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我们的远古祖先(约180万年前至1万多年前) 第一节 远古时代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最早的人类及其文化 西侯度文化(2) 元谋人及其文化(4) 阳原小长梁的石 器(4) 中国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吗?(5) 第三节 从蓝田人到北京人 蓝田人及其文化(7) 匾河文化(8) 周口店和北京 人(9) 观音洞石器(13) 中国其他地方的直立人(14) 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特征及其分区(15) 第四节 早期智人的出现 从猿人向早期智人的过渡(18) 早期智人的体质特征(19) 丁村文化(20) 旧石器中期文化的特征及其分区(21) 第五节 原始蒙古人种的形成 貌似奇特的山顶洞人(23) 柳江人和资阳人(24) 晚期 智人的基本特征和蒙古人种的形成(24) 旧石器时代晚期 的文化(25)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万年至前3500年) 第一节 从灵井到磁山 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31) 灵井和沙苑的 细石器(32) 鹅毛口石器制作场(34) 关于两种石器传统 的假说(37) 黄河流域最早的农业文化(39) 黄河下游的 北辛文化(41) 磁山遗址的重要发现(44) 裴李岗及其同 类遗存(47) 渭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49) 河姆渡和罗家 角(51)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56) 第二节 仰韶时代前期 考古学文化与居民的分布(58) 仰韶文化前期的阶段划 分(60) 村落布局与房屋建筑(66) 原始技术的进步(71) 生产经济与劳动分工(75) 仰韶陶器(78) 埋葬习俗与墓 地结构(87) 半坡类型的社会制度(97) 居民健康状况与 氏族人口数量推测(109) 第三节 仰韶前期的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 后岗—期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早期(113) 大溪文化早期 与马家浜文化(132) 第三章 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2000年) 第一节 这一时期的概观 第二节 铜石并用时代早期 仰韶、王湾和大河村(146) 仰韶后期文化发展的统一性 和地方差异(148) 仰韶后期相邻诸文化的蓬勃发展(149) 石器制作技术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155) 制陶业的进 步和彩陶的衰退(162) 分间房屋的出现和家庭形态的变 化(166) 淅川下王岗的长屋(170) 大地湾的原始殿堂和 宗教性建筑(173) 墓地概况和埋葬习俗的变化(175) 花 厅墓地(182) 中心聚落的形成(185) 装饰品、工艺品、图 画文字(186) 第三节 铜石并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192) 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和民族 文化区的萌芽(194) 铜器和石器的改进(198) 玉器工艺 的发展(202) 轮制陶器的流行(205) 纺织、漆木工和酿 酒的进步(208) 建筑技术的提高与房屋结构的变化(210) 城堡和水井的出现(215) 朱封大墓与陶寺墓地(220) 良 渚文化的祭坛与贵族坟山(224) 埋葬习俗所反映的阶级 分化现象(228) 头盖杯和剥头皮风俗(229) 卜骨和占卜 风俗(231) 刻划记号和图画文字(232) 文明曙光的出 现(233) 第四章 周边地区的远古文化 第一节 东北地区 兴隆洼文化时期(236) 红山文化前段时期(244) 红山 文化后段时期(264) 小珠山上层文化时期及其他遗 存(285) 第二节 甘青地区 文化起源与谱系的分野(288) 马家窑文化(290) 半 山—马厂文化及菜园遗址为代表的遗存(294) 齐家文化 (305) 第三节 东南与华南 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314) 华南新石器时代早期遗 存(315) 石峡文化(323) 西樵山文化(327) 闽台新石 器时代早期遗存(333) 昙石山文化(336) 芝山岩、圆山 文化和风鼻头文化(340) 江西的樊城堆文化(342) 第四节 西南地区 云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345) 西藏高原的旧石器 与细石器遗存(354) 西藏的新石器晚期遗存(358) 卡若 文化(360) [原书]题记 [原书]后记 附录一:仰韶时代——史前社会的繁荣与向文明时代的转变 附录二: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 附录三:龙山时代城址的初步研究 附录四:黄河与长江:东方文明的摇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的第二卷,是苏秉琦主编并由苏秉琦、张忠培、严文明撰稿的《远古时代》。 作为《中国通史》第二卷的《远古时代》,自1994年出版以来,颇受读者欢迎。为飨读者,现更名为《中国远古时代》单独出版。 《中国远古时代》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复原远古历史成为可能,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远古时代》从考古学文化入手,对中国史前历史做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是一部由权威考古学家撰写的详实可信的“远古通史”。
下载说明
1、中国远古时代是作者苏秉琦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