到意识占上风的较髙层次,它客观地看待人生的种种现象,这样便洞悉其虚饰无益的特 86 每时为日常需要而艰辛劳作,竭尽全力,无休无止的烦恼,接踵而至的欲求,眼前的暂时满足,筋疲力尽后的片刻小憩;不断的争吵,毫无反省的自由;只有诸如温暖的 气候和勉强裹腹的食物这些肉体享乐;最后,还有那种超验的因索 和虔诚的信仰;所有这一些均以一种低层次的意识构成他们的生 活态度。 从未把自己的生活作为一个彼此关联的整体来思考,更不用说在 一般意义上思考其生存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根本没有意 识到自己的存在。 他的意识足以淸楚地认识这个世界:他的理智已完全摈弃作为意志的奴仆的功能,并把握了他面前的这个世界;更何况世界在召唤他去考查、思考它,而不是在世界上仅仅扮演他自己的角色。 87 超越其个体生命和个人利益的局限去认识事物。 教师不是去发展儿童自 己的辨别能力,也不去教他们进行独立的判断和思考,相反倒是竭 力向他们灌输现成的思想。 你应当去关注他的遭遇、他的需要、他的焦虑 和他的苦痛。你才会时刻感受到你与他的同根同源,你的惻 隐之心也会油然而生。 胆量只是气质的一种特性。 基督教的美德是神学意义上 的,而非原初意义上的,它们是:信仰,爱和希望。 中国人区分了 五种原初的美德:仁、义、礼、智、信。 纵使是最完善、最高贵的品 格,有时候也会因为存在某些分裂的邪恶因素,面使我们惊诧不 已。 他 之所以成为如此这般一个人,全在于他的意志决定成为这样一个 人。 令人感到惊叹的是,一个人的个性如此精确地决定了他的全部的行为和思 想,乃至决定了他大多数极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它好像一种染料, 深深地渗进每个人的内部。 88 一个人的行为只是其性格与动机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同一榜祥既可能诱惑一个人,也可能制止另一个人。 这就是为 何一个理性能力和理解力可能都很低下的人,却有高度的道德意识 并因此而成为杰出人物的原因。因为,一个人身上最重要的因索几 乎不取决于他的知识,正如不取决于他的体力一样。耶稣说,谦虚 之人有福。 友谊,至多只是这种认识与自私自利之间的某 种妥协。 ,在一个太猛烈的感情压力下,我 们能够从现时的幻象中得到宽慰,然后又任意地屈服于这种幻象。 89 一个女人(有某些例外,不需要在此提及)不会首先去同一个 男人亲密交往;因为尽管她百般美貌,她还会冒遭拒的危险。但是一旦他首 先求爱,帮助她渡过这一危险,他便站在和她平等的基础上,并且, ―般地说,将发现她十分温顺。 一个人肯定能在另一个身上,看到人人所共有的,即我们本性的庸俗的、器量小的与卑鄙的成份; 一个有极高天资的人,在与别人交谈中,应该总要 考虑到,他自己的最好部分远在云筲,别人是看不见的; 90 为人生之旅作准备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充分的顺从、忍 受的精神。这种精神储备,我们必须从种种不断落空的希望中吸 取 有天才的人,则只有很少几个朋友;因为他们的一尘不染的眼力,能很快地发现一切缺点,并且,这些缺点的范围与可怕会重新瀲起他们的正义感。 一个人所享受的一切幸福,以及他缅怀的几乎所有的友谊,都 建筑在幻象之上;因为,一般地说,随着知识的增长,它们必定消 失。 91 不管他周围发生什 么事,哪怕是令他高兴的怪物或者幻想,也要让他鼓起勇气,继续 走下去,丝毫不怕前面广袤的沙漠。 如果他想要保持清醒,不受 迷惑的话,让他在他的内心深处感到他自己的价值。 一切无知都是危险的,并且大多数错误必定付出沉重代价。 桕阿斯说过,大多数人是坏的。 唯一真正的优越性是心智与性格的优越性;一切他种优越性 都是虚构的,伪装的,欺骟的; 没有任何天才的人,不能够忍受孤独:他们并不以静观大自然与世界为乐。 92 庸俗的人以伟大人物的错误与愚蠢为一大乐事,而伟大人物 同样也因想到与他们类似而对他们生气。 人性的唯一未受玷污 与清白的部分,即智力,在他内心占优势,并且一直保持优势;而在 其他人那里,没有别的,
  • 沉默感言者的评论
    “长期的与世隔绝使之变得如此敏感,以至最偶然的一件小事,最寻常的一句话,之不经意的一瞥,也能激怒我们或伤害我们的情感——而这一切从不为那些生活于纷繁嘈杂之中的人所留意” 我就搞不懂,这种状态有什么好?干嘛把自己搞的那么易碎?本来是自己太尿性,还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这种毫无根据的,可怕的优越感到底源自哪里?叔本华在《格言与劝诫》中经常摆出一副“全世界我最牛,我懒得跟你们这些菜鸟一起混”的姿态,实在令我恶心。 是否喜欢独居与是否才智超群难道真的有必然关系吗?苏格拉底和叔本华都是有智慧超群的人,但他俩采取的生活态度却完全不同。苏格拉底就每天跟最普通的市民呆在一起,不厌其烦的与他们聊天。他不喜欢独居,难道他就不智慧吗?智慧源于思考,而独居只是为思考提供了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而已。还是他在第22节中的观点客观一点,喜欢独居而不喜欢社交是因为与之相似的人少。这谁都怨不了,与自己相似的人就是少,谁能有什么办法呢?这也不应该带来任何优越感,因为与人交流就像看书一样,没有高等与低等,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叔本华试图把老年人应有的思考生硬的灌输给年轻人,这实在太残忍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它特定的思想状态。尽管现在的我在回顾昨天的我时,认为当时的我竟是如此的幼稚可笑,甚至是完全否定的态度,但我也并不因为“现在的否定”而认为“当时的想法”是不对的。当时的我就是那么想的,真是而可靠。 生命就像一条小河,我坐在小舟上顺流而下,欣赏两岸的风景,既不回头,也不眺望。尽管可能有暗流或漩涡,礁石或瀑布,但这就是生命。我不想在我陶醉于眼前的秀丽之时突然冒出一个人告诉我“遇到漩涡时应右转舵”或“前方五百米处有瀑布”,这无疑会破坏我现在的好心情。
  • 沉默感言者的评论
    “命运对他太苛刻了,与此相应,他的运气也太不济了,——例如,当他想有所成就时,也就是说,像在艺术或文学中取得成功时,公众的欣赏口味却可能已经改变了,新的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对他的作品不感兴趣;而其他人则走捷径,先发制人,超过了他” 这段论述怎么读起来怪怪的,显然,以叔本华那可怕的自信如果写出了这样的话,只有一个原因——当时脑袋有点乱。 难道从事艺术和文学创作的人就一定要想着迎合公众的口味吗?创作源于想表达的欲望,而不是寻求欣赏。我一直这么认为。 第97页,“一位音乐家,如若他知道了他的听众几乎全是聋子,这些聋子为了掩饰他们的耳聋,一旦看到有一两个人欢呼便立刻起劲的鼓掌,那么他还会为听众的高声欢呼而高兴激动吗?”这才像叔本华的风格。
  • 万方中的评论
    我从叔本华身上根本就看不到悲观的东西,事实上,把叔本华归类于 悲观主义 哲学家有失偏颇,特别对于天天向着阳光的我D来说。 叔本华只是在阐述事实而已,很多人一边过着痛苦的生活一边欺骗自己生活得很阳光很美好,一方面又将事实予以否认,归为悲观主义论调,不过是将恐惧化作阳光罢了。
  • 立雨的评论

    真诚坦率的友谊是一种对他人的幸福和痛苦所表示的强烈同情心为前提的,这种同情心本质是纯粹客观的,毫无私心的,这反过来又意味着自我与友谊对象之间的一种绝对的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