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楊照推薦序 序言:敵人 第一部 對抗西方的戰爭 波昂 東京 廢墟的羅曼史 第二部 奧斯威茲 廣島 南京 第三部 審判的歷史 斯圖加特 東京 教科書抗爭 德國 日本 紀念物、博物館、紀念碑 第四部 正常的國家 兩個正常城鎮 帕紹 花岡 清除廢墟 致謝 譯名對照表
内容简介
德國人通過悔罪的極度痛苦、對於上帝的慈悲保證,獲得巨大且深刻的領悟。 廣島事件卻讓日本人覺得他們是戰爭的主要受害者,彷彿除了原子彈轟炸以外,沒有其他戰爭似的。 為什麼日本與德國人對戰爭觀點和集體記憶,竟有如此大的差距? 「我想寫的是有關日本人的戰爭記憶,同時這引導我到相關的主題──現代日本國家主義。天皇崇拜者、歷史修正主義者、探索日本人獨特本質的浪漫主義者等,各種人士的著作,令我著迷。……自從十九世紀後期,日本經常把德國視為模範。奇怪的是,多數在戰前吸引日本的德國的東西──普魯士獨裁主義、浪漫式民族主義、假科學種族主義──這些很明顯在德國早已過時,卻仍繼續在日本徘徊不去。為什麼?由於這個問題一直纏繞心頭,決定擴大我原先的構想,而寫些有關德國與日本對戰爭的記憶。──伊恩.布魯瑪」 德國人的記憶彷彿是巨大的舌頭,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找出那顆疼痛的牙齒。日本人卻認為:德國全神貫注於過去的罪惡,並願意向從前的受害者道歉,這樣一定會導致喪失自己的身分。 二戰結束後,德國誠心悔罪,日本死不認錯,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兩個國家對大戰的看法為何存在鴻溝?彼此的集體記憶為何截然不同?是文化差異或政治不同嗎?又或是根植於潘乃德指出的:日本是儒教「恥文化」,德國則是基督教「罪文化」?作者走訪二戰的代表性城市:奧斯威茲、廣島和南京,並從軍事審判、教科書、紀念碑等各方面廣泛觸及而深入探討,引導讀者從各種立場和角度,來理解這兩個民族在戰後面對自己歷史罪行的態度。 ◆每逢戰爭紀念日,都伴隨有慰安婦、參拜靖國神社等相關爭議報導出現,日本不願認錯的態度也令人好奇於他們的思考模式,本書試圖從德日兩國戰後的態度比較,對此問題提供解答。
下载说明
1、罪惡的代價是作者伊恩.布魯瑪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